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的情感线设置的不错,也写出了众人争财的丑态。但就推理来讲弱了点。 20160305
推理很弱,不过设置挺有意思
故事还不错,挺写实的,就是小标题现在看有点子尴尬。
不是推理(twins),算刑侦悬疑吧,最震惊的是后记,关于早年放射性原料在中国民间的广泛使用…吓到了😨
尽管写作技巧不如专业小说家,情节,以及人性写得非常好。
何老师处女长篇改写成了罪案小说。震动我的是后记里的这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曾对这一问题作过专门研究。他说,中国民用放射源的使用始于50年代,使用最广的是钴-60。那时,一个生产队为辐照土豆、大蒜就可以建一个钴-60放射源。此后,放射源遍布全国各地,涉核的机构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农科系统等,多用于测量、消毒、育种等。由于安全防护措施滞后,上世纪70—80年代,平均每年有45起放射性事故。“到2007年,我国总共有10人因放射源和核技术应用导致死亡,占全世界死亡总数的17.2%。”另外,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组副组长范深根的统计,中国大陆从1988年至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人数966人。其中,放射源丢失事故约占八成,丢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
刚看完他的另一部小说,觉得不错,于是又搜来了作者的这部小说。 关于放射源泄露的问题,属于渎职犯罪,最终导致多人死亡。我同意作者的观点,贪官要抓,渎职的官员也要严惩。这些人看似没有坏心,只是懒惰或者不作为,但同样会造成重大事故,让别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问题之前很少在小说中出现。作者抓住了这一主题,故事也编得挺巧妙。还是很有特点的,洪律师的形象越来越像个侦探了。
何教授又在换羊头卖狗肉了,这本书在N年前就已经出版了,名字为《龙眼石之谜》,后来换了几个名字出版,有点过分!
老师就是老师,写小说都在教书育人
以放射源和龙眼石作为切入点比较特别,建立在真实的事件的基础上比较触目惊心,豆瓣的内容简介完全错了
推理感觉有点少。
何老师是我很尊敬的老师,毕业典礼也是他演讲的。但是这本书确实不咋地。何老师跨界太多了。
继《血之罪》《性之罪》之后,读的第三本何老师的小说。依然是一天时间读完,这本的推理可以说很少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倒值得一读,只是盲龙峪人民的口头语总是让人有点忍俊不禁,史成龙的“对吧”、彩凤的“要我说”、史文贵的“要不”还有红莲的“可说呢”,也许何老师想通过这些口语增加人物的特点。何老师的文笔还是值得推崇的。
有点人民的名义的感觉
其实这本书挺好看的 人物描写也很不错 很现实
> X之罪
0 有用 mcgenhao88 2016-03-13 09:22:36
这本的情感线设置的不错,也写出了众人争财的丑态。但就推理来讲弱了点。 20160305
0 有用 一个人 2022-03-08 21:33:22
推理很弱,不过设置挺有意思
0 有用 章莪山毕方女士 2023-02-19 20:12:10 浙江
故事还不错,挺写实的,就是小标题现在看有点子尴尬。
0 有用 sojeuhe 2023-04-28 20:43:24 广东
不是推理(twins),算刑侦悬疑吧,最震惊的是后记,关于早年放射性原料在中国民间的广泛使用…吓到了😨
0 有用 cymichael 2024-01-21 19:25:02 江西
尽管写作技巧不如专业小说家,情节,以及人性写得非常好。
1 有用 顾难 2022-08-10 14:00:24
何老师处女长篇改写成了罪案小说。震动我的是后记里的这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曾对这一问题作过专门研究。他说,中国民用放射源的使用始于50年代,使用最广的是钴-60。那时,一个生产队为辐照土豆、大蒜就可以建一个钴-60放射源。此后,放射源遍布全国各地,涉核的机构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农科系统等,多用于测量、消毒、育种等。由于安全防护措施滞后,上世纪70—80年代,平均每年有45起放射性事故。“到2007年,我国总共有10人因放射源和核技术应用导致死亡,占全世界死亡总数的17.2%。”另外,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组副组长范深根的统计,中国大陆从1988年至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人数966人。其中,放射源丢失事故约占八成,丢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
0 有用 花开凋零 2020-10-12 14:50:07
刚看完他的另一部小说,觉得不错,于是又搜来了作者的这部小说。 关于放射源泄露的问题,属于渎职犯罪,最终导致多人死亡。我同意作者的观点,贪官要抓,渎职的官员也要严惩。这些人看似没有坏心,只是懒惰或者不作为,但同样会造成重大事故,让别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问题之前很少在小说中出现。作者抓住了这一主题,故事也编得挺巧妙。还是很有特点的,洪律师的形象越来越像个侦探了。
1 有用 Ainy 2013-04-08 20:34:05
何教授又在换羊头卖狗肉了,这本书在N年前就已经出版了,名字为《龙眼石之谜》,后来换了几个名字出版,有点过分!
0 有用 苗润李 2022-10-08 11:28:02 北京
老师就是老师,写小说都在教书育人
0 有用 抹平的书角 2014-06-25 15:50:47
以放射源和龙眼石作为切入点比较特别,建立在真实的事件的基础上比较触目惊心,豆瓣的内容简介完全错了
0 有用 曦 2021-11-26 15:30:44
推理感觉有点少。
0 有用 银河系漫游客 2017-07-12 17:28:32
何老师是我很尊敬的老师,毕业典礼也是他演讲的。但是这本书确实不咋地。何老师跨界太多了。
0 有用 Eric张 2016-06-17 09:31:11
继《血之罪》《性之罪》之后,读的第三本何老师的小说。依然是一天时间读完,这本的推理可以说很少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倒值得一读,只是盲龙峪人民的口头语总是让人有点忍俊不禁,史成龙的“对吧”、彩凤的“要我说”、史文贵的“要不”还有红莲的“可说呢”,也许何老师想通过这些口语增加人物的特点。何老师的文笔还是值得推崇的。
0 有用 D 2017-10-24 22:17:53
有点人民的名义的感觉
0 有用 kw&L 2016-07-28 20:38:40
其实这本书挺好看的 人物描写也很不错 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