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的原文摘录

  • 聪明人不一定有好奇心,但是有好奇心、懂得去观察发现并能总结出科学理论的人却一定是聪明的人。 (查看原文)
    泊也 6赞 2013-09-09 15:33:57
    —— 引自第52页
  • 一国的资本积累速度取决于该国技术变迁的速度,只有维持比较快速的技术变迁,才能在资本积累的同时打破资本回报不断下降的规律,维持较高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283 (查看原文)
    寄蓝 3赞 2015-04-01 21:55:05
    —— 引自第411页
  • 技术变迁会在不同方面改变经济基础。#302 (查看原文)
    寄蓝 3赞 2015-04-01 21:55:05
    —— 引自第411页
  •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仍然存在求量大于求质。#405 (查看原文)
    寄蓝 3赞 2015-04-01 21:55:05
    —— 引自第411页
  •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重工业是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建设周期长;(2)关键技术、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自己无法生产;(3)每个项目一次性的投入非常大,动辄上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但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以农业为主,剩余资金非常少,这意味着:(1)资金积累少,资金的价格就会非常高;(2)可出口的产品少,外汇少,外汇价格高;(3)生产分散,要动员资金非常困难 (查看原文)
    伊萨卡 2赞 2020-07-29 22:41:34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对于一个处于发展早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它只要优先发展资本很密集的产业,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对银行进行干预,把银行利率压到远远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同时,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的机器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政府必须直接干预汇率,人为地高估本币价值,压低外汇价值,这样进口机器设备就会变得便宜,有利于解决外汇短缺、外汇昂贵的问题。关于资金动员问题,一个简便的解决办法是维持已建成企业的高利润作为下期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建成企业的利润。首先,给予企业垄断地位,这样可以让企业为产品制定垄断价格,获得较高的收益。其次,压低各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包括资金、原材料的价格以及工人的工资等。如果工人的工资被压低,为了使工人生存下去就必须压低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包括粮食、服装、住房、交通等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产品和服务。 (查看原文)
    伊萨卡 2赞 2020-07-29 22:41:34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为保证短缺的资金、外汇、原材料用到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上,就不能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 (查看原文)
    伊萨卡 2赞 2020-07-29 22:41:34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为了保证剩余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城市企业就必须都是国有的,并且企业毫无自主权。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管理有六个字的顺口溜,“人财物,产供销”。“人”是指企业不能决定它雇用什么样的人以及雇用多少人;“财”是指企业对收益没有支配权,所有的收益全部上交财政,再由财政根据需要进行拨款;“物”是指企业不能自主决定企业的资产和投资决策;“产”是指企业不能自主决定生产哪种产品;“供”是指企业不能决定各种投入要素供给的来源;“销”是指企业不能决定产品卖给谁。国有企业厂长和经理的自主权基本上被完全剥夺。 (查看原文)
    伊萨卡 2赞 2020-07-29 22:41:34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有鉴于此,政府只能通过垄断的方式才能一直以低价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于是,从1953年开始对粮食和棉花进行统购。同时,城市实行统销制度,统销是指卖给谁由国家统一计划,卖给哪些企业也由国家统一计划像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也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凭粮票、棉票和布票)购买。 (查看原文)
    伊萨卡 2赞 2020-07-29 22:41:34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发达国家之所以在高端技术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并不是因为自主研发的技术更为优越,而是因为世界上已没有比它们更发达的国家在同样的领域进行研发 以供它们采用和借 如果它们不进行研发,那么技术就没办法进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势必会遇到瓶颈,从而增长出现停滞,也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无论从技术变迁还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都要慢于发展中国家。 (查看原文)
    蚂蚁 1赞 2013-04-17 14:45:49
    —— 引自章节:(一) 推行比较优势是否会永远落后?
  • 50年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因为工资水平提高,而是由于劳动人数的增加 ……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实现赶超的用意识好的,但是实践的效果却并不好 (查看原文)
    严措 1赞 2013-05-27 19:46:51
    —— 引自章节:第四讲
  •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 (查看原文)
    泊也 1赞 2013-09-08 13:32:47
    —— 引自章节:目录
  • 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后于西方,最直接的原因是西方的工业革命,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在18世纪和19世纪以后,每当遇到技术发明瓶颈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基础科学进行投资的方式来克服这种瓶颈,使技术发明可能曲线不断右移,开发出新的技术发明空间。 (查看原文)
    泊也 1赞 2013-09-09 15:19:45
    —— 引自第47页
  • 技术变迁的速度能够不断加快,是因为经验的重要性已为实验所取代。在前现代社会,经验主要是生产的副产品,农民通过偶然的试错发明新技术。到了18世纪,试错变为通过主要的实验来进行,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一年所能做的尝试错误数量,可能是几千个工人和农民一辈子尝试错误数量的总和。 (查看原文)
    苏科大在逃混子 1赞 2020-01-16 12:39:58
    —— 引自章节: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 中国从1953年开始推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虽然重工中业资本非常密集,投资非常多,但是创造的就业机会非常少,甚至不能满足城市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 (查看原文)
    伊萨卡 1赞 2020-07-29 22:55:10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还未遇到城市里发展重工业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到1953年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之后有关农村的回题就陆续出现了,一方面政府要压低价格购买农产品,另一方面在扩大生产的时候农民又不愿意投入。 (查看原文)
    伊萨卡 1赞 2020-07-29 22:55:10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1956年人大会议通过了组织章程,农民所提供的土地、农具全部归公,但是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在这种政策的前提下,当合作社里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努力干活时,生产率就会下降,平均收益水平就会低于单干时的水平,这时那些愿意努力干活的人发现留在合作社里越来越不划算,就会想要退出合作社。这种退社的自由方面对努力千活的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偷懒的人来讲也是一种实质的威胁。 但是,政府看到合作社非常成功,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就规定农民制不许退社,强制他们留在公社里不准单干。 只要农民参加合作社的退出权被剥夺,相应的激励机制就会降低,在这种强制性的农业合作社里,集体的生产力水平就要低于单干的水平之和 (查看原文)
    伊萨卡 1赞 2020-07-29 22:55:10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平均每年增长6%并不低,但是从消费的水平来看,生产上翻了两番还多,而消费才提高了77%,说明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重工业为本,以原子弹和人造卫星为本。 (查看原文)
    伊萨卡 1赞 2020-07-29 22:55:10
    —— 引自章节: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五)技术引进与后发优势 依靠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用较低成本实现自身的技术创新,从而带来效率的提高,增加资本回报率,并通过快速的资本积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优势。 (查看原文)
    目送飞鸿 1赞 2021-04-04 23:07:10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六、结语 本讲讨论了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程度领先于西方,到了现代社会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之原因,认为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在前现代社会技术的发明以农民、工匠的经验为主,中国人多,农民、工匠多,所以,在技术发明上具有优势。到了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发明的方式变为以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以科学为指导的实验为主,中国人多的优势消失。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是以数学和可控制实验为主要特征的科学革命的发生和普及,中国由于科举制度所产生的激励机制妨碍了中国人对数学和可控制实验这种后天能力的学习,使得科学革命无法在中国产生,因此也就无法自发地从以经验为主的技术变迁方式向以科学为指导的实验方式进行转变。 (查看原文)
    目送飞鸿 1赞 2021-04-05 15:49:34
    —— 引自章节: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7 1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