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的原文摘录

  • 在每个国家的土地(自然资源)禀赋是给定的前提下,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指的是每个劳动者所能支配的资本量的增加,资本来自于剩余的积累,要最快地提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这个国家就必须在每一个时点创造最大的剩余,并将剩余中最大的部分用来作为积累。一个国家如果能在每一个时点上按其当前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整个经济就会有最大的竞争力,能够创造最大的剩余,并且,资本的回报率会最高,积累的意愿会最大,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速度会最快。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为目标的发展政策和以提高产业、产品和技术为直接目标的发展政策下都可能有产业政策,但前者所要支持的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而后者所要支持的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前者所需要的补贴是少量的,是有一定期限的,而后者则需要依靠政府提供大量、连续的政策优惠或支持。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 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既然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无法生存,那么,以“休克疗法”的方式试图一步跳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鸿沟,必然造成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失业实际上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接受的,因此,在实行了“休克疗法”以后,政府仍然会继续补贴那些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结果造成有休克而无疗法的尴尬局面。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完成有赖于政府放弃赶超战略而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否则,政府不但难以放弃现有的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还有可能再创造出更多不符合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这样政府就难以从扭曲、干预市场的“拔苗助长型政府”转变为克服信息不对称、协调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的“因势利导型政府”。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 当前国际上通行的经济学理论主要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提出,以解释、解决发达国家的现象和问题为目的。但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于发展中国家,能够解释、解决发达国家问题的理论不见得适用于解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 在前现代社会(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增长的特性是人口增加,经济规模扩大,但是人均收入却基本保持不变,这种增长属于外延性的增长。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最优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需求的密度、制度安排的效益与成本、交易的费用等。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为了树立威信会用一套意识形态来强化他的领导地位,但他所倡导的意识形态不一定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即使他所倡导的意识形态不适合社会需要,通常在他的执政时期也很难改变,因为改变意识形态就等于放弃其统治的合法性。领导人明明知道意识形态要改,但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存也不能去改。意识形态不改,很多制度安排也就改不了。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就是这样,通常是换了领导人以后许多制度变动才得以施行。 巨大社会变革的背后通常有社会思潮的推动,但是多数的社会思潮并不正确。 在有限的社会科学知识条件下怀抱好的愿望却得到了坏的结果。历史的经验证明,主流的、有共识的思潮未必是完全正确的。 前现代社会的技术变迁大多发生在农业部门,现代社会的技术变迁则大多发生在工业部门。 以工业产品为主的非必需品的技术变迁的结果必然是人均非必需品消费的增长,即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以必需品为主要成本的养孩子就变得相对昂贵,所以从相对价格效应的角度来说,对养孩子的需求就会减少。 当进入现代社会,技术变迁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时,经济增长就表现为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张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则表现为先增后降。 驱动企业储蓄行为的因素有:过度集中的金融体系只为大型企业服务,对自然资源的税收偏低,以及某些行业垄断的存在,这些扭曲导致企业利润和储蓄过高。因此中国要想拉动国内消费并减少储蓄,就需要进行改革以消除上述扭曲。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必然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的结构转型和变迁的过程,前三项都要靠投资,投资需要资本。 允许金融机构或企业到国外举债回到国内来使用,若能按照比较优势投资于实体经济,似乎对经济的发展会有帮助。但是,经济有周期波动,即使投资于出口导向的实体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时收益减少,用外币来还本付息就会有困难。 允许银行或企业向国外举债,虽然能...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可是那些资本账户没有管制的发展中国家又怎样呢?如果它们的汇率是完全自由浮动的,在那种状况之下,资金的大进大出会加大经济的波动,拉丁美洲国家就是这种情形;如果有汇率管制,当有大量资金流入时,国内的外汇储备和货币发行量都会增加,经济会繁荣,当资金大量流出时,为了稳定汇率就要动用外汇储备,外汇用光时就会爆发危机,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形。 所以总的来讲,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华尔街、美国金融学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资本账户开放后,实际上导致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更为频繁,危机发生更多。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改革的起点应在于剥离战略性政策负担和社会性政策负担,以硬化预算约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建议消除双轨制遗留下来的以金融抑制、资源低税费和市场垄断的方式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暗补,放开要素市场,建立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在市场上让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公平竞争。极少数和国防安全有关、资本技术极端密集,仍然违反我国比较优势的国企,则和发达国家一样由财政拨款直接补贴。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我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发展的成绩不是在西方主流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所以,我想科斯的原意不是中国学界缺乏从西方引进的各种思想,中国所缺乏的是从深入了解自己过去这三十多年的成功经验以及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本质中去总结出来的新思想吧! (查看原文)
    野風 2023-09-29 20:04:47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 在需求侧,增长可以通过出口、投资和消费支撑。当出口增长大幅下降时(从1978一2014年的平均16.5%下降到2015一2016年的负数),许多人认为消费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重要驱动力,并认为消费比投资更加可持续。但提高消费取决于提高收入,提高收入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则侧要求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果没有投资,就不会有创新和升级,收入和消费增长也将大受影响。因此,中国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消费取代投资,而应该集中在改善投资效率上,从而让投资支持生产率提高、就业创造和工资增长,这些才是支撑国内消费的必要条件。为此,政府需要解决供给侧失衡的问题,包括杠杆率过高和产能过剩。 (查看原文)
    Trouvaille 2024-01-24 08:41:28
    —— 引自章节: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不过短短28年,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从一个由几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运动的组织变成了统中国的政党,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旷古奇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中国雅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从1949年到1978年计划经济从探索到实行也是28年,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花的时间样长,后来证明这套制度行不通,所以需要转型与改革。 (查看原文)
    Trouvaille 2024-01-25 19:33:22
    —— 引自章节: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 (查看原文)
    Trouvaille 2024-02-01 21:00:09
    —— 引自章节:第十四讲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 为什么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的关系是这样的呢?前文我们讲到如果投资是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降低交易费用的就能消除过剩产能,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有效投资不仅不会挤占消费,而且可以提高消费水平。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从而也就拉动了消费。反过来,如果投资下降,创造的就业变,人们对未来的就业和收入预期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增长就会变慢。一般老百瘫关心的不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而恰恰是消费的增长。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投资会挤占消费,而必须动态地看投资增长对现在和未来的就业以及收入增长的影响。 (查看原文)
    Trouvaille 2024-02-01 23:00:10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
  • 音乐的欣赏能力需要培养,意识形态也是如此。如果相信民主制度是一个理想的制度,并接受这种意识形态那么对意识形态越虔诚,投票后内心得到的满足感就会越大,不去投票时内心受到的惩罚就会越大。意识形态并非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和接受。意识形态是一种投资,当意识形态被接受以后,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具有类似于资本的特性。 (查看原文)
    Trouvaille 2024-02-03 23:33:45
    —— 引自章节: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前页 1 2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