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于这种理论综述论著,能说清楚就是成功!最后一章提到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两种走向比较有趣,一个是劳动权;一个是产权-劳动关系。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主要在法学以外的社会科学)都忽视了劳动权背后宪法和劳动(社会)法两个层面的义务指向差异。对于前者个人觉有其存在着非常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因为其植根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的判断,然而事实上很多对劳动权的讨论并不是从这个层面(而多从就业领域)展开的。相反第二种产权-劳动关系的讨论路径则恰恰是对劳动权之宪法维度的凝视,随着经济制度在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变迁,相应劳动关系的意涵也存在着巨大的动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动荡又极具中国特色(在这个维度两种研究走向还会发生交叉,比如就业意愿),加之全球化之类的背景冲击,确实是一个学术富矿。
> 劳动关系理论研究
0 有用 MrCondom 2024-08-25 17:45:50 浙江
对于这种理论综述论著,能说清楚就是成功!最后一章提到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两种走向比较有趣,一个是劳动权;一个是产权-劳动关系。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主要在法学以外的社会科学)都忽视了劳动权背后宪法和劳动(社会)法两个层面的义务指向差异。对于前者个人觉有其存在着非常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因为其植根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的判断,然而事实上很多对劳动权的讨论并不是从这个层面(而多从就业领域)展开的。相反第二种产权-劳动关系的讨论路径则恰恰是对劳动权之宪法维度的凝视,随着经济制度在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变迁,相应劳动关系的意涵也存在着巨大的动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动荡又极具中国特色(在这个维度两种研究走向还会发生交叉,比如就业意愿),加之全球化之类的背景冲击,确实是一个学术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