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正红旗这个大部头要是写完了 估计老舍在中国文坛就封神了
正红旗下大牛逼
《正红旗下》轻松俏皮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
旗人,有钱真讲究,没钱穷讲究
老舍的文笔太好了,把人物写得这么鲜活,不愧为大家。这两个故事都写得不错,只是人物虽背景不同,但都在受气,受官的气,受洋鬼子的气,还有更可恨的汉奸的气,让人看得心里那个堵得慌啊,中国人活得多么苦。遗憾的是第二篇故事《正红旗下》,正在洋鬼子心中不爽,我看得很爽的时候止住了,真想看看定大人这桌酒席如何进行,太遗憾了。
《正红旗下》太好了。
鲁、郭、茅、巴、老、曹,总体读下来,最喜欢的还是老舍和曹禺。老舍先生京味文学的浑然姿态,曹禺先生戏剧的超越性和强烈的文学性。连读几篇老舍中长篇作品,各种京城里的小市民形象,所有生活的阵痛,无奈、苦中作乐,尽收眼底。《我这一辈子》,一个京城小巡警的一生,早年妻离,老年子去,小孙子和儿媳妇完全仰仗他吃饭,终于在压力劳苦下凄凄死去。读完托尔斯泰,毛姆再回来聚焦日常生活。生活的底色在贵族面前是情爱、自由,在饭都吃不饱的小市民眼里全是最底层的生理的需要。中国现代小说,二三十年代这些,很少有老舍先生这样接地气的语言风格,京味小说集大成者,那个时代老舍先生独一份。
我这一辈子写的一般,拍出来电视剧就更一般了;正红旗下是真好啊,大清药丸,旗人在风里外强中干。
正红旗下真好
未尽的遗憾……但即使《正红旗下》因着1960年代那特殊的恶时代未能完成,也丝毫无损其杰作的气质。另,《我这一辈子》能在1937年发表,足证当时的出版自由。
《我这一辈子》是一气呵成的圆熟之作,写小人物的挣扎与绝望,写时代命运的逼迫与嘲弄,让人宛如听到历史的回响;《正红旗下》写旗人子弟的没落,写二百余年的历史积垢,婉转细腻,惜未完篇。书中所附高荣生的木刻插图,与老舍的著作相映增辉。
伪老舍粉了大十几年,现在才开始遍历小说…
从小伙到迟暮,《我这一辈子》的笔调也从轻快转向沉郁,大量心理描写,一场大火极尽铺陈,时代的重压与看似微小的事件将生活希望消磨殆尽,“我”想不通妻子为什么与黑子跑了,也想不明白只能以“汤儿事”来“对付”人生。 《正红旗下》是未完成稿,却足见生动入骨。看似自传体,“我”只是串联事件表明时间的工具人,笔墨着重于展现社会惯俗,刻画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尤其是各旗人)在面对清末社会动荡时的不同反应和行动策略。
就是没写完的《正红旗下》,叫人既惜且叹。
现实主义大师
《我这一辈子》讲这个“不平”世界,讲小市民,既有批评,又有同情。而作为批评对象的主人公也认为因兵变而哄抢店铺的“人民”“本来不值得同情;可是被辫子军杀掉又太冤枉”。《正红旗下》以第六章定大爷出场那一段写得最佳,可惜没写完。
昨儿在路上说起正红旗下姐夫的干炸小丸子。两篇都好看,京味儿十足的带着调侃的语气,讲着一个特别惨的故事。社会就是这么个样子,一时得意一时失意都不会影响老无所依不得善终的结局。吃铁杆儿庄稼的寄生虫似的落魄旗人群体的形象写的如此生动,老舍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是动了真感情的。
内忧外患的清末,旗人慵懒拮据过活,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丝毫不知。
我这一辈子写得有点粗糙,但是正红旗下却珠圆玉润。在老舍的创作生涯中,一个开始,一个结束,编排很有意思。
《我这一辈子》很喜欢,还是那个不让人当好人的社会。“我还笑,笑我这一辈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正红旗下》赞誉很多,但是我总觉得文中少了《四世同堂》里的那股正气,也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心理斗争,其实不太欣赏得来。
> 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
12 有用 赈早见琥珀主 2015-10-18 22:16:32
正红旗这个大部头要是写完了 估计老舍在中国文坛就封神了
7 有用 透明稔 2014-07-11 19:32:55
正红旗下大牛逼
5 有用 冬之旅 2016-03-19 12:52:24
《正红旗下》轻松俏皮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
5 有用 来听我的演唱会 2015-07-04 23:45:29
旗人,有钱真讲究,没钱穷讲究
2 有用 小闷头 2012-12-26 19:54:23
老舍的文笔太好了,把人物写得这么鲜活,不愧为大家。这两个故事都写得不错,只是人物虽背景不同,但都在受气,受官的气,受洋鬼子的气,还有更可恨的汉奸的气,让人看得心里那个堵得慌啊,中国人活得多么苦。遗憾的是第二篇故事《正红旗下》,正在洋鬼子心中不爽,我看得很爽的时候止住了,真想看看定大人这桌酒席如何进行,太遗憾了。
0 有用 PooomBooom 2019-11-26 00:53:45
《正红旗下》太好了。
2 有用 秦言 2020-07-22 11:49:53
鲁、郭、茅、巴、老、曹,总体读下来,最喜欢的还是老舍和曹禺。老舍先生京味文学的浑然姿态,曹禺先生戏剧的超越性和强烈的文学性。连读几篇老舍中长篇作品,各种京城里的小市民形象,所有生活的阵痛,无奈、苦中作乐,尽收眼底。《我这一辈子》,一个京城小巡警的一生,早年妻离,老年子去,小孙子和儿媳妇完全仰仗他吃饭,终于在压力劳苦下凄凄死去。读完托尔斯泰,毛姆再回来聚焦日常生活。生活的底色在贵族面前是情爱、自由,在饭都吃不饱的小市民眼里全是最底层的生理的需要。中国现代小说,二三十年代这些,很少有老舍先生这样接地气的语言风格,京味小说集大成者,那个时代老舍先生独一份。
1 有用 小二 2016-08-26 23:18:01
我这一辈子写的一般,拍出来电视剧就更一般了;正红旗下是真好啊,大清药丸,旗人在风里外强中干。
1 有用 郊区契诃夫 2016-06-23 08:49:14
正红旗下真好
2 有用 阿郎的夏天 2012-10-28 17:52:39
未尽的遗憾……但即使《正红旗下》因着1960年代那特殊的恶时代未能完成,也丝毫无损其杰作的气质。另,《我这一辈子》能在1937年发表,足证当时的出版自由。
0 有用 砺剑阁主 2020-05-31 19:01:16
《我这一辈子》是一气呵成的圆熟之作,写小人物的挣扎与绝望,写时代命运的逼迫与嘲弄,让人宛如听到历史的回响;《正红旗下》写旗人子弟的没落,写二百余年的历史积垢,婉转细腻,惜未完篇。书中所附高荣生的木刻插图,与老舍的著作相映增辉。
0 有用 低头路过 2015-12-09 19:10:58
伪老舍粉了大十几年,现在才开始遍历小说…
0 有用 今夜 2020-02-12 18:00:50
从小伙到迟暮,《我这一辈子》的笔调也从轻快转向沉郁,大量心理描写,一场大火极尽铺陈,时代的重压与看似微小的事件将生活希望消磨殆尽,“我”想不通妻子为什么与黑子跑了,也想不明白只能以“汤儿事”来“对付”人生。 《正红旗下》是未完成稿,却足见生动入骨。看似自传体,“我”只是串联事件表明时间的工具人,笔墨着重于展现社会惯俗,刻画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尤其是各旗人)在面对清末社会动荡时的不同反应和行动策略。
1 有用 奇小胖要上凳次 2014-10-26 10:18:31
就是没写完的《正红旗下》,叫人既惜且叹。
1 有用 Ikera 2014-12-14 22:50:37
现实主义大师
1 有用 山菽 2014-04-20 17:01:28
《我这一辈子》讲这个“不平”世界,讲小市民,既有批评,又有同情。而作为批评对象的主人公也认为因兵变而哄抢店铺的“人民”“本来不值得同情;可是被辫子军杀掉又太冤枉”。《正红旗下》以第六章定大爷出场那一段写得最佳,可惜没写完。
0 有用 大猫 2017-06-27 22:46:15
昨儿在路上说起正红旗下姐夫的干炸小丸子。两篇都好看,京味儿十足的带着调侃的语气,讲着一个特别惨的故事。社会就是这么个样子,一时得意一时失意都不会影响老无所依不得善终的结局。吃铁杆儿庄稼的寄生虫似的落魄旗人群体的形象写的如此生动,老舍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是动了真感情的。
0 有用 iRan 2016-06-25 15:45:18
内忧外患的清末,旗人慵懒拮据过活,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丝毫不知。
0 有用 魏春亮 2019-12-30 15:23:39
我这一辈子写得有点粗糙,但是正红旗下却珠圆玉润。在老舍的创作生涯中,一个开始,一个结束,编排很有意思。
0 有用 阿尔达的星空 2022-02-09 16:22:46
《我这一辈子》很喜欢,还是那个不让人当好人的社会。“我还笑,笑我这一辈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正红旗下》赞誉很多,但是我总觉得文中少了《四世同堂》里的那股正气,也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心理斗争,其实不太欣赏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