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的原文摘录

  • 假定有个人爱一个同性,那个人又爱他;那么此二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避免、又不伤害别人的事,谈不上不道德。有些同性恋伴侣也会有很深、很长久的关系。假如他们想要做爱的话,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他们。我总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 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迫害同性恋者最力者,或则不明事理,或则十分偏执──我指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天主教士和纳粹分子──中国历史上没有迫害同性恋的例子,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既明事理,又不十分偏执,这种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 至于同性恋者,我希望他们对生活能取一种正面的态度,既能对自己负责,也能对社会负责。我认识的一些同性恋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很好的工作能力。我总以为,像这样一些朋友,应该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像个样子。我是个异性恋者,我的狭隘经验是:能和自己所爱的女人体面地出去吃饭,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地做爱比较好;至于在街头巷尾勾个性伴,然后在个肮脏的地方瞎弄几下是不好的。当然,现在同性恋者很难得到这样的条件,但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他们争取的目标。 我对同性恋者的处境是同情的。尤其是有些朋友有自己的终生恋人,渴望能终生厮守,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这就让人更加同情。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是让人敬重。但是同性恋圈子里有些事我不喜欢,那就是有些人中间存在的性乱。和不了解的人发生性关系,地点也不考究;不安全、不卫生,又容易冒犯他人。国外有些同性恋者认为,从一而终,是异性恋社会里的陈腐观念,他们他们就喜欢时常更换性伴。对此我倒无话可说。但一般来说,性乱是社会里的负面现象;是一种既不安定又危险的生活方式。一个有理性... (查看原文)
    [已注销] 4回复 306赞 2014-05-27 08:38:41
    —— 引自章节:王小波与李银河关于同性恋群体的社会研究和建议
  • 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中国有种老女人,面对着年轻的女人,只要后者不是她自己生的,就要想方设法给她罪受:让她干这干那,一刻也不能得闲,干完了又说她干得不好;从早唠叨到晚,说些尖酸刻薄的话——捕风捉影,指桑骂槐。现在的年轻人去过这种生活,一天也熬不下来。但是传统社会里的女人都得这么熬。直到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这女人也变得和过去的婆婆一样刁。张爱玲张爱玲对这种生活了解得很透,小说写得很地道。但说句良心话,我不喜欢。我总觉得小说可以写痛苦,写绝望,不能写让人心烦的事,理由很简单:看了以后不烦也要烦,烦了更要烦,而心烦这件事,正是多数中国人最大的苦难。也有些人烦到一定程度就不烦了——他也“熬成婆”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4回复 54赞 2014-05-28 11:37:49
    —— 引自章节:王小波觉得张爱玲很有才,但不喜欢她的小说
  • 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当然,如果有人乐意这样来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对孩子表示同情而已。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实际上要好,十足虚伪。这使我感到了某种程度的痛苦,但还不是不能忍受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54赞 2014-05-12 11:03:27
    —— 引自章节: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 这些人想要这样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说得更确切些,是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因此他们就把思想分门别类,分出好的和坏的,但所用的标准很是可疑。他们认为,假如人们脑子里灌满了好的东西,天下就会太平。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54赞 2014-05-12 11:03:27
    —— 引自章节: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 因此他们准备用当年军代表对待我们的态度,来对待年轻人。假如说,思想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那么,出于功利的动机去改变人的思想,正如为了某个人的幸福把他杀掉一样,言之不能成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54赞 2014-05-12 11:03:27
    —— 引自章节: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 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54赞 2014-05-12 11:03:27
    —— 引自章节: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 假设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脑子挖出来扔掉,换上他的,我绝不肯,除非你能够证明我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到死方休。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座鸡窝。想当年,我在军代表眼里,也是很低下的人,他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强加给我,也是一种脑移植。菲尔丁曾说,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种脑移植带给我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愿地用一句功利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上,蠢人办不成什么事情。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更合况赫拉克利特早就说过,善与恶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条路。不知道何为恶,焉知何为善?所以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54赞 2014-05-12 11:03:27
    —— 引自章节: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 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当然,这结论绝不是说当年那些军代表是些装傻的奸邪之辈——我至今相信他们是好人。我的结论是: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54赞 2014-05-12 11:03:27
    —— 引自章节: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 我们国家总是从社会主义女权理论的框架出发去关怀女性,分配给她各种东西,包括代表名额。我以为这种关怀是不够的。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 我承认男人和女人很不同,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别的:既不意味着某个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优越,也不意味着某种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高明。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5赞 2014-05-23 19:09:51
    —— 引自章节:王小波关于女权的看法: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
  •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查看原文)
    extra。 26赞 2013-05-19 17:00:07
    —— 引自第24页
  • 以前我们谈到国内对书刊、影视某些内容过于敏感时,总是归因中西国情不同,让会制度不同,假如拿美国的三十年代和现在中国做个对比,就很容易发现新的线索。 美国对色情作品的审查浪潮在二次大战后忽然退潮了,本书作者的观点是:这和美国从一个保守的、乡村为主的、单一清教国家,转变成了多元的国家有关。前者是反移民、反黑人、反共、排外的,社会掌握在道德警察手里;后来变成了一个都市化、工业化的社会,那种严格检查的背景就不存在了。 任何作者的书出版以后,会卖给谁他是不能够控制的。假如一位严肃作家写了性,尽管其本心不是煽情、媚俗,而是追求表达生活的真谛,也不能防止这书到了某个男孩子手里,起到手淫前性唤起的作用。故此社会对作家的判决是:因为有这样的男孩子存在,所以你的书不能出。这不是太冤了吗?但我以为这样的事还不算冤,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比他还要冤。事实上社会要求每个严肃作者、专业作者把自己的读者想象成十六岁的男孩子,而且这些男孩似乎还是不求上进、随时要学坏的那一种。 我是个高层次的读者,可是书刊检查却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 这种事情背后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必须就低不就高,一本书能不能出,并不取决于它将有众多的有艺术鉴赏力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应该对他们有益;而是取决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没有鉴赏力或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不能对他们有害。 (查看原文)
    Eve 25赞 2012-05-18 10:34:41
    —— 引自第125页
  • 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那儿当个小编辑。我们聊了没多久,他突然问:你有朋友没有?我当时正好没朋友,就如实相告。他单刀直入地问了一句:“你看我怎么样?”我当时的震惊和意外可想而知。他就是这么浪漫,率情率性。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18赞 2014-05-30 08:52:46
    —— 引自章节:李银河和王小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他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18赞 2014-05-30 08:52:46
    —— 引自章节:李银河和王小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我们俩都不是什么美男美女,可是心灵和智力上有种难以言传的吸引力。我起初怀疑,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18赞 2014-05-30 08:52:46
    —— 引自章节:李银河和王小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他说:“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18赞 2014-05-30 08:52:46
    —— 引自章节:李银河和王小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对一般人来说,有信仰比无信仰要好。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回复 16赞 2014-05-13 19:28:50
    —— 引自章节:关于信仰,王小波的几点看法
  • 不管是信神,还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界上总得有点信念才成。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回复 16赞 2014-05-13 19:28:50
    —— 引自章节:关于信仰,王小波的几点看法
  • 任何一种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内,如果被滥用,都可以成为成为打人的棍子、迫害别人的工具。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回复 16赞 2014-05-13 19:28:50
    —— 引自章节:关于信仰,王小波的几点看法
  • 对于这世界上的各种信仰,我并无偏见,对有坚定信仰的人我还很佩服,但我不得不指出,狂信会导致偏执和不理智。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回复 16赞 2014-05-13 19:28:50
    —— 引自章节:关于信仰,王小波的几点看法
  • 我以为,见到一种差别,就以为这里有优劣之分。这是一种市侩心理。 (查看原文)
    pomme 2回复 18赞 2012-03-15 23:04:14
    —— 引自第66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63 26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