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他真是让我再一次体会了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不能谋面的人聊天的心情。并且这个人,竟然一点点打开了我对当代艺术的认识。
非常新颖,彻底沦陷成邵亦杨老师脑残粉。以前的教材大多千篇一律,但是邵亦杨的教材就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比起教材更加丰富更加前沿。收获颇丰。
这本书有几大篇竟然是抄袭的!几乎只是增加了一点描述。最后一篇将Gerhard Richter、Bill Viola、Matthew Barney并为影像的一章,然后章节名分别起为记忆、时间和未来,有意思
浅显易懂的不装逼理论
今年读过得最棒的关于艺术史的书,没有之一,真是字字玑珠。PS:就是这个封皮好波普啊啊啊,怎么着也是是本深邃的理论书呢……
并不是针对此书,写论文的过程让我对这种缝合、杂交的知识生产感到绝望,无尽的阐释,理论的交错,连结,牵线搭桥,用许许多多的文本去生成更多或提纯或杂化的文本,然后在概念的汪洋里扑水,我们在纠缠的能指链里究竟得到了什么(因难产而发的转移矛盾式牢骚,当做发疯就好)5.07-5.27论文写完了就当书也读过了,不会去更改当时的想法,在羡慕“精英式”话语生产者的同时也一直怀疑(痛恨自己的平庸,又深知只能眼高手低,哎)
很好读,原因是案例和引用及观点相得益彰。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态度与真诚。
一本小书,写的简介明快,甚好。
唉以前买的书,现在看也就是公众号文章水平,说明我进步了吧...案例拼凑为主,点评过于浅显:评伊娃海瑟:“表现艺术家对人性冷漠的恐惧”;评培根:“对抗人性的黑暗面”;评阿布:“揭露...对人性的压抑”;评弗洛伊德:“暴露人性本质的脆弱”;评越战纪念碑:“包含着对战争和人性的更深入的思考”...
深入浅出
怎么窝白瞎地想起像是文人画一样需要理解背景建构文本连接不知郑思肖亡国失土而作露根兰就像看里希特的行政大楼而不知道他的德国战争记忆,每部作品打包一个辐射体点面线按书里的话说就是新感知器官的形成是内在需要的结果可惜文字无法传递的看不到就形同幻肢ヽ( ̄▽ ̄)ノ撒
我们老师写的书。
显然作者并没有读懂德勒兹。艺术作品的解读也太大路且肤浅了。
——杰姆逊、鲍德里亚、利奥塔、哈贝马斯,德勒兹。 ——具象、形式、身体-性别-政治,后殖民-跨文化,影像, 艺术批评-视觉文化-艺术史 ——身体-后人类,视觉文化三种路向。
虽然是有些像论文或教科书,但放慢速度仔细看是能看进去的(其实作者的文风跟很多信口胡诌当代艺术的人相比,是写得很通俗易懂的了)而且收获会不少,起码我又知道了更多厉害的艺术家。很多艺术作品值得额外去搜来认真看,把这本书当一个索引也很好。
欣赏。
关于身体的两篇比较有收获,以及需要了解更多后现代的理论。
作为科普读物很好读,很清晰。评论很多人说关于某某某某不够深入,有些个作家有些个论题自己就有一堆专著了,不想想这书的定位啊,这个书这个篇幅肯定都是总结性的啊,,想要啥自行车。。
在经课程讲义扩充而成的书中,引用算是比较规范的。
越读越爱
> 穿越后现代
3 有用 韫仔 2014-12-12 18:28:08
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他真是让我再一次体会了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不能谋面的人聊天的心情。并且这个人,竟然一点点打开了我对当代艺术的认识。
4 有用 孙道德 2015-07-16 16:14:52
非常新颖,彻底沦陷成邵亦杨老师脑残粉。以前的教材大多千篇一律,但是邵亦杨的教材就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比起教材更加丰富更加前沿。收获颇丰。
4 有用 Jouk 2016-04-07 09:13:36
这本书有几大篇竟然是抄袭的!几乎只是增加了一点描述。最后一篇将Gerhard Richter、Bill Viola、Matthew Barney并为影像的一章,然后章节名分别起为记忆、时间和未来,有意思
3 有用 jun14 2016-02-25 15:16:53
浅显易懂的不装逼理论
2 有用 H 2014-06-04 22:58:51
今年读过得最棒的关于艺术史的书,没有之一,真是字字玑珠。PS:就是这个封皮好波普啊啊啊,怎么着也是是本深邃的理论书呢……
1 有用 苔原戚风 2023-05-27 01:26:11 四川
并不是针对此书,写论文的过程让我对这种缝合、杂交的知识生产感到绝望,无尽的阐释,理论的交错,连结,牵线搭桥,用许许多多的文本去生成更多或提纯或杂化的文本,然后在概念的汪洋里扑水,我们在纠缠的能指链里究竟得到了什么(因难产而发的转移矛盾式牢骚,当做发疯就好)5.07-5.27论文写完了就当书也读过了,不会去更改当时的想法,在羡慕“精英式”话语生产者的同时也一直怀疑(痛恨自己的平庸,又深知只能眼高手低,哎)
1 有用 蔻蕾 2018-02-04 22:37:19
很好读,原因是案例和引用及观点相得益彰。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态度与真诚。
2 有用 远方の夏 2016-06-01 17:47:40
一本小书,写的简介明快,甚好。
3 有用 冷蛋饼饼 2022-01-04 13:42:28
唉以前买的书,现在看也就是公众号文章水平,说明我进步了吧...案例拼凑为主,点评过于浅显:评伊娃海瑟:“表现艺术家对人性冷漠的恐惧”;评培根:“对抗人性的黑暗面”;评阿布:“揭露...对人性的压抑”;评弗洛伊德:“暴露人性本质的脆弱”;评越战纪念碑:“包含着对战争和人性的更深入的思考”...
1 有用 LoTus 2013-03-12 20:04:37
深入浅出
0 有用 fishland 2015-03-15 01:11:21
怎么窝白瞎地想起像是文人画一样需要理解背景建构文本连接不知郑思肖亡国失土而作露根兰就像看里希特的行政大楼而不知道他的德国战争记忆,每部作品打包一个辐射体点面线按书里的话说就是新感知器官的形成是内在需要的结果可惜文字无法传递的看不到就形同幻肢ヽ( ̄▽ ̄)ノ撒
0 有用 ADGT·Infinity 2017-05-21 09:53:26
我们老师写的书。
0 有用 Octopus 2020-03-20 00:19:20
显然作者并没有读懂德勒兹。艺术作品的解读也太大路且肤浅了。
0 有用 向达海 2022-02-05 13:52:53
——杰姆逊、鲍德里亚、利奥塔、哈贝马斯,德勒兹。 ——具象、形式、身体-性别-政治,后殖民-跨文化,影像, 艺术批评-视觉文化-艺术史 ——身体-后人类,视觉文化三种路向。
0 有用 蕾娜塔r_ 2022-05-19 17:32:56
虽然是有些像论文或教科书,但放慢速度仔细看是能看进去的(其实作者的文风跟很多信口胡诌当代艺术的人相比,是写得很通俗易懂的了)而且收获会不少,起码我又知道了更多厉害的艺术家。很多艺术作品值得额外去搜来认真看,把这本书当一个索引也很好。
0 有用 假装 2022-11-17 20:31:07 上海
欣赏。
0 有用 1uhuin 2024-03-04 08:50:25 陕西
关于身体的两篇比较有收获,以及需要了解更多后现代的理论。
0 有用 滴滴呜 2023-10-08 14:16:02 日本
作为科普读物很好读,很清晰。评论很多人说关于某某某某不够深入,有些个作家有些个论题自己就有一堆专著了,不想想这书的定位啊,这个书这个篇幅肯定都是总结性的啊,,想要啥自行车。。
0 有用 xxtmz_saint 2022-08-11 13:34:01
在经课程讲义扩充而成的书中,引用算是比较规范的。
0 有用 Lily 2024-09-19 16:42:08 北京
越读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