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确实一本神书,但地图太少,且如缺乏缅甸及东南亚基础知识的,读起来要提心静气才能缓慢理解诸多细节。贡萨作为贡老与撣之间变动体这一揭示,显示利奇对过程的关注多于对理念。使我想起帕格森的哲学,过程与实体这一对范畴。
贡萨和贡劳的相互转化尤其精彩,同时分析了许多克钦社会中的概念,让人印象深刻。看论文说近十几年来克钦邦与缅甸政府的武装冲突强化了克钦人的走向民族主义的趋势,贡萨贡劳的钟摆政治将逐渐消失,如果有学者能有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好了。
此书的材料是否真实一直是一桩公案,毕竟当初利奇在战乱中把资料都弄丢了,之后才进行了整理、回忆。这也是为其招徕八方批评的一个原因。但利奇已经言明,他只是在勾勒一种连续政治光谱的理想型,克钦人这些西南山地民族的行动者始终在“贡萨”的封建集权与“贡劳”的平等主义间不断摆动,形成钟摆。这是民族交流带内人群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能,更是人性构建政治的普遍可能。斯科特也说,要想理解他的路数,就要沿着利奇的路再走一遍——他或许就是抓住了这一光谱中无政府、平等的一面?今天或许更应当思考的是:在新的政治框架下,“钟摆”的摆动是否停止?譬如缅甸地区在(现在看上去比较失败的)民族国家化进程和混乱中,是否还存在某种光谱作为行动与政治社会建构的参照系,是否存在各种民族政权的相互依附、模仿、互动?感觉这是可以延续的讨论。
Leach实在是厉害。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弟子,没有完全延续他的思路,反而对传统静态、孤立(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均衡的民族志进行了系统地反思,写出了一本反对老师的书。民族志和史料部分实在看着头大,贡劳贡萨以及掸的结构转化很有启发。关于变迁,外部环境的变动却是诱因,但转变的根基是内部结构的矛盾性。读的时候觉得或许可以和王明珂《华夏边缘》以及《羌在汉藏之间》一起读!
筹备寒假缅甸考察之旅
要不然是我没看懂,要不然是废话太多?
Leach这本真的很扫盲加消除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指的是本人对政治人类学的偏见和对民族/部落文化中仪式-政治权位约莫是等同的偏见),感激之余也特别喜欢导言和总结里他提出的一些令人豁然开朗的观点。喜欢那句“只有外界的观察者才会猜想,一个人群在文化和结构组织上的转换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猜想变化’对法律、逻辑和习俗是毁灭性的’也只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人类学家的偏见而已”。嗷!!!!
社会变迁的终极“起因”几乎总是可以归结到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迁,但是任何变迁藉以体现的形式大部分取决于一个既定体系已有的内部结构。既然如此,贡劳秩序和贡萨秩序都不会是稳定的,在外部干扰的环境下,各贡劳体系的趋势是转变为贡萨,而贡萨转变为贡老,周而复始。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最初读这本书,因为江心坡和金三角的缘故。读到最后,甚移情也,以此来印证并推导古代的土司和当今的民族制度,发觉其中费解或根本就不让你有所了解和理解的地方,颇有一证旁通的感觉。
对人类学“既迂阔又暧昧”的模型体系的反思 (妈呀我终于读完了,真的好难读好难读,但是能给到一些东西所以我还是读完了)
居然没标注过这本,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政治人类学作品。我在淘宝打印了两本,一本在学校、一本在家随时可以阅读。
不愧是学术名著
很有启发,细节很多,还需多读;联想到后来的逃避统治的艺术。克钦山区的人们在文化上不一致但缅人、掸人和克钦人有共同的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语言但不意味着现实的遵照,均衡理论需要修正,山区是一个不会均衡的钟摆型社会有内在的矛盾张力,贡萨、贡劳合掸人社会互相转化,政治因素大于环境因素,语言选择与组织形态的等级和资源分布,而且自称和他称亦不一致。缅甸山地的族群和作者不认可的缅-掸-克钦三次南下迁徙说,掸人的平原稻作体系和克钦人的山地通垭农业,交通贸易需求形成的高密度梯田和自然状态下的山地闪居;克钦人和景颇、新颇人以及不同光谱的混合语言;贡萨社会,帕朗多村寨聚合体,姆尤-达玛体系婚姻等级制度和事实上的个人打破机制和孙莱卡,木然和勒排之间的世仇,食腿山官等级而非管理约束体系,等级通婚群体的矛盾和分裂贡劳等
比起导论强调的历时性-共时性问题,利奇似乎更多讨论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悖论:1)亲族原则和等级原则如何孕育出自身的反面2)贡萨意识形态和现实的张力 3)矛盾和世仇对社会整合的作用 4)一般认为的为社会整合而存在的神话和仪式又如何服务于分裂和社会变迁;对传统结构主义均衡分析和各种元理论的批判只是顺带的。🐴应该会很喜欢
Leach真的好厉害,各个章节的条理清晰明确,引用的民族志材料与论文仿佛信手拈来。有著作认为作者的视角过于忽视英国当局对克钦的政治影响,但实际上Leach已尽可能地掌握所有能够分析的方面与视角了。这对于一个处于战乱之中的个体研究者实为不易。 但很显然,由于报道人和参与观察的局限,Leach阐述重点太聚焦于贡萨制度,贡劳的视角略显单薄;并且很显然对公领域的讨论远多于私领域的讨论,导致整个作品*确实*做到了对政治制度在宏大意义上的讨论。 在读完之后去网上查了克钦地区近些年的历史,发现当地仍旧处于战乱之中,并且是与一个日益增强的主体国家意识形态进行斗争。Leach所描述的那些制度有没有消亡,是否还保存着,又有哪些新的变动呢?希望能找一些最近的学术研究进行比较阅读吧、、
太多细节看着头疼,以后二刷
在微信读书上看的,地图好糊看不清。在克钦人当中,妇女的地位也好低下,虽然没那么强调所谓的贞操,但也是被当成租金、礼物送来送去,归根结底也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另外,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作者写这本书除了记录克钦人的文化与社会结构之外,还是对人类学均衡理论(作者认为神话和仪式是论战的语言)以及中心边缘论的批判(不想把不同的克钦人群体分成所谓的一般和变体,而是记录理想中和现实中的克钦)。
可以视为《逃避统治的艺术》的前置作品。
考察之细,研究之深,可惜我读的比较粗线条。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在这本人类学经典著作,田野调查研究之中,看到目前缅北多种族融合后的堕落现状的产生原因,没找到,偏离了主要兴趣点,所以也就泛泛而读了,但我觉得在现在社会高考就业热点讨论的情况下,好像人类学这个专业在国内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但是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素养,是应当具备的。
想成为什么,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
>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7 有用 Fullerton 2017-01-12 13:32:12
确实一本神书,但地图太少,且如缺乏缅甸及东南亚基础知识的,读起来要提心静气才能缓慢理解诸多细节。贡萨作为贡老与撣之间变动体这一揭示,显示利奇对过程的关注多于对理念。使我想起帕格森的哲学,过程与实体这一对范畴。
5 有用 甘吉派菲特 2018-03-19 08:18:39
贡萨和贡劳的相互转化尤其精彩,同时分析了许多克钦社会中的概念,让人印象深刻。看论文说近十几年来克钦邦与缅甸政府的武装冲突强化了克钦人的走向民族主义的趋势,贡萨贡劳的钟摆政治将逐渐消失,如果有学者能有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好了。
4 有用 贺戟 2023-11-28 16:36:52 北京
此书的材料是否真实一直是一桩公案,毕竟当初利奇在战乱中把资料都弄丢了,之后才进行了整理、回忆。这也是为其招徕八方批评的一个原因。但利奇已经言明,他只是在勾勒一种连续政治光谱的理想型,克钦人这些西南山地民族的行动者始终在“贡萨”的封建集权与“贡劳”的平等主义间不断摆动,形成钟摆。这是民族交流带内人群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能,更是人性构建政治的普遍可能。斯科特也说,要想理解他的路数,就要沿着利奇的路再走一遍——他或许就是抓住了这一光谱中无政府、平等的一面?今天或许更应当思考的是:在新的政治框架下,“钟摆”的摆动是否停止?譬如缅甸地区在(现在看上去比较失败的)民族国家化进程和混乱中,是否还存在某种光谱作为行动与政治社会建构的参照系,是否存在各种民族政权的相互依附、模仿、互动?感觉这是可以延续的讨论。
3 有用 客尘 2019-12-21 20:46:34
Leach实在是厉害。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弟子,没有完全延续他的思路,反而对传统静态、孤立(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均衡的民族志进行了系统地反思,写出了一本反对老师的书。民族志和史料部分实在看着头大,贡劳贡萨以及掸的结构转化很有启发。关于变迁,外部环境的变动却是诱因,但转变的根基是内部结构的矛盾性。读的时候觉得或许可以和王明珂《华夏边缘》以及《羌在汉藏之间》一起读!
1 有用 苏伊士之东 2015-10-06 22:14:48
筹备寒假缅甸考察之旅
2 有用 wind 2014-07-25 23:19:07
要不然是我没看懂,要不然是废话太多?
1 有用 Algiersea 2023-07-11 17:25:13 安徽
Leach这本真的很扫盲加消除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指的是本人对政治人类学的偏见和对民族/部落文化中仪式-政治权位约莫是等同的偏见),感激之余也特别喜欢导言和总结里他提出的一些令人豁然开朗的观点。喜欢那句“只有外界的观察者才会猜想,一个人群在文化和结构组织上的转换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猜想变化’对法律、逻辑和习俗是毁灭性的’也只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人类学家的偏见而已”。嗷!!!!
2 有用 油头虚翁 2019-04-30 18:19:24
社会变迁的终极“起因”几乎总是可以归结到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迁,但是任何变迁藉以体现的形式大部分取决于一个既定体系已有的内部结构。既然如此,贡劳秩序和贡萨秩序都不会是稳定的,在外部干扰的环境下,各贡劳体系的趋势是转变为贡萨,而贡萨转变为贡老,周而复始。
0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21-02-05 21:05:02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最初读这本书,因为江心坡和金三角的缘故。读到最后,甚移情也,以此来印证并推导古代的土司和当今的民族制度,发觉其中费解或根本就不让你有所了解和理解的地方,颇有一证旁通的感觉。
0 有用 Surnager 2023-07-10 13:46:55 云南
对人类学“既迂阔又暧昧”的模型体系的反思 (妈呀我终于读完了,真的好难读好难读,但是能给到一些东西所以我还是读完了)
0 有用 CheeseBurger 2023-07-10 21:06:58 江苏
居然没标注过这本,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政治人类学作品。我在淘宝打印了两本,一本在学校、一本在家随时可以阅读。
0 有用 月棱镜 2023-07-06 14:30:50 江苏
不愧是学术名著
0 有用 𓇗𓅮شياو 2023-08-06 14:04:14 上海
很有启发,细节很多,还需多读;联想到后来的逃避统治的艺术。克钦山区的人们在文化上不一致但缅人、掸人和克钦人有共同的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语言但不意味着现实的遵照,均衡理论需要修正,山区是一个不会均衡的钟摆型社会有内在的矛盾张力,贡萨、贡劳合掸人社会互相转化,政治因素大于环境因素,语言选择与组织形态的等级和资源分布,而且自称和他称亦不一致。缅甸山地的族群和作者不认可的缅-掸-克钦三次南下迁徙说,掸人的平原稻作体系和克钦人的山地通垭农业,交通贸易需求形成的高密度梯田和自然状态下的山地闪居;克钦人和景颇、新颇人以及不同光谱的混合语言;贡萨社会,帕朗多村寨聚合体,姆尤-达玛体系婚姻等级制度和事实上的个人打破机制和孙莱卡,木然和勒排之间的世仇,食腿山官等级而非管理约束体系,等级通婚群体的矛盾和分裂贡劳等
0 有用 rnrwy 2022-05-17 02:32:22
比起导论强调的历时性-共时性问题,利奇似乎更多讨论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悖论:1)亲族原则和等级原则如何孕育出自身的反面2)贡萨意识形态和现实的张力 3)矛盾和世仇对社会整合的作用 4)一般认为的为社会整合而存在的神话和仪式又如何服务于分裂和社会变迁;对传统结构主义均衡分析和各种元理论的批判只是顺带的。🐴应该会很喜欢
0 有用 ミドリの空 2022-09-16 18:45:27 广东
Leach真的好厉害,各个章节的条理清晰明确,引用的民族志材料与论文仿佛信手拈来。有著作认为作者的视角过于忽视英国当局对克钦的政治影响,但实际上Leach已尽可能地掌握所有能够分析的方面与视角了。这对于一个处于战乱之中的个体研究者实为不易。 但很显然,由于报道人和参与观察的局限,Leach阐述重点太聚焦于贡萨制度,贡劳的视角略显单薄;并且很显然对公领域的讨论远多于私领域的讨论,导致整个作品*确实*做到了对政治制度在宏大意义上的讨论。 在读完之后去网上查了克钦地区近些年的历史,发现当地仍旧处于战乱之中,并且是与一个日益增强的主体国家意识形态进行斗争。Leach所描述的那些制度有没有消亡,是否还保存着,又有哪些新的变动呢?希望能找一些最近的学术研究进行比较阅读吧、、
0 有用 仰素 2022-04-18 10:02:50
太多细节看着头疼,以后二刷
0 有用 白菜丸子粉丝汤 2023-03-04 22:20:17 山西
在微信读书上看的,地图好糊看不清。在克钦人当中,妇女的地位也好低下,虽然没那么强调所谓的贞操,但也是被当成租金、礼物送来送去,归根结底也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另外,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作者写这本书除了记录克钦人的文化与社会结构之外,还是对人类学均衡理论(作者认为神话和仪式是论战的语言)以及中心边缘论的批判(不想把不同的克钦人群体分成所谓的一般和变体,而是记录理想中和现实中的克钦)。
0 有用 Agora S. Y. 2024-08-11 06:50:47 加拿大
可以视为《逃避统治的艺术》的前置作品。
0 有用 秀逗君 2023-06-27 15:19:13 山东
考察之细,研究之深,可惜我读的比较粗线条。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在这本人类学经典著作,田野调查研究之中,看到目前缅北多种族融合后的堕落现状的产生原因,没找到,偏离了主要兴趣点,所以也就泛泛而读了,但我觉得在现在社会高考就业热点讨论的情况下,好像人类学这个专业在国内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但是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素养,是应当具备的。
0 有用 顽石点头 2024-01-21 20:55:11 四川
想成为什么,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