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的原文摘录

  •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索。在中国的韵文的各类的文学体式之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文以载道”,读诗也讲究诗教,说“温柔敦厚”是“诗之教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赞成这一套说法,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它载道呢?诗歌的本身,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诗是教化呢?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般衡量文学,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用道德和政治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用美学的艺术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文学作品。一般说来,中国的散文是要求文以载道,中国的诗歌也讲求诗教。“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是重视它的思想内容,它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价值的。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词,我认为是在中国的文学体式之中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为什么叫做词呢?其实只是歌词的意思。从隋唐以来,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中国旧有的音乐融会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些新兴的音乐的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所以词本来并无深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这种歌词,最早是在民间流行的,后来士大夫们这些读书人,他们觉得这个歌曲的音调很美,可是一般民间的歌词则是比较俚俗的,所以这些文人诗客,就开始自己着手来填写歌词了。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中,词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本来不在中国过去的文以载道的教化的、伦理道德的、政治的衡量之内的。在中国的文学里边,词是一个跟中国过去的载道的传统脱离,而并不被它限制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它突破了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限制,完全是唯美的艺术的歌词。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就是后来词学家、词学评论家,他们就把道德伦理的价值标准,加在中国这个本来不受伦理道德限制的歌词上面去了。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清朝一个有名的词学家名叫张惠言,他说词这种文学形式,是可以表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是可以表现那些有品德、有理想、有志意、有抱负的贤人君子他们内心之中最隐约最深曲的一种内心的怨悱,一种感动,一种追求而不得的这样的怨悱的感情。他的这种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呢?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有人反对他了。我现在都是很简单的举例证,如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就是王国维,他写过一本评论词的书,是很有名的一本著作,叫《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里边,他就曾批评张惠言,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皋文是张惠言的号,他说张惠言讲词,真是太顽固了。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可是,另外一个奇妙的事情又发生了。王国维虽然批评张惠言用贤人君子的感情来讲爱情的小词是不对的,而王国维却也曾经举过很多五代和两宋的词人的词,说这些词人所写的一些个词句,表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的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文学作品,它本来是不在社会伦理道德的范围标准之内的。可是,词这个东西很奇妙的一点,就是它可以给读者丰富的多方面的联想。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因自己的修养、品格和过去所受到的教育的背景、环境、传统的不同,而能够从里边看出来新鲜的意思。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我们中国过去很多对于诗词的批评和欣赏的理论,虽然没有像现在西方的那么科学化,那么逻辑化,那么有体系,有思想辩证的这样细密的文学理论,然而,却实实在在是合乎西方的某些文学理论的,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西方的这个阐释学是怎么说的呢?本来,hermeneutics的原义,最初指的是西方对于《圣经》的解释。······很仔细地研究古代希伯来文《圣经》的每一个字的确切的含义是什么,不但应该研究每一个单字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而且要研究当时的那个社会文化背景,在那个时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这个阐释学后来又受到西方一种新的思想潮流的影响。西方有另外一个思想文学潮流,叫做现象学(phenomenology)。现象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当你接触到外面宇宙万物各种现象的时候的一种意识的意向性活动。 而这种现象学的学说与阐释学的学说结合起来的时候,研究阐释学的人就说,作者写作的时候,他既然有一种主体的意识的活动,我们要研究、欣赏、批评一首诗歌,就要向回倒溯,探讨原来作者的思想意识是怎样活动的。······我们要推究在他的社会思想的文化背景中,他的意识是怎样活动的呢?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可是,这阐释学家说,虽然尽量要追寻作者的原意,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撇弃了自我,用纯粹的客观来追寻作者的原意,因为“我们每一个追寻的人都有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教育的背景、社会文化的背景、时代的背景。每一个人的性格感情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读一首诗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于是,这些想为诗歌作阐释作说明的,为诗歌作品评和欣赏的人,他们发现按照阐释学所说,并不能完全客观地掌握作者的原意,总是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种种社会文化思想感情个性的背景,加到那个作品之中去了。所以他们就说,这些阐释的人对诗歌所作的解释,不一定是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种衍生义(significance),是把自己种种因素加上去的一种衍生的意思。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诗歌之中,词比诗更容易造成这种衍生义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写诗的人,带着中国旧日的诗言志的传统观念来写作诗歌,他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显意识的活动,是一种consciousness的显意识的活动。 所以诗一般说来,多半是显意识的,是作者本身带着意志观念的。诗者志之所之,是我内心的,我的心志,我的思想意念的活动,即是明显的显意识的活动。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歌唱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 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刚才我说了,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unconscious,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的一种美。 那么,词为什么有这种美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形式上的原因,一个是内容上的原因。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古今中外的诗歌,一般说起来是一种美文,所以一般总是应该有一种节奏韵律的感觉。我们中国的诗,我们说古近体诗,当然有一种平仄的格律,西方也有各种押韵的形式。虽然有人写一种散文化的诗,不要这种死板的韵律,但也要有一种自然的韵律的美。总之,诗歌是美文,要有韵律美。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词就算句子是整齐的,你读起来,它一样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性的感觉。······在形式上就有许多参差错落,精致曲折的变化。这是词所以有要眇宜修之美的形式上的原因。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因为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这就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诗是显意识的活动,说出来可以很感动人,可是我们不能够自由发挥联想。词呢?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 (查看原文)
    小寒zzzz 9赞 2019-01-01 18:18:50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苏东坡曾在给朋友的信里边写着:“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与李公择书》)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修养。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自赞》)我们这些个人,既然读了圣贤之书,虽是老且穷,不管我们生命上有什么挫折苦难,而我们所学的这种道理,是贯彻在内心之中的。我们忠义的持守,是充满于我们的骨髓之内的。所以,我们就是在死生忧患之间,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这就是我讲柳永跟苏东坡的对比时候说过的,你平生之所追求,是向外的追求,还是向内的追求?内外本来应该是合一的。可是,向外的追求是有待的追求,柳永追求了一生一世,他最后说的是什么?“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他都落空了!苏东坡不但在黄州的时候有他的持守,当他晚年贬官海南,那真是九死一生。张志新烈士吟诵的两句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那就是苏东坡在海南渡海时所写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的句子。一切的苦难都不在我的心中,苦难过去了就跟一场风雨过去了一样。云散月明,那月华还是皎洁的,天容海色,我本来就是这样清白的,而且我也不需要点缀,不需要别人的了解和赞美。“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不但是对外边环境的遭遇,对于他自己身体上的疾病,也取如此态度。当他老眼昏花的时候,他写了两句诗:“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独觉》)老眼昏花了,看外边的一切景物模糊了,如同被云霞笼罩一样。外边的花我看不清楚了,可是我有无数心花发桃李,我内心有桃李百花开放了。这是我所说的要无待于外而有待于内的一种修养。苏东坡经过了多少忧患艰难,苏东坡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而我们还要分别一点,就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是超旷了,于是就变成不分黑白,不关痛痒,变成心死。那不是... (查看原文)
    enoch2090 1回复 3赞 2017-08-30 00:35:01
    —— 引自第259页
  • “比”是“见今日之失,嫌于直言”,而“兴”是“见今日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记·春宫·大师》郑玄注) (查看原文)
    动物园里的灯塔 2赞 2020-12-09 15:55:07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温庭筠(上)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