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的书评 (88)

🍓 2017-04-28 13:23:33

我有一壶酒,与君细品词

记得元人吴西逸有《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床前,放几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陶潜之文冷淡,令人看淡世间纷纷扰扰;少陵之诗清新,让人体味尘世浮浮沉沉。叶嘉莹先生的一本《唐宋词十七讲》,让我亦在词的世界里沉醉流连。 王国维先生...  (展开)
妞妞扭牛牛 2008-08-04 14:26:29

出版社是怎样糟蹋一本好书的(愤而提供电子版下载)

《唐宋词十七讲》之经典自不需我多言。今天我要说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如何为敛财而用粗制滥造糟蹋掉这本好书的。 首先是封面。一本标价48元的书竟然没有加塑封,而封面用纸(较薄,有点磨砂和荧光效果,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材料)又是极易沾染污垢的。于是,在这样炎热的夏天里,购...  (展开)
阿德 2012-01-08 17:03:20

词之生命

1、词总论 1)词本不在中国文以载道的教化之中,晚期是唯美的艺术的歌词; 2)词的微妙是什么缘故?词初起时,本来是文人写给歌女演唱的歌词,并没有把思想理想意识写进去,本来没有这样的用心。只是写些美丽女子的爱情。但这些文人用游戏笔墨写歌词时,无法避免将自己的...  (展开)
瑶望 2007-06-18 09:46:57

把词当成生命去品味

很喜欢叶嘉莹讲词。最初是在百家讲坛上无意中听了她吟诵词,很有感觉。后来在书店看到有她的讲课录音集,虽然有点贵,还是买了。发现非常的值。我不是学中文的,但总觉得唐诗宋词里面有一种很本土的美感,这种美对中国人非常亲切。正如我有一年去了皖南的一个小村子,粉墙黛瓦...  (展开)
蝎子没有尾巴 2017-03-01 16:02:53

余虽不敏,然余诚也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选择叶先生的这一句话作为题目,是因为读完这本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叶先生对于学问这样虔诚的态度,这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这是一个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我虽然不聪明,但我始终诚恳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在现在的文化大环境下,这样的学者会给予我们精神力量。她...  (展开)
夏颜秋的小时光 2022-11-10 12:34:23

词究竟美在哪里?叶嘉莹先生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词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超脱种种限制,完全是唯美的艺术。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词的地位俨然已经可以和诗并驾齐驱。 那么,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它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对此,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中,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这部书籍是根据叶...  (展开)
木木吖 2022-11-02 07:36:44

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

对于古诗词的喜爱,源于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他要求我们每个寒暑假都要背诵二三十首古诗词。他说:不管能不能理解,先背诵了再说。 所以小学时候的爱,是被迫的。 后来年龄渐长,青春懵懂,那时候爱古诗词,是一种“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 如今喜欢古诗词,...  (展开)
廢肥匪·老🐰 2009-08-24 14:37:21

大娘的说词水平实在是高

尽管这本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十七讲》舛误甚众(北大出版社校对错误铺天盖地也不止这一本啦~),但是依然无法掩盖大娘beautiful的说词水平。大娘在这里绝对是尊称,叶嘉莹先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几十年,能够以她独到的女性视角去讲解意趣盎然的中...  (展开)
豆浆不水 2022-11-02 21:28:16

《唐宋词十七讲》诗词里的美你能感受到第几层

苏东坡把参禅分为三个阶段: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种比喻放到阅读里面也同样适用:初级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级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高级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即使是...  (展开)
明月心 2017-08-05 16:37:04

读《唐宋词十七讲》三章,从温庭筠到韦庄

读《唐宋词十七讲》三章,从温庭筠到韦庄,略有所思,小记之。 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著作很早就在我书架上了,但真正理解的句子不多,因为这等评论都很精炼,寥寥数语,含义是极深的,还得有人细细解释才成。 比如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  (展开)
Demi 2010-01-30 01:20:29

对考据精神的质疑

看过一本叶嘉莹讲宋词的书。我觉得她考证功夫很一般呀。举一个例子,她把柳永和苏轼放在一起考证,引用了苏轼写给朋友的几封信。大义都是问朋友他比柳七如何,或者评价柳七的风格,没有褒贬,更多的是说自己与柳永不同。叶嘉莹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苏轼是看不上柳词的。我觉得如...  (展开)
难描述 2007-07-28 09:35:33

《唐宋词十七讲 迦陵讲演集》第一,二讲 读后笔记一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壹 “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是什么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  (展开)
南山三猫爹 2024-11-25 12:05:42

叶嘉莹的诗词与人生

叶嘉莹 女士于2024.11.24日辞世。没有意外,引发了广泛的哀悼。 尽管叶女士的学阀作风(压制中国古典文学的批评界,打压学术异见)在她辞世后稍得披露,我们依然要承认,叶女士可能是近15年来最为中国大众所耳闻的古诗词学家。 我作为偶尔读诗词、连爱好者都算不上的普通读者,...  (展开)
海明薇 2016-03-12 21:35:07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朝花夕拾。 与中国文字最亲密的接触还是在初中时候。也曾仔细地裁了纸,订成专门的小本子用来抄写唐诗宋词。也曾读了全部的金庸,爱上台湾作家写的散文和小说,白先勇,吴念真,杨牧,林清玄。自从上大学学了英文毕业进了外企,就只与英文纠缠,抛出如练如素缥缈长袖做登月的桥...  (展开)
farfaraway 2012-10-13 19:08:16

唐宋词十七讲

明天要考试,简单说两句。 第一次知道叶先生,是在我还肯看电视的时期,北京台的教育频道。她读古文的声音,很美,很特别,后来才知道是古音。 最接近她的一次,是本科时学校请她来演讲,可是我没去,只在事后从bbs上看了看讲座录音整理稿。 这本书从“小山重叠金明灭,香腮欲...  (展开)
东方未明 2007-04-23 22:46:26

校对很不好

校对很不好,很失望。连我这平常看书比较马虎的人,随便都发现一大把错误。因为对《汉魏六朝诗讲录》印象不错,所以买的时候没仔细看, 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展开)
七月流火 2019-10-09 11:24:13

徘徊在徘徊之间----读《唐宋词十七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个人的性格制材会深刻影响读书的方向,所以我一度倾心于宋词。但前段时间读唐诗,徜徉其间,便无法自拔地爱上唐诗,觉得唐诗真好。现在读唐宋词,口味又回来了。只能在内心感叹:中国古文化真好,真是读得太迟、读得太少。 《唐宋词十七讲》是一个读书会推荐的。买到书的时候,...  (展开)
晚风 2019-05-11 11:48:05

感发的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久仰叶嘉莹老师的大名,找来此书一看。我读和背的诗比较多,但对词的了解相对较少。经叶老师一梳理,思路清晰很多。这本书是由讲稿编纂而成的,能看出编者的用心和认真,读起来相对流畅、不太会有语言直述的随意感。 本书首先区分了诗和词的差别。诗言志,直接包含了诗人们显意...  (展开)
泉水叮咚 2017-04-11 17:01:13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

1.阐释学:最初指的是对《圣经》的解释。不但应该研究每一个单字的意思,而且要研究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在那个时代它是什么样的意思。 2.20世纪70年代——现象学:研究人的思想意识,指人接触到外面宇宙万物各种现象的时候一种意识的意向性活动。 3.“要眇宜修”:p13....  (展开)
祁达方 2016-01-15 08:46:45

唐宋代那些顶级词人们

读了《唐宋词十七讲》,做了点笔记,里面有个人的总结,水平有限,请指正。 首发在这里,做个广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1MDk5MA==&mid=414400056&idx=1&sn=e979e57a2e0753b52224f8d63bffd6b4#rd 下面是正文 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中介绍了十五位...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8条)

订阅唐宋词十七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