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文论要能讲到这份上,才算通了。看看教材那磕巴样儿。
成书时间过早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关于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的介绍未涉及拉康,也无缘法兰克福学派、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这些。但是就已经介绍的部分来看,短短的篇幅内,背景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最重要的理论和师承一目了然,关键部分引用原文也很到位,隔三差五来一句钱钟书先生的评论更是有画龙点睛之效。四星的原因实际是一种苛求了,我不习惯张隆溪先生批判各家时常用的套路,即从历史背景出发去询问一个”为什么“,以及对文学理论中能提供”价值判断“这一面的追求。毕竟在我看来,最核心的文学理论实际就是上个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一个放大的分支。价值判断是文学批评的事情。顺带说两句钱钟书先生,他实在是才华横溢,这本书中所引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叹学养之厚,总结性言论更是一语中的。但只从字句出发的相通,乐趣比学问的成分更大吧。
看完伊格尔顿再读这本简直小菜一碟,但还是惊叹于这碟小菜的精致。通篇无废话,旁征博引,简明扼要,举重若轻,实有四两拨千斤的气势。这位朱光潜和钱钟书的高徒实在是不辱师门。有些文论大部头看起来唬人,说了半天都是绕着问题打转,几十万套话废话背后映照出其学识之浅薄。相比之下张隆溪实在诚恳,他是真的想让读者搞懂西方文论,而不是拼命展示自我学识渊博的自怜自恋。张隆溪一点就通的问题,很多学者好像怎么都不肯给你讲清楚一样。求您出山再写本谈前沿文学理论问题的书吧……(不过估计也不会有太多前瞻性的见解。看他那本最新出版的阐释学专著的相关评价,知道他现在的思维偏保守主义,选择“坚守某种精神而不至于自我怀疑”,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在后现代虚无的泥潭里陷得太深了。)
As learned comentators view; In Homer more than Homer knew
【藏书阁打卡】 基本模式:1产生背景2主要理论3批判总结,批判还是很中肯的。 内容范围较小,有时代限制,但也因此都是基础,只介绍了精神分析、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阐释学、接受美学。 作为简单介绍还行,通俗易懂;入门还差得远,没有细致地展开,只是蜻蜓点水。 不过想想也足够了,理论本身读通了并不复杂,张隆溪显然有大家风范,重点抓得非常准。阐释学、接受美学涉及胡赛尔、海德格尔提点得相当精简。“此在”还有“定在”之译法,是张先生自己的观点吗? Ps:钱钟书牛逼,几乎每节都会引他的观点,可见钱对西方文论的关注一直很及时。也因此对《管锥编》有一些畏惧。
终于啃完了 考研上岸!
简洁明了
80年代的文论书,到今天还这么耐看,不容易了。
具体理论不如批评的视野深,但是在梳理源流上更清楚些,可两相互补。一想到要一篇一篇攻克这些原文真是各种沸腾。
张隆溪老师的文字对读者还是很友好的。当然,不能对八十年代的小册子要求太多,但不难想见它当时对读者的洗涤与启迪。
每个学《西方文论》的学生都应该看一遍,然后老师在乱七八糟讲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这门课如此无趣了
一下子就理清楚了
作为入门比之前看的巴里《理论入门》和赵一凡等都要好,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评相结合,还深入浅出。缺点是时代局限,还有限于篇幅,太短,86年出版的书,新历史主义啥的应该提一下的……另外吐槽下在爱问上下的电子版,p162那页是个啥
偶然间发现的一本完美的小册子,对西方二十世纪文论梳理的很详细,又有易懂的语言,使枯燥的知识非常好理解。研究生生涯,这么好的条件,反而读书少了,真是很惭愧。以后要加油了。
高一读pdf。
太公式化了,很多个理论被简化成了童言稚语一样。虽说作者已经反复强调了篇幅所限,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我尝试认定得到这种简化的框架对理解那些晦涩的原作有帮助,而且不断穿插阅读,但多数都不见效。虽说这本书比导论译作好读太多,又清晰全面,有时简直引人入胜,但我得时时强迫自己停下,问问自己是否真有所得,而不是沉浸在“学到了”更多概念这种虚假的满足感中。好在它是一本书而不是一门课。
张大神此书的确值得五星。解释清晰易懂,没有故作玄虚的学术卖弄,也没有长篇累赘的释义。挑选了几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关键词进行解释,中西对比有信手拈来的得心应手感,每部分最后有自己的评论,指出足与不足,挺好。
原来现象学和阐释学有那么一腿 接受美学又和认识论分不开 “阐释的循环”深有同感 又将拉康算作结构主义者?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 结构—肌质论 文学本体论 语境理论不大熟悉 俄罗斯形式主义和捷克形式主义 陌生化 复调小说 布拉格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人类学中两项对立 结构主义诗论 卡勒程式《结构主义诗学》 叙事学较熟悉
据前言是二十多年前刊载于《读书》的文集合成册,因此普及意味十分浓厚。文风有那时的特点:亲切质朴,深入浅出,努力与大家熟知的例子相联系;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因时代的“束缚”而添加的某些论调,和在选题上的某些回避……但总的来说,与赵一凡的二册相比,此书更适合作入门的第一本书,可于空白处建起最粗浅的框架。尽管,文论绝不止于此。(从网上下的电子版,只好对着屏幕做笔记……为啥不再版嘞?O__O"…)
融会之后的明澈与清晰。
>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83 有用 木南 2012-10-07 08:02:28
文论要能讲到这份上,才算通了。看看教材那磕巴样儿。
67 有用 琴酒 2012-04-02 20:13:55
成书时间过早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关于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的介绍未涉及拉康,也无缘法兰克福学派、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这些。但是就已经介绍的部分来看,短短的篇幅内,背景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最重要的理论和师承一目了然,关键部分引用原文也很到位,隔三差五来一句钱钟书先生的评论更是有画龙点睛之效。四星的原因实际是一种苛求了,我不习惯张隆溪先生批判各家时常用的套路,即从历史背景出发去询问一个”为什么“,以及对文学理论中能提供”价值判断“这一面的追求。毕竟在我看来,最核心的文学理论实际就是上个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一个放大的分支。价值判断是文学批评的事情。顺带说两句钱钟书先生,他实在是才华横溢,这本书中所引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叹学养之厚,总结性言论更是一语中的。但只从字句出发的相通,乐趣比学问的成分更大吧。
57 有用 麦克默多的浮冰 2019-09-02 21:42:56
看完伊格尔顿再读这本简直小菜一碟,但还是惊叹于这碟小菜的精致。通篇无废话,旁征博引,简明扼要,举重若轻,实有四两拨千斤的气势。这位朱光潜和钱钟书的高徒实在是不辱师门。有些文论大部头看起来唬人,说了半天都是绕着问题打转,几十万套话废话背后映照出其学识之浅薄。相比之下张隆溪实在诚恳,他是真的想让读者搞懂西方文论,而不是拼命展示自我学识渊博的自怜自恋。张隆溪一点就通的问题,很多学者好像怎么都不肯给你讲清楚一样。求您出山再写本谈前沿文学理论问题的书吧……(不过估计也不会有太多前瞻性的见解。看他那本最新出版的阐释学专著的相关评价,知道他现在的思维偏保守主义,选择“坚守某种精神而不至于自我怀疑”,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在后现代虚无的泥潭里陷得太深了。)
9 有用 水寞花仙 2012-12-20 16:36:12
As learned comentators view; In Homer more than Homer knew
4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02-09 14:11:15
【藏书阁打卡】 基本模式:1产生背景2主要理论3批判总结,批判还是很中肯的。 内容范围较小,有时代限制,但也因此都是基础,只介绍了精神分析、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阐释学、接受美学。 作为简单介绍还行,通俗易懂;入门还差得远,没有细致地展开,只是蜻蜓点水。 不过想想也足够了,理论本身读通了并不复杂,张隆溪显然有大家风范,重点抓得非常准。阐释学、接受美学涉及胡赛尔、海德格尔提点得相当精简。“此在”还有“定在”之译法,是张先生自己的观点吗? Ps:钱钟书牛逼,几乎每节都会引他的观点,可见钱对西方文论的关注一直很及时。也因此对《管锥编》有一些畏惧。
3 有用 雨之风 2020-05-27 12:24:09
终于啃完了 考研上岸!
2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4-07-18 23:11:50
简洁明了
1 有用 大甜甜~~ 2012-04-12 19:57:05
80年代的文论书,到今天还这么耐看,不容易了。
1 有用 野次馬 2012-09-28 12:28:28
具体理论不如批评的视野深,但是在梳理源流上更清楚些,可两相互补。一想到要一篇一篇攻克这些原文真是各种沸腾。
2 有用 山月随人归 2013-11-08 10:18:00
张隆溪老师的文字对读者还是很友好的。当然,不能对八十年代的小册子要求太多,但不难想见它当时对读者的洗涤与启迪。
3 有用 。 2015-01-22 21:04:51
每个学《西方文论》的学生都应该看一遍,然后老师在乱七八糟讲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这门课如此无趣了
2 有用 虾米 2012-12-18 15:18:14
一下子就理清楚了
3 有用 恶夫 2017-12-21 21:10:52
作为入门比之前看的巴里《理论入门》和赵一凡等都要好,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评相结合,还深入浅出。缺点是时代局限,还有限于篇幅,太短,86年出版的书,新历史主义啥的应该提一下的……另外吐槽下在爱问上下的电子版,p162那页是个啥
1 有用 海盗的天空 2015-12-23 21:37:05
偶然间发现的一本完美的小册子,对西方二十世纪文论梳理的很详细,又有易懂的语言,使枯燥的知识非常好理解。研究生生涯,这么好的条件,反而读书少了,真是很惭愧。以后要加油了。
1 有用 项平 2019-01-13 14:27:02
高一读pdf。
2 有用 源千代 2016-03-21 01:29:44
太公式化了,很多个理论被简化成了童言稚语一样。虽说作者已经反复强调了篇幅所限,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我尝试认定得到这种简化的框架对理解那些晦涩的原作有帮助,而且不断穿插阅读,但多数都不见效。虽说这本书比导论译作好读太多,又清晰全面,有时简直引人入胜,但我得时时强迫自己停下,问问自己是否真有所得,而不是沉浸在“学到了”更多概念这种虚假的满足感中。好在它是一本书而不是一门课。
1 有用 避世僧尼 2014-08-07 23:39:52
张大神此书的确值得五星。解释清晰易懂,没有故作玄虚的学术卖弄,也没有长篇累赘的释义。挑选了几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关键词进行解释,中西对比有信手拈来的得心应手感,每部分最后有自己的评论,指出足与不足,挺好。
2 有用 Manchild 2010-07-03 19:44:21
原来现象学和阐释学有那么一腿 接受美学又和认识论分不开 “阐释的循环”深有同感 又将拉康算作结构主义者?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 结构—肌质论 文学本体论 语境理论不大熟悉 俄罗斯形式主义和捷克形式主义 陌生化 复调小说 布拉格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人类学中两项对立 结构主义诗论 卡勒程式《结构主义诗学》 叙事学较熟悉
0 有用 书庭 2010-10-18 22:59:12
据前言是二十多年前刊载于《读书》的文集合成册,因此普及意味十分浓厚。文风有那时的特点:亲切质朴,深入浅出,努力与大家熟知的例子相联系;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因时代的“束缚”而添加的某些论调,和在选题上的某些回避……但总的来说,与赵一凡的二册相比,此书更适合作入门的第一本书,可于空白处建起最粗浅的框架。尽管,文论绝不止于此。(从网上下的电子版,只好对着屏幕做笔记……为啥不再版嘞?O__O"…)
0 有用 击节 2009-05-14 21:55:17
融会之后的明澈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