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的人多了,编起她来就格外不耐烦。
只是后来反省,这份不耐烦不光是因为看多了,而是因为一丝丝的恐惧。倘若设身处地想一想,仿佛无论什么年代,人们遇到的问题丝毫没有改变。即使是战争临头,担心的也还是每天吃什么,到哪里找吃的。
她的文章中有一种上海和南洋交错的混乱。想到乔其乔的身份,想到在香港混居于当地的上海人,不知怎么会想到傲慢与偏见。一样的等级森严,不可跨越。然而奥斯丁的世界虽然封闭在小小的乡村,却没有乱世的寂寞和绝望,毕竟爱德华时代是英国最好的时代。而战争混杂着台风、雨水、潮气和霉菌的生活实在是细节到了极致,以至于可以整天浸泡在这些细节里腐烂而不老了。
如今的梅季一样充满细节,弄堂里烦恼的事情无外乎还是那几样,到底哪家女儿嫁给有钱人的生活到底哪样又自杀没有还是有了孩子可以夺几分家产离婚了又找到好的第二春没有……诸如此类,烦不胜烦,却必须要烦。
就如她说的,他逃不了。这种封闭的细节,犹如老家具抽屉里的一张便条,经年累月地搬家和扫除,也未必会记得把它丢了,于是反而比其他东西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的细节,只是细节
|
> 去花凋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满脸的"颤抖的灵魂"指的是什么?(漫天飞雪)
"诸如此类,烦不胜烦,却必须要烦。"
赞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