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遥远(上下) 短评

热门
  • 13 Anaïs 2015-06-15 00:10:33

    论文写长了就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变换句式重复自己说过的话。但瑕不掩瑜,依旧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9 水月神 2013-02-16 22:11:01

    越讀越觸氣。若是去年此時讀這書,我肯定就拜倒在周帥腳下一跪不起了。今看來,怎麼寫中國形象的文章書籍裡的調調都大同小異?無非西方與東方,自由與專制,自我與他者,文明與野蠻,迷戀與批判……好多大餅翻起來誒~~~!

  • 3 Ahorseahorse 2012-06-08 20:46:08

    每三頁就有幾個重複的地方·······

  • 2 malingcat 2012-02-23 14:25:54

    四星,如果压缩成一本,去掉那些重复的部分,本来是不错的。

  • 1 马可勒拉 2015-09-16 18:59:48

    研究扎实,表达一流,如果能少点重复就更好了。

  • 2 梳碧湖的砍柴人 2022-06-05 17:42:01

    强烈建议周老师好好修订一下这本书,捋一捋论证的逻辑、压缩一下体量,不要舍不得以前写的论文。经常看着看着“诶这不是刚看过吗”...(求求老师把重复的内容都删掉吧。。(论文用书4

  • 1 阅微草堂 2023-08-08 10:03:59 江苏

    中国形象背后的思考,反过来西方形象的思考也同样特别值得思考。

  • 1 雨霖铃 2023-04-08 17:45:09 陕西

    思想观念史的角度,所有的书都是同一本书,但是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令人晕头转向

  • 1 οὖτις 2020-03-16 12:26:57

    总的来说,挺不错的。如果一定要说不足的话,就是作者好似很多的书的一个简介综合,但是毫不影响作者博览群书,理清了自己的书写脉络,展现给我一个清晰的中国形象变迁史。学术著作当如此,吸引人读下去的同时,也给人以一种澄明的历史态度。五分好评吧

  • 4 Evanescence 2016-03-12 10:00:24

    正在阅读中,感觉行文臃肿啰嗦。。。。读起来很疲惫。。。。

  • 0 猛犸象 2010-06-18 11:49:21

    大二,當時震撼很大

  • 1 Fay 2011-03-17 11:53:21

    中国从美变得不美了,是因为原本丑陋的西方国家变美了,同时那产生美的距离消失了,敢情中国从未美丽过也从未丑陋过.....一声叹息....遥远的《天朝遥远》,它的副标题应该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某文盲不确定能耐着性子翻完它==。。我要是说我失望透顶了真对不住这本书的名声.....

  • 0 匪我 2011-01-21 19:23:01

    学术性太强 不适合文艺

  • 0 涵漪 2009-02-08 14:00:03

    读这种纯research report需要耐心

  • 0 夏十二小粽人 2019-08-13 10:43:21

    把周老师多数书都拜读了一下,虽然车轱辘话有点多,但是也算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想象的异域’这个概念,每个人或者群体可能都会对一个地方产生想象,这个想象可能来自于信息传播,有时候传播是有选择的,比如欧洲汉学就经历过几个不同的舆论时期,从好到坏,从坏到好。做研究怎么去选择史料,又怎么转化为一个有观点的内容,这是值得思考的。

  • 0 咩咩咩 2015-05-07 15:30:00

    视野恢弘开阔,奈何水分太多,甩干一下就五星了

  • 0 孙道德 2018-03-31 14:06:23

    虽然有点啰嗦,但资料的扎实实用真的不是盖的!

  • 0 🐟 2021-04-02 23:07:42

    将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梳理得很清楚,他者形象的叙述以及后殖民批评的反抗重点不应落在“是什么”的固化枷锁中,而是透过脉络追问“为什么”,透过他者中国看到的不应是中国,而是镜子另一侧的西方。当然如果书中能删去一些反复重复的部分的话,读起来会更加精炼,也更能直击要害。

  • 1 查微迩 2022-02-06 01:51:20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史代表作,不过也是一场阅读的灾难,作者完全可以用一半的篇幅写出更加聚焦、集中的作品……①中国形象即西方现代文化的他者镜像,“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与自我书写的方式,表现了西方文化潜意识的欲望与恐怖,指向西方文化他者的想象与意识形态空间。”(2)②作者将1250年定为西方中国形象史的起点,将1750年定为“乌托邦”阶段到“意识形态”阶段两大“原型”的转折点。前后对应物质为主的“大汗的大陆”(1250-1450)制度为主的“大中华帝国”(1450-1650)思想为主的“孔夫子的中国”(1650-1750)和“停滞的中国”(启蒙运动)“专制的中华帝国”(启蒙运动后期)“野蛮的中华帝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