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茹志鹃(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三日——一九九八年十月七日),浙江杭州人。 中国当代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代表作有:《静静的产院》《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三走严家庄》等。
王安忆,一九五四年三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小鲍庄》《纪实与虚构》《长恨歌》《遍地枭雄》《匿名》等。
原文摘录 · · · · · ·
-
自然,这是美国,应该说英语。可是作家之间呢?来自那么多不同的国家,为什么只承认英语一种语言呢?其实,中文,是被世界四分之一的人ロ运用着。而且,中文有着极大的魅カ,一个就是一个境界一一然而,对这境界,我究竟又了解了多少呢?尽管我说汉语。我忽然沮丧起来,真正地沮丧起来。 晚上,看了七等生的一个小小的短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着:无疑是往日的一个偶然的机遇所种下的裂创根植在心底里,当时,他们在一条草径,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互相之间,也没有恶意的预备,在相遇的瞬间才知道是误会,但已经不免互相被 对方的形貌惊讶了起来......那时,他现在清晰地记得,正是一个浪漫的,无责任的,快乐的,自由的年代,是常常与一群人在起的时代。 看了这一小篇,我们似乎对这个人有了一种了解,联想他小时候自个儿办刊物等等。我想:这个人从小就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心境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寻找乐趣和安慰。自己苦自己自己娱乐自己,自己折磨自己而自己温暖自己。自己心灵的每个细微的角落,全被他细致地寻找、体味、搜察,不断地发掘出一点新鲜的、陌生的东西。他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他和人群不协调。下午,他一下车便离开大伙儿自个儿走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母女同遊美利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母女同游美利坚》新版-跋 /王安忆
我母亲茹志鹃,生于乙丑年九月十三,即公历1925年10月30日,1998年10月7日去世,距七十三岁尚欠二十三天。岁月如梭,似乎还是昨日的痛创,不料想,二十年光阴过去。我们至亲以为仓促的时间,在瞬息万变的世事里,大约是相当漫长的,以至于人们——我指的不是陌路,而是文学从业...
(展开)

美好的母女之间的回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1 1983年,茹志鹃、王安忆母女二人应邀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在美国待了4个月(8月30日到12月27日),两人都是作家,在中国文坛上赫赫有名。 母亲茹志鹃生于20世纪20年代,幼年丧父丧母,在孤儿院里长大;年轻时参加新四军,经历过战争;被文革动乱波及,人生经历可谓... (展开)
回忆、瞭望,或者纪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回忆、瞭望,或者纪念 茹志鹃和王安忆这一对母女,在中国文坛上是赫赫有名的。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王安忆以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蜚声中外文坛。其时,她的母亲早已经成名,一时文坛母女作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读了不少王安忆的小说,都是中短篇... (展开)
一段珍贵的记忆,一次游学的记录
文:薇薇安 跟娃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展览的时候孩子就比较喜欢看有意思的, 我更喜欢看那些有文字说明的东西。 比如一起去天文馆, 我更多的是在有很多介绍和展示的展位前面看, 不过孩子一般不喜欢看这些, 更喜欢的是那些有意思的可以玩游戏的。 人与人的年龄或者...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信出版社 (2018)8.2分 281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母女同遊美利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ipanema 2013-07-30 12:10:51
茹老夫人果然是经历了战争、岁月、动乱的人,文字冷静而沉着。那时的王大姐还年轻着,有点浮躁,有点小脾气,不过人还是很真的,不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