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表效应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malingcat 2013-10-20 07:26:05

    结论有待商榷,各种细节颇长知识。何老师译本值得信赖。

  • 4 艾弗砷 2014-04-22 20:22:43

    主心骨还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即媒介不可抗拒地造就人的感知偏向,并产生新的认知风格。全书以拼音文字及其衍生品作为媒介展开叙述。认为“我手写我口”的拼音文字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抽象化,一是语音分解为无意义的音素的抽象,二是将字母与音素对应,拼接为拼音文字的抽象。字母本身是无意义、可重复、标准化的单体,由它构成的拼音文字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还原性。该过程使实体与文字本身分离,让思维脱离了实体,成为纯粹的抽象过程,进而使演绎和逻辑成为可能。拼音文字作为范式改变了人的认知倾向。汉字则不同,汉字与实体过分接近、数目巨大、分类含混、不可重复,故中国思想易倾向归纳和神秘而失于严密和逻辑。前半本极精辟,讲到中世纪却虎头蛇尾,中世纪的问题不是古典传统的丧失,而是方言与官方拉丁语的错位偏离了拼音文字的初衷。

  • 4 哭之笑之 2018-02-24 04:43:07

    沿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分析了字母表本身的“讯息”,提出了“字母表效应”,其实就是文字影响论,不同的文字影响了不同的文明,甚至用此回答李约瑟之问。全书围绕字母表,重新梳理了各个文明的发展以论证“字母表效应”,可能有些地方难免牵强,而且有一定的西方中心论的调调,也没有解释究竟为什么西方使用字母(可能只是归于巧合吧……),但是不失为一个新角度。语言学上也有一个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类似于“语言影响论”,再次让我意识到跨学科的交集。语言学影响了传播学,还是传播学影响了语言学?也有可能是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 1 Limln 2018-01-17 01:36:00

    元件符号化的文字更利于形成公理化的演绎系统。货币的起源应该也是起源于担保凭证或借贷而不是物物交换。虽然刚开始时肯定有物物交换,但是交换广度有限,最后还是借助符号化的凭证来突破这个限制,当然,为了避免伪造的可能,需要保持凭证的一致性,所以实物货币是当时的优选,就像当时的印痕符物。文字起源于经济活动,就像货币要遵循贮藏和流通的原则,字母表就像一个悬平待动系统,随需所要向变量赋值来模拟

  • 2 Shayne 2015-01-23 15:00:37

    作者号称是麦克卢汉思想圈子的成员,但却是对这一圈子的思想力量缺乏把握的那种成员。这本书试图成为一部以媒介环境学视角写成的简略版西方文明通史,但作者自己的研究似乎主要集中于电子文化,因此,在他试图借助学派内外的种种研究重构媒介与讯息之关系的历史时,就往往不能激活那些研究本有的韵味,而是简单地将其外在成果在一种貌似合理的心理学框架中编排成序列。这样写出来的历史,一方面难以摆脱历史的一元论嫌疑(尽管作者已做了外在的限定,但完全缺乏与“字母表”这条主线相制约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因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辉格史,例如符木和符物仅仅被解释为文字的“前奏”,而人在与这些不同的媒介打交道时自身在图型法上的变化则没有被凸显出来。总的来说,最多只能作为入门读物。

  • 0 mayfly 2013-06-10 21:39:58

    逻辑严密,“政治正确”

  • 0 StanGoD 2012-11-24 12:32:55

    虽然我不太认同所谓字母表决定了西方能够优于东方,尤其是在创新领域等等。。。可贵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也很系统的对于字母形成娓娓道来。谢谢。

  • 1 该用户不在服 2013-01-27 20:04:07

    目测译者何道宽老爷子用“滥觞”一词不下一千次了,呵呵,特殊癖好吗?

  • 1 蓬山远 2020-09-06 15:02:05

    不知所云 没看出跟字母表有什么关系

  • 1 Raindog 2018-09-05 01:01:26

    论点吸人眼球,论证不够坚实,论据不够充分。

  • 0 三周华不注 2014-11-18 14:25:35

    历史脉络的叙述简单清晰,可惜写得太早,没有讨论太多互联网时代的问题。

  • 1 岚大爷本人。 2015-02-18 15:41:42

    这个假说的影响力颇大,以至于虽然作者不承认但事实导致了某些人的自卑情绪。麦克卢汉那派都特别注重媒介力量,在这本里则体现在了语言特别是字母表上。…… 把字母表与左右脑以及逻辑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最大问题就是本身对“左右脑”这一说法的误读。另外,这些年的大脑皮层扫描技术也充分证明了不同的语言模式都会激活分析和逻辑的抽象能力发展区域,亦即逻辑的发展与字母表什么的干系远没有作者想像的那么大。于是终究只是个假说而已。另外作者把语言形式分成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六项,怎么看都很生硬。

  • 1 APOS 2015-01-15 23:17:26

    论文来历!

  • 1 长生面包🍞 2021-05-16 17:37:25

    理论很有价值,但总给我一种结论先行的感觉……

  • 0 浪漫剩余 2022-03-20 12:43:55

    一个最大的收获,语言不仅仅用于交流,还用于信息处理。从信息维度区分了六种语言模式,给了我一些启发,可惜全文过于简略。每一种语言遇到处理信息的瓶颈时,会有一种新的语言取代它,而这种新语言又造成了信息冗杂,于是又被下一种语言取代。

  • 0 ifnoproc 2022-01-18 09:49:41

    实际上是《字母启发下的思想媒介史——兼谈东西方传统问题》。有一些精彩的话题比如早期苏美尔文字,但最精彩的是古希腊思想中对矛盾、悖论的处理及后世思想(如柏拉图主义)关系。至于(表音)字母与文明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隐喻:字母->实体/事物,字母是自造且可用的->世界也是创造、可控制的。译者对“滥觞”的狂热使用和将柏拉图书名正确译成《共和国》增添了奇幻和快乐的色彩。

  • 0 皮扎尼 2023-12-17 01:05:38 安徽

    算是我对媒介研究的启发之作。

  • 1 天方夜 2023-11-11 23:07:05

    基于麦克卢汉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语言的演化链: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机技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分别是第五种和第六种语言。这对理解目前人工智能的初步爆发很有启示。互联网出现,解决了单个计算机处理太多信息以及信息的传播问题;以此类推,人工智能大模型爆发,解决的就是互联网上信息过多、过散、难以整合利用的问题。即,互联网解决单机信息过载(处理与传播),大模型解决互联网信息过载。

  • 0 是隅隅呀 2022-08-07 23:56:48

    略读,媒介环境学作品,过于强调技术决定论,游离在软决定和硬决定的暧昧之间。需要大量的语言学知识(我没有),也需要非常耐心的跨文化研究态度(我也没有)。字母表是线性的,视觉偏向的,逻辑的,它相对汉字或是日文来说更契合印刷机技术的发明。一般而言,技术不能决定世界是什么,但是能决定离了特定技术,世界无法成为什么,从这一点来说,字母表研究是有意义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