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作者简介 · · · · · ·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
目录 · · · · · ·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但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没有必要像鬣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为此姑姑曾表示过遗憾。她说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本应该是革命的后代,没想到却接生了一个地主的狗崽子。但当时为了打开局面,为了革掉旧法接生的命,姑姑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姑姑得到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骑着那时还很罕见的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窜回来。从乡卫生所到我们村十里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钟。当时村支书袁脸的老婆正在胶河边洗衣裳,她亲眼看到姑姑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河里。 姑姑手提药箱冲进艾莲居住的那两间厢房时,村里的“老娘婆”田桂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个尖嘴缩腮的老女人,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现在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田桂花属积极干预一派,姑姑进门后,看到她正骑跨在艾莲身上,卖力地挤压艾莲高高隆起的腹部。这老婆子患有慢性气管炎,她咻咻地喘息声与产妇杀猪般的嚎叫声混杂在一起,制造出一种英勇悲壮的氛围。地主陈额,跪在墙角,脑袋像磕头虫般一下一下地碰撞着墙壁,嘴里念叨着一些含混不清的话语。 我多次去过陈鼻的家,熟知他家的结构。那是两间朝西开门的厢房,房檐低矮,房间狭小。一进门就是锅灶,锅灶后是一堵二尺高的间壁墙,墙后就是土炕。姑姑一进门就可看到炕上的情景。姑姑看到了炕上的情景就感到怒不可遏,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做“火冒三丈”。她扔下药箱,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抓住那老婆子的左臂,右手抓住老婆子的右肩,用力往右后方一别,就把老婆子甩在了炕下。老婆子头碰在尿罐上,尿流满地,屋子里弥漫着臊气。老婆子头破了,流出了暗黑的血。其实她的伤也没有多重,但她尖声嚎叫,十分夸张。一般人听到这样的哭声就会吓晕,但姑姑不怕,姑姑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姑姑站在炕前,戴上橡胶手套,严肃地对艾莲说:你不要哭,也不要嚎,因为哭嚎无济于事。你如果想活,就听我的命令,我让你怎么着,你就怎么着。艾莲被姑姑震住了,她当然知道姑姑的光荣出身和传奇经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姑姑第一次接生孩子(莫言写得很有意思,笑死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21 条 )






莫言小说《蛙》里,姑姑说知道的关于日本人的秘密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杉谷义人其实是姑姑的弟弟。大奶奶被日本兵抓走时已经怀孕,因为之前大爷爷要回部队时家人要大爷爷给姑姑留下个弟弟再走,可以合理推测大奶奶在日本军营中生下了杉谷,之后杉谷被驻守平度城的日本军官收养。后文中姑姑和杉谷“一见如故”,“杉谷义人”的“义人”(义子)等细... (展开)-
读了《蛙》觉得莫言老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虽然拿奖不是这本书,但第一次接触他的书来说选择《蛙》做开头先锋是选对了。《蛙》给我的感触挺大的,认识我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我是有多么不喜欢更甚至厌恶重男轻女思想的那类人。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家族氛围下,我完全不想掩饰我内心对于重男轻女的厌恶。 姑姑在《蛙》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是一名妇科医生,在国家号召计划生育的情况下...
2017-05-19 21:10:07 3人喜欢
读了《蛙》觉得莫言老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虽然拿奖不是这本书,但第一次接触他的书来说选择《蛙》做开头先锋是选对了。《蛙》给我的感触挺大的,认识我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我是有多么不喜欢更甚至厌恶重男轻女思想的那类人。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家族氛围下,我完全不想掩饰我内心对于重男轻女的厌恶。
姑姑在《蛙》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是一名妇科医生,在国家号召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她是被推到了最前面的,被逼作为一名刽子手。书名《蛙》我想也是别有用意的,不只是单纯地说有人卖青蛙,姑姑讨厌青蛙、蟾蜍类,而是一个娃娃的同音字,然后整篇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延伸。
姑姑被塑造成一个可怜却又是可爱的人,有些情节可以看出姑姑是个聪明人,人有时学会自保,比直白要能够适应社会。姑姑年轻时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差点被害成汉奸;然后因为职业的原因,处于那个位置不得不接受上级的命令,实行计划生育,去做老百姓们心中讨厌的刽子手。为了响应大环境下的计划生育,姑姑觉得自己手上断送的婴儿的命真的太多太多了。过程中的无奈、纠结、痛心和无可奈何,姑姑真的挺可怜的。
十四章节尺度颇大,但是不读不了解那个时代计划生育的前因后果,而时至今日的社会却反道而行,即使开放二胎还是很多人不愿意生,值得深思。其实书中尺度颇大,稍微开了点黄腔的地方是挺多的,但不至于令人反感。好比有一个片段是说为了推行计划生育,然后组织村民看宣传片,解释孩子是怎样在子宫里慢慢形成,然而这些男女村民看了电影反而令荷尔蒙上升得更快,去做生孩子的事情更频繁了。我早前看到有一个新闻说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两个地区,一个地区禁止小黄片、小黄书的发行和流通,人们只能私下偷偷地去看;另一个小区呢,专门有一条街买小黄书和小黄片,调查的结果是禁止的地区强奸罪率上升了不少,而另一个地区的那条专卖小黄书的街市就刚开始生意兴隆,后来人们已经不再去买了,已经对此丧失了好奇,该地区的强奸罪率下降了。这则新闻看上去跟莫言老师所反映的是一个对立面,其实不然,就是一味地说计划生育好,强制灌输;一味地禁止小黄书,禁卖禁看。人是好奇心极重的动物,你越不允许他越要做。凡事都有两面,物极必反。
一对夫妻一个孩,是铁打的政策,五十年不动摇。 引自 蛙 故事发生在1979年,不用50年政策就变了,我第一次读这是2017年,我的家乡广东开放二胎了,但生的人还是不多,唏嘘。我们朋友之间聊天也会说政策真的年年变,想当初轰轰烈烈地必须多子多福,为国家打仗做准备,再到后来的计划生育,五十年不动摇,到现在的开放二胎,鼓励二胎。好像一个循环,更像一个为了适应时代的调节。不能说以前的政策不对也不能说现在的政策应该一早实施,要放在大环境下去考虑,毕竟物质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医疗发达,科学日新月异的量变,这些都不是单凭一个政策就可以立竿见影地有效果。
说文雅点,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粗俗点,这叫王八瞅绿豆,看对眼了。 引自 蛙 不同年代的不同说法吧,我们现在情人眼里出鼻屎,是的,很粗俗,但有些时候能带来幽默效果。
不着急,慢慢来,像青蛙坐莲叶等待昆虫那样耐心;想好了下笔,像青蛙跃起捕虫那样迅速。 引自 蛙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还真没发现青蛙有这样的特质,莫言老师概括得很到位,我们说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就是同一个意境吗?
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引自 蛙 我觉得以前的自己挺抠的,有点斤斤计较,这一两年思想上有点改变了,觉得买了就买了,不要去后悔,吃了就吃了,不要想太多。虽然也会控制自己,但是就是不会像以前那样贪图便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下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
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 引自 蛙 心疼姑姑一秒钟,说笑啦,其实就是立场不一样,我相信姑姑那些迫不得已都折磨着她自己的,但没办法,总得有人做,就算不是姑姑,还是会有同样的人处理同样的事情。
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引自 蛙 我们从读书开始就被教导不能忘记历史,勿忘国耻,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高速发展的社会,现今的一切都是历史给我们打下的根基。很喜欢书中这句话,我们只看到辉煌,却看不到辉煌后面的艰辛。
我承认,我是个名利之徒。 我们是俗人,小小老百姓,有攀龙附凤的想法,也是可以原谅的吧。 引自 蛙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破罐子破摔,都是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一旦得到机会,我们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名利,其实一念之间,你我都不曾善良。
人哪,什么都可以当,就是不能当叛徒,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能当叛徒。 引自 蛙 你可以贱,但不可以无底线,叛徒背叛的不仅是朋友,更是你的人格。
一个人并没傻但得到了傻子的称号时,其实是获得了巨大的自由! 引自 蛙 我深深相信傻人有傻福这句话,因为我身边有些朋友确实活得简单,单纯,或者你说傻气,但是他们活得开心,每一天都有笑容。广东话有句俗语:唔声唔声,吓你一惊,意思是平时没两句话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行为。我更喜欢结交那些没啥心机,有一句说一句的,因为他们自由,即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们不会带给别人恶意。
回应 2017-05-19 21:10:07 -
小说好句摘录: ①P23:姑姑到了晚年,经常怀念那段日子。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姑姑的黄金时代。记不清有多少次,姑姑双眼发亮,心驰神往地说:那时候,我是活菩萨,我是送子娘娘,我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跟着我飞,成群的蝴蝶跟着我飞。现在,现在他妈的苍蝇跟着我飞…… ②P52: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 ③P231:每到一地儿,我都用数码相机拍照,就...
2018-01-19 16:09:49 3人喜欢
小说好句摘录:
①P23:姑姑到了晚年,经常怀念那段日子。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姑姑的黄金时代。记不清有多少次,姑姑双眼发亮,心驰神往地说:那时候,我是活菩萨,我是送子娘娘,我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跟着我飞,成群的蝴蝶跟着我飞。现在,现在他妈的苍蝇跟着我飞……
②P52: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
③P231:每到一地儿,我都用数码相机拍照,就像公狗每到一地都会跷起后腿撒尿一样。
④P268:我知道越是富贵者越是迷信,富贵的程度与迷信的程度成正比。我知道他们比穷人更相信命运,比穷人更爱惜生命。这是正常的。穷人是破罐子破摔,富人手捧着他们的富贵,像捧着一件价值连城的青花瓷器。
⑤P269:我永远记不住名牌的名字,其实是一种心理抵抗,是一种下等人对上等人的仇视、嫉妒心理的曲折表现。就像我用馒头贬低面包一样,就像我用豆瓣酱贬低奶酪一样。
⑥P346: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她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回应 2018-01-19 16:09:49 -
p26 姑姑气哄哄地说:真是奇怪,女人生了女孩,男人就耷拉脸;牛生了小母牛,男人就咧嘴乐! 父亲说:小母牛长大了可以繁殖小牛啊! 姑姑说:人呢?小女孩长大了不也可以生小孩儿吗? 父亲说:那可不一样。 姑姑说:有什么不一样! p73 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也蕴藏着邪恶的想象力。 p124 我们愿意野蛮吗?在你们部队,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城市里,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外国,更用不着野蛮——那些洋女人们,只想自己玩耍享受...
2021-01-08 09:42:15 2人喜欢
p26 姑姑气哄哄地说:真是奇怪,女人生了女孩,男人就耷拉脸;牛生了小母牛,男人就咧嘴乐!
父亲说:小母牛长大了可以繁殖小牛啊!
姑姑说:人呢?小女孩长大了不也可以生小孩儿吗?
父亲说:那可不一样。
姑姑说:有什么不一样!
p73 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也蕴藏着邪恶的想象力。
p124 我们愿意野蛮吗?在你们部队,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城市里,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外国,更用不着野蛮——那些洋女人们,只想自己玩耍享受,国家鼓励着奖赏着都不生——可我们是中国的农村,面对着的是农民,苦口婆心讲道理,讲政策,鞋底跑穿了,嘴唇磨薄了,哪个听你的?你说怎么办?人口不控制不行,国家的命令不执行不行,上级的指标不完成不行,你说我们怎么办?搞计划生育的人,白天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晚上走夜路被人砸黑砖头,连五岁的小孩,都用锥子扎我的腿
p125 你们在上边下一个指示,我们在下边就要跑断腿,磨破嘴。你们要我们讲文明,讲政策,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不生孩子不知道×痛!你们自己下来试试。我们出力、卖命,挨骂、挨打,皮开肉绽,头破血流,发生一点事故,领导不但不为我们撑腰,反而站在那些刁民泼妇一边!你们寒了我们的心!
p126 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
p166 我想,人生一世,许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逆水撑船不如顺水推舟,再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如果不按。岂不是又把人家小狮子坑了?——我已经害了一个女人,不能再害第二个了。
p168 我现在如梦方醒。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我的病就要好了。
p169 高密东北乡的四大傻子对垒街头,观者如堵,如看猴戏。老兄,你不知道,一个人并没傻但得到了傻子的称号时,其实是获得了巨大的自由!
p180 我猛然想到,姑姑已经四十七岁了,她的青春岁月早已结束,现在,她正在中年的路上行走,但她的饱经沧桑的脸上,已经显出老者的凄凉。我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母亲的话是针对姑姑而说,但母亲从来没有当着姑姑的面说过。姑姑的老,是不是真的与没生孩子有关?姑姑已经四十七岁,如果抓紧时间结婚,是否还有生孩子的可能?但能够成为姑姑丈夫的那个男人,到底在哪里呢?
p185 既然写作能赎罪,那我就不断地写下去。既然真诚的写作才能赎罪,那我在写作时一定保持真诚。
十几年前我就说过,写作时要触及心中最痛的地方,要写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现在,我觉得还应该写人生中最尴尬的事,写人生中最狼狈的境地。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聚光镜下。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大言不惭地说过:我是为自己写作,为赎罪而写作当然可以算作为自己写作,但还不够;我想,我还应该为那些被我伤害过的人写作,并且,也为那些伤害过我的人写作。我感激他们,因为我每受一次伤害,就会想到那些被我伤害过的人。
p205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p233 他说:大叔,能抽得起这种烟的人,都不是寻常人物。
是朋友送的。我说。
我知道是送的,抽这种烟的人,哪有自己花钱买的?他笑嘻嘻地说,您老也是“四个基本”呢。
什么“四个基本”?
烟酒基本靠送,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他说,还有一个“基本”我忘了。
夜里基本上都做噩梦!我说。
您说得不对,他说,但我的确想不起那个“基本”是什么啦。
p239 “无事胆小如鼠,有事气壮如虎”,“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都是我父亲对我的教导。老人口中多箴言。想着父亲的话,我感到肚子饿了。我已经五十五岁,尽管父兄在堂不敢言老,但确实已是日过正午,正以加速度向西山滑落。一个日落西山的人,一个提前退休回乡购房休闲养老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事可以害怕了。想到此我感到更饿了。
p241 最近推出了一档“麒麟送子”的节目,说是恢复传统,其实是市文化馆里几位文化工作者的编排创造——虽然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但解决了几十个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是一桩好事,而且,先生,正如您所说,所谓传统,其实都是当初的前卫艺术。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类似的节目,基本上都是传统、现代、旅游、文化的大杂烩,热火朝天,声光化电,喜气洋洋,和气生财。正如您所忧虑的,某些地方炮火连天,尸横遍野;某些地方载歌载舞,酒绿灯红。这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如果真有一个巨人,他的身体与地球的比例是我们的身体与足球的比例,他坐在那里,看到围着他的身体不停旋转的地球,一会儿是和平,一会儿是战争,一会儿是盛宴,一会儿是饥馑,一会儿是干旱,一会儿是水灾……不知道他会产生什么想法
p254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懦夫可以成为勇士,强盗可以干出善行,即便是吝啬得一毛不拔者,也可能一掷千金。陈眉的出现和她的勇敢担当让我们心中羞愧,而这羞愧又转化成仗义。仗义之后就要疏财。
p258 他笑了,这就是文明社会啊!文明社会的人,个个都是话剧演员、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戏曲演员、相声演员、小品演员,人人都在演戏,社会不就是一个大舞台吗?
p258 我告诉你一个真理:你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在关心你的事,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在盯着你?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烦心事,没人管你这档事儿。你跟陈鼻的女儿生一个儿子,或者你跟另外一个女人生一个女儿,这都是你自己的事。即便有那些好管闲事的人议论几句,那也是过眼云烟,风过即散。
p259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
p280 这小子是个坏种,知道姑姑怕青蛙,曾经用纸包着青蛙将姑姑吓晕过去,但姑姑不恨他,花花世界,缺一不可,好人是人,坏种也是人……
p281 我承认,姑姑的心理,确实发生了一些问题,我太太因为盼子心切,神经也有些不太正常,但我希望您能谅解她们,理解她们。一个自认为犯有罪过的人,总要想办法宽慰自己,就像您熟知的鲁迅小说《祝福》中那个捐门槛的祥林嫂,清醒的人,不要点破她的虚妄,给她一点希望,让她能够解脱,让她夜里不做噩梦,让她能够像个无罪感的人一样活下去。我顺从着她们,甚至也努力地去相信她们所相信的,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吧。尽管我知道那些有科学头脑的人会嘲笑我,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会批评我,甚至会有个别有觉悟的人会向有关方面控告我,但我也不想改变,为了这个孩子,为了姑姑和小狮子这两个从事过特殊工作的女人,我宁愿就这样愚昧下去。
p300 人,必须学会自己抬举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当成一个东西,那谁还会把你当成一个东西?
p326 真是个俊俏孩子,看到你的模样,我就能想象到你爹娘的模样。过去给儿女找对象,主要是看门第,现在,我提倡:首先看基因,然后看门第。基因好,才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后代;基因不好,一切白搭。
p330 人民群众是需要一点神话的!
p330 姑姑的手上沾着两种血,一种是芳香的,一种是腥臭的。
p335 大堂正中高悬一块匾,匾上有“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匾额两边悬挂一副大字对联。上联:一阵风一阵雨一阵青天;下联: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蛮。
p346 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她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回应 2021-01-08 09:42:15 -
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等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实事求是的说,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全人类做出贡献。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一点点,耗费了不可再生。从这点来说,西方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批评,是有失公允的。
2019-12-17 18:22:43 2人喜欢
-
Si (God tell us the reason)
我想,人生一世,许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逆水撑船不如顺水推舟。 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懦夫可以成为勇士,强盗可以干出善行,即便是吝啬得一毛不拔者,也可能一掷千金。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 面对神迹,一定保持沉默...2015-04-03 19:29:14
-
读了《蛙》觉得莫言老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虽然拿奖不是这本书,但第一次接触他的书来说选择《蛙》做开头先锋是选对了。《蛙》给我的感触挺大的,认识我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我是有多么不喜欢更甚至厌恶重男轻女思想的那类人。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家族氛围下,我完全不想掩饰我内心对于重男轻女的厌恶。 姑姑在《蛙》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是一名妇科医生,在国家号召计划生育的情况下...
2017-05-19 21:10:07 3人喜欢
读了《蛙》觉得莫言老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虽然拿奖不是这本书,但第一次接触他的书来说选择《蛙》做开头先锋是选对了。《蛙》给我的感触挺大的,认识我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我是有多么不喜欢更甚至厌恶重男轻女思想的那类人。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家族氛围下,我完全不想掩饰我内心对于重男轻女的厌恶。
姑姑在《蛙》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是一名妇科医生,在国家号召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她是被推到了最前面的,被逼作为一名刽子手。书名《蛙》我想也是别有用意的,不只是单纯地说有人卖青蛙,姑姑讨厌青蛙、蟾蜍类,而是一个娃娃的同音字,然后整篇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延伸。
姑姑被塑造成一个可怜却又是可爱的人,有些情节可以看出姑姑是个聪明人,人有时学会自保,比直白要能够适应社会。姑姑年轻时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差点被害成汉奸;然后因为职业的原因,处于那个位置不得不接受上级的命令,实行计划生育,去做老百姓们心中讨厌的刽子手。为了响应大环境下的计划生育,姑姑觉得自己手上断送的婴儿的命真的太多太多了。过程中的无奈、纠结、痛心和无可奈何,姑姑真的挺可怜的。
十四章节尺度颇大,但是不读不了解那个时代计划生育的前因后果,而时至今日的社会却反道而行,即使开放二胎还是很多人不愿意生,值得深思。其实书中尺度颇大,稍微开了点黄腔的地方是挺多的,但不至于令人反感。好比有一个片段是说为了推行计划生育,然后组织村民看宣传片,解释孩子是怎样在子宫里慢慢形成,然而这些男女村民看了电影反而令荷尔蒙上升得更快,去做生孩子的事情更频繁了。我早前看到有一个新闻说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两个地区,一个地区禁止小黄片、小黄书的发行和流通,人们只能私下偷偷地去看;另一个小区呢,专门有一条街买小黄书和小黄片,调查的结果是禁止的地区强奸罪率上升了不少,而另一个地区的那条专卖小黄书的街市就刚开始生意兴隆,后来人们已经不再去买了,已经对此丧失了好奇,该地区的强奸罪率下降了。这则新闻看上去跟莫言老师所反映的是一个对立面,其实不然,就是一味地说计划生育好,强制灌输;一味地禁止小黄书,禁卖禁看。人是好奇心极重的动物,你越不允许他越要做。凡事都有两面,物极必反。
一对夫妻一个孩,是铁打的政策,五十年不动摇。 引自 蛙 故事发生在1979年,不用50年政策就变了,我第一次读这是2017年,我的家乡广东开放二胎了,但生的人还是不多,唏嘘。我们朋友之间聊天也会说政策真的年年变,想当初轰轰烈烈地必须多子多福,为国家打仗做准备,再到后来的计划生育,五十年不动摇,到现在的开放二胎,鼓励二胎。好像一个循环,更像一个为了适应时代的调节。不能说以前的政策不对也不能说现在的政策应该一早实施,要放在大环境下去考虑,毕竟物质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医疗发达,科学日新月异的量变,这些都不是单凭一个政策就可以立竿见影地有效果。
说文雅点,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粗俗点,这叫王八瞅绿豆,看对眼了。 引自 蛙 不同年代的不同说法吧,我们现在情人眼里出鼻屎,是的,很粗俗,但有些时候能带来幽默效果。
不着急,慢慢来,像青蛙坐莲叶等待昆虫那样耐心;想好了下笔,像青蛙跃起捕虫那样迅速。 引自 蛙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还真没发现青蛙有这样的特质,莫言老师概括得很到位,我们说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就是同一个意境吗?
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引自 蛙 我觉得以前的自己挺抠的,有点斤斤计较,这一两年思想上有点改变了,觉得买了就买了,不要去后悔,吃了就吃了,不要想太多。虽然也会控制自己,但是就是不会像以前那样贪图便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下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
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 引自 蛙 心疼姑姑一秒钟,说笑啦,其实就是立场不一样,我相信姑姑那些迫不得已都折磨着她自己的,但没办法,总得有人做,就算不是姑姑,还是会有同样的人处理同样的事情。
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引自 蛙 我们从读书开始就被教导不能忘记历史,勿忘国耻,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高速发展的社会,现今的一切都是历史给我们打下的根基。很喜欢书中这句话,我们只看到辉煌,却看不到辉煌后面的艰辛。
我承认,我是个名利之徒。 我们是俗人,小小老百姓,有攀龙附凤的想法,也是可以原谅的吧。 引自 蛙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破罐子破摔,都是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一旦得到机会,我们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名利,其实一念之间,你我都不曾善良。
人哪,什么都可以当,就是不能当叛徒,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能当叛徒。 引自 蛙 你可以贱,但不可以无底线,叛徒背叛的不仅是朋友,更是你的人格。
一个人并没傻但得到了傻子的称号时,其实是获得了巨大的自由! 引自 蛙 我深深相信傻人有傻福这句话,因为我身边有些朋友确实活得简单,单纯,或者你说傻气,但是他们活得开心,每一天都有笑容。广东话有句俗语:唔声唔声,吓你一惊,意思是平时没两句话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行为。我更喜欢结交那些没啥心机,有一句说一句的,因为他们自由,即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们不会带给别人恶意。
回应 2017-05-19 21:10:07
-
读完不禁深感《蛙》的血腥黑暗,看似嬉笑怒骂,实则波涛汹涌。 首个亮点便是姑姑。这位饱经世变的人物一生丰富多彩。背景方面姑姑是根正苗红的老军医后代,一位对我党无比忠诚的医护战士。爱情方面与那时人间龙凤的飞行员恋爱并经受爱人叛逃台湾后被文革批斗。人生方面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打破封建旧规,普及科学生育,挽救无数妇女婴儿,亲手迎接9000多名孩子的诞生,后因为计划生育成为断送生命的...
2021-08-14 01:28:19
读完不禁深感《蛙》的血腥黑暗,看似嬉笑怒骂,实则波涛汹涌。
首个亮点便是姑姑。这位饱经世变的人物一生丰富多彩。背景方面姑姑是根正苗红的老军医后代,一位对我党无比忠诚的医护战士。爱情方面与那时人间龙凤的飞行员恋爱并经受爱人叛逃台湾后被文革批斗。人生方面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打破封建旧规,普及科学生育,挽救无数妇女婴儿,亲手迎接9000多名孩子的诞生,后因为计划生育成为断送生命的恶魔,手上的血有芳香,也有恶臭。民众称姑姑为“走狗”十分贴切,年轻时的姑姑应十分喜欢,不认为其中包含贬义,这便是认同了她自身的使命价值。
第二个亮点话剧,所占比例不多,推翻些许情节,却深刻感受莫言所埋下的大量隐晦,小狮子将自己臆想为孕妇,席上众人协助表演以及高梦九的堂审,魔幻色彩极浓。我对此部分兴趣不高,无心慢慢拆解。
前半段异常出彩,我不属于那个年代,但听闻我父亲伴随计划生育降生,想必他读来感触颇多。
新中国发展初期,或因重男轻女,或因人口需要,人民的生育速度同蛙一般。计划生育实施后,令旗铺天盖地,姑姑等人扛旗冲锋,女人们和脆弱的子宫却不知如何抵御这钢铁猛兽。
最后留给书中猛觉深厚的一句话。
“地球太小了,爸爸。”
“文化太大了,先生。”
回应 2021-08-14 01:28:19 -
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写一点感悟吧。 1,以向杉谷义人写信的方式来叙事,很奇特,但也感觉怪怪的,书中并没有交代杉谷义人获得过何种成就,他还是鬼子的后代,却让主人翁以近乎谄媚的卑微的语气向其诉说,还有开头就是“我们那地方的孩子,如今也大都拥有了与香港台湾,甚至与日本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人物一样优雅而别致的名字,”,感觉就是文化自卑啊!太高抬日本韩国了吧,我不民粹,也知道发达国家确实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
2021-06-04 20:05:29
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写一点感悟吧。
1,以向杉谷义人写信的方式来叙事,很奇特,但也感觉怪怪的,书中并没有交代杉谷义人获得过何种成就,他还是鬼子的后代,却让主人翁以近乎谄媚的卑微的语气向其诉说,还有开头就是“我们那地方的孩子,如今也大都拥有了与香港台湾,甚至与日本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人物一样优雅而别致的名字,”,感觉就是文化自卑啊!太高抬日本韩国了吧,我不民粹,也知道发达国家确实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学习也是带着人格挺直了腰杆子来学习,而不是失了人格卑微的学习。
2,书中计划生育很写实,可能95后00后的读者感觉很不可思议,我80后对当年的计划生育的残酷程度有所耳闻目染的,我好几个亲戚都是四处逃窜抢生,家后邻居因超生,楼房被轰隆隆的拖拉机推倒,记得还有一次来了推土机要推我家楼房,好像是我一堂兄超生了,被连累到了。
3,姑姑这个人,是历史的悲剧,她不坏,甚至是有些高尚的,在那个疯狂的岁月,她是政策坚定的执行者,她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好,为了人类更好的可出持续发展,付出血腥的代价是必然的。她愿意背上骂名去承担这常人眼中的血腥罪恶。但姑姑内心深处也质疑自己的对错,她听不得蛙声,她记得每一个被她打掉的孩子,她后来用泥人的方式救赎自己,这源于她内心人性的最原始的善良。姑姑这人真是不易,她有着一副强大的灵魂,一直在压抑自己最原始的人性。
现在三胎都开放了,可能是对蛙最大的讽刺。
回应 2021-06-04 20:05:29
论坛 · · · · · ·
秀莲怀4胎5个月了还能做流产手术吗 | 来自noemichy | 2021-03-11 09:22:40 | |
《蛙》中的这几个问题求大神解答! | 来自C.k | 6 回应 | 2020-10-07 23:25:19 |
莫言名言摘抄 | 来自风 | 2020-01-05 17:35:32 | |
韩寒《光明与磊落》仅9元(送3张韩寒绝版照片)! | 来自花树 | 1 回应 | 2012-11-15 22:28:4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8.0分 26426人读过
-
Viking (2015)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8.4分 23432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8.9分 1397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给妈妈买的书 (张天翼)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林奕含书柜 (卒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蛙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贝卡 2013-09-01 21:54:46
一般,没檀香刑惊艳。
3 有用 长沮 2012-12-30 20:22:19
确有模仿马尔克斯的痕迹,“现实魔幻主义”形容此书比较妥帖。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认为《蛙》远不及《百年孤独》,甚至不如《白鹿原》,无论在小说构造还是语言表达上。如果莫言少用一些生硬的成语和文绉绉的词句,效果或许更好。PS:每次都从土豆那里借小说看,真有点不好意思。
5 有用 YoungKingdom 2012-11-27 12:30:36
后来“姑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痛苦的赎罪,她曾如黑铁般的心也变得柔软,新生命在她心中成为最圣洁的事物。而最早期的“姑姑”宛若地方上的女菩萨,后来有了计划生育,开始为人所不齿,但她依然故我,五毒不侵。作者并没有直面制度的缺陷与无奈,既无贬低也无褒扬。自始至终都是在生命的角度在写作。
11 有用 Hushnore 2013-08-24 01:49:25
字字都是血。
3 有用 Dolores 2013-02-03 15:51:00
最后一章的话剧部分看的比较痛苦,本身对于剧本这个写作形式就谈不上什么兴趣。小说总给我一种没有扩充开来的感觉,不管是人物刻画还好,还是语言风格,都更喜欢余华一些。
0 有用 北山愚公. 2022-08-09 07:31:46
魔幻现实,经典感受
0 有用 苦中做梦 2022-08-06 16:45:17
什么样的权力,连肚子里的孩子,卵蛋里的精子都得受其管制
0 有用 纸团 2022-08-06 15:15:02
莫言最好的小说,甚于《生死疲劳》,人觉得
0 有用 freedom 2022-08-02 23:14:36
在我看来,莫言的小说就是真诚,写真实的民间疾苦,看人生百态。
0 有用 Elsiehhh 2022-08-02 18:07:41
整个小说的转折来自于王仁美从地窖爬出来态度转变的那一刻,王仁美个性张扬,却在那一刻臣服,像是知道死亡必将到来,想减少周围人的损失。故事调理清晰完整,结局拉到现代,才发现那个流血流泪的年代其实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