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书评 (1310)

小羽贯众 2012-11-05 20:47:4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历史如何反思,谈莫言的蛙

一 2009年,在举国欢庆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莫言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蛙》。这部号称“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 的小说,无论从出版的时间来看,还是从试图表现“乡土中国六十年” 的创作意图来看,都可以被理解为是作家尝试用自己的创作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清理和反思...  (展开)
远古善良养猫犬 2010-01-21 15:41:44 麥田出版社2010版

反思终于开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眼睛里长了一个肉瘤,要动手术切掉。因为年纪很小,医生说打麻药会影响我智力的发育,我的爸爸妈妈经过反复的商量,最终决定不打麻药动手术。他们俩人一个摁着我的头,一个摁着我的身子就这样让医生开了刀,那天的痛苦是难以言传的。虽然他们做出的是对于我最...  (展开)
江海一蓑翁 2013-01-23 09:57:0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版

宏大制度下的个体之殇

莫言的这部小说从其题目开始就值得仔细玩味。“蛙”只是一种生殖力旺盛的水中动物,同时又与“娃”同音,象征幼小的人类生命。在小说中,姑姑晚年对蛙的恐惧,源自其内心深处对自己扼杀的两千多条娃娃生命的忏悔和不安。除此之外,“蛙”又与造人和生育之神“女娲”的“娲...  (展开)
laputa 2011-09-14 01:31:03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显然,我们需要更具现代气质的作家

  莫言的想象力和语言一直算不错的,这本书里用的意象也不错,颇具想象力。用阿城的话说,莫言在高密一个人野出来的,知识体系比较不同。所以不容易落俗套。      结构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很多人攻击他以前用章回体太落后,不求上进,我觉得挺扯淡的,他这篇不用章回体...  (展开)
陌知 2013-04-02 12:48:21

蝌蚪之心:莫言式反思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示:本文有大量剧透】 介于莫言作品风格多变持续不断,所以很难用以往对他的评价去分析他的新作品。这本《蛙》给我的感觉也有些陌生。莫言的民俗语言狂欢在《生死疲劳》达到顶峰以后,在《蛙》中显然已经退回到一个落点。 谈莫言小说,仍须从形式说起,多视角/人称叙事已是...  (展开)
Paradox 2013-03-04 22:28:3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版

最初的莫言和现在的莫言

《红高粱》与《蛙》 我并没有了解莫言的作品到如此之程度,取这样一个标题完全是因为自己恰巧先读了《蛙》后读了《红高粱家族》。我阅读兴趣非常杂,因此读莫言也是很随性而至的事...  (展开)
Channing Lewis 2018-09-30 23:24:02 #莫言小说《蛙》里,姑姑说知道的关于日本人的秘密是什么?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莫言小说《蛙》里,姑姑说知道的关于日本人的秘密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杉谷义人其实是姑姑的弟弟。大奶奶被日本兵抓走时已经怀孕,因为之前大爷爷要回部队时家人要大爷爷给姑姑留下个弟弟再走,可以合理推测大奶奶在日本军营中生下了杉谷,之后杉谷被驻守平度城的日本军官收养。后文中姑姑和杉谷“一见如故”、“杉谷义人”的“义人”(义子)等细...  (展开)
刘放 2009-12-13 23:41:1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世界是莫言的也是郭敬明的但归根到底是郭敬明的

莫言上海吆喝新作《蛙》,邀得郭敬明扎台型,引来迭声惊诧:骄傲如莫言,“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那,如今竟也需要如此这般地多卖个三五本么? 莫言说,不是的,只是借机跟年轻人多交流而已,“我相信,不管哪一代人,对人类的一些本质看法总还有一致性,我写得...  (展开)
湖蓝色 2012-11-25 18:29:5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听取蛙声一片

单位突然给每人发了一套莫言全集,拿到手第一个感觉就是,妈呀,这人也太能写了! 16本啊,每本按30万字来算,有500万字啊!他怎么就有这么多话要讲?作家果然不是一般的生物。 话说领到一箱子书,也不打算送人,就抱着再次尝试的想法,拆掉了我最感兴趣的一本书的塑封。 这本...  (展开)
Delia. 2012-11-29 18:07:2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版

文字快感

莫言的《蛙》,因为有朋友赠我,于是抓紧时间看了。 《蛙》的故事通俗易懂,结构上虽然用书信体和最后复合一个剧本来形成情绪的重奏,但讲述方式和语言都是平凡的,情节发展脉络完全按时间线走,甚至普通的倒述插述闪回都通通没用,读起来非常不费力气,这是让我很惊讶的地方...  (展开)
鹿一轻 2017-01-17 17:15:1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版

繁殖癌的狂欢?

小说前半部分有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集中在对姑姑所做所为的描述上。在一群尚未学习专业的现代知识的邻居中,姑姑一开口的义正辞严,科学论断,专业的治疗,使得姑姑这个主要形象鹤立鸡群,隐隐地还是有向来的英雄主义作品中那种感觉,姑姑就是个正面的百战百胜的英雄人物。对...  (展开)
雾二 2014-06-12 13:33:58

大师就是不动声色的让你情不自禁

我是一边躺在床上一边淌着眼泪看完这部小说的。我从来没想过看中国作家的小说能把我看过,毕竟古典小说里面的桥段在电视剧里看多了便麻木了,顶多为了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动容;现当代小说虽然看得有点纠结,但是不至于掉眼泪,毕竟看张爱玲我没哭,看张恨水我没哭,琼瑶什么的...  (展开)
2012-10-14 23:18:4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回复之伤

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总算看到有人写出来这个疼痛的伤口。这个黑暗中的伤口一直默默散发出无法愈合的脓血味,困扰我多年。如今阳光总算照进来。我可以放下它了么。 我知道在这个国家的种种虚幻表象下,藏着对人类生命核心的一种持续的撕裂。起初只是发现冰山一角,听闻有老人在...  (展开)
天天的龙猫 2013-04-07 11:17:2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版

一个女人的史诗,一个时代的悲剧

蛙,同娃娃的“娃”音译,亦同女娲的“娲”音译。 从生命学意义上讲的是人类繁衍的那些事儿,但事实上却是用轻松幽默的笔墨在讲述姑姑这个不平凡女人的炼狱史诗,讲述中国60年代的那些计划生育之内,计划生育之外的篇章、点滴。 在高密乡的土地上,孩子出生都是...  (展开)
2012-03-09 14:15:0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红旗下的蛋

这是我第一次看莫言的小说,久闻其名被称为中国文坛上最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蛙》是我看他的第一本小说。在中国,好的作家都扎根在乡村的土壤中,扎根在家乡的故土。闻着土地上熟悉的泥土香,写着冒着土气的话,在我眼里,那样的小说读起来才有味,才厚重。 ...  (展开)
锈镰刀 2012-11-09 20:42:3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莫言“蛙”了很深一个坑啊

莫言挖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坑,我们路过的人只见坑里黑,却很难见到坑底在哪里。 《蛙》里有太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如果只把目光盯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是与非,那么只能看到坑口吧? “蛙”与“娃”谐音,“蛙”与“娃”还存在很多想似的地方,比如成千上万的蝌蚪最终可能只有一只能长...  (展开)
常人 2012-11-01 10:23:3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理性与感性--读莫言的《蛙》

理性与感性--读莫言的《蛙》 在金秋十月,中国文坛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有人喜之,有人怒之,有人酸之,有人乐之;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中国的幸事;有人认为莫言不够资格,中国有比他更好的作家;有人认为莫言应该...  (展开)
小雨 2012-09-29 00:00:5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感觉从何而来?

读完之后,没有酣畅淋漓的畅快感。感觉缺了些什么,或者就是“没有感觉”。 莫言说,属于一些特定时代与群体的名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农民工,比如计划生育。而具有普遍人性的人物则会在人们心中长存,比如孔乙己,比如包法利夫人。 对比之前读完的四...  (展开)
max.h 2012-12-05 23:08:0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我读这本书的几天里回了一趟老娘那里。老娘一遍给我做饭一遍絮絮叨叨的说起,好像这一阵国家有风声要放开计划生育了。 我随口说了一句,是啊,我觉得你们亏本了。 老娘说,可不,气死了,每天想起这个就生气。 我说算了算了,要是真把我送走再生个儿子,...  (展开)
巢可辂 2010-01-31 18:26:3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版

面对神迹,我们应该沉默,不要大惊小怪

刚刚看完,现在还无法描述看后的感受,就像莫言的写作速度一贯很快一样,我读书的速度也丝毫不逊色,这本书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吧,在这三天里我每天只抽出不到半天左右时间来读,我觉得这样的速度应该算是快的了。 在这之前和刚才这短暂的时间空隙里我看到过许多关于这本书的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65 66 后页> (共1310条)

订阅蛙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