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挑个大刺: “过失犯罪”显然是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犯罪团伙”或“惯犯”,这都已经是第四版了怎么还没得到纠正?
学术研究有时候真的才是最打动人的。有的不只是理性,还有那种理性分析带来的现实的切肤之感,看学术作品我能看哭……
从福柯往后看不会有希望,褔柯的意义就在于他揭示给我们自己深陷泥潭的现实,但也正像结尾所说,他是提供了一个今后展开的背景。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不再进行这种与巨大体制的共谋,如何迷途知返。
人生而不自由。
断断续续看了两年 在医院里最终看完了 很感动
在本书中,福柯将目光投向刑罚与监狱,在这些社会和历史的阴暗角落,揭露出权力与知识的纠结与现代社会的生成。福柯并不认为历史上演的从公开酷刑到“人道”监狱的历程是一种进步,相反,人被一种更高明、更精密、更隐晦的权力模式严厉管控起来:在知识的名义下,人所处的时空被区隔、调配和组合,人的身体被调整、引导和管束。启蒙话语中“自由的人”死去了,只有“规训的人”。
十分欣赏福柯的这种研究方式,想着自己如果有一天能做出这样的研究就好了。以刑罚制度这一事物的历史演化,福柯继续着自己关于知识、权力、身体三元素的研究。近现代刑罚制度从一个公开残酷的仪式变成了隐秘无肉体伤害的规训控制。一方面,公开的行刑在王权逐渐衰落后已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兴的惩罚制度制度能够更好的规训犯人,杜绝其犯罪念头。现代的规训惩罚制度不再伤害肉体,而是控制灵魂。通过制定规范对人的时间、空间、行为标准的控制,规训制度更为牢固地控制了人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还控制了人的思想。而在今天,这种规训控制已经由监狱扩展到了全社会,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各种规范的控制之中。当然,我认为没有规训的社会也是难以为继的,规训实际上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福柯指出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人最大的限制是规训,这种规训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像监狱、学校、医院都是如此行事,我们再也没有自由可言了。福柯说,“在一个规训制度中,儿童比成年人更个性化,病人比健康人更个人化,疯人和罪犯比正常人和守法者更个人化。”说的真是有道理。
相见恨晚。摧枯拉朽,泪奔扑地。遭遇形容词荒………………
如果所有哲学家都像福柯一样深刻而简单就好了。跪着读完。
福柯的写作方式有点让人厌倦了,读这类文本(材料+思想)的耐心正在慢慢流失。
发现北成老师的合译者居然是尊夫人啊!真羡慕这样的一家人~自从开始读福柯之后越来越容易做噩梦了,他所谈到的一些问题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福柯谱系学转向的界标,承尼采衣钵消遁本源而盘诘来历。接触到福柯后再读当代哲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论著,问题语境大概会明晰许多。
人类有标准的生活模式,这个模式的底线在升高。人在实现梦想,在创造新的梦想,永无止境。所以,问题是如何让底线升的更高,如何创造更多的梦想,以及如何让整个过程实现的更快。酷刑与肉体的训顺都有其时代功用,是一种技术,目的就是如何使人成为特定准则下有用的人(肉体被分解成力,规训技术旨在让这些力被高效使用。规训技术也要实行的卓有成效)。到今天,对人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用多的时间去工作,并尽可能用剩余的时间去消费,整个人要燃烧起来。人从需要恐怖景象的威胁才能控制的自由肉体变成装满符号的温顺肉体,是什么让人貌似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自由?人有意识,在行动,究竟是什么在规训人?为什么人变成了剥削自己的同谋者?(如果有标准,必然要追求效率,效率需要管制(甚至逼迫),管制的内容就是自由散漫的能量。标准何以出现?)
写读书报告真的很痛苦。我非常讨厌以极不舒服的姿势,一只胳膊压住书,眼睛不停地在屏幕与书之间闪回,只为摘抄一句为了给老师证明我不是yy的的句子……整个状态非常不轻松,也完全没有思维的激荡……看完一本书留下几个关键的印象就可以了我觉得。这就是我非常厌倦文科学术的地方,尤其是理论研究更是这样……当然现在我写完了。福柯可能挺符合小布尔乔亚品味的,但就是不讨我这个土包子喜欢(但尊敬)。这本书的洞见主要在于有关权力的新论述,其余皆没有超过古典理论家的水平。真理是朴素的,并非迷幻炫目。
自汪民安编的文集和其他单篇文章后第一本能顺利读完的福柯著作,之前断续翻过几十页。文字很迷人,尽管有点为了绕而绕。虽说之前对福柯理论的“规训”多有拒斥,但其实现在做报告写论文都已经下意识地会借助他的方法了。路转(黑)粉。
知识也是一种权力
福柯真好看
最近时常觉得历史中有一种不能承受之重。福柯的这本书又激起了这种想法。经过社会契约的武装,人们走向了以法治代替人治、法律更加“人道”的、“文明”的现代,但浑然不知我们同时也成为了在天罗地网漫天铺开的大监狱中“受规训的人们”。 以往只是觉得,不要太相信人说的话。但何止于此,法律不可全信,自由的口号不可全信,奖惩亦不可全信。所谓的国家、科学、真理都不可全信。我们所以为的一切“理所当然”或“普遍必然”都从历史中产生,或许又终将消亡在历史之中。
该间接接受的早已间接接受了
>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第4版)
109 有用 RIC 2015-12-17 14:35:47
挑个大刺: “过失犯罪”显然是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犯罪团伙”或“惯犯”,这都已经是第四版了怎么还没得到纠正?
90 有用 熊里的小木屋 2016-10-12 13:10:56
学术研究有时候真的才是最打动人的。有的不只是理性,还有那种理性分析带来的现实的切肤之感,看学术作品我能看哭……
68 有用 Sternhaufen 2015-10-22 22:07:09
从福柯往后看不会有希望,褔柯的意义就在于他揭示给我们自己深陷泥潭的现实,但也正像结尾所说,他是提供了一个今后展开的背景。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不再进行这种与巨大体制的共谋,如何迷途知返。
38 有用 把噗 2015-10-03 10:37:26
人生而不自由。
12 有用 社会正义武士 2015-08-08 15:56:17
断断续续看了两年 在医院里最终看完了 很感动
10 有用 Alan 2013-12-19 20:51:24
在本书中,福柯将目光投向刑罚与监狱,在这些社会和历史的阴暗角落,揭露出权力与知识的纠结与现代社会的生成。福柯并不认为历史上演的从公开酷刑到“人道”监狱的历程是一种进步,相反,人被一种更高明、更精密、更隐晦的权力模式严厉管控起来:在知识的名义下,人所处的时空被区隔、调配和组合,人的身体被调整、引导和管束。启蒙话语中“自由的人”死去了,只有“规训的人”。
8 有用 流星飞绊 2014-12-31 21:37:40
十分欣赏福柯的这种研究方式,想着自己如果有一天能做出这样的研究就好了。以刑罚制度这一事物的历史演化,福柯继续着自己关于知识、权力、身体三元素的研究。近现代刑罚制度从一个公开残酷的仪式变成了隐秘无肉体伤害的规训控制。一方面,公开的行刑在王权逐渐衰落后已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兴的惩罚制度制度能够更好的规训犯人,杜绝其犯罪念头。现代的规训惩罚制度不再伤害肉体,而是控制灵魂。通过制定规范对人的时间、空间、行为标准的控制,规训制度更为牢固地控制了人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还控制了人的思想。而在今天,这种规训控制已经由监狱扩展到了全社会,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各种规范的控制之中。当然,我认为没有规训的社会也是难以为继的,规训实际上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5 有用 海盗的天空 2017-01-13 20:21:41
福柯指出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人最大的限制是规训,这种规训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像监狱、学校、医院都是如此行事,我们再也没有自由可言了。福柯说,“在一个规训制度中,儿童比成年人更个性化,病人比健康人更个人化,疯人和罪犯比正常人和守法者更个人化。”说的真是有道理。
5 有用 果然 2014-06-30 09:57:03
相见恨晚。摧枯拉朽,泪奔扑地。遭遇形容词荒………………
4 有用 rivert 2017-04-23 17:33:48
如果所有哲学家都像福柯一样深刻而简单就好了。跪着读完。
7 有用 童想 2018-12-08 10:28:19
福柯的写作方式有点让人厌倦了,读这类文本(材料+思想)的耐心正在慢慢流失。
5 有用 苔衣 2012-11-25 23:07:55
发现北成老师的合译者居然是尊夫人啊!真羡慕这样的一家人~自从开始读福柯之后越来越容易做噩梦了,他所谈到的一些问题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6 有用 Cory 2013-10-20 02:26:07
福柯谱系学转向的界标,承尼采衣钵消遁本源而盘诘来历。接触到福柯后再读当代哲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论著,问题语境大概会明晰许多。
4 有用 T 2017-12-30 23:00:09
人类有标准的生活模式,这个模式的底线在升高。人在实现梦想,在创造新的梦想,永无止境。所以,问题是如何让底线升的更高,如何创造更多的梦想,以及如何让整个过程实现的更快。酷刑与肉体的训顺都有其时代功用,是一种技术,目的就是如何使人成为特定准则下有用的人(肉体被分解成力,规训技术旨在让这些力被高效使用。规训技术也要实行的卓有成效)。到今天,对人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用多的时间去工作,并尽可能用剩余的时间去消费,整个人要燃烧起来。人从需要恐怖景象的威胁才能控制的自由肉体变成装满符号的温顺肉体,是什么让人貌似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自由?人有意识,在行动,究竟是什么在规训人?为什么人变成了剥削自己的同谋者?(如果有标准,必然要追求效率,效率需要管制(甚至逼迫),管制的内容就是自由散漫的能量。标准何以出现?)
3 有用 放空的JM 2015-01-15 22:58:13
写读书报告真的很痛苦。我非常讨厌以极不舒服的姿势,一只胳膊压住书,眼睛不停地在屏幕与书之间闪回,只为摘抄一句为了给老师证明我不是yy的的句子……整个状态非常不轻松,也完全没有思维的激荡……看完一本书留下几个关键的印象就可以了我觉得。这就是我非常厌倦文科学术的地方,尤其是理论研究更是这样……当然现在我写完了。福柯可能挺符合小布尔乔亚品味的,但就是不讨我这个土包子喜欢(但尊敬)。这本书的洞见主要在于有关权力的新论述,其余皆没有超过古典理论家的水平。真理是朴素的,并非迷幻炫目。
4 有用 老神在在随身听 2017-05-02 08:33:35
自汪民安编的文集和其他单篇文章后第一本能顺利读完的福柯著作,之前断续翻过几十页。文字很迷人,尽管有点为了绕而绕。虽说之前对福柯理论的“规训”多有拒斥,但其实现在做报告写论文都已经下意识地会借助他的方法了。路转(黑)粉。
2 有用 allen 2015-08-19 10:49:29
知识也是一种权力
1 有用 Mephistopheles 2014-08-22 10:27:22
福柯真好看
3 有用 挂耳珈琲猫 2019-07-03 15:35:14
最近时常觉得历史中有一种不能承受之重。福柯的这本书又激起了这种想法。经过社会契约的武装,人们走向了以法治代替人治、法律更加“人道”的、“文明”的现代,但浑然不知我们同时也成为了在天罗地网漫天铺开的大监狱中“受规训的人们”。 以往只是觉得,不要太相信人说的话。但何止于此,法律不可全信,自由的口号不可全信,奖惩亦不可全信。所谓的国家、科学、真理都不可全信。我们所以为的一切“理所当然”或“普遍必然”都从历史中产生,或许又终将消亡在历史之中。
2 有用 Lazy 2024-05-26 18:00:34 江苏
该间接接受的早已间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