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怎样读书》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
作者简介 · · · · · ·
《怎样读书》就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
目录 · · · · · ·
怎样读书
我的读书经验
为什么读书
读什么书
怎样读书
读书的艺术
我的读书的经验
余对于读书之经验
怎样读书
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
读书方法
读书与兴趣
读书实验
谈读书
我的苦学经验
作文与读书
怎样提高读书的速率和效率
读书生活的三多法
我的读书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
读书并非为黄金——我的不读书的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谈
个人读书的经验
怎样研究英语
怎样学习日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反对读书的人,如果他不是神经错乱,至少他想用这个论断,来掩饰自己不肯读书的短处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老实说,到今日为止,除了读书之外,我们还不曾发现获取知识经验的更好方法!换言之,我们不能不承认读书是接受前人文化,沟通当时消息的最有劲的工具! 一般错误的见解,以为“读书”和“迂腐”、“空想”好像有着联系似的,一读了书,便和实际的人生隔绝,殊不知读书和实际的人生经验并不是形如水火的两件事,相反地却是相互利用的朋友。某些场合,需要人们去实验,去体味,然而为要应付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又何能一一遍尝,人世间的遭际?我们受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所能亲身体验得到的人生经验,究竟有限得很。因此我们的资料大部分不能不求诸知识的宝藏——书籍报纸,杂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怎样读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怎样读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怎样读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因为要读书而读书」


《怎样读书》的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旁听一场开在20世纪初,关于读书的研讨会。 整个会议分为两个主要议题:为何读书和如何读书。 1.书是什么? 我认为是物质化的人类思想、感官经验及知识技巧。 2.为何读书? 为了从自己以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别人思想,并提升自己的思想; 为了体... (展开)> 更多书评 72篇
-
风泉 (用脚看,用心走。)
一.书是什么 (一)广义之书 1.人 2.物 3.现象 (二)狭义之书 二.为什么读书 (一)强迫读书 (二)有目的读书 1.求智识 ~继承古人之遗产 2.为做人 (1)做好人 ---优良的品性+丰富的知识+应变的才能 >>>生活圆满,益于社会 (2)为求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讲仁义 ---仁 >>>社会的结合 >>>生机成长 >>>活动不息 >>>博大的同情心 ---义 >>>富贵不能淫,...2013-01-10 09:06:50 5人喜欢
一.书是什么 (一)广义之书 1.人 2.物 3.现象 (二)狭义之书 二.为什么读书 (一)强迫读书 (二)有目的读书 1.求智识 ~继承古人之遗产 2.为做人 (1)做好人 ---优良的品性+丰富的知识+应变的才能 >>>生活圆满,益于社会 (2)为求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讲仁义 ---仁 >>>社会的结合 >>>生机成长 >>>活动不息 >>>博大的同情心 ---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除困难&应用 (1)不怕失败的精神 (2)创造的精神 4.觉世济民 5.功名利禄&学业 6.修养&欣赏 (四)为读书而读书 1.泛读 2.兴趣 3.愉悦 三.读什么书 (一)爱读的书 (二)该读的书 (三)中国文史哲(p23---p30) 四.读书的方法 (一)精博之辩 1.精:四到: (1)眼到: ---单词拼写 ---历史:地图&地名 (2)口到: ---背诵 (3)心到: ---参考书 ---文法分析 ---比较参考,融会贯通 >>>语言间的比较 (4)手到: ---标点分段 ---查参考书 ---做札记 >>>抄录备忘 >>>提要 >>>记录心得 >>>作有系统之文章 2.博 (1)参考 (2)做人 (二)多多益善 1.多幻想 2.多推演 3.多背诵 4.多实行~多做笔记 5.多看书 (三)性情中人 1.以读书为游戏 2.以读书为生活 (四)日进斗金 1.多读,熟读,克期读 2.多问~人&书 3.学外语 (五)锦囊妙计 1.作息有时 2.跑山与冷水浴 3.摘取精华 4.随时留意 5.不堆积 6.利用机会 7.立志 8.继续努力 (六)六套功夫 1.读古人书 2.受师友训导 3.观察事件 4.验之于行事 5.反省 6.记载 (七)科学方法 1.空谷来风 2.弄清困难 3.想出主意 4.选择方法 5.试验 (八)娓娓道来 1.选书~所需所耗 2.读法~精读略读 3.工作 (1)表解 (2)摘录 (3)评论 (九)集腋成裘 1.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第二遍须快读; 2.须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 (十)独立意志 1.多读 2.多写 3.多疑 4.多用 (十一)速率与效率 1.速率(养成有规律的眼动) (1)Oral Reading and Silent Reading (2)Span of percaption or Recognition ---深浅 ---目的 ---形式 (3)Duration of fixation(lower, larger the span) (4)Regressive eye-movement (lower, larger the span) (5)Sweep of eye 2.效率 (1)Comperehension (2)Organization (3)Retention (十二)兴趣浓浓 1.求了解 (1)文字难关 (2)教科书>>>经典 2.养成读书习惯 3.择你性之所喜的一类书读 4.带问题读书 五.读书的误区 (一)不能专心(盲读,空泛,贪多) (二)不能勤笔(粗疏) (三)不设目标(浪读) (四)不求反思(死读,盲从,武断) (五)课本误人 (六)躐等误人 (七)务外误人 (八)强记误人 六.读书的困难 (一)时间问题 1.考试 2.工作 (二)经济问题 (三)心理问题 1.求进太速 2.希望太奢 七.读书的要点 (一)生活四要 1.要与物的观察相印证 2.要与事的体验相融合 3.要配合目的,时间和需要 4.要思学合一 (二)研究四要 1.深入 2.怀疑 3.虚心 4.耐烦 (三)两位导师 1.自然 2.人生 (四)爱惜精神 1.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 2.有胆量背叛自己的文师 3.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 八.学习语言 (一)丰子恺的笨功夫(p102——p106) (二)不查词典的英文阅读(p128——p129) (三)林语堂的玩味,默诵,文法和浏览现代文(p156——p162) (四)日语推至万语(p163——p169)
回应 2013-01-10 09:06:50 -
读书,是日常话题。想必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应该讲过读书的缘由,说是为自己读书,不要为别人而读。但是这条路走着走着,常常会忘记一开始的起点。在教育制度下,每个人的经历都差不多,也不能差太多。以前总觉得就这样吧,也没有别的出路。 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之后,难道就不需要读书了吗?当然不是。但是在不读书的大潮之下,在地铁、公交车上孤零零地举起阅读材料,总摆脱不了格格不入的感觉。忽视旁人对此的看法,一味地钻进...
2018-12-05 11:37:30 2人喜欢
读书,是日常话题。想必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应该讲过读书的缘由,说是为自己读书,不要为别人而读。但是这条路走着走着,常常会忘记一开始的起点。在教育制度下,每个人的经历都差不多,也不能差太多。以前总觉得就这样吧,也没有别的出路。
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之后,难道就不需要读书了吗?当然不是。但是在不读书的大潮之下,在地铁、公交车上孤零零地举起阅读材料,总摆脱不了格格不入的感觉。忽视旁人对此的看法,一味地钻进去,又被指道说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不想辩解,原本我就是有脱离此刻之意。但我要读书,不止于此,最终还是为了投身实践,为了更有效地投身实践。工具书那么无味与枯燥,我还逼迫自己读下去,除了要获得官方的认可,更是为日后做准备。
如果偶尔忘记了初心,那么看一看这本《怎样读书》可以帮助我想起来。
前言编者的批评,放在如今也适用:
反对读书的人,如果他不是神经错乱,至少他想用这个论断,来掩饰自己不肯读书的短处罢。 引自 怎样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呢?确立意义是很重要的前提,缺少这一点考量,很难下定决心坚持做下去。读书的缘由有以下:
一、突破时空限制获取知识与经验
编辑者言:
老实说,到今日为止,除了读书之外,我们还不曾发现获取知识经验的更好方法!换言之,我们不能不承认读书是接受前人文化,沟通当时消息的最有劲的工具! 一般错误的见解,以为“读书”和“迂腐”、“空想”好像有着联系似的,一读了书,便和实际的人生隔绝,殊不知读书和实际的人生经验并不是形如水火的两件事,相反地却是相互利用的朋友。某些场合,需要人们去实验,去体味,然而为要应付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又何能一一遍尝,人世间的遭际?我们受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所能亲身体验得到的人生经验,究竟有限得很。因此我们的资料大部分不能不求诸知识的宝藏——书籍报纸,杂志…… 引自 怎样读书 万事不可遍尝,是说“不可能”,而不是“不可以”。知识和经验都是可以从前人的智慧中获取的,而读书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有一部叫做《Grimm》的美剧也教导主角一个道理:如果你遇到了没有见过的妖怪,一定要去看看祖先留下的书,因为书里总有答案。
现在的书本是古人经历数千年来之学问知识经验的结晶,读了一本书,等于经历了古人所经历的数千百年的经验。……如果我们还是要像古人那样一事一事去经历,试探,而后知道明白,那我们的知识便不能进步,一切文物制度便要有退无进了。……因此,我们要在极短的时期中,把古人的遗产,全部接受过来,那么,非读书不可。 引自 怎样读书 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往往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不可能随便翻一本书便是正遇到的难题的正解。有的问题指不定看多少书都不得开悟,还有的更是根本就没有答案。如果接纳这是生活中的常态,改换心态,遇到可以拖延的问题姑且先记下,回头说不定就有明白的一天。毕竟,干着急也只是干着急。
二、为解决问题
这与第一点相辅相成,收获知识经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读了书是能够替我们解决目前的困难,应付环境,和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所以要读书。 引自 怎样读书 解决问题与做人其实也是同一回事。胡适说,
做人难,那是人人所感觉的。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对付社会环境?这些都是人生极困难的问题。读书就是要解决这些困难的。困难当前,就得去思想,思想才能发生主意,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有了许多主意,才好选择一个合适的主意去解决困难。 引自 怎样读书 关于如何思想,胡适也提了个五步法:
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问。日常的事情不用想,但逢着三岔路口,十字街头那样的环境,就发生困难了。走东或是走西,这样做或是那样做,困难很多。病有各种各样的病,发烧,头痛,多得很。 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楚,困难弄清楚。 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决。读书就是出主意,按时,但主意很多,于是又逢着困难。主意多少要看自己的学问多少,都采用也不行。 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要想到这一个方法能不能解决。若不能,那么,就换了一个,若能,就行了。 第五步就是试验。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五步,或是逃不了这五个阶级。科学家要解决问题,侦探要侦探案件,都要经过这五步。 引自 怎样读书 说到这里,插播一句,这五步法其实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在维基百科中搜索“scientific method”,会得到详解。简言之,观察,假设,试验,修正,结论。
总之,读书有用,去读就对了。胡适说,
有许多书读了,好像没有用处似的。并不能够解决困难的。然而,这是错误的。无论那本书都有用,都能帮助你解决困难的,当在适用的时候。 引自 怎样读书 其实这话根本说不清。能发挥作用的时候,自然就觉得好了;但是你怎么知道是书没有作用,还是人没有用对书呢?
三、为读更多的书
这点胡适说的很对,
人类是必要读书的,是有读书之必要的,所以才去读书;而且要读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为要多读书所以多读书。 有许多书,我们读起来是不懂的。一定要读了许多别种书,才能读的懂这本书。 引自 怎样读书 四、为做人
胡适提倡读书要“博”,目的是为做人。他认为做人应该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校;从此点依次递减,代表那旁收博览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问。塔底的面积代表博大的范围,围深的造诣,博大的同情性心。这样的人,对于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于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 引自 怎样读书 那么,怎样读书呢?
胡适说,读书总会遇到三个问题:要读什么书,读书的功用与读书的方法。
所谓xx必读等指定类的图书,胡适认为好处寥寥,因为是选者依照个人主观见解选定的,所以还不如读自己所爱读的书好。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到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的一点一撇,外国的a,b,c,d,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这是字不能认清,也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 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中国书固然要如此,外国书也要那样去做。进一步说,念书能使我们懂得他文法的结构,和其他的关系。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他记下来,那关于思想学问上的,更是要紧了。 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一)参考书,如字典,词典,类书等。……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二)做文法上的分析。 (三)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轻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误来。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作v.t.有十五解,v.i.有十三解,n.有二十六解。共有五十四解。 手到,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 札记分为四种:(甲)抄备忘录。(乙)提要。(丙)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原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丁)参考诸书而融汇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位置#96) 引自 怎样读书 这里具体的方法已经分解地很详细了。对此也不用照搬照抄,在实践中用最适合自己的办法即可。这里又会联系到习惯的养成。至于如何养成新习惯,可以参考《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的指引方法。
读书要认真,要用心耗力,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和合适的方法,做下去就会有所收获。
读的书不少,可是读了便忘记,是怎么回事呢?胡适继续说,
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他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做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和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引自 怎样读书 这说到了我的痛处!常常有读了便忘,回忆起来仿佛什么也没做的感觉,那么说到底,便是缺少了总结、提炼。有句话说的是,过去不过是一个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放到这里,可以说成:读过的书不过是一个我们自我提炼的思考。
第二个条件是:博,即博览群书。胡适认为什么书都可以读,因为博一为参考,二为做人。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博”的作用。博览群书,就好像一个近视的人戴上眼镜。原本看不清的画面,因为戴上眼镜,所以就看的清了,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上去还是糊涂的。王安石也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说下去例子更多了,比如要读懂墨子,必须先懂一些文字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
其实还有第三个建议:读外文书。胡适说,中国书里有系统有结构而可读的书,至多不过半打,所以要至少学习一种外国文字,收博览群集,触类旁通之效。学习外文,胡适也出了建议:
如果学者能下一年的苦功,不怕麻烦,查生字,辩句读,一字字,一句句,都弄得非常清楚,就会有很好的成绩。如果你有一种外国文可以不费力气地看得懂,就是睡在榻上或立在窗口,都能不费力气地看懂外国书,那么,你就可毫无阻碍地读书,并且觉得读书是如何快乐了。 引自 怎样读书 除了胡适,这本书还有许多人的读书心得体会。
蔡元培就完全不提了,谦虚得过分。他好歹做过北大校长,任过教育总长,还说自己读书不专心、不动笔,“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
章衣萍也谈到读书要记要背要熟悉。有一段时间他寄宿在店里,店里的伙计们要听他讲故事,所以他不得不下功夫研究,例如《三国演义》中孔明祭周瑜的祭文,孔明的出师表,曹操在长江中做的诗,不一而足。
此外,他反对“读书不求甚解”,
这样不求甚解地熟读书,自然不免有时闹出笑话。……这是很危险的。读书读得熟是要紧的,但还有要紧的事是要读的懂。 引自 怎样读书 胡适说读书要“博”,章衣萍说这也好也不好。
但我这些影响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个人看书到现在还是没有条理。多读书免不了乱读,乱读如同乱吃东西一样,是有害的。 引自 怎样读书 再则是读书要限定期限,尅期。这是胡适告诉他的。不过章本人因生活问题压迫,时常做不到这一点。
最后也是学习外文,以作研究外国学问的工具。
章衣萍写文很洒脱,有话直说,讲完读书的经验,顺带批评了学校制度:
吾国自清代光绪变政,设立学校,同时年级制也输了进来,年级制是以教员为中心,以教科书为工具,聚智愚不同的学生于一级,不问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同时学一样的功课,在一个教室内听讲,聪明的人嫌老师讲得太慢,呆笨的人嫌老师讲得太块。……一本陈文编的“算数”,聪明的学生只要两个月就演完了。学校里偏要教上一年半载。 引自 怎样读书 所以说,“学校可以使学生得着文凭,却不能包管学生能不能得着学问”。
在今日中国有志读书的人。只有靠自己,只有靠自己去用功,学校是没有用处的。 引自 怎样读书 杨卫玉提倡要“无所为”而读书,即不要把读书作为达成目的的工具。因为达成目的,工具就会被抛弃,而达不成,心灰意冷,工具也会被抛弃;这是“有所为”的读书。“无所为”读书,就是把读书当做兴趣。兴趣是什么呢?是“虽耗费精力而能感觉快乐与安慰,愿为而不怨为”。
李公朴在实验小学的一篇演讲词说道,读书要与实践结合,能知能行,才是真的有学问。因此在实践方面提了很多警醒:怕痛苦与失败是不行的;缺乏创造精神也是不行的……
诸位小朋友在家里的时候,你的父母是不是常常不问你高兴不高兴或你的行为对不对,他总是不准你做这样不准你做那样的。在这会上也可以看见禁止这样做禁止那样做,所以十几年来把中国玩得死气沉沉没有一点进步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一般青年没有了创造的精神。 要知道宇宙间的现象和社会间的事理,是要我们随时随地去创造去发现,才能改造社会,社会才有进步。 引自 怎样读书 好似老生常谈,但句句都是简单地真理。只有做到的人,才会真正相信。
回应 2018-12-05 11:37:30 -
1、我们要读书,必须要懂得一种外国文。中国所有汗牛充栋的书,很少是有系统有结构的,是漫无计画随便集成功的。好像“论语”一书,东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西一句“子曰……”又一句“子曰……”其他如“孟子”……等书是零零散散集成的,毫无系统可言。一切中国的所谓经史子集,是杂货店,“集”是杂货店,那是很明显的;然而子,何尝不是杂货店?“史”与“经”又何尝不是杂货店?因为是杂货店,所以可读的好...
2013-08-13 20:18:49 2人喜欢
1、我们要读书,必须要懂得一种外国文。中国所有汗牛充栋的书,很少是有系统有结构的,是漫无计画随便集成功的。好像“论语”一书,东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西一句“子曰……”又一句“子曰……”其他如“孟子”……等书是零零散散集成的,毫无系统可言。一切中国的所谓经史子集,是杂货店,“集”是杂货店,那是很明显的;然而子,何尝不是杂货店?“史”与“经”又何尝不是杂货店?因为是杂货店,所以可读的好书很少。中国书中有系统有结构而可读的书,至多不过半打!因此,我们单读中国书就觉得不够,我们至少要学一种外国文字,才可以收博览群集,触类旁通之效。如果学者能下一年的苦功,不怕麻烦,查生字,辨句读,一字字,一句句,弄得非常淸楚,就会有很好的成绩。如果你有一种外国文可以不费气力地看得懂,就是睡在榻上或是立在窗口,能不费力气地看懂外国书,那末,你就可毫无阻碍地读书,并且觉得读书是如何快乐了。 2、我的祖父每次替我讲一篇书,或二三页,或四五页,总叫我一气先念五十遍。我幼时记性很好。有时每篇书念五十遍就能背诵了。但我的祖父以为就是能背诵了也不够,一定要再念五十遍或一百遍,往往一篇书每日念到四百遍的。有一次我竟念得大哭起来。现在想来,我的祖父的笨法虽然可笑,但我幼时所读的书到如今还是很多。 3、我现在所以有一些文学趣味全是我的多看书的影响:但我这些影响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个人看书到现在还是没有条理,多读书免不了乱读,乱读同乱吃东西一样,是有害的。 4、我的读书的经验如上面所说,是很简单的:第一,应该读得熟,第二,应该读得多,第三,应该克期读书。 5、第一,我以为读书应该多读,应该熟读,应该克期的读。◆ 第二,我以为读书不懂便应该问朋友,亲戚,你所敬爱的先生,或是字典参考书。读书应该每字每句都读懂,'不求甚解'是不对的。◆ 第三,我以为今日中国有志读书人应该学通英文或日文,以作硏究外国学问的工具,单读中国书,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多读外国书。 6、从前有个卖臭虫药的,说是他的药如何灵,人家买来回家一看,原来包内是“勤捉”二字。要臭虫断根只有“勤捉,”要文章做得好只有“勤做。” 7、我以为,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苦亦太尊贵了,于是与世界事物脱离了关系。读书与散步,踢球,看电影,游山玩水,并不冲突,而且是互有补充。 8、我觉得,一个法国人的走进图书去,和简直走进戏院电影场去是一样的性质。星期天或假日,不必工作的时候,法国人就要利用这一天时间,作有身心之事。我不是说法国人愚笨,肯以读书苦事视为看戏看电影一样的快乐;我要说的是读书得法的时候,与戏剧电影之启发智识,涵养德性,陶冶情感的出之消遣性质者,完全是一样的。 9、以上是我读书的简单经历,从这种经历上面,我认为: (一)读书不能照古法──焚膏继晷的方法,虽然是最严格的确实的,却很容易使学者灵机闭塞。我虽然不能说我幼年所受的严格教育为无用。但我终以为是危险的。我相信:一个蠢才在那种教育方法之下,只有被弄得更蠢。(二)读书不能躐等──我进中学时,在算学英文上面吃了很多的,便是由于躐等。(三)读书不能务外──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都是似是而非之词。靑年人最容易接受这种理论。靑年人应该认淸楚自己做人的时代程序。读书的时代在前,救国的时代在后。先尽了读书的责任,才能尽救国的责任。救国是如何巨大繁复幽深曲折的事业,岂是读书未成的学生所能尝试的。在求学时而欲务外,无疑的是误了国又误了自己。(四)读书不能尚强记──强记等于急水过田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绝对不能发生深厚的影响,所以凡是强记以应考试的,一到考试完了,其所学的也完了。而且这一种办法,使得脑筋一时运用过度,失了弛张的正轨,是极有害于脑力的。(五)读书不可贪多──古人曾说过“务广而荒,”这就是说贪多的毛病。硏究的范围大而都能融会贯通,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可是平常的人(不是有特殊天才和体力的人)体力和聪明都有限,还是缩小硏究的范围好一些。
回应 2013-08-13 20:18:49
-
Jason Koo (走走,停停,银河,朝阳。)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眼到:每个字都要认得。 口到:要一句一句念出来;有许多书要熟读;精彩的文章语句要能背诵下来。 心到:要懂得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的意思。 手到:标点分段;查参考书;做读书笔记(抄录备忘;提要;心得;参考同一主题书籍系统阅读,写文章)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需疑”。 王安石说:“致其知而后读”。 如...2013-07-21 14:25:15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眼到:每个字都要认得。 口到:要一句一句念出来;有许多书要熟读;精彩的文章语句要能背诵下来。 心到:要懂得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的意思。 手到:标点分段;查参考书;做读书笔记(抄录备忘;提要;心得;参考同一主题书籍系统阅读,写文章)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需疑”。 王安石说:“致其知而后读”。 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主意。多读书,主意自然会多,解决困难也就比较容易。 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思想可以分作五步:1. 大的疑问 2. 把问题弄清,困难弄清 3. 想办法如何解决 4. 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 5. 试验 凡做事“无所为”而为的,必对于其事有深切之了解,浓厚之兴趣。 学科学的人不应该为文学多耽误功夫;学科学的人鉴赏或尝试一些文学趣味是可以的。 胡适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胡适说:“我们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读书不能尚强记;读书不可贪多;
回应 2013-07-21 14:25:15
-
MO (烧杀抢掠,满目苍痍。)
一般錯誤的見解,以為“讀書”和“迂腐”“空想”好像有着連繫似的,一讀了書,便和實際的人生隔絕,殊不知讀書和實際的人生經驗並不是形如水火的兩件事,相反地却是相互利用的朋友。某些場合,需要人們去實驗,去體味,然而為要應付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又何能一一遍嘗,人世間的遭際?我們受時間和空間的種種限制,所能親身體驗得到的人生經驗,究竟有限得很。因此我們的資料大部份不能不求諸智識的寶藏──書籍報紙,雜誌……2022-03-22 16:54:51
-
MO (烧杀抢掠,满目苍痍。)
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這都是似是而非之詞。靑年人最容易接受這種理論。靑年人應該認淸楚自己做人的時代程序。讀書的時代在前,救國的時代在後。先盡了讀書的責任,才能盡救國的責任。救國是如何鉅大繁複幽深曲折的事業,豈是讀書未成的學生所能嘗試的。在求學時而欲務外,無疑的是誤了國又誤了自己。2022-03-22 16:45:09
-
MO (烧杀抢掠,满目苍痍。)
他“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我們要推開去說:讀一書而已,則不足以知其書。比如我們要讀詩經,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謠週刊,便覺詩經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點社會學,文字學,音韻學,考古學等等以後,去看詩經,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點文字學,校勘學,倫理學,心理學,數學,光學以後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2022-03-22 16:44:19
-
MO (烧杀抢掠,满目苍痍。)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从头开始学阅读、写作和翻译 (欢度末日)
- 2012末日购书单 (梁啟超)
- 2014书帐 (西小疯™)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怎样读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白羊座穆先生 2017-06-09 20:32:57
补,大四毕业时左老师赠书
9 有用 费老师菲 2014-07-26 14:57:00
有些话虽老套,但还是值得一说再说。
0 有用 雷宗扬 2014-11-26 17:00:54
这本书收录了很多大师级人物对于读书的看法和感悟,每个大师一篇文章,不过这种书的好处在于广,横向比较,不过缺点自然在于相对于浮于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到每一种读书方法。
0 有用 天生神力常公子 2014-01-11 21:13:21
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看
0 有用 阿__夏 2014-01-26 17:50:40
在北京三联买来送小朋友的,自己也读了下。时至今日,书中的许多方法或许已经不合时宜,但是读书的精神却是永远不变的。书中讲到的培养读书速度的那一章节是十分有趣的。
0 有用 人间小可爱 2022-05-15 18:10:52
食之味淡,弃之可惜。可能是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过高了吧,读完倒也不是说就没有收获和启发,但还是差点意思。是多少有点失望的三颗星
0 有用 木果 2022-05-08 18:49:31
一本小书,翻看别有洞天
0 有用 幻雨 2022-04-03 23:31:26
看过《读书的艺术》就不必看了
0 有用 sang 2022-03-18 20:03:50
收录上个世纪文人们的读书心得及读书方法
0 有用 王小亨 2022-03-17 22:23:36
雪松老师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