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的书评 (13)

sunbird 2016-07-14 20:40:03

没有苦相的杨绛

《干校六记》好在没有苦相。 文革时中国知识分子较为苦楚的时代。智者的内心大抵脆弱敏感,反智的鲁莽强硬让太多文革期间的文字充溢着悲凉怨气。杨绛的文字没有,一点苦相都没有,太难得。 不是生活本身不苦。女婿被人冤枉自尽,生活能力较差的丈夫被提前安排下乡,女儿孤苦一...  (展开)
二两面包 2013-11-08 10:16:28

小趋

真是热爱到生活到极致的人才能写出来这本书吧。干校六记,六个简单的小章节,没有过多的苦难,不是些事情,纪实,而是完全感情的讲述。缓缓而出,读的时候就仿佛是一个优雅温和的女士,经历过苦难不轻浮,经历过幸福不悲观,她在慢慢地讲述自己的感情经历。 杨绛写东西讽刺的手...  (展开)
CIOLX 2023-10-22 16:15:24

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的作者是杨绛,干校是指文革时期专门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劳动改造的农场,书中记录了文革时期,杨绛先生夫妻被下放到干校进行劳改的日常,让我们重新回忆起了那段渐渐远去的历史。 《干校六记》短短几十页,不过一段大背景下的小插曲,真实的背景是,知识分子被...  (展开)
無名 2020-04-16 14:38:50

平平淡淡才是真

平平淡淡才是真——這是我琢磨了許久之後方得出的觀感。不同於以往讀書,以往在讀過一本書後甚或在讀的期間,關於該書的印象已躍然紙上,再不濟也會有一兩個關鍵詞幾欲脫口而出。然而這部書呢?它雖然極薄極輕,卻讓我頗費思量,霎時間竟不能給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評價。 起初尚...  (展开)
文郁 2016-09-03 22:08:10

阅读记思

杨先生今年过世,引起一阵波澜。先是”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的赞誉,后接着谓钱氏夫妇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人格有损。纷纷扰扰,终于如一阵烟过去了。滚滚红尘,只有作品留下,让后人阅读细思。 从阅读《我们仨》到《洗澡》再到这本《干校六记》,一路阅读下来,...  (展开)
咿咿咿咿呀 2016-01-12 15:31:13

碎碎念

明媚并不耀眼的光辉,是该落在杨老身上的。半生在文字世界里浸染,文字韵味的渗透是春风潜入夜式的细无声,字里行间传输的情感却是浓郁而不庄重,包容不显越界,似若轻如鸿毛,实则厚实堪比厚重的泥土。宛似一壶清茶,宠辱不惊却给你泡出,半世浮华里内心所有的辗转,沉淀出的...  (展开)
悠然看客 2015-08-31 22:02:05

离乱中 情不散

之前读过杨绛的《我们仨》,哭成泪狗。杨先生的文笔属于无招胜有招,看起来没什么修辞花招,也没有排比绯句,就是寻常的语句,像是坐在旁边的一个人就那么轻描淡写的给你摆几句龙门阵,但是特别的有代入感。她可以让你进入她的冥想盆,里面全是她的各种思绪,你可以清楚地旁观...  (展开)
艳子Sophia 2015-07-25 22:13:18

先生的“琐碎记事和飘忽感受”

才疏学浅,写不来书评,写写自己读罢的感悟。 《干校六记》是将两年来的经历和感悟汇集到六个方面,称六记。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人所经历的这些,下放、劳教、批斗……,生在平和年代的我们是无法切身感悟的。读完再想想书写在前面的十六字评价”悱恻缠绵,哀而不...  (展开)
墨音 2013-12-28 16:19:35

读《干校六记》

这本书是钱钟书、杨绛夫妇在文革期间(1970年7月至1972年3月)先后下放到河南干校以后,二人共同经历劳作、学习、教育、搬迁、调回等一系列的生活琐碎小事后,杨绛用生动自然、恬静幽默的笔触书写的散文集——叙述了作者夫妇二人先后下放的离别之事、开辟菜园挖井的劳作之事、...  (展开)
oakma 2013-03-19 10:15:55

最经磨的还是人的血肉之躯!

杨先生的《干校六记》,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最经磨的还是人的血肉之躯!”。钱先生在该书序言中关于“惭愧”的讨论,也发人深省。(惭愧常使人健忘...惭愧也使人畏缩、迟疑,耽误了急剧的生存竞争;内疚抱愧的人会一时上退却以至于一辈子落伍。)  (展开)
凌素_ 2013-02-02 16:09:39

在大动乱下包裹的淡然安稳

最初是在贾平凹幽默精选集序言听得此书的,斜瞧默以为是幽默经典。 整本书是在心里极躁的情形下匆然阅读的,内容用书中所述“我以菜园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就好比蜘蛛踞坐菜园里,围绕着四周各点吐丝结网;网里常会留住些琐细的见闻,飘忽的随感”。 在大动乱的背景...  (展开)
邺巳 2015-08-01 21:35:53

我只能说,书好不好看是个主观的问题——读《干校六记》后

《干校六记》杨绛 其实没怎么看,看了一记就失去兴趣了。 杨先生的先生钱先生甚至在作为序言的《小引》中就写了一句让我失去好感的话:“<浮生六记>——一部我不很喜欢的书”——我是很喜欢《浮生六记》的。 杨绛的《我们仨》我买来读过,过太久了,不记得具体感受如何了,大体...  (展开)
madJack 2013-11-26 11:44:47

你们为什么叫杨绛“先生”,明明是个女的啊

真恶心人,一口一个先生。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什么叫评论太短了呀  (展开)

订阅干校六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