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斋初学集诗注汇校(全2册)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Adiósardour 2015-01-18 23:50:28

    古代的注家更关注所用典故和所及本事,这个比较有意思。以有清一代而言,清初的钱谦益和清末的郑孝胥,他们的诗中涉及政治比较多,这样的诗自然就更“有得读”。以钱谦益为例,他在给钱曾的信里明确说“(我的诗)廋词隐语,亦复不少”,钱曾的注里说,廋词隐语就是谜语,明确了“注诗等于猜谜”这一句我们不太愿意说的话。诗这种体裁也很怪,它特别适用于不能直说的时代;而这种时代又最是后来的读者想要探究的。钱曾的猜谜工作于是展开。三百年后,陈寅恪不满意钱曾,又来继续。好谜语就是要能不断猜。牧斋希望后人“代下注脚,发皇心曲”的愿望不易实现。牧斋的表扬,更多的是鼓励。试想短短三年,“代下注脚,发皇心曲”,谈何容易?事实上是,钱曾注解牧斋的“事业”刚刚开始。(康熙十四年(1675)寒食夜,钱曾梦见牧斋以诗笺疑句相询。)

  • 0 小瑜公子 2016-07-26 00:08:09

    无一句不用典,没有遵王的笺注是读不懂的,有了他的注却丢了钱诗的深度。

  • 0 知度濟。 2020-11-12 20:28:37

    我真的好难过。

  • 0 EnigmaYu 2021-05-08 00:38:23

    牧斋真文人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