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的书评 (64)

西毒 2014-05-26 19:34:45

自卑是一场误会

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我认为这个基本的观点是个体社会心理学的精髓,它指出了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和早期社会经验对个体成长的绝对影响力。这个说法让人...  (展开)
0.618中庸者 2015-10-27 22:10:26

一个自卑的人看自卑与超越

三种问题儿童,或者说所有存在问题的人: 身体缺陷-过于关注自己的缺失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将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的缺陷上,就无法发展自己的长处,没有自信的来源,自卑越陷越深。所幸的是,这种问题儿童,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会被激发出内在的巨大潜力。 ...  (展开)
稔之 2020-07-01 17:33:04

人生是为了超越吗?

那天我在回老家的火车上,没读进去,看两段就有一段插播,提醒你注意带口罩,注意申报,不要吸烟,管好财物,等等。我当时纳闷,为什么国内的火车或者飞机动不动就要广播,我不是反对一概不播,而是难道不可以适度广播,以减少人声的噪音吗?飞机上遇到颠簸要提醒你一次,我坐...  (展开)
小如 2018-03-14 21:22:01

本书被误读?

一,“奉献” 很多人看到阿德勒把奉献和合作定义那么高就可能产生了对这本书的强烈反感,觉得这不就是国内风行的各个鸡汤文翻版吗?关于这一点,请你务必冷静一下,阿德勒的时代我们还在大清慈禧皇太后的统治之下,主流价值可是忠君爱国什么的,有“奉献”的份吗?后来满清倒...  (展开)
邹创 2014-07-22 17:06:20

坑爹的书名翻译,再也不看翻译作品了!

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创立了所谓“个体心理学”。。。好吧,看完整本书,也没搞清楚“个体心理学”是怎么样一个概念。看来作者并不是来给他的心理学派做传教士的。 书的中文书名是《自卑与超越》,然而原英文书名是"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当时看到就觉得这两个书名差...  (展开)
冬幕深寒 2013-03-24 15:01:44

告诉你怎么成功的去教育孩子

整本书都是围绕人生的三大问题来讨论,友情、事业、爱情。而三大问题都是需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能去完成。告诉大人怎么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合作精神,从而健康成长。 重点讲述了人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所受到各方面教育而对整个人生所造成的影响,中间有个章节着重讲了梦境就是...  (展开)
Kevin 2020-03-29 08:40:21

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整本书围绕着两个主题一个是合作,另外一个就是原生家庭。作者通过职业,社会以及两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的进而影响到他对职业,社会以及两性的看法。文中对自卑的看法我是比较认同的,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  (展开)
Abu 2018-09-01 20:42:16

失望

作为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价值观还是相当主流的,通篇出现频次最多的词就是“合作”“成功”“失败”“对社会及他人有用”“优越感”,除了给予自卑这个词一个定义之外,嫌少真正的分析自卑产生的原因、自卑的表现形态,更不要说分析如何“超越”自卑了 - 几乎完全没有提及。从“...  (展开)
Luna粟 2018-05-04 13:03:44

不能迷信一家之言,心理学一直在发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名翻译成《超越自卑》跟原名好像有些差距,观点有点过时并且不成系统,但可读性依旧是有的,还好大学上过教育心理学,明白不能迷信一家之言,并且心理学一直在发展。 作者本人又矮又丑并且身患肺炎,这使他的生活笼罩着恐惧和悲伤,书中强调童年对人的影响很大,作者还详细分...  (展开)
北海二年 2017-12-24 14:35:21

心理学到底靠不靠谱?

阿德勒一直在强调“”合作“”和“”负责“”以及“”被宠坏的小孩“”等概念,但是一本书中都没有很好的解释这几个概念的含义,所以很多观点非常具有主观性。 毕竟是上世纪的人,所以很多观点具有非常强烈的历史局限性,尤其体现在对婚姻和爱情的表述。 毕竟是西方人,所以...  (展开)
一枕槐安 2017-06-25 14:40:45

重点在于别人而不是自己?

不得不说,以前对于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事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此书却给给我看待自身以及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凡是多站在其它人的角度去思考,自己也没那么容易转牛角尖,对自己和对世界都宽容一点,会过得更加幸福。 其实关于人类的社会属性,一直是让我很无奈的...  (展开)
DecimalLiao 2017-02-17 23:22:30

《自卑与超越》随笔

去年看的《被讨厌的勇气》据说是根据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为导向写出来的。本来预期是能从自卑与超越里看到被讨厌的勇气的所谓参照系的东西,但是发现竟然很不一样。被讨厌的勇气感觉几乎是全面否认了童年阴影定性论,超级偏激的认为人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现在的不幸...  (展开)
2016-12-04 22:24:23

读《自卑与超越》—我们都是世界的独一无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自卑与超越》—我们都是世界的独一无二 2016-11-21 颜鹏鹭 Cheer喜会 这是第二次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几年过去书的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可能是因为这本书作为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有着比较高的口碑,我对这本当时在大学图书馆随意拿到的书的书名一直印象深刻,网上买...  (展开)
彧倪 2023-12-20 15:52:19

诚心地与这个世界合作

本书入坑是在B站看到一个阿婆主“费俊峰笑谈心理”,阿婆的推荐语大概是,自卑会带来勇气。阅读完毕后,发现这本书表达的核心观点还是-不要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这个世界合作。 研一下的时候我导当时有个观点是:你要庆幸你对别人是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才是最可怕的一...  (展开)
覃梅子 2021-09-16 21:35:45

关于梦,你有什么样的理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经常做的一个梦,总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梦中,我会自由自在地飞翔,可往往在我飞得最尽兴的时候,却突然往深渊下直坠,在惊慌失措中,我被吓醒了。 这个梦意味着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吗?这些疑问,我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作者阿德勒认为,梦对生...  (展开)
覃梅子 2021-09-15 20:21:49

阿德勒:教师要做的事更像母亲,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与竞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曾经在某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成长中所接受的教育,有三大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题,社会教育是对前两种教育的补充。” 这个作者概括得太到位了。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决...  (展开)
覃梅子 2021-09-14 19:33:21

你了解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作者阿德勒认为,家庭成员应该是平等合作的,父母不应该用权威压迫孩子的成长。但因为父母的特殊性,他们的行为、思想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个体...  (展开)
覃梅子 2021-09-13 19:52:14

《自卑与超越》:早期记忆对人生的影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最早的记忆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小时候的一个情景,我始终忘不了: 那时,我端着一只小板凳,跟着阿婆去山上放牛。到了山上,老水牛安祥地在草地上吃草,阿婆就坐在小板凳上搓麻线,我就站在阿婆跟前帮她剥好一根根细小的麻丝…… 这个温馨的情景,我一直深深地记着。长大后,...  (展开)
覃梅子 2021-09-12 20:34:38

《自卑与超越》:自卑感与优越感,你了解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个世界上,有自卑感的人实在太多了,就连那些世界名人也难逃此劫。 比如,法国思想家卢梭,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就连赫赫有名的拿破仑,也因为自己身材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作者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然而...  (展开)
覃梅子 2021-09-10 20:53:38

《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真正意义——奉献与合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还记得玛雅人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吗? 玛雅人认为,我们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多年的星系更新,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2012年12月21日,将是人类的世界末日。 可是,如今已经到了2021年,太阳照样每天升起,将近七十六亿的人类还生活在地球上,世界...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4条)

订阅自卑与超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