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 短评

热门
  • 11 影随茵动 2013-02-12 23:02:14

    宫部阿姨真的好罗嗦,可是也真是很强大,题材之广泛,社会性之深刻,委实不应该只被简单归为推理作家。

  • 3 nikki 2013-12-30 13:35:28

    (阿姨写的书每本都这么厚看起来好有压力)有宫部美雪的一贯优点,涉及人物众多但每一个家庭的界线都很分明,虽然主角是[模范犯]里一个角色,但没看过[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缺点就是,也许因为重要角色都是女性的关系?这本的“婆妈感”特别重(喂),也许是能力那一点就这样承认让我觉得有点投机取巧吧,总觉得最后揭露真相好像有点弱了。一开始是以阿等母亲的要求为事情的开端,而到后半这个大象母亲的总体印象却又弱了。土井一家父母的形象又有点不够强烈,诚子还始终让我觉得像奸角。我想这书有点拖泥带水是因为宫部阿姨写真关于青春期等太多东西,而没有一个太明确的重点吧

  • 1 工口工口小黃門 2013-09-10 20:07:21

    相较模仿犯多人参与的大事件感和厚重感,这本就过于家里长短了,有些设定也不科学。不过好在宫部美雪细腻的笔调能够弥补这部分的不足,读下来也还不错。

  • 2 Lala land 2013-05-28 12:15:45

    人们所追求的乐园总是一开始就失去了。

  • 3 当麻♪ 2013-09-09 00:00:27

    阿姨用这本书谋杀了自己少女的部分

  • 1 烨慈 2018-05-24 16:30:14

    趣33rd。可以算是《模仿犯》的后续故事。故事开篇,中年痛失幼子阿等的敏子带着独子的犯罪预言画作找上滋子,画作中一副上承《模仿犯》山庄连续杀人案件,另一幅则映射本书中父母杀女,埋尸于住处15年的案件。而阿等的身世谜题及超能力的来源也为后文讲述敏子家中外祖母“大家长”式的专治埋下伏笔。说实话,社会派推理用超能力设定有点犯规,像是作者给角色偷读剧本,不过如果没有预言画中紫色蝙蝠风向标这一线索,滋子和其他采访本案的记者相比,就没有任何优势。书中一步步还原真相的过程都挺不错的,但最后真相的揭露稍显平淡。看完本书后,心中还是有些困惑。拥有看到他人不幸的超能力的阿等是自杀的么,人的心灵能承受多大程度的黑暗?土井夫妇这15年来,究竟是怎么面对活着的另一个女儿?陀老的《罪与罚》中对罪犯的心理活动描写地就很好

  • 2 2022-05-28 14:36:33

    事件的开头还算吸引人 越来越看不下去 就跟门口大妈大婶八卦一样东扯西扯 超能力什么的更是减分

  • 2 _DiDi_ 2014-08-06 12:53:51

    居然没有看过《模仿犯》!!!下单去!!!

  • 0 海岸 2013-10-07 09:20:54

    今年引进的宫部美雪小说,从一小部分来说是宏篇《模仿犯》的后续。主人公依旧是文字工作者滋子。很厚的小说,长假才读完,抽丝剥茧的过程,每个人物性格刻画的那么细腻真实。

  • 2 冯圈圈 2019-09-13 23:24:20

    2019年第102本。 细节描写超级多,有点儿絮叨。 结局还是向着我最不想要的方向去了😓 最烦悬疑设置最终成了超能力走向☹️

  • 1 junepig 2013-08-17 22:19:53

    还是第一次读宫部美雪,她讲故事够耐心,整体感特别好,情感很细腻真实,并且在议论的部分常有精彩的表述,比如其中关于儿童绘画的评断。只是这个故事给出的解答第一不够过瘾,第二涉及到超自然力,是我所不乐于接受的。

  • 0 黑电波 2013-02-26 23:38:13

    乐园这个名字太讽刺

  • 0 不是野兽的猫 2013-03-11 17:36:57

    说是模仿犯的续作,只是在人物上的续用。情节的设计感觉没有模仿犯的细腻充实。

  • 0 红烧肉 2013-09-03 19:51:55

    缠缠绵绵终于看完,看到最后一页又一次肯定,宫部美雪是我在通俗领域见过的最牛逼的女作家,没有之一。

  • 0 张兮兮 2013-04-13 00:23:15

    故事本身是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硬伤的,但作者要说的都已经传达到我心里了。本书约500页,前面498页我都看得十分冷静,到最后两页一下子就哭了,因为人生根本不会发生这么温柔的事情,这只是作者的曲笔罢了。她真温柔,世界真残酷。

  • 0 熊叔下面很好吃 2014-06-20 09:49:05

    宫部的书我也再不要买实体了

  • 1 PIKA 2013-04-05 12:55:59

    建议读此书的人,先读《模仿犯》。都则你会惊奇的发现一本书里有两个作品的罪犯被揪出来。恩恩,我们一般叫做剧透狂

  • 0 2015-04-02 00:18:37

    作为社会派名著的续集,情节较为奇怪,由小到大的布局和前作线索集于一点是很鲜明的对比。真相还是有些可怕的,一些观点不能完全接受。成熟女作家用温和略带戏谑的口吻写男性和年轻人,感觉很好。

  • 0 哀骀它 2016-05-02 15:17:04

    和《模仿犯》有些关系,总的来说接近于社会派,只有快结束的时候推理才喷涌而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