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海波随笔:谈天说地

葛之覃 2018-04-10 21:00:08

  《谈天说地》自序

  

  书名叫《谈天说地》,其实是假的,本书既不谈天也不说地,只记录我的一些心情和感想、体会和感慨、愿望和惆怅。大致说来,写心情和感想的多是杂文,收集在“实话直说”中;写体会和感慨的多涉具体人物,分别收集在“家长里短”和“亲戚朋友”中;愿望和惆怅则是我看别人的博客和QQ空间时的留言,收集在“文友交流”之中。这就是本书的大致内容,下来再说说写这些文字时我的一般情况。

  

  我是2005年正月结束打工生涯从北京回到西安的,至今已经八年多时间了。在此期间,我的生活超常稳定,早晚打太极拳,中午小睡,剩下的时间才做点愿意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最闲散的时期。但是身闲并不等于心闲,不知是因为老了,想法多了,还是闲了,有工夫胡想了,这八年反而成了我有生以来想法最多,想得最深入、最实际、最痛苦的时期,说得夸张一点家事国事闲淡事事事操心。

  

  先说家事。2009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我受了一辈子穷和气的老父亲永远地合上眼睛,离开了人世。虽然在家乡我浪得一个孝子的名声,并为此得意了好长时间,但父亲去世后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名不副实,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一个“施乞对爹娘”的小人。我对父亲至少有两点不能原谅的过错,一是我对父亲的态度一直不好,小时候父亲惯我,舍不得说我;稍微大点因为家穷,成分不好,父亲不想和村人交往,我又年少轻狂,爱出风头,成了家里的代表人物,他说我也不听;后来,我在家里管事,他反而得听我的;到最后,我成了所谓的“公家人”“作家”后,就越发“自信”和骄横起来,对他“起根发苗”“从头细说”的说话方式越来越不耐烦,时不时就会要求他“捡重要的说”,吓得他每次和我说事,总有个“小序”在前:“我说的不知对不对,对了你听,错了就等于我没说。”二是由于我的失误,父亲临终前受了大罪。父亲是瘫了两年多后去世的,先是不能走路,后是不能出门,再是不能下炕,最后是不能翻身,我远在西安、北京,除临终前那段时间,再没有侍奉过他老人家,加上三个弟弟的生活都比较艰难,事实上等于把不能动弹的父亲托给了七十多岁的母亲。母亲曾在无意中说了她的艰难——到后来,父亲坐不起来了,她只能先把他扶起来靠在自己的肩上,然后肩膀把他往起扛,扛起一点,用枕头或被子支好一点,直至坐正了,才开始给他喂饭——听得我无地自容,恨无地缝可钻。就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家长里短”里写了好几篇关于父亲的小文,一是对父亲在天之灵作迟到的检讨,二是为自己将来末路之日发一点提前的担忧。

  

  再说国事。我是一个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关注国内国际新闻,几十年来从未中断;我同时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坚信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我动摇了、怀疑了,首先怀疑自己关心国家大事是不是在附庸风雅,是不是在“扯淡”,是不是像朋友挖苦我说的“农家儿子偏爱个屠龙术”!怀疑过后是矛盾。一会觉得自己像活在天堂里,一会又觉得自己差不多已在地狱中,有时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还会同时出现,如边吃饭边想老家里的事的时候:吃的是白面大米、猪肉豆腐、鸡蛋水果,小时候一年也吃不上一次的好东西,现在换着样样天天吃——不像个天堂?但老家那边的事却让人出不来气,老父亲抱怨:“人家一天兵没当的人都成了老红军、老八路了,我当三次解放军怎么就享受不上呢”;妹妹说她家育了些树苗子,明明比别人家的好,因为“没人”,再低的价也没人要,眼看就作废了;堂弟被人撞死多少年,没赔得一分钱,我出钱把人埋了,不但没得到一句好,几乎所有的亲戚都认为我“把事情办瞎了,人一埋就等于白死了”,有人甚至怀疑我暗地里收了肇事者的黑钱,说不尽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指真为假,以假为真,是不是有点地狱的味道?

  

  矛盾之后是绝望。绝望的原因是,我发现社会许多怪事上面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管或者管不了。如开“两会”时,许多县市派人在北京城里公开截访,如在公共汽车站有人公开叫卖发票,如在医院门口有人公开卖号,如在火车站里有人公开“倒票”,如在大街上有妓女公开招嫖,如在房屋中介所有人公开出售福利房指标,如在酒桌上、饭局中有人公开讨论怎样行贿和如何买官,等等。这些公开违法的人和事不但没人依法惩处,反而有人报纸上胡说八道,说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是体制所致,必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对此,我只能痛心和浩叹,很少把这样的情绪写出来,原因很实际:怕惹上麻烦,想“夹着尾巴做奴”!当然也有“夹”不牢的时候,这是些喷溅实话,我把它都收在“实话直说”栏里。当然,我敢把这些文章收进集子,还是沾了“十八大”的光,如果没有“十八大”的曙光照耀,我可能没这个胆。

  

  最后说一点闲淡事,关于中国文坛。中国文坛乱象不说谁也知道,在一个足球裁判敢当着数千观众公开指鹿为马的国度里,文坛不乱才是不可思议的怪事。关键是乱得糊涂,乱得不讲道理,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人看不懂电影看不上戏,13亿人口对着一台晚会张开大嘴傻笑,一边却是作家在国际上高调获奖,导演在影坛上连连夺魁;一边是歌星笑星红得发紫、富得流油,大呐二喊地说:“我值得你拥有”,一边却是小学生上课前连个合适歌曲也找不到,只能“离别时说好的不哭泣”“你最心疼我把眼睛哭红”!在这样的坛场里谁能有作为?只能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对此,我没有评价,也没有感慨,只有无奈,无奈之余,看一些生人和熟人的博客和QQ空间,有感想了写点留言,这就是“文友交流”的初选范围。

  

  小序两千二百字,虽无文采可言,但有实话可信。好与不好,对与不对,请读者指教。

  

  2013-11-4于长安家中

  

  《谈天说地》自序_海波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d57950101fc6e.html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海波文集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读海波的《民办教师》(葛之覃)

海波随笔:延川城里去赶集(葛之覃)

海波纪实:我所认识的路遥(葛之覃)

海波自传:回望来路笑成痴(葛之覃)

海波文集:烧叶望天笔记(葛之覃)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