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中国哲学的传统更新》(作者李维武)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观及其相关研究。这一哲学史观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经历了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成为了中国哲学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古今之变”时期。只有在中国哲学研究中真正做到“通古今之变”,特别是把握好一个”变”字,才能拨开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诸多蔽障,解开人们对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重重困惑,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予以同情的了解、本质的把握和历史主义的合理阐释。《中国哲学的传统更新》环绕这一哲学史观,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涉及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的总体框架、哲学转型中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哲学转型中的政治哲学问题、现代新儒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更新、武汉大学与中国哲学现代传统等相关...
(展开全部)
《中国哲学的传统更新》(作者李维武)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观及其相关研究。这一哲学史观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经历了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成为了中国哲学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古今之变”时期。只有在中国哲学研究中真正做到“通古今之变”,特别是把握好一个”变”字,才能拨开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诸多蔽障,解开人们对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重重困惑,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予以同情的了解、本质的把握和历史主义的合理阐释。《中国哲学的传统更新》环绕这一哲学史观,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涉及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的总体框架、哲学转型中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哲学转型中的政治哲学问题、现代新儒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更新、武汉大学与中国哲学现代传统等相关内容。
李维武老师的论文集,研究19-20世纪中国哲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转变的基本问题有致思趋向、话语体系、提问方式和话语、哲学文化风貌等。具体来说,这些哲学问题集中在三个层面:最抽象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居中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再具体是现实政治问题。 在流派和主要思潮的划分上,李老师主张将哲学思潮的划分同哲学问题的划分结合起来,根据各种思潮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来区分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潮。围... 李维武老师的论文集,研究19-20世纪中国哲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转变的基本问题有致思趋向、话语体系、提问方式和话语、哲学文化风貌等。具体来说,这些哲学问题集中在三个层面:最抽象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居中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再具体是现实政治问题。 在流派和主要思潮的划分上,李老师主张将哲学思潮的划分同哲学问题的划分结合起来,根据各种思潮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来区分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潮。围绕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形成了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思潮;围绕历史观与文化观问题,形成了进化史论、民生史观、唯物史三大历史观,西化思潮、文化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三大思潮;在政治哲学上,则可划分为三民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 (展开)
> 1人在读
> 2人读过
> 1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哲学的传统更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桃可斯 2022-04-19 15:49:59
李维武老师的论文集,研究19-20世纪中国哲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转变的基本问题有致思趋向、话语体系、提问方式和话语、哲学文化风貌等。具体来说,这些哲学问题集中在三个层面:最抽象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居中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再具体是现实政治问题。 在流派和主要思潮的划分上,李老师主张将哲学思潮的划分同哲学问题的划分结合起来,根据各种思潮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来区分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潮。围... 李维武老师的论文集,研究19-20世纪中国哲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转变的基本问题有致思趋向、话语体系、提问方式和话语、哲学文化风貌等。具体来说,这些哲学问题集中在三个层面:最抽象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居中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再具体是现实政治问题。 在流派和主要思潮的划分上,李老师主张将哲学思潮的划分同哲学问题的划分结合起来,根据各种思潮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来区分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潮。围绕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形成了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思潮;围绕历史观与文化观问题,形成了进化史论、民生史观、唯物史三大历史观,西化思潮、文化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三大思潮;在政治哲学上,则可划分为三民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