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刘宪之
出版年: 1985
页数: 1148
定价: 20.50
装帧: 精装
丛书: 世界童话系列
ISBN: 978753210662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根据美国纽约Harcourt Brace Javanovich出版公司英译本译出,1980年版英文翻译George Martin
作者为中译本所题的几句话:
《意大利童话》译成中文的消息,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幸事。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我热爱中国民间故事,对它们一向百读不厌。故事讲述艺术的提高,依赖于不同文化的交流。您的译本,在我们两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伊泰洛·卡尔维诺
1983年7月10日于罗马
作者简介 · · · · · ·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的信念。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每部都达到极高的水准,表现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他于一九八五年猝然逝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创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农夫要去比埃拉。那天的天气非常恶劣,在路上几乎无法向前走。但这个农夫有要紧的事,他低着头顶着雨和风暴继续往前走。 他遇上一个老人,对他说:“你好啊!你这样急急忙忙的要去哪里啊?好人。” “去比埃拉。”农夫说,也不停下。 “你至少应该说一声‘如果上帝愿意’吧。” 农夫停下来,望着前面的老人高声说:“如果上帝愿意,我去比埃拉;如果上帝不愿意,我照样去。” 其实,那个老人就是上帝。他对农夫说:“那好吧,你七年以后去比埃拉,现在,你跳进泥塘,在里面呆上七年吧。” 农夫当即变成了一只青蛙,跳进了泥塘。 七年过去了。农夫从泥塘中出来,又变回人,他戴紧帽子,又上路向集市走去。 没走几步,又见到那个老人。“好人,你这是去哪里啊?” “去比埃拉。” “你应该说一声‘如果上帝愿意’。” “如果上帝愿意,那很好;如果不愿意,那个惩罚我知道,我会自己跳进池塘里去。” 说完,他再也不开口说话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十 倔强的比埃拉人 -
一天,一个年轻人说:“每个人都要死,这样的事让我觉得不太舒服,我要去寻找一处长生不老之地。” 他告别了父亲、母亲、叔叔伯伯和堂兄弟,出发了。他走了许多天,走了许多月,每遇到一个人就问人家能不能告诉他长生不老之地在哪里,但谁也无法回答他。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人,长着齐胸的白色胡须,正在推一辆装满石头的车。他问老人:“您能告诉我长生不老之地在哪里吗?” “你想不死?那就跟着我吧。在我用小车一车石头一车石头地搬走那座山之前,你是不会是死的。” “要多上时间才能搬平那座山?” “要一百年。” “那一百年后我还得死?” “是啊。” “不行,这不是我要找的地方,我要找一处永远不死的地方。” 告别了老人,他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来到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大极了,简直看不到尽头。里边有一位老人,胡须一直长到肚脐那里,正拿着一把大剪刀在修剪树枝。年轻人问他:“请问,您能告诉我长生不老之地在哪里吗?” “你跟着我吧。”老人对他说,“在我用我的剪刀剪完这片森林里的树枝之前,你是不会死的。” “那要多长时间?” “谁知道!两百年吧!” “那两百年后我还同样得死?” “那是。你还觉得不满足?” “不满足。这里尺我要找的地方,我要找一处永远不死的地方。” 他与老人互相道别之后,继续往前走。又过了几个月,他来到海边。哪里有一位胡子长到了膝盖的老人,正看着一直鸭子喝海水呢。 “请问,您知道长生不死之地吗?” “要是你怕死,就跟着我吧。你看,在这只鸭子用嘴喝干这里的海水之前,你是不会死的。” “那需要多长时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意大利童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意大利童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意大利童话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意大利童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 条 )



> 更多书评 66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黑点小虎 (仍不失疯猴之位,岂不美哉!)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意大利仅仅局限于为学术界提供专题研究的资料,从未在作家和诗人中风行,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从蒂克①到普希金都普遍赞赏民间文学。在意大利民间传说却被儿童文学作家所利用,其代表人物是卡洛·柯罗提②。他在写《木偶奇遇记》之前,就曾翻译过一些法国十七世纪的童话故事。有时,一些著名作家,如西西里岛自然主义学派主要小说家柳吉·加普纳③,也曾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基于幻想和大众情趣的童话故...2020-03-13 10:37:24 1人喜欢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意大利仅仅局限于为学术界提供专题研究的资料,从未在作家和诗人中风行,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从蒂克①到普希金都普遍赞赏民间文学。在意大利民间传说却被儿童文学作家所利用,其代表人物是卡洛·柯罗提②。他在写《木偶奇遇记》之前,就曾翻译过一些法国十七世纪的童话故事。有时,一些著名作家,如西西里岛自然主义学派主要小说家柳吉·加普纳③,也曾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基于幻想和大众情趣的童话故事集。 但是,无论如何,至今还没有一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意大利民间故事代表作,得到广泛流传。今天,有可能编辑这样一部代表作了吗?我决定承担这项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我深知要完成这项一百五十年来无人成功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前人从事这项工作,决非为了搜奇猎异,而是因为他们坚信:在民间文学的汪洋大海里,隐藏着一些与种族生存息息相关的基本因素,必须加以挖掘。当然,这样做也得冒着被大海淹没的危险,就象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传说中的考拉鱼一样。对于格林兄弟来说,拯救民间故事就意味着使保存在普通人民中的部分古代宗教重见光明,这种宗教在拿破仑败北这个光荣日子到来之前,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然而它终于唤醒了德国的民族意识。在研究印度的学者们看来,雅利安人的祖先为解释太阳和月亮的奥秘而创作的寓言,为宗教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学者看来,这象征着部落的青年时代的那种可怕和血腥的礼拜式;这种礼拜式从古至今都一样,不管是石器时代的猎人,还是今天的原始部落。芬兰学派④的信徒们为追溯佛教国度、爱尔兰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民族迁徙的情况,运用了一种与甲虫分类法相似的方法,在分类过程中把研究结果用类型指数与主题指数的代数和来表示。弗洛伊德⑤精神分析学派所积贮的是人皆有之的模糊梦境,并把这种梦境从苏醒时濒于遗忘的边缘抢救出来,并用条文的形式记载下来,以表示人们最基本的欲望。然而对于各处研究地方风俗的学者们来说,民间文学体现了他们对一位熟悉的乡土神(他们不知这位乡土神的名字)的顶礼膜拜,这位神以农民为他的代言人。 但是我甚至在对原始素材还缺乏研究热忱的情况下,就毫无准备地置身于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了。我陷入困难重重的境地,在一大堆呆滞而又不受理智控制的口头传说前感到无可奈何。(“你甚至还不是个南方人!”一位正统的民族学家朋友这么对我说。)我时刻不能忘怀的是所接触的材料神秘莫测。我仔细考虑了在这个领域内一切对立的学说,感到既有趣又迷惘。我既得注意决不让逻辑推理把阅读材料时所得到的美感毁掉,又得注意不要过早地被这些错综复杂、难以捉摸的素材所迷惑。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我跟民间故事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还要承担这项工作呢?对此,我将在适当的时机说明。 在着手利用手头资料编纂民间故事的时候,我渐渐地染上了一种狂热,想获得越来越多的各种民间故事的版本。材料的核定、分类和比较,几乎成了我的嗜好,我感到自己被类似昆虫学家们的那种特有的热情所支配。我想,这也是赫尔辛基民俗学家协会的学者们特有的热情吧。这种激情迅速地转化为一种狂热的癖好,其结果是:为了换取《金粪驴》故事的新版本,我会拿出普鲁斯特⑥写的所有小说。倘若读到的故事是新郎在吻母亲时失去记忆,而不是回教丑妇的轶事,我就要大失所望。我的眼睛象染上了狂热症的人那样,变得敏锐起来,我一眼就能在最难以分辨的阿普利亚或弗留利版本里,区分出“普雷泽姆莉娜”型的人物还是“贝林达”型的人物⑦。 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这项蜘蛛网似的研究工作缠住,它的麻烦之处不在于外部形式而在于内部特征: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无休无止的重复。与此同时,我那仍然清醒、并且为自己的癖好日益发展而感到兴奋的理智发现,意大利民间故事丰富、明晰、变幻莫测且真伪混杂;在这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日耳曼、北欧和斯拉夫诸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讲述人(往往是妇女)的才能出众,或者是故事诞生地的优良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意大利民间故事在根本上是十分绚丽多姿、情趣横溢、构思新颖的。它的结构与对事物的综合能力堪称无与伦比。我沉湎于这些材料的时间愈久,原先所持的保留态度就愈少。我对这种探索真是兴奋至极。与此同时,我原先对分类、编纂所持的狂热、孤独的感情,逐渐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那就是想把自己读到的种种出人意料的情景描述出来。 我对民间故事的概述就此结束,书也编完了。在写这篇序言时,我有种离群索居之感。我还能不能回到现实中来呢?两年来,我一直居住在树林里和着魔的城堡中,在思考和行动之间忍受着折磨:一方面,我渴望瞥见神话里美人的脸庞,她每晚睡在那骑士的身旁;另一方面,我要在隐身服、魔爪和羽毛这些能使我变成动物的物件之间抉择。两年来,我周围的一切渐渐变成了仙山奇境;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符咒或魔法变态事物;那里的人们在我心目中,要么被命中注定的爱情所驱使,要么中了魔法;在那里有突然的失踪,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那里是非分明,幸福有巨龙守护,道路上荆棘林立、障碍重重。同样,似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在现今处于停滞之中,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蛇洞被打开,成了牛奶河;仁慈的君主却原来是暴虐蛮横的父亲;寂静无声、着了魔的王国突然复苏。我有这样一个印象:早已丧失的、在民间故事里统治一切的法规,正在我所打开的魔箱里蹦了出来。 书编完了,我知道我的上述印象不是幻觉,也不是职业病,而恰恰证实了我以前的想法:民间故事是真实的。 总的看来,民间故事通过对人世沉浮的反复验证,在人们缓缓成熟的朴实意识里为人生提供了注脚。这些民间故事是男人和女人潜在命运的记录,尤是那些即将决定人们命运的人生阶段的记录:例如年轻人的出生(这本身就往往预示今后的命运),离开家乡,最后经过种种人生的磨难,长大成人,成为人类的一员。这个概略说明虽然简单,却包括了人世间的一切:本质上平等的人类被任意分成帝王和贫民;生活中常见的无辜者遭受追害和随之而来的复仇;情人初遇不期,爱情刚刚萌发即已失去;普通人受符咒支配的共同命运,或是让未知的力量左右个人的存在。这些复杂因素渗透整个人生,迫使人们为解放自已、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同时,我们只有解放他人才能解放自己,因为这是我们自身解放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对奋斗目标的忠诚,需要纯洁的心灵,它们是获得解放和胜利的根本。此外还必须有美,这种美有时会蒙上卑微和丑陋的蛙皮,但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变化和万物的统一:这包括人类、动植物和无机体。 ①路德魏格·蒂克(1773-1853)德国作家。
②卡洛·柯罗提 (1826-1890)意大利作家,写过不少儿童读物,最著名的是《木偶奇遇记》。
③柳吉·加普纳(1899-1915)意人利自然主义作家。1880年,他和乔万尼·维尔加共同发表自然主义宣言。他曾写过儿童读物《灵活的腿》和《从前有一次》。
④芬兰学派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形成的研究民间文学的派别,又称“历史-地理学派”;它潜心于探考题材流布的历史-地理范畴,并对民间创作的分类、系统化以及编制流布图的准则进行探讨,其代表人物有尤·克伦和卡·克伦、阿·阿尔内等。
⑤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有极大影响。
⑥马赛尔·普斯特(1871-1922)法国小说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共七部。
⑦普雷泽姆莉娜是本书第八十六篇《普雷泽姆莉娜》中的女主人公,贝林达是本书第五十九篇《贝林达与妖怪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
回应 2020-03-13 10:37:24
-
黑点小虎 (仍不失疯猴之位,岂不美哉!)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意大利仅仅局限于为学术界提供专题研究的资料,从未在作家和诗人中风行,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从蒂克①到普希金都普遍赞赏民间文学。在意大利民间传说却被儿童文学作家所利用,其代表人物是卡洛·柯罗提②。他在写《木偶奇遇记》之前,就曾翻译过一些法国十七世纪的童话故事。有时,一些著名作家,如西西里岛自然主义学派主要小说家柳吉·加普纳③,也曾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基于幻想和大众情趣的童话故...2020-03-13 10:37:24 1人喜欢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意大利仅仅局限于为学术界提供专题研究的资料,从未在作家和诗人中风行,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从蒂克①到普希金都普遍赞赏民间文学。在意大利民间传说却被儿童文学作家所利用,其代表人物是卡洛·柯罗提②。他在写《木偶奇遇记》之前,就曾翻译过一些法国十七世纪的童话故事。有时,一些著名作家,如西西里岛自然主义学派主要小说家柳吉·加普纳③,也曾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基于幻想和大众情趣的童话故事集。 但是,无论如何,至今还没有一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意大利民间故事代表作,得到广泛流传。今天,有可能编辑这样一部代表作了吗?我决定承担这项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我深知要完成这项一百五十年来无人成功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前人从事这项工作,决非为了搜奇猎异,而是因为他们坚信:在民间文学的汪洋大海里,隐藏着一些与种族生存息息相关的基本因素,必须加以挖掘。当然,这样做也得冒着被大海淹没的危险,就象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传说中的考拉鱼一样。对于格林兄弟来说,拯救民间故事就意味着使保存在普通人民中的部分古代宗教重见光明,这种宗教在拿破仑败北这个光荣日子到来之前,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然而它终于唤醒了德国的民族意识。在研究印度的学者们看来,雅利安人的祖先为解释太阳和月亮的奥秘而创作的寓言,为宗教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学者看来,这象征着部落的青年时代的那种可怕和血腥的礼拜式;这种礼拜式从古至今都一样,不管是石器时代的猎人,还是今天的原始部落。芬兰学派④的信徒们为追溯佛教国度、爱尔兰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民族迁徙的情况,运用了一种与甲虫分类法相似的方法,在分类过程中把研究结果用类型指数与主题指数的代数和来表示。弗洛伊德⑤精神分析学派所积贮的是人皆有之的模糊梦境,并把这种梦境从苏醒时濒于遗忘的边缘抢救出来,并用条文的形式记载下来,以表示人们最基本的欲望。然而对于各处研究地方风俗的学者们来说,民间文学体现了他们对一位熟悉的乡土神(他们不知这位乡土神的名字)的顶礼膜拜,这位神以农民为他的代言人。 但是我甚至在对原始素材还缺乏研究热忱的情况下,就毫无准备地置身于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了。我陷入困难重重的境地,在一大堆呆滞而又不受理智控制的口头传说前感到无可奈何。(“你甚至还不是个南方人!”一位正统的民族学家朋友这么对我说。)我时刻不能忘怀的是所接触的材料神秘莫测。我仔细考虑了在这个领域内一切对立的学说,感到既有趣又迷惘。我既得注意决不让逻辑推理把阅读材料时所得到的美感毁掉,又得注意不要过早地被这些错综复杂、难以捉摸的素材所迷惑。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我跟民间故事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还要承担这项工作呢?对此,我将在适当的时机说明。 在着手利用手头资料编纂民间故事的时候,我渐渐地染上了一种狂热,想获得越来越多的各种民间故事的版本。材料的核定、分类和比较,几乎成了我的嗜好,我感到自己被类似昆虫学家们的那种特有的热情所支配。我想,这也是赫尔辛基民俗学家协会的学者们特有的热情吧。这种激情迅速地转化为一种狂热的癖好,其结果是:为了换取《金粪驴》故事的新版本,我会拿出普鲁斯特⑥写的所有小说。倘若读到的故事是新郎在吻母亲时失去记忆,而不是回教丑妇的轶事,我就要大失所望。我的眼睛象染上了狂热症的人那样,变得敏锐起来,我一眼就能在最难以分辨的阿普利亚或弗留利版本里,区分出“普雷泽姆莉娜”型的人物还是“贝林达”型的人物⑦。 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这项蜘蛛网似的研究工作缠住,它的麻烦之处不在于外部形式而在于内部特征: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无休无止的重复。与此同时,我那仍然清醒、并且为自己的癖好日益发展而感到兴奋的理智发现,意大利民间故事丰富、明晰、变幻莫测且真伪混杂;在这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日耳曼、北欧和斯拉夫诸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讲述人(往往是妇女)的才能出众,或者是故事诞生地的优良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意大利民间故事在根本上是十分绚丽多姿、情趣横溢、构思新颖的。它的结构与对事物的综合能力堪称无与伦比。我沉湎于这些材料的时间愈久,原先所持的保留态度就愈少。我对这种探索真是兴奋至极。与此同时,我原先对分类、编纂所持的狂热、孤独的感情,逐渐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那就是想把自己读到的种种出人意料的情景描述出来。 我对民间故事的概述就此结束,书也编完了。在写这篇序言时,我有种离群索居之感。我还能不能回到现实中来呢?两年来,我一直居住在树林里和着魔的城堡中,在思考和行动之间忍受着折磨:一方面,我渴望瞥见神话里美人的脸庞,她每晚睡在那骑士的身旁;另一方面,我要在隐身服、魔爪和羽毛这些能使我变成动物的物件之间抉择。两年来,我周围的一切渐渐变成了仙山奇境;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符咒或魔法变态事物;那里的人们在我心目中,要么被命中注定的爱情所驱使,要么中了魔法;在那里有突然的失踪,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那里是非分明,幸福有巨龙守护,道路上荆棘林立、障碍重重。同样,似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在现今处于停滞之中,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蛇洞被打开,成了牛奶河;仁慈的君主却原来是暴虐蛮横的父亲;寂静无声、着了魔的王国突然复苏。我有这样一个印象:早已丧失的、在民间故事里统治一切的法规,正在我所打开的魔箱里蹦了出来。 书编完了,我知道我的上述印象不是幻觉,也不是职业病,而恰恰证实了我以前的想法:民间故事是真实的。 总的看来,民间故事通过对人世沉浮的反复验证,在人们缓缓成熟的朴实意识里为人生提供了注脚。这些民间故事是男人和女人潜在命运的记录,尤是那些即将决定人们命运的人生阶段的记录:例如年轻人的出生(这本身就往往预示今后的命运),离开家乡,最后经过种种人生的磨难,长大成人,成为人类的一员。这个概略说明虽然简单,却包括了人世间的一切:本质上平等的人类被任意分成帝王和贫民;生活中常见的无辜者遭受追害和随之而来的复仇;情人初遇不期,爱情刚刚萌发即已失去;普通人受符咒支配的共同命运,或是让未知的力量左右个人的存在。这些复杂因素渗透整个人生,迫使人们为解放自已、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同时,我们只有解放他人才能解放自己,因为这是我们自身解放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对奋斗目标的忠诚,需要纯洁的心灵,它们是获得解放和胜利的根本。此外还必须有美,这种美有时会蒙上卑微和丑陋的蛙皮,但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变化和万物的统一:这包括人类、动植物和无机体。 ①路德魏格·蒂克(1773-1853)德国作家。
②卡洛·柯罗提 (1826-1890)意大利作家,写过不少儿童读物,最著名的是《木偶奇遇记》。
③柳吉·加普纳(1899-1915)意人利自然主义作家。1880年,他和乔万尼·维尔加共同发表自然主义宣言。他曾写过儿童读物《灵活的腿》和《从前有一次》。
④芬兰学派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形成的研究民间文学的派别,又称“历史-地理学派”;它潜心于探考题材流布的历史-地理范畴,并对民间创作的分类、系统化以及编制流布图的准则进行探讨,其代表人物有尤·克伦和卡·克伦、阿·阿尔内等。
⑤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有极大影响。
⑥马赛尔·普斯特(1871-1922)法国小说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共七部。
⑦普雷泽姆莉娜是本书第八十六篇《普雷泽姆莉娜》中的女主人公,贝林达是本书第五十九篇《贝林达与妖怪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
回应 2020-03-13 10:37:24
-
黑点小虎 (仍不失疯猴之位,岂不美哉!)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意大利仅仅局限于为学术界提供专题研究的资料,从未在作家和诗人中风行,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从蒂克①到普希金都普遍赞赏民间文学。在意大利民间传说却被儿童文学作家所利用,其代表人物是卡洛·柯罗提②。他在写《木偶奇遇记》之前,就曾翻译过一些法国十七世纪的童话故事。有时,一些著名作家,如西西里岛自然主义学派主要小说家柳吉·加普纳③,也曾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基于幻想和大众情趣的童话故...2020-03-13 10:37:24 1人喜欢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意大利仅仅局限于为学术界提供专题研究的资料,从未在作家和诗人中风行,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从蒂克①到普希金都普遍赞赏民间文学。在意大利民间传说却被儿童文学作家所利用,其代表人物是卡洛·柯罗提②。他在写《木偶奇遇记》之前,就曾翻译过一些法国十七世纪的童话故事。有时,一些著名作家,如西西里岛自然主义学派主要小说家柳吉·加普纳③,也曾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基于幻想和大众情趣的童话故事集。 但是,无论如何,至今还没有一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意大利民间故事代表作,得到广泛流传。今天,有可能编辑这样一部代表作了吗?我决定承担这项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我深知要完成这项一百五十年来无人成功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前人从事这项工作,决非为了搜奇猎异,而是因为他们坚信:在民间文学的汪洋大海里,隐藏着一些与种族生存息息相关的基本因素,必须加以挖掘。当然,这样做也得冒着被大海淹没的危险,就象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传说中的考拉鱼一样。对于格林兄弟来说,拯救民间故事就意味着使保存在普通人民中的部分古代宗教重见光明,这种宗教在拿破仑败北这个光荣日子到来之前,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然而它终于唤醒了德国的民族意识。在研究印度的学者们看来,雅利安人的祖先为解释太阳和月亮的奥秘而创作的寓言,为宗教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学者看来,这象征着部落的青年时代的那种可怕和血腥的礼拜式;这种礼拜式从古至今都一样,不管是石器时代的猎人,还是今天的原始部落。芬兰学派④的信徒们为追溯佛教国度、爱尔兰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民族迁徙的情况,运用了一种与甲虫分类法相似的方法,在分类过程中把研究结果用类型指数与主题指数的代数和来表示。弗洛伊德⑤精神分析学派所积贮的是人皆有之的模糊梦境,并把这种梦境从苏醒时濒于遗忘的边缘抢救出来,并用条文的形式记载下来,以表示人们最基本的欲望。然而对于各处研究地方风俗的学者们来说,民间文学体现了他们对一位熟悉的乡土神(他们不知这位乡土神的名字)的顶礼膜拜,这位神以农民为他的代言人。 但是我甚至在对原始素材还缺乏研究热忱的情况下,就毫无准备地置身于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了。我陷入困难重重的境地,在一大堆呆滞而又不受理智控制的口头传说前感到无可奈何。(“你甚至还不是个南方人!”一位正统的民族学家朋友这么对我说。)我时刻不能忘怀的是所接触的材料神秘莫测。我仔细考虑了在这个领域内一切对立的学说,感到既有趣又迷惘。我既得注意决不让逻辑推理把阅读材料时所得到的美感毁掉,又得注意不要过早地被这些错综复杂、难以捉摸的素材所迷惑。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我跟民间故事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还要承担这项工作呢?对此,我将在适当的时机说明。 在着手利用手头资料编纂民间故事的时候,我渐渐地染上了一种狂热,想获得越来越多的各种民间故事的版本。材料的核定、分类和比较,几乎成了我的嗜好,我感到自己被类似昆虫学家们的那种特有的热情所支配。我想,这也是赫尔辛基民俗学家协会的学者们特有的热情吧。这种激情迅速地转化为一种狂热的癖好,其结果是:为了换取《金粪驴》故事的新版本,我会拿出普鲁斯特⑥写的所有小说。倘若读到的故事是新郎在吻母亲时失去记忆,而不是回教丑妇的轶事,我就要大失所望。我的眼睛象染上了狂热症的人那样,变得敏锐起来,我一眼就能在最难以分辨的阿普利亚或弗留利版本里,区分出“普雷泽姆莉娜”型的人物还是“贝林达”型的人物⑦。 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这项蜘蛛网似的研究工作缠住,它的麻烦之处不在于外部形式而在于内部特征: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无休无止的重复。与此同时,我那仍然清醒、并且为自己的癖好日益发展而感到兴奋的理智发现,意大利民间故事丰富、明晰、变幻莫测且真伪混杂;在这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日耳曼、北欧和斯拉夫诸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讲述人(往往是妇女)的才能出众,或者是故事诞生地的优良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意大利民间故事在根本上是十分绚丽多姿、情趣横溢、构思新颖的。它的结构与对事物的综合能力堪称无与伦比。我沉湎于这些材料的时间愈久,原先所持的保留态度就愈少。我对这种探索真是兴奋至极。与此同时,我原先对分类、编纂所持的狂热、孤独的感情,逐渐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那就是想把自己读到的种种出人意料的情景描述出来。 我对民间故事的概述就此结束,书也编完了。在写这篇序言时,我有种离群索居之感。我还能不能回到现实中来呢?两年来,我一直居住在树林里和着魔的城堡中,在思考和行动之间忍受着折磨:一方面,我渴望瞥见神话里美人的脸庞,她每晚睡在那骑士的身旁;另一方面,我要在隐身服、魔爪和羽毛这些能使我变成动物的物件之间抉择。两年来,我周围的一切渐渐变成了仙山奇境;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符咒或魔法变态事物;那里的人们在我心目中,要么被命中注定的爱情所驱使,要么中了魔法;在那里有突然的失踪,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那里是非分明,幸福有巨龙守护,道路上荆棘林立、障碍重重。同样,似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在现今处于停滞之中,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蛇洞被打开,成了牛奶河;仁慈的君主却原来是暴虐蛮横的父亲;寂静无声、着了魔的王国突然复苏。我有这样一个印象:早已丧失的、在民间故事里统治一切的法规,正在我所打开的魔箱里蹦了出来。 书编完了,我知道我的上述印象不是幻觉,也不是职业病,而恰恰证实了我以前的想法:民间故事是真实的。 总的看来,民间故事通过对人世沉浮的反复验证,在人们缓缓成熟的朴实意识里为人生提供了注脚。这些民间故事是男人和女人潜在命运的记录,尤是那些即将决定人们命运的人生阶段的记录:例如年轻人的出生(这本身就往往预示今后的命运),离开家乡,最后经过种种人生的磨难,长大成人,成为人类的一员。这个概略说明虽然简单,却包括了人世间的一切:本质上平等的人类被任意分成帝王和贫民;生活中常见的无辜者遭受追害和随之而来的复仇;情人初遇不期,爱情刚刚萌发即已失去;普通人受符咒支配的共同命运,或是让未知的力量左右个人的存在。这些复杂因素渗透整个人生,迫使人们为解放自已、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同时,我们只有解放他人才能解放自己,因为这是我们自身解放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对奋斗目标的忠诚,需要纯洁的心灵,它们是获得解放和胜利的根本。此外还必须有美,这种美有时会蒙上卑微和丑陋的蛙皮,但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变化和万物的统一:这包括人类、动植物和无机体。 ①路德魏格·蒂克(1773-1853)德国作家。
②卡洛·柯罗提 (1826-1890)意大利作家,写过不少儿童读物,最著名的是《木偶奇遇记》。
③柳吉·加普纳(1899-1915)意人利自然主义作家。1880年,他和乔万尼·维尔加共同发表自然主义宣言。他曾写过儿童读物《灵活的腿》和《从前有一次》。
④芬兰学派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形成的研究民间文学的派别,又称“历史-地理学派”;它潜心于探考题材流布的历史-地理范畴,并对民间创作的分类、系统化以及编制流布图的准则进行探讨,其代表人物有尤·克伦和卡·克伦、阿·阿尔内等。
⑤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有极大影响。
⑥马赛尔·普斯特(1871-1922)法国小说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共七部。
⑦普雷泽姆莉娜是本书第八十六篇《普雷泽姆莉娜》中的女主人公,贝林达是本书第五十九篇《贝林达与妖怪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
回应 2020-03-13 10:37:24
论坛 · · · · · ·
迄今为止,大陆出版的此书汉译本,最好的还是85年... | 来自谷子 | 12 回应 | 2015-07-08 02:49:17 |
在线阅读 | 来自守望晴明 | 2014-05-18 17:02:57 | |
记得不少故事的结尾都是诸如『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 | 来自zing | 5 回应 | 2013-08-30 17:23:30 |
做梦都想弄到这个版本 | 来自副局长 | 9 回应 | 2013-08-19 20:05:38 |
小时候的甜美故事 | 来自blue heaven | 2010-06-07 16:29:2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译林出版社 (2001)8.4分 2952人读过
-
Penguin (2000)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2分 1018人读过
-
每满100-50
-
译林出版社 (2009)8.5分 8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就叫做显摆:我的一千零一夜(概不转让) (大不了)
- 0-14岁儿童阅读书目推荐 (陆书白)
- 果家未来藏书馆目录-儿童馆 (火棘果子)
- 多读书 (june)
- 上海文艺版世界童话系列 (大不了)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意大利童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豆友1485565 2009-06-23 04:50:00
好好看!有一些是小时候在不知道作者的情况下读过的,好怀念。
1 有用 桃樂希 2008-10-15 00:37:27
我所有的童话情结就源于这本书 书皮都已经翻烂了
3 有用 Chocolor 2009-04-02 01:41:59
翻了整个童年的书,后来给了别人的童年,现在是不是又去了哪个新的童年?
0 有用 停用豆瓣勿cue 2012-09-18 21:57:38
想买
5 有用 我 2010-08-31 09:19:22
各国童话桥段是大伙儿共用的么……
0 有用 小迟天 2022-04-14 23:39:17
依稀记得还挺好看
0 有用 孑了 2022-03-27 18:36:19
@2010-10-05 21:39:36
0 有用 chp 2022-01-29 14:13:19
我认为比什么安徒生、格林童话,高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0 有用 七弦 2022-01-14 07:17:07
@2008-06-20 01:00:10
0 有用 Stopper 2021-09-07 04:06:12
..............这不是我的学前读物吗born to be hipster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