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约翰·盖利肖著
/
(John Gallishaw)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Twenty Problems of The Fiction Writer
译者: 梁淼译编
出版年: 1987
页数: 369页
定价: 2.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0200117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Twenty Problems of The Fiction Writer
译者: 梁淼译编
出版年: 1987
页数: 369页
定价: 2.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0200117
作者简介 · · · · · ·
[加]约翰•盖利肖
哈佛大学教授,发表了很多篇文学分析和批评,曾在好莱坞担任编剧和教学编剧,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夏威夷大学担任写作课教授,并创办了约翰•盖利肖创意写作学院。代表作《哈佛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不论是长篇小说家、剧作家还是短篇小说作者,所有创意写作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通过主角对生活中各种刺激的反应来展示其性格。 >> 有趣是首要要求,比起情节,它更多的是依赖于呈现。 >> 情节趣味的作用是要让读者明白叙事转折点或危机的重要性。其他类型的趣味则是用来避免让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感到无聊的,这些信息负责传递的正是叙事转折点或危机的特殊性或重要性,其中最根本的是主要危机或主要小说情境。 >> 你一共有七种方法可以用来在小说开头抓住读者的兴趣,其中有一条(即第七条——给困难、冲突或灾难做铺垫)在好奇心之外,还包含着期待感,这能让你的小说更富有戏剧性。 1.一个醒目亮眼,并具有挑逗性(指的是好的方面)和挑战性的标题。 2.一个小说情境(要完成的事或要做的决定)。 3.情境或其相关事项的重要性,要在场景中说清楚。 4.小说情境或主角身上要有特殊之处。 5.用有新意的概念或解读,把看似普通的东西变得特殊。 6.对比或反衬。 7.给困难、冲突或灾难做铺垫,让读者的兴趣一直保持到小说主体部分。 >> 解读属于构思;文笔属于呈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怎样把小说写得有趣 001 -
>> 印象来自背景和人物形象,感觉来自人物性格。 >> 没有叙事模式就不会有小说趣味,所以你尤其要能接受和感知那些可以促成情节的事件:作为转折点或危机,具有叙事特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短篇小说中的戏剧性——以场景为单元 030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干货用正确的废话不断稀释!最终凑数成一本书!
真金是真金,但这本书含金量太低!很多道理确实让人受益。但蹩脚的翻译,或者是故作玄虚的往学术上升,令人炸毛!(也不知道是不是原版就是这样么啰嗦。)简单的道理非要搞的这么复杂,各种倒装句,长句,看的人头疼! 明明是教写作的书,文章却写成这个样子,刨除那些重复的废...
(展开)

短篇小说写作是没有门槛吗?不,请打好两个基本功
最近,在某演技类的综艺节目中,章子怡等“演技考核官”们看完了歌手金莎生硬的表演,提出了尖锐的反问:“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所有人都要来这里分一杯羹?” 同理,难道文学写作是最低级?没有门槛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了。文学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笔、...
(展开)

好书再次被翻译糟蹋了。
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这部书出新版本,但是盼来的却是这样一个译本,读起来犹如吃了只苍蝇一样难受。 书中对照87年版本有太多不恰当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微信读书看,我在这本书里标记了很多87版的原文对照,我争取标记完这本书,如果我能坚持把苍蝇吃下去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哪位有mobi或者epub中文版本? | 来自蛋蛋一笑 | 2020-04-16 19:43:06 | |
这儿有 | 来自兔 | 13 回应 | 2017-12-25 11:41:0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7.8分 25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小说理论与创作 (羊的门)
- 小说理论主要参考书目 (LisaLeung)
- 鉴赏与写作基础书目 (Tyger Tyg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Clostur 2014-09-16 17:12:57
干货不多
6 有用 平 2016-02-21 09:23:34
在构思过程中,要记住不同状态之间的区別,它们一是来自主角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一是出自形成了主要叙述情境的那些状态的事实上的危局....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脑残了。
0 有用 已注销 2016-08-30 05:31:20
2016-08-30 2019-11-05
6 有用 文泽尔 2010-04-08 00:27:54
读到40页.又是一本关于旧小说及美式通俗小说体例的技巧书.不过这本讲得比略萨那本有趣,行文感觉又让我想起《故事》.争取今晚抽出时间来读完它吧.隔了好久读完,很遗憾..JohnGallishaw抱持一种创作沙文主义,全书过分强调解构和分类学的重要性,仿佛要将一切的小说区分开来,在试管中测量出“优秀”的比重来——场景应该如何,描写最多要多少字,人物需要如何塑造,怎样写插曲,怎样承接,怎样制造和解决危局... 读到40页.又是一本关于旧小说及美式通俗小说体例的技巧书.不过这本讲得比略萨那本有趣,行文感觉又让我想起《故事》.争取今晚抽出时间来读完它吧.隔了好久读完,很遗憾..JohnGallishaw抱持一种创作沙文主义,全书过分强调解构和分类学的重要性,仿佛要将一切的小说区分开来,在试管中测量出“优秀”的比重来——场景应该如何,描写最多要多少字,人物需要如何塑造,怎样写插曲,怎样承接,怎样制造和解决危局以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怎样用戏剧手法安排情节……几乎是要手把手的帮助有兴趣创作的阅读者写作了(大概这也是因为本来就是以讲座的形式吧).粉饰的教条主义,较少但几乎惨遭肢解的引例,过分自信且绝对化的解构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译言).整体上而言远远不及麦肯的《故事》.认真读完全书对一个已经有所创作的创作者全无帮助(相反可能对书评撰写者有所帮助),技巧上来来去去都是在几个概念之间兜圈子,理论上讲又不如其它的叙事学著作,一无所成的书..念在翻译的勤勉上,两星之 (展开)
0 有用 亡命之徒 2018-02-24 23:00:08
翻译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