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苏珊·桑塔格文集
译者: 姚君伟
出版年: 2013-4
页数: 408
定价: 5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苏珊·桑塔格文集
ISBN: 9787532759934
内容简介 · · · · · ·
桑塔格日记首次公开出版;一部宛如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的名人日记
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
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后,由其子戴维•里夫亲自整理的三卷本桑塔格日记首卷《重生》出版,世人终于得以窥见私人日记中那个真我的女斗士。
1947至1963年,这16年,正是桑塔格从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身母亲所走过的历程。其生命的中心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日记中的内容都是高密度的、省略性的、跳跃性的,有大量的摘抄、无穷无尽的书单、关于写作的想法、与不同时期友人的...
桑塔格日记首次公开出版;一部宛如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的名人日记
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
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后,由其子戴维•里夫亲自整理的三卷本桑塔格日记首卷《重生》出版,世人终于得以窥见私人日记中那个真我的女斗士。
1947至1963年,这16年,正是桑塔格从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身母亲所走过的历程。其生命的中心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日记中的内容都是高密度的、省略性的、跳跃性的,有大量的摘抄、无穷无尽的书单、关于写作的想法、与不同时期友人的关系,以及详尽的自我分析。
作者简介 · · · · · ·
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国作家、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的公众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
丛书信息
喜欢读"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的人也喜欢 · · · · · ·
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24篇
-
Dylen (是个病人家属)
49年10月21日 我回到芝加哥,没有快乐,+不仅发现了意料之中的阴森,还发现要面对一个新的考验。又一次,我因缺乏实用知识而使自己遭受一种真正的,+几乎要击垮我的磨难。一年前的夏天的工作给了我至关重要的启示,这过去的几星期也一直如此。那时我就明白我无法忍受干白领工作,+我无法指望上大学、看书、写作之后还能干什么工作挣足够的钱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与其做伪知识分子的什么事,比如教书,还不如..2013-06-11 00:52 5人喜欢
49年10月21日 我回到芝加哥,没有快乐,+不仅发现了意料之中的阴森,还发现要面对一个新的考验。又一次,我因缺乏实用知识而使自己遭受一种真正的,+几乎要击垮我的磨难。一年前的夏天的工作给了我至关重要的启示,这过去的几星期也一直如此。那时我就明白我无法忍受干白领工作,+我无法指望上大学、看书、写作之后还能干什么工作挣足够的钱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与其做伪知识分子的什么事,比如教书,还不如做某件无意义的事情——我没有意识到一个人会因为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里的活动而变得多么的麻木、枯竭。)这打消了我企望过无产者生活的一半的念头,+我目前注重身体存在的方式已经剥夺了我的另一半幻想!
回应 2013-06-11 00:52 -
Dylen (是个病人家属)
47年11月23日 我相信: (a)没有人格神,也没有来生 (b)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c)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d)评价一个行动,唯一的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e)剥夺任何人的生命都是错误的 [缺“f”和“g”两条] (h)此外,我还相信,一个理想国家(除了“g”以外)应该是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政府控制公共设施、银行、矿井,+运输和艺术津贴。一笔令人安逸的...2013-05-23 22:47 5人喜欢
-
1951年1月3日 带着对自我毁灭意愿充分的意识+恐惧,我嫁给菲利普。 1956年8月12日 在婚姻里,每个欲望都变成一个决定。 1956年9月4日 谁发明了婚姻,谁就是个很有才的折磨人的人。它是个致力于让感情麻木的体制。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 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就是说,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
2014-11-21 14:35 4人喜欢
1951年1月3日
1956年8月12日带着对自我毁灭意愿充分的意识+恐惧,我嫁给菲利普。
1956年9月4日在婚姻里,每个欲望都变成一个决定。
谁发明了婚姻,谁就是个很有才的折磨人的人。它是个致力于让感情麻木的体制。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
1956年11月18日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就是说,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始生闷气,然后变成习以为常的沉默,然后再吵。
1956年12月26日一个规划——关于婚姻的札记 婚姻是建立在惯性原则基础上的。 无爱意的亲近。 婚姻完全是私人的——而非公开的——行为。 把一对与另一对隔开的玻璃墙。 婚姻中的友情。对方光滑的皮肤。 【新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婚姻的山盟海誓是奉若神明的(把某一时刻置于所有其他时刻之上,并赋予那一刻以权利,让它决定未来所有时刻)。一夫一妻制也是。他轻蔑地谈及过犹太人的“极端的一夫一妻制”。 里尔克认为,婚姻中要维持爱,唯一的途径是不断地分分合合。 婚姻中说话说漏嘴。 (不管怎么说,我的婚姻就是这样)
1956年12月31日阐释: 总是意义的假定。阐释的一个标准是阐释不允许给文本以足够的意思(意义)。
1957年1.没有任何东西是未被阐释的。 2.阐释就是决定、限制;或者抽丝剥茧,加入理解的意思。 3.阐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我们为语境辩护。 4.阐释一个词不同于给它下定义;而是意味着具体说明语境(不是对等物)的范围。 “阐释”的一个意义:顾及
57年1月3日我相信什么? 私人生活 标举文化 音乐、莎士比亚、古老的建筑 我欣赏什么? 音乐 热恋 孩子 睡觉 肉 我的缺点 从不准时 撒谎,话太多 懒 不能下决心拒绝
57年1月6日歌德宣称,只有不充足的知识才是创造性的。
1957年1月15日论婚姻:全在这里了。没有更多的了、争吵+柔情,没完没了地重复、只是吵架的密度越来越大,冲淡了柔情的能力。 吵架适合友谊。但必须住在一起的人则不该吵架。 P说我们吵架他很抱歉,因为吵完后我就偏头痛了。一个伤心的理由。一个好理由是吵架没有意义。 在我金婚纪念日,让我的曾孙子辈来见我?“曾祖母,您有过感觉吗?”“有过。是我年轻时得的一种病,但我扛过来了。” 从现在起,我准备写出每个我脑子里出现的该死的东西。 一种因长期浸润于高雅文化而产生的愚蠢的傲慢。 我的嘴腹泻可打字机却便秘。 我不在乎这话脏不脏。学习写作的唯一之路就是写、说你正在思考,这个借口不够好。 最宝贵的东西是活力——不是任何邪恶的、【D.H.】劳伦斯意义上的活力,而就是做一个人想做的事情+不为种种失望所“挫败”的意志+能量+胃口。亚里士多德说得对:幸福不是瞄准的目标;幸福是瞄准的活动的副产品——
1957年3月27日关于阐释: 作为文化运输的阐释。当《圣经》故事没人再相信的时候,人们就对它进行阐释。 现代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恶行——即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的倒置。这不是虚无主义,也不是道德价值的否认,而是它们的倒置:仍旧是为规则所约束,只是现在是一种“恶的道德”,而非一种“善的道德”。
1957年12月31日关于语言理论: 思维的限制=语言。语言是感觉+世界之间的纽带。
1958年1月4日在日记里,我不只是较之对任何人都更加敞开心扉;我创造我自己。 日记是表达自我感觉的一个媒介。它再现的是情感上和精神上独立的我。 写作。带着说教、带着提升人们道德水准的目的去写作,这是堕落。 除了懒惰,什么都无法阻止我成为一个作家。一个好作家。 好作家是咆哮的自负者,甚至自负到愚昧的地步。让我清醒,评论家们,纠正他们——但是,他们的清醒是寄生在天才的创造力之上的。
我用书籍来浇灌我苍白的心灵。 自由的代价是不幸福。我得扭曲我得灵魂去写作,去享受自由。
回应 2014-11-21 14:35 -
Dylen (是个病人家属)
[下面这则日记的首页遗失了,但肯定是写于1950年9月上旬。] …… 1.针对我目前对死亡神经质的焦虑,最合理的回答是:死亡是消灭——万物(有机体、事件、思想等)都有形式,有开始也有结束——死与生一样自然——没有什么长存不灭,我们也不想那样——我们一旦死了,便不知道它了,所以,想想活着!即使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我们要求生活给予的事情就死了,那在我们死的时候也没有关系——我们失去的不过是我们“在其中”的时刻..2013-06-12 00:17 3人喜欢
-
Dylen (是个病人家属)
47年11月23日 我相信: (a)没有人格神,也没有来生 (b)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c)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d)评价一个行动,唯一的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e)剥夺任何人的生命都是错误的 [缺“f”和“g”两条] (h)此外,我还相信,一个理想国家(除了“g”以外)应该是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政府控制公共设施、银行、矿井,+运输和艺术津贴。一笔令人安逸的...2013-05-23 22:47 5人喜欢
-
1951年1月3日 带着对自我毁灭意愿充分的意识+恐惧,我嫁给菲利普。 1956年8月12日 在婚姻里,每个欲望都变成一个决定。 1956年9月4日 谁发明了婚姻,谁就是个很有才的折磨人的人。它是个致力于让感情麻木的体制。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 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就是说,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
2014-11-21 14:35 4人喜欢
1951年1月3日
1956年8月12日带着对自我毁灭意愿充分的意识+恐惧,我嫁给菲利普。
1956年9月4日在婚姻里,每个欲望都变成一个决定。
谁发明了婚姻,谁就是个很有才的折磨人的人。它是个致力于让感情麻木的体制。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
1956年11月18日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就是说,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始生闷气,然后变成习以为常的沉默,然后再吵。
1956年12月26日一个规划——关于婚姻的札记 婚姻是建立在惯性原则基础上的。 无爱意的亲近。 婚姻完全是私人的——而非公开的——行为。 把一对与另一对隔开的玻璃墙。 婚姻中的友情。对方光滑的皮肤。 【新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婚姻的山盟海誓是奉若神明的(把某一时刻置于所有其他时刻之上,并赋予那一刻以权利,让它决定未来所有时刻)。一夫一妻制也是。他轻蔑地谈及过犹太人的“极端的一夫一妻制”。 里尔克认为,婚姻中要维持爱,唯一的途径是不断地分分合合。 婚姻中说话说漏嘴。 (不管怎么说,我的婚姻就是这样)
1956年12月31日阐释: 总是意义的假定。阐释的一个标准是阐释不允许给文本以足够的意思(意义)。
1957年1.没有任何东西是未被阐释的。 2.阐释就是决定、限制;或者抽丝剥茧,加入理解的意思。 3.阐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我们为语境辩护。 4.阐释一个词不同于给它下定义;而是意味着具体说明语境(不是对等物)的范围。 “阐释”的一个意义:顾及
57年1月3日我相信什么? 私人生活 标举文化 音乐、莎士比亚、古老的建筑 我欣赏什么? 音乐 热恋 孩子 睡觉 肉 我的缺点 从不准时 撒谎,话太多 懒 不能下决心拒绝
57年1月6日歌德宣称,只有不充足的知识才是创造性的。
1957年1月15日论婚姻:全在这里了。没有更多的了、争吵+柔情,没完没了地重复、只是吵架的密度越来越大,冲淡了柔情的能力。 吵架适合友谊。但必须住在一起的人则不该吵架。 P说我们吵架他很抱歉,因为吵完后我就偏头痛了。一个伤心的理由。一个好理由是吵架没有意义。 在我金婚纪念日,让我的曾孙子辈来见我?“曾祖母,您有过感觉吗?”“有过。是我年轻时得的一种病,但我扛过来了。” 从现在起,我准备写出每个我脑子里出现的该死的东西。 一种因长期浸润于高雅文化而产生的愚蠢的傲慢。 我的嘴腹泻可打字机却便秘。 我不在乎这话脏不脏。学习写作的唯一之路就是写、说你正在思考,这个借口不够好。 最宝贵的东西是活力——不是任何邪恶的、【D.H.】劳伦斯意义上的活力,而就是做一个人想做的事情+不为种种失望所“挫败”的意志+能量+胃口。亚里士多德说得对:幸福不是瞄准的目标;幸福是瞄准的活动的副产品——
1957年3月27日关于阐释: 作为文化运输的阐释。当《圣经》故事没人再相信的时候,人们就对它进行阐释。 现代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恶行——即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的倒置。这不是虚无主义,也不是道德价值的否认,而是它们的倒置:仍旧是为规则所约束,只是现在是一种“恶的道德”,而非一种“善的道德”。
1957年12月31日关于语言理论: 思维的限制=语言。语言是感觉+世界之间的纽带。
1958年1月4日在日记里,我不只是较之对任何人都更加敞开心扉;我创造我自己。 日记是表达自我感觉的一个媒介。它再现的是情感上和精神上独立的我。 写作。带着说教、带着提升人们道德水准的目的去写作,这是堕落。 除了懒惰,什么都无法阻止我成为一个作家。一个好作家。 好作家是咆哮的自负者,甚至自负到愚昧的地步。让我清醒,评论家们,纠正他们——但是,他们的清醒是寄生在天才的创造力之上的。
我用书籍来浇灌我苍白的心灵。 自由的代价是不幸福。我得扭曲我得灵魂去写作,去享受自由。
回应 2014-11-21 14:35
-
你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的日记。没有一丝脂粉气,而是充满了深刻严肃的哲理意味。 她给自己列书单,涉猎广泛而不流俗。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文学和艺术,对政治和理想,对爱情和性。她有喜欢的文学家,却不一味地全盘接受,而是有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些阅读和训练,她完成了自我塑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辨证系统。她也有自己的爱人,接受自己喜爱同性甚于异性的事实,这种意识,充满激情和体验性...
2019-01-29 21:18
你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的日记。没有一丝脂粉气,而是充满了深刻严肃的哲理意味。
她给自己列书单,涉猎广泛而不流俗。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文学和艺术,对政治和理想,对爱情和性。她有喜欢的文学家,却不一味地全盘接受,而是有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些阅读和训练,她完成了自我塑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辨证系统。她也有自己的爱人,接受自己喜爱同性甚于异性的事实,这种意识,充满激情和体验性。以及明确自己的定位,写作带来的一切。
当然,她也会有年轻女子对大学的向往。是“我到芝加哥后,真的会知道干什么——我会马不停蹄地出去,抓紧体验,而非等体验来找我。”的欣喜憧憬。也有对和爱人的性的极致体验,爱情带来的美好和痛苦的记忆,不断去索取或者给予。
《重生》里的苏珊·桑塔格,更为活力,更加立体,比起后半部日记带来的厚重感,那种反思与批判,我更为喜欢这前半部的多样性,因为她更充满创造和追寻。
回应 2019-01-29 21:18 -
fruied (旬は流離う悪者)
- 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 评判一个行动,唯一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 就让我记下今天所有让人恶心的浪费吧,这样,我就决不会放自己一马,也决不会与我的一个个明天妥协。 - 尽管我钦佩冷酷和傲慢,但是,我无法完全鄙视自己的软弱…… - “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忍受别人的痛苦。” - 即使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我们要求生活给予的事情就死了,那在我们...2018-05-21 23:17
-
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
评判一个行动,唯一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
就让我记下今天所有让人恶心的浪费吧,这样,我就决不会放自己一马,也决不会与我的一个个明天妥协。
-
尽管我钦佩冷酷和傲慢,但是,我无法完全鄙视自己的软弱……
-
“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忍受别人的痛苦。”
-
即使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我们要求生活给予的事情就死了,那在我们死的时候也没有关系——我们失去的不过是我们“在其中”的时刻——生活是横向的,不是纵向的——它无法被堆积,所以,好好活着,别卑躬屈膝。
-
对于许多人来说,“觉醒的”书同时也是一大肯定——像乔伊斯的《肖像》——这样,他们的青春期就充满了有希望的激情,+只有后来到了成人时代,他们才遭遇幻灭。但对我来说,“觉醒的”书灌输的是绝望+失败,所以,我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来都不敢奢望得到幸福……
-
我一开始就接受的令人感到绝望的激情只有反思的培育——它自我养育——它能够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知识……这种悲观主义另一个更加可耻的结果体现在人的社会行为中——他变成一个知识吸血鬼!
-
我翻开一卷卡夫卡短篇小说集;翻在《变形记》的一页。就像身上挨了一击,他的散文的绝对性,纯粹的现实,没有任何强加的或者晦涩的东西。我对他的钦佩在所有作家之上!和他相比,乔伊斯是何等愚蠢,纪德何等——没错——恬美,曼又是何等的空洞+夸夸其谈。只有普鲁斯特是同样的有趣——几乎。但是卡夫卡哪怕是最为混乱的叙述也具有那种现实的魔力,而所有其他现代作家都不具备这一魔力,一种令你牙齿打颤+极度难挨的剧痛。正如[罗伯特·勃朗宁的]《罗兰少爷前往黑暗塔》一样——卡夫卡日记里的某些页面、句子也是这样——“但是它们不可能;一切可能的事的确发生,只有发生的事情才有可能。”
-
对孩子来讲,生活完全是自我中心的,根本就不会想到去保持前后一致;想到保持一致就已经是对欲望的一种限制了。
-
大学教育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商标;大学是运作差劲的大众传媒。
-
谁发明了婚姻,谁就是个很有才的折磨人的人。它是个致力于让感情麻木的体制。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
-
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就是说,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始生闷气,然后变成习以为常的沉默,然后再吵。
-
亨利·詹姆斯 单身汉生活完全是詹姆斯用来培养他的旁观者身份的媒介。
-
里尔克认为,婚姻中要维持爱,唯一的途径是不断地分分合合。
-
把这种感觉说成“我爱”是不靠谱的。它只是“爱”,它碰巧控制了我,把我引向某某人。对于另一种基本的爱——依赖的爱,说“我爱”是合适的;事实上,在这里,这个“我”比“爱”更重要。
-
对[阿尔伯特·]施韦策[的“敬畏生命”哲学]的回答——如果所有的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蚂蚁——如果坚决不能杀死蚂蚁,和我一样有价值,那么,潜台词就是,我和蚂蚁一样毫无价值——并非所有人都一样,都有同样的价值——允许一种罪恶发生就是助长这种罪恶——的确存在正义的暴力。
-
日记或日志的主要(社交)功能之一完全就是让别人偷看,关于这些人(如父母+情人),我们只在日记里残酷地实话实说。
-
写作。带着说教、带着提升人们道德水准的目的去写作,这是堕落。
-
我的“我”渺小、谨慎,也太清醒。好作家是咆哮的自负者,甚至自负到愚昧的地步。让我清醒,评论家们,纠正他们——但是,他们的清醒是寄生在天才的创造力之上的。
-
可怜的小自我,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不太好,我想——相当受伤、痛、受伤害了。羞耻的热浪,诸如此类的。
-
怎么让我的伤心变得不仅仅是为感情而感到悲痛?怎么去感觉?怎样去燃烧?又怎样使我极度的痛苦变成形而上的?
-
我是个病人,她说。我既是医生,又是病人。但是,对自己的了解不是我给自己开的药。我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别让我被骗——但了解自己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力量,力量才是我想要的。不是去忍受的力量——这个我有,结果它让我变得软弱——而是去行动的力量——
-
我用书籍来浇灌我苍白的心灵。
回应 2018-05-21 23:17
电子版有售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二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 2013年3.1~4.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2013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Anastasia蜗牛 2015-07-08
由于过于个人化,并不很好读。少女时代的自我确认、挣扎煎熬、对知识和性爱的无限贪婪,她真的醉心于活着
0 有用 似云 2018-06-08
实在是太零碎了
27 有用 eris 2013-06-05
想起伍尔夫的那句话,“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0 有用 陈重重 2016-04-24
2016.02.14~为什么有那么多破折号!
1 有用 魏小河 2015-08-02
日记。
0 有用 早间有 2019-02-14
阅读过程中好几次忍不住发笑,事实证明严肃到了一定境界会造成特别的幽默效果。苏珊还是过于知识分子式的严肃刻板了,作为评论家的成就要胜过小说家,她缺少某类小说家的轻松趣味性。(当然,她本身仰仗的也是以深邃内省闻名的德国文学,无可厚非)另外,日记中对恋爱和性生活的剖析非常坦诚可爱,纵使再天赋卓越、才华横溢之人,在真爱之中也是卑躬屈膝、匍匐前行的吧。
0 有用 withparadox2 2019-02-10
翻开前几页,成熟利落的文字闪烁着智性光芒,预示着她将如人们所见的那样在历史上重重的抹上一笔。出乎意料的是,在书中很难窥见这种期待中的成长,而是遍布着桑塔格生活中所经历的挣扎,焦虑与迷茫,她在追求性与智识的路上一直都跌跌撞撞。 毫无疑问,这本书满足了一部人的窥私欲,他们幸灾乐祸般的发现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至少,在某些方面。 桑塔格说: 日记或日志的主要(社交)功能之一完全就是让别人偷看,关于... 翻开前几页,成熟利落的文字闪烁着智性光芒,预示着她将如人们所见的那样在历史上重重的抹上一笔。出乎意料的是,在书中很难窥见这种期待中的成长,而是遍布着桑塔格生活中所经历的挣扎,焦虑与迷茫,她在追求性与智识的路上一直都跌跌撞撞。 毫无疑问,这本书满足了一部人的窥私欲,他们幸灾乐祸般的发现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至少,在某些方面。 桑塔格说: 日记或日志的主要(社交)功能之一完全就是让别人偷看,关于这些人(如父母+情人),我们只在日记里残酷地实话实说。 写日记的人往往都有着预期的读者,谁也不例外。 (展开)
0 有用 malu 2019-02-05
是先觉醒 有了视域,而后才与此书获得共鸣,最后经过时间印证方式的觉醒。 日记中的反思 有关于欲望的讨论 自我认知的协调变化 草草的不严谨的随性的论述,泼墨式的表达,指向自己。这才是日记啊。否则日记就是给别人看的 一个紧张的女人,时时反思,惜时,强烈的自我意识,又谦逊的批判自我。对于真正的感情轻描淡写,长不大的孩子
0 有用 zen 2019-01-28
意識流式的日記,不僅是生活的記錄,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記錄:令人吃驚的早熟少女、早期糾結於自己同性戀傾向的女學生、與同性戀人感情糾纏的青年、勤奮到偏執的書蟲、極度坦誠的自我剖析者……
0 有用 钟离毓 2018-12-30
相当大胆的叙述,当作档案材料来读或有祛魅效果。然作者的敏锐、偏执乃至疯狂,简直叹为观止。再读点其他作品压压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