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张精美手绘地图,天朝版图的历史变革一览无余!
外国人对中国地理变革研究的翔实记录!
《天朝大国的景象》由意大利学者曼斯缪·奎尼(Massimo Quaini)和他的学生米歇尔·卡斯特诺威(Michele Castelnovi)写作整理而成,深入细致地考察了西方地图制图史上中国版图形象的演变情况。在讨论欧洲地学对“中国”(居中之国)认识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其著作堪称考据繁密。书中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料、新闻报道和奇闻轶事,其间还配有极为出色的图解。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史料及相关参考文献以重现西方与中国之间相互了解的最初阶段,一直回溯到早至广阔的欧亚大陆被两个伟大的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中华帝国所统治的时代。
作者的评述兼顾了欧洲和亚洲两地的情势,由此也就勾勒出一幅有关中国的地理描述全景图;运用的材料涵盖了对本地资料的搜罗、实地的地形测量考察材料,以及传教士和旅行者搜集的间接见闻等诸多方面。作者评述的时间跨度也很大,初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地图集里零星散见的、基于猜想的错误百出的地图,止于十七、十八世纪描述较为精准的地图『那时出现了两位从科学和哲学层面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领军人物——卫匡国(Martino Martini)和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两人同为耶稣会士』,呈现了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天朝之国的描述。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在中国传播欧洲的地理学知识,而且努力地让欧洲了解中国的真实形态,包括人口、法律、风俗和习惯。作者搜集了较为丰富的地图材料,从西方地图绘制的历史演变来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的变化,从中探讨了西方与中国关系的历史性转变过程;其间对于沟通中西之间交流的历史人物,亦分别进行了叙说。
本书视角独特,有学术深度和学术价值。从译文内容上看,译者长期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翻译较为准确,语言明白晓畅。本书存在的问题是:书中的地图属于历史史料,由于当时的地理学知识发展不完善,测绘手段和测绘工具不完备,加上西方人对中国史地的认识存在欠缺或不全面之处,有些地图带有绘制者的主观猜测或想象的因素,故而地图本身的准确性有待商考。特此说明。
1 有用 Billy 2016-01-05 09:26:26
没什么洞见,还有就是翻译虽然已经是从英语转译还是力有不逮
0 有用 千里面目 2016-01-07 13:20:34
实在是....除了地图没什么好看的
0 有用 Blade King 2017-03-12 14:39:25
还行吧,就是地图偏小偏少,图文的关系也不够密切
0 有用 吉良 2018-09-10 23:02:28
不是特别耐看。主要地图也都很奇怪。。。
0 有用 保罗 2024-05-25 16:43:46 江苏
用华为阅读读的,但是这个不知道怎么回事,会自动变成黑白色,就导致里面所有的图片都是黑白色的,看完了决定买一本纸质的,应该边看图边阅读会比较有意思。看本书的同时在看另外一本类似的书籍,两本会搞混,所以想要不先读完这本吧。本书自然关注的是随着西方对中国认知的变化,关于天朝大国的制图内容及方式也在发生在改变。涉及中西交流,制图学;葛兆光老师说过地图也能表示人认知水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对人文地理学感兴... 用华为阅读读的,但是这个不知道怎么回事,会自动变成黑白色,就导致里面所有的图片都是黑白色的,看完了决定买一本纸质的,应该边看图边阅读会比较有意思。看本书的同时在看另外一本类似的书籍,两本会搞混,所以想要不先读完这本吧。本书自然关注的是随着西方对中国认知的变化,关于天朝大国的制图内容及方式也在发生在改变。涉及中西交流,制图学;葛兆光老师说过地图也能表示人认知水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对人文地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哟,我觉得比布罗顿那本可读性更强一些,可能是关于本国的缘故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