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译者: 李慧娟
出版年: 2013-1
页数: 337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
ISBN: 9787532280575
内容简介 · · · · · ·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编撰工作历时五年之久,收录数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出骨骼与肌肉的形态,其角度之丰富、内容之翔实,可谓同类书籍之冠;对于影响人体外观的各种组织结构,《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也悉数提供清晰的照片展示和图解。基于对人体模特的观察和尸体解剖学的分析,《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收录了人体各部位表面形态的独特画面——如脂肪垫、静脉血管和外生殖器——以及许多之前从未拍摄过的肌肉组织照片。此外,以CT扫描、核磁共振造影和尸体解剖为参考,《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包含了众多切面图,将人体各部位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图片与文字解释对应,简洁的黑白两色可迅速将读者的目光引至关键部位。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部标准参考读物,必将成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系学生,以及艺术史学家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与此同时,理疗师、舞疗师、运动员和教练、健美者,以及所有...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编撰工作历时五年之久,收录数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出骨骼与肌肉的形态,其角度之丰富、内容之翔实,可谓同类书籍之冠;对于影响人体外观的各种组织结构,《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也悉数提供清晰的照片展示和图解。基于对人体模特的观察和尸体解剖学的分析,《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收录了人体各部位表面形态的独特画面——如脂肪垫、静脉血管和外生殖器——以及许多之前从未拍摄过的肌肉组织照片。此外,以CT扫描、核磁共振造影和尸体解剖为参考,《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W》还包含了众多切面图,将人体各部位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图片与文字解释对应,简洁的黑白两色可迅速将读者的目光引至关键部位。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部标准参考读物,必将成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系学生,以及艺术史学家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与此同时,理疗师、舞疗师、运动员和教练、健美者,以及所有关心人体外观形态的人们也将从中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 · · · · ·
艾略特·古德芬格,著名雕塑家、插画艺术家,曾在纽约艺术学院开设解剖学课程,并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担任讲师。
目录 · · · · · ·
基本术语前
骨骼
骨连结
骨连结处的肌肉运动
肌肉·结构、功能和形态
面肌 情感表达
头颈肌 躯干肌 肩肌
上臂肌 前臂肌 手肌 髋肌
大腿肌 小腿肌 足肌
表面结构
眼 鼻 口 耳
脂肪 皮肤·手和足 皮肤褶皱
乳房和生殖器 静脉
人体比例
人体的基本造型
头的基本造型
手的基本造型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以解剖学为工具的人体形体理论的典范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当双眼望向前方的无限远处时,左右两眼球的轴线平行。当双眼聚焦近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左右眼球的轴线则会相交。相交幅度最大时,就是内斜视的情况(译注:即俗称的”对眼“)…… 我认为这是原文很喜感的一段,这本书就像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本正经地描述半天,在这里,好像译者都对老外默默叨叨的描述和术语感到无奈,很贴心地标注上,就是:对眼。(其实后面老外还精心描述了一下轴线不相交的情...
2015-08-15 14:35:36 2人喜欢
当双眼望向前方的无限远处时,左右两眼球的轴线平行。当双眼聚焦近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左右眼球的轴线则会相交。相交幅度最大时,就是内斜视的情况(译注:即俗称的”对眼“)…… 引自 眼 我认为这是原文很喜感的一段,这本书就像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本正经地描述半天,在这里,好像译者都对老外默默叨叨的描述和术语感到无奈,很贴心地标注上,就是:对眼。(其实后面老外还精心描述了一下轴线不相交的情况,可能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自注:外斜视……) 当然,作为比较学术的一本书,啰嗦有时候不可避免,其实很多西方科学著作和哲学原理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废话连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呢?老外也不是傻瓜,之所以如此行文自有其道理、 这一点上只有在实践中才会获得感受,比如上文之所以如此反复描述,其实是为了强调对眼的本质,即双眼轴线最大相交时才会形成。不是最大相交呢?就是正常现象。 很多人画正面像的时候,眼神总是很呆滞,从技术上分析,就是瞳孔总在眼白中间,好像望向远方,也就是轴线平行,结果就是眼神涣散不聚焦。 而优秀的肖像画,观者总能感觉画中人无时无刻不再注视着自己。这是因为画家准确地捕捉到了瞳孔微妙的位置。使观者感觉,瞳孔轴线正好聚焦在画平面附近,产生了真实的感觉。 而对于眼神呆滞的画,可能就是作者有顾虑,如果靠近两个瞳孔不就变成对眼了吗?这就是对成像原理和透视不甚了了又没有细心观察的结果。和这点类似的,有些画在画瞳孔转动朝一边看时,在眼白上的位置居然一致,结果自然成了外斜视。这就是不明白聚焦和轴线规律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者的描述其实是一种原理阐述,只有真正理解形成抽象认识,才能在实践中起指导意义。 不过换句话说,要是学者们能写得再通俗一点就好了。轴线相交最大化是什么?没有译者的标注,我是没意识到对眼什么的、
回应 2015-08-15 14:35:36 -
骨盆: =由髋骨 骶骨 尾骨组成 构成一个坚固的骨环 =骨盆带由身体两侧的髋骨组成 =髋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年有融汇、成年不分) =髂臼:髋骨侧面中部相结合的深杯形盆槽 容纳球形股骨头 -髂骨: =髋骨上部的大块板状骨。 左右髋骨在身体后侧汇合 -髂嵴:髂骨的肥厚上缘 -髂嵴外缘:髂嵴的外缘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顶点 髂嵴的起始点是重要的身体起始点 =并不突出,一些肌肉从这里发出,从其顶点处向下延伸 =脊椎伸...
2017-03-24 15:40:54
骨盆:
=由髋骨 骶骨 尾骨组成 构成一个坚固的骨环
=骨盆带由身体两侧的髋骨组成
=髋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年有融汇、成年不分)
=髂臼:髋骨侧面中部相结合的深杯形盆槽 容纳球形股骨头
-髂骨:
=髋骨上部的大块板状骨。
左右髋骨在身体后侧汇合
-髂嵴:髂骨的肥厚上缘
-髂嵴外缘:髂嵴的外缘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顶点
髂嵴的起始点是重要的身体起始点
=并不突出,一些肌肉从这里发出,从其顶点处向下延伸
=脊椎伸展(身体后仰)时,更加明显。
****** =前顶点和耻骨联合前缘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髂后上棘(PSIS):髂嵴终点为身体后侧膨大
=被鼓起的肌肉围绕(或脂肪 女性)
形成左右两个凹窝
=肌肉完全屈前,显露为两个隆突
=女性骨盆骶骨宽于男性,女性人体两凹窝间距更宽
宽度大致等于骨盆宽度的三分之一*****
=后顶点通常比前顶点略高
-髂前下棘(AIIS):位于髋臼的前侧上缘上,骨盆前顶点下方更靠内侧的位置,与前顶点一切迹隔开
-髂后下棘(PIIS):位于骨盆后顶点正下方三英寸处。
——皆深埋体内,不限于体表。
——×××前下顶点是股直肌等的重要附着点。
-简化看来 髂嵴从骨顶前顶点开始向上形成一个圆拱形,到骨盆后顶点结束
-形状可能欠圆润,且多棱角,从骨盆前顶点开始,向后上方弯曲,在约三分之二处拐向下方,此处×为骨盆最高点,接着弯向后下方
-髂嵴因人而异,有些圆润,有些有尖锐的拐角
-正常站姿时,髂嵴只有前四分之一部分是位于皮下可见的
-有时只有髂嵴外缘会显露为一条向下眼神的弯棱,有时整条髂嵴都会显露出来,呈现为一条窄长的下弯弧状。
-髂嵴后四分之三部分则被肋腹垫所覆盖。
-胸廓弯向腰椎的一侧时,另一侧的肋腹垫就会被上移并被拉伸,于是髂嵴外缘的中段就会显露出来。
-从顶视图看,髂嵴呈S形:从前顶点开始,先向外后方向延伸(外缘呈直线或外凸曲线)一小段距离,接着便转向内后方(髂嵴最长一段)最后一小段距离几乎是笔直向后,直达骨盆后顶点(左右两髂嵴的两条短直线在身体后侧交汇)
前段弧线拐点在骨盆最宽处,即髂结节处。 ---髂结节可轻易在活人体上摸到,时常显于体表
-身体后侧的髂嵴拐点则是髂嵴折返角,这一拐角被肋腹垫后端的脂肪所覆盖。
耻骨:
-左右两侧部分在身体前侧的中线上交汇 两者被一块纤维软骨盘隔开,这一连接部分称为耻骨联合
-上缘和前顶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并有耻骨脂肪和阴毛上部覆盖
-与尾骨下顶点在同一水平面内
-××××身高中点大致在耻骨联合的水平线上××××
耻骨结节:
-位于耻骨上缘上,距耻骨中线有一小段距离
-自耻骨联合的底部开始,有一块窄而薄的部分向外下方和后方延伸,直达坐骨粗隆的中点(下接坐骨支)——这块耻骨部分称为耻骨下支
-两侧的耻骨下支构成了耻骨弓
坐骨:
-构成骨盆下半部
-主要由坐骨粗隆构成
-坐骨粗隆是一块厚实粗大的骨质隆起,在坐姿时支持身体重量,并为腘绳肌群提供附着点。
-****左右粗隆之间的距离(粗隆中心点)为骨盆总宽度的一半****
-坐骨支:一段西带状的骨,自坐骨粗隆的底部开始向内和前上方延伸。和耻骨支合成坐耻支。
-每一侧髋骨都可简化成为两大块垂直平面——上侧平面是髂骨,下侧平面则朝向外前方,且稍稍斜向下方。
-两平面在髋臼处交汇并发生面的扭拐
-上侧髂骨平面较大朝外后方;而下侧平面则朝向外前方,且稍稍斜向下方
-从侧视图上看,髋骨形似一个8字或螺旋桨。
-较大的上半部和后侧的骶骨相接,左右两侧髂骨的下半部分则在身体前侧中线上彼此交汇。
——可以把骨盆想象成两个碗状的骨腔:上侧的腔朝前敞开,由髂骨内表面和骶骨的顶面组成,称为大骨盆或者假骨盆。
——下侧的腔更为封闭,由耻骨、坐骨、骶骨和尾骨内表面组成,称为小骨盆或者真骨盆。
与体表形态相关的男女骨盆的区别点:
-女性骨盆更宽,而高度则小于男性。因此,女性构成部分分布得更宽些。
-女性坐骨粗隆(连同股骨大转子),骨盆前后顶点和髂嵴都相距更远。
——女性耻骨弓角度更大,更圆润,类似拇指食指张开时构成的形状。
——男性的耻骨弓角度更宽,于是女性大腿内侧各肌肉的上端间距也更宽,因为股收肌的起点离身体中线更远,所以在脂肪不太厚的情况下,女性并拢的大腿之间会有缝隙。
——女性骶骨比男性更宽,髂骨更扁平,偏向前侧。髂嵴宽度小于肩峰宽度,男性则更窄些。
解剖学姿势:前顶点和耻骨联合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此确定骨盆朝向
-相较此位置,骨盆略向前倾,原因是身体姿势的差异,而不是男女性别的差异。
回应 2017-03-24 15:40:54
-
骨盆: =由髋骨 骶骨 尾骨组成 构成一个坚固的骨环 =骨盆带由身体两侧的髋骨组成 =髋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年有融汇、成年不分) =髂臼:髋骨侧面中部相结合的深杯形盆槽 容纳球形股骨头 -髂骨: =髋骨上部的大块板状骨。 左右髋骨在身体后侧汇合 -髂嵴:髂骨的肥厚上缘 -髂嵴外缘:髂嵴的外缘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顶点 髂嵴的起始点是重要的身体起始点 =并不突出,一些肌肉从这里发出,从其顶点处向下延伸 =脊椎伸...
2017-03-24 15:40:54
骨盆:
=由髋骨 骶骨 尾骨组成 构成一个坚固的骨环
=骨盆带由身体两侧的髋骨组成
=髋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年有融汇、成年不分)
=髂臼:髋骨侧面中部相结合的深杯形盆槽 容纳球形股骨头
-髂骨:
=髋骨上部的大块板状骨。
左右髋骨在身体后侧汇合
-髂嵴:髂骨的肥厚上缘
-髂嵴外缘:髂嵴的外缘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顶点
髂嵴的起始点是重要的身体起始点
=并不突出,一些肌肉从这里发出,从其顶点处向下延伸
=脊椎伸展(身体后仰)时,更加明显。
****** =前顶点和耻骨联合前缘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髂后上棘(PSIS):髂嵴终点为身体后侧膨大
=被鼓起的肌肉围绕(或脂肪 女性)
形成左右两个凹窝
=肌肉完全屈前,显露为两个隆突
=女性骨盆骶骨宽于男性,女性人体两凹窝间距更宽
宽度大致等于骨盆宽度的三分之一*****
=后顶点通常比前顶点略高
-髂前下棘(AIIS):位于髋臼的前侧上缘上,骨盆前顶点下方更靠内侧的位置,与前顶点一切迹隔开
-髂后下棘(PIIS):位于骨盆后顶点正下方三英寸处。
——皆深埋体内,不限于体表。
——×××前下顶点是股直肌等的重要附着点。
-简化看来 髂嵴从骨顶前顶点开始向上形成一个圆拱形,到骨盆后顶点结束
-形状可能欠圆润,且多棱角,从骨盆前顶点开始,向后上方弯曲,在约三分之二处拐向下方,此处×为骨盆最高点,接着弯向后下方
-髂嵴因人而异,有些圆润,有些有尖锐的拐角
-正常站姿时,髂嵴只有前四分之一部分是位于皮下可见的
-有时只有髂嵴外缘会显露为一条向下眼神的弯棱,有时整条髂嵴都会显露出来,呈现为一条窄长的下弯弧状。
-髂嵴后四分之三部分则被肋腹垫所覆盖。
-胸廓弯向腰椎的一侧时,另一侧的肋腹垫就会被上移并被拉伸,于是髂嵴外缘的中段就会显露出来。
-从顶视图看,髂嵴呈S形:从前顶点开始,先向外后方向延伸(外缘呈直线或外凸曲线)一小段距离,接着便转向内后方(髂嵴最长一段)最后一小段距离几乎是笔直向后,直达骨盆后顶点(左右两髂嵴的两条短直线在身体后侧交汇)
前段弧线拐点在骨盆最宽处,即髂结节处。 ---髂结节可轻易在活人体上摸到,时常显于体表
-身体后侧的髂嵴拐点则是髂嵴折返角,这一拐角被肋腹垫后端的脂肪所覆盖。
耻骨:
-左右两侧部分在身体前侧的中线上交汇 两者被一块纤维软骨盘隔开,这一连接部分称为耻骨联合
-上缘和前顶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并有耻骨脂肪和阴毛上部覆盖
-与尾骨下顶点在同一水平面内
-××××身高中点大致在耻骨联合的水平线上××××
耻骨结节:
-位于耻骨上缘上,距耻骨中线有一小段距离
-自耻骨联合的底部开始,有一块窄而薄的部分向外下方和后方延伸,直达坐骨粗隆的中点(下接坐骨支)——这块耻骨部分称为耻骨下支
-两侧的耻骨下支构成了耻骨弓
坐骨:
-构成骨盆下半部
-主要由坐骨粗隆构成
-坐骨粗隆是一块厚实粗大的骨质隆起,在坐姿时支持身体重量,并为腘绳肌群提供附着点。
-****左右粗隆之间的距离(粗隆中心点)为骨盆总宽度的一半****
-坐骨支:一段西带状的骨,自坐骨粗隆的底部开始向内和前上方延伸。和耻骨支合成坐耻支。
-每一侧髋骨都可简化成为两大块垂直平面——上侧平面是髂骨,下侧平面则朝向外前方,且稍稍斜向下方。
-两平面在髋臼处交汇并发生面的扭拐
-上侧髂骨平面较大朝外后方;而下侧平面则朝向外前方,且稍稍斜向下方
-从侧视图上看,髋骨形似一个8字或螺旋桨。
-较大的上半部和后侧的骶骨相接,左右两侧髂骨的下半部分则在身体前侧中线上彼此交汇。
——可以把骨盆想象成两个碗状的骨腔:上侧的腔朝前敞开,由髂骨内表面和骶骨的顶面组成,称为大骨盆或者假骨盆。
——下侧的腔更为封闭,由耻骨、坐骨、骶骨和尾骨内表面组成,称为小骨盆或者真骨盆。
与体表形态相关的男女骨盆的区别点:
-女性骨盆更宽,而高度则小于男性。因此,女性构成部分分布得更宽些。
-女性坐骨粗隆(连同股骨大转子),骨盆前后顶点和髂嵴都相距更远。
——女性耻骨弓角度更大,更圆润,类似拇指食指张开时构成的形状。
——男性的耻骨弓角度更宽,于是女性大腿内侧各肌肉的上端间距也更宽,因为股收肌的起点离身体中线更远,所以在脂肪不太厚的情况下,女性并拢的大腿之间会有缝隙。
——女性骶骨比男性更宽,髂骨更扁平,偏向前侧。髂嵴宽度小于肩峰宽度,男性则更窄些。
解剖学姿势:前顶点和耻骨联合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此确定骨盆朝向
-相较此位置,骨盆略向前倾,原因是身体姿势的差异,而不是男女性别的差异。
回应 2017-03-24 15:40:54 -
当双眼望向前方的无限远处时,左右两眼球的轴线平行。当双眼聚焦近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左右眼球的轴线则会相交。相交幅度最大时,就是内斜视的情况(译注:即俗称的”对眼“)…… 我认为这是原文很喜感的一段,这本书就像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本正经地描述半天,在这里,好像译者都对老外默默叨叨的描述和术语感到无奈,很贴心地标注上,就是:对眼。(其实后面老外还精心描述了一下轴线不相交的情...
2015-08-15 14:35:36 2人喜欢
当双眼望向前方的无限远处时,左右两眼球的轴线平行。当双眼聚焦近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左右眼球的轴线则会相交。相交幅度最大时,就是内斜视的情况(译注:即俗称的”对眼“)…… 引自 眼 我认为这是原文很喜感的一段,这本书就像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本正经地描述半天,在这里,好像译者都对老外默默叨叨的描述和术语感到无奈,很贴心地标注上,就是:对眼。(其实后面老外还精心描述了一下轴线不相交的情况,可能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自注:外斜视……) 当然,作为比较学术的一本书,啰嗦有时候不可避免,其实很多西方科学著作和哲学原理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废话连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呢?老外也不是傻瓜,之所以如此行文自有其道理、 这一点上只有在实践中才会获得感受,比如上文之所以如此反复描述,其实是为了强调对眼的本质,即双眼轴线最大相交时才会形成。不是最大相交呢?就是正常现象。 很多人画正面像的时候,眼神总是很呆滞,从技术上分析,就是瞳孔总在眼白中间,好像望向远方,也就是轴线平行,结果就是眼神涣散不聚焦。 而优秀的肖像画,观者总能感觉画中人无时无刻不再注视着自己。这是因为画家准确地捕捉到了瞳孔微妙的位置。使观者感觉,瞳孔轴线正好聚焦在画平面附近,产生了真实的感觉。 而对于眼神呆滞的画,可能就是作者有顾虑,如果靠近两个瞳孔不就变成对眼了吗?这就是对成像原理和透视不甚了了又没有细心观察的结果。和这点类似的,有些画在画瞳孔转动朝一边看时,在眼白上的位置居然一致,结果自然成了外斜视。这就是不明白聚焦和轴线规律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者的描述其实是一种原理阐述,只有真正理解形成抽象认识,才能在实践中起指导意义。 不过换句话说,要是学者们能写得再通俗一点就好了。轴线相交最大化是什么?没有译者的标注,我是没意识到对眼什么的、
回应 2015-08-15 14:35:36
-
骨盆: =由髋骨 骶骨 尾骨组成 构成一个坚固的骨环 =骨盆带由身体两侧的髋骨组成 =髋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年有融汇、成年不分) =髂臼:髋骨侧面中部相结合的深杯形盆槽 容纳球形股骨头 -髂骨: =髋骨上部的大块板状骨。 左右髋骨在身体后侧汇合 -髂嵴:髂骨的肥厚上缘 -髂嵴外缘:髂嵴的外缘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顶点 髂嵴的起始点是重要的身体起始点 =并不突出,一些肌肉从这里发出,从其顶点处向下延伸 =脊椎伸...
2017-03-24 15:40:54
骨盆:
=由髋骨 骶骨 尾骨组成 构成一个坚固的骨环
=骨盆带由身体两侧的髋骨组成
=髋骨组成:髂骨、坐骨、耻骨(年有融汇、成年不分)
=髂臼:髋骨侧面中部相结合的深杯形盆槽 容纳球形股骨头
-髂骨:
=髋骨上部的大块板状骨。
左右髋骨在身体后侧汇合
-髂嵴:髂骨的肥厚上缘
-髂嵴外缘:髂嵴的外缘
-髂前上棘(ASIS):骨盆前顶点
髂嵴的起始点是重要的身体起始点
=并不突出,一些肌肉从这里发出,从其顶点处向下延伸
=脊椎伸展(身体后仰)时,更加明显。
****** =前顶点和耻骨联合前缘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髂后上棘(PSIS):髂嵴终点为身体后侧膨大
=被鼓起的肌肉围绕(或脂肪 女性)
形成左右两个凹窝
=肌肉完全屈前,显露为两个隆突
=女性骨盆骶骨宽于男性,女性人体两凹窝间距更宽
宽度大致等于骨盆宽度的三分之一*****
=后顶点通常比前顶点略高
-髂前下棘(AIIS):位于髋臼的前侧上缘上,骨盆前顶点下方更靠内侧的位置,与前顶点一切迹隔开
-髂后下棘(PIIS):位于骨盆后顶点正下方三英寸处。
——皆深埋体内,不限于体表。
——×××前下顶点是股直肌等的重要附着点。
-简化看来 髂嵴从骨顶前顶点开始向上形成一个圆拱形,到骨盆后顶点结束
-形状可能欠圆润,且多棱角,从骨盆前顶点开始,向后上方弯曲,在约三分之二处拐向下方,此处×为骨盆最高点,接着弯向后下方
-髂嵴因人而异,有些圆润,有些有尖锐的拐角
-正常站姿时,髂嵴只有前四分之一部分是位于皮下可见的
-有时只有髂嵴外缘会显露为一条向下眼神的弯棱,有时整条髂嵴都会显露出来,呈现为一条窄长的下弯弧状。
-髂嵴后四分之三部分则被肋腹垫所覆盖。
-胸廓弯向腰椎的一侧时,另一侧的肋腹垫就会被上移并被拉伸,于是髂嵴外缘的中段就会显露出来。
-从顶视图看,髂嵴呈S形:从前顶点开始,先向外后方向延伸(外缘呈直线或外凸曲线)一小段距离,接着便转向内后方(髂嵴最长一段)最后一小段距离几乎是笔直向后,直达骨盆后顶点(左右两髂嵴的两条短直线在身体后侧交汇)
前段弧线拐点在骨盆最宽处,即髂结节处。 ---髂结节可轻易在活人体上摸到,时常显于体表
-身体后侧的髂嵴拐点则是髂嵴折返角,这一拐角被肋腹垫后端的脂肪所覆盖。
耻骨:
-左右两侧部分在身体前侧的中线上交汇 两者被一块纤维软骨盘隔开,这一连接部分称为耻骨联合
-上缘和前顶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并有耻骨脂肪和阴毛上部覆盖
-与尾骨下顶点在同一水平面内
-××××身高中点大致在耻骨联合的水平线上××××
耻骨结节:
-位于耻骨上缘上,距耻骨中线有一小段距离
-自耻骨联合的底部开始,有一块窄而薄的部分向外下方和后方延伸,直达坐骨粗隆的中点(下接坐骨支)——这块耻骨部分称为耻骨下支
-两侧的耻骨下支构成了耻骨弓
坐骨:
-构成骨盆下半部
-主要由坐骨粗隆构成
-坐骨粗隆是一块厚实粗大的骨质隆起,在坐姿时支持身体重量,并为腘绳肌群提供附着点。
-****左右粗隆之间的距离(粗隆中心点)为骨盆总宽度的一半****
-坐骨支:一段西带状的骨,自坐骨粗隆的底部开始向内和前上方延伸。和耻骨支合成坐耻支。
-每一侧髋骨都可简化成为两大块垂直平面——上侧平面是髂骨,下侧平面则朝向外前方,且稍稍斜向下方。
-两平面在髋臼处交汇并发生面的扭拐
-上侧髂骨平面较大朝外后方;而下侧平面则朝向外前方,且稍稍斜向下方
-从侧视图上看,髋骨形似一个8字或螺旋桨。
-较大的上半部和后侧的骶骨相接,左右两侧髂骨的下半部分则在身体前侧中线上彼此交汇。
——可以把骨盆想象成两个碗状的骨腔:上侧的腔朝前敞开,由髂骨内表面和骶骨的顶面组成,称为大骨盆或者假骨盆。
——下侧的腔更为封闭,由耻骨、坐骨、骶骨和尾骨内表面组成,称为小骨盆或者真骨盆。
与体表形态相关的男女骨盆的区别点:
-女性骨盆更宽,而高度则小于男性。因此,女性构成部分分布得更宽些。
-女性坐骨粗隆(连同股骨大转子),骨盆前后顶点和髂嵴都相距更远。
——女性耻骨弓角度更大,更圆润,类似拇指食指张开时构成的形状。
——男性的耻骨弓角度更宽,于是女性大腿内侧各肌肉的上端间距也更宽,因为股收肌的起点离身体中线更远,所以在脂肪不太厚的情况下,女性并拢的大腿之间会有缝隙。
——女性骶骨比男性更宽,髂骨更扁平,偏向前侧。髂嵴宽度小于肩峰宽度,男性则更窄些。
解剖学姿势:前顶点和耻骨联合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此确定骨盆朝向
-相较此位置,骨盆略向前倾,原因是身体姿势的差异,而不是男女性别的差异。
回应 2017-03-24 15:40:54 -
当双眼望向前方的无限远处时,左右两眼球的轴线平行。当双眼聚焦近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左右眼球的轴线则会相交。相交幅度最大时,就是内斜视的情况(译注:即俗称的”对眼“)…… 我认为这是原文很喜感的一段,这本书就像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本正经地描述半天,在这里,好像译者都对老外默默叨叨的描述和术语感到无奈,很贴心地标注上,就是:对眼。(其实后面老外还精心描述了一下轴线不相交的情...
2015-08-15 14:35:36 2人喜欢
当双眼望向前方的无限远处时,左右两眼球的轴线平行。当双眼聚焦近处和近处的物体时,左右眼球的轴线则会相交。相交幅度最大时,就是内斜视的情况(译注:即俗称的”对眼“)…… 引自 眼 我认为这是原文很喜感的一段,这本书就像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有时候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本正经地描述半天,在这里,好像译者都对老外默默叨叨的描述和术语感到无奈,很贴心地标注上,就是:对眼。(其实后面老外还精心描述了一下轴线不相交的情况,可能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自注:外斜视……) 当然,作为比较学术的一本书,啰嗦有时候不可避免,其实很多西方科学著作和哲学原理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废话连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呢?老外也不是傻瓜,之所以如此行文自有其道理、 这一点上只有在实践中才会获得感受,比如上文之所以如此反复描述,其实是为了强调对眼的本质,即双眼轴线最大相交时才会形成。不是最大相交呢?就是正常现象。 很多人画正面像的时候,眼神总是很呆滞,从技术上分析,就是瞳孔总在眼白中间,好像望向远方,也就是轴线平行,结果就是眼神涣散不聚焦。 而优秀的肖像画,观者总能感觉画中人无时无刻不再注视着自己。这是因为画家准确地捕捉到了瞳孔微妙的位置。使观者感觉,瞳孔轴线正好聚焦在画平面附近,产生了真实的感觉。 而对于眼神呆滞的画,可能就是作者有顾虑,如果靠近两个瞳孔不就变成对眼了吗?这就是对成像原理和透视不甚了了又没有细心观察的结果。和这点类似的,有些画在画瞳孔转动朝一边看时,在眼白上的位置居然一致,结果自然成了外斜视。这就是不明白聚焦和轴线规律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者的描述其实是一种原理阐述,只有真正理解形成抽象认识,才能在实践中起指导意义。 不过换句话说,要是学者们能写得再通俗一点就好了。轴线相交最大化是什么?没有译者的标注,我是没意识到对眼什么的、
回应 2015-08-15 14:35:36
论坛 · · · · · ·
求助?这本书的肌肉讲解是不是有错误? | 来自∞Deepblue | 1 回应 | 2019-11-25 23:56:1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9.2分 82人读过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 绘の理论or技艺 (聆)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各知识领域的优秀基础教材与读本 (Fati)
- 绘画基础 (ARiS)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yche 2014-08-06 10:31:08
我只有一个想问:为什么没看到腹肌和胸肌………………半星扣纸张。
0 有用 重生之我是蘸肖 2019-10-28 02:19:20
太难啃了 估计要读第4.5遍才能记得差不多,等彻底消化了再来改评价
0 有用 秋风柳 2022-03-30 19:41:02
这本是当“字典”用的,就是遇到弄不清的地方翻开书查找确认
0 有用 宥语 2017-09-18 11:04:32
人家的教材系列
0 有用 布边 2018-08-22 20:58:08
够细
0 有用 一颗奶膘🌰 2022-06-08 20:08:38
就是系统解剖啊
0 有用 秋风柳 2022-03-30 19:41:02
这本是当“字典”用的,就是遇到弄不清的地方翻开书查找确认
0 有用 一般型号巨乳 2021-11-26 00:59:37
@2019-01-29 19:17:02
0 有用 河童(🙊🙉🙈) 2021-10-09 19:48:30
粗翻一遍。硬核教学。读完更佩服医学生了
0 有用 李思LiSi 2021-04-16 20:33:24
读了一遍,讲的很细,还需反复看,收录在我个人的教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