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因问得琐碎,故难以答得集中,文体决定。虽多有重复,零金碎玉,亦有可观。
第一次读陈平原老师的书,是2009年暑假的《大学何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背景下,竟被深深触动,更重要的是,陈老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观点让我去国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困惑烟消云散。四年来,读了好几部他的随笔和采访报道,也听了他一个学期的课,虽然远远没有受他的温润性情感化(性情是学不来的罢),却在对待治学的基本态度、理性看待当下学术圈各种现象等方面深受教益。这本访谈的内容跨越了自90年代以降的将近十余年,而前后逻辑基本稳定——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可惜变色龙在当代学界实在太多了,陈老师竟成了异类。
艾玛 难道我是第一个评价的?续书的时候在图书馆偶然翻得,虽不识平原君,但是感觉此人我应该还蛮喜欢的。(其实是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给读晕了,尼玛在《习惯死亡》的时候分明还没有这么矫揉造作直白粗糙啊。。。啊啊啊)。
有一段让我很想抄下来。晚些时候抄。
陈老师的新书。
陈平原的谈话录,尚可一读。
不乏有真情实感的真知灼见
有些回答重复了。
> 京西答客问
1 有用 向三峡 2015-08-07 17:27:31
因问得琐碎,故难以答得集中,文体决定。虽多有重复,零金碎玉,亦有可观。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3-06-14 22:13:32
第一次读陈平原老师的书,是2009年暑假的《大学何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背景下,竟被深深触动,更重要的是,陈老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观点让我去国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困惑烟消云散。四年来,读了好几部他的随笔和采访报道,也听了他一个学期的课,虽然远远没有受他的温润性情感化(性情是学不来的罢),却在对待治学的基本态度、理性看待当下学术圈各种现象等方面深受教益。这本访谈的内容跨越了自90年代以降的将近十余年,而前后逻辑基本稳定——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可惜变色龙在当代学界实在太多了,陈老师竟成了异类。
0 有用 掌中宝 2013-06-03 00:12:59
艾玛 难道我是第一个评价的?续书的时候在图书馆偶然翻得,虽不识平原君,但是感觉此人我应该还蛮喜欢的。(其实是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给读晕了,尼玛在《习惯死亡》的时候分明还没有这么矫揉造作直白粗糙啊。。。啊啊啊)。
0 有用 远树 2014-03-08 19:02:19
有一段让我很想抄下来。晚些时候抄。
0 有用 好书数行 2012-12-13 22:13:44
陈老师的新书。
0 有用 智术师 2022-10-28 01:59:39 广东
陈平原的谈话录,尚可一读。
0 有用 世纪脱节的脊柱 2020-08-08 13:23:03
不乏有真情实感的真知灼见
0 有用 huhi 2019-06-03 14:58:09
有些回答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