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眼的影像 短评

热门 最新
  • 59 灰土豆 2013-06-01 17:28:49

    “就因为想着要完成,想着要完美,才没有办法着手开始。不用去管能不能完成,写得是不是完美,怎样都好。尽力而为就行了。做不到中断就是了。就算写着写着中途死了……如果是一直写到死,没有比这个更符合蝼蛄的愿望的了。”——就是这样,没有诀窍。

  • 16 欢乐分裂 2013-03-30 10:49:25

    得以一窥诸位编剧【复眼】的创作方式,孜孜以求已成传奇,对黑泽明的侧面描写很传神;行文较啰嗦,个别观点如看过剧本便不再观影、对一枪定稿的颇多反对、对黑泽明中后期作品的贬低,均保留意见。

  • 10 木卫二 2013-02-02 22:36:00

    《生之欲》的集体创作部分很赞,黑泽明发怒的描写很搞笑。桥本忍和野上照代的电影际遇,都是始于给伊丹万作写信,然后都收到了回信,一个继承了伊丹的电影遗志(……唯一的徒弟),一个被伊丹妻子托孤(……伊丹十三)………

  • 11 吴松张 2015-09-21 00:59:57

    看过最好的一本的电影书籍。黑泽明的遗书如果是《梦》的话,这本书可以算着桥本忍的遗书。毫不夸张地说,此书是留给影迷的醒世名言。

  • 9 云中 2013-09-08 13:23:21

    其才华与野心、自负与自大,都与黑泽旗鼓相当,这才是两人过不下去的原因吧。

  • 4 悲欣交集 2013-02-07 21:09:47

    跟老妖说,桥本忍怎么那么罗嗦(我的意思其实是指一句话不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说,却周旋在各种繁赘的副词连词上,生怕说不清楚)老妖说,要原谅老年人。但看完后我觉得不是桥本忍年纪大了的关系,他写剧本直接勇猛,又讲究布局,说是用筹码填满稿纸空格的。且即使这本书中也能窥探到行文的布局,这样风格的人怎么可能词不达意,生怕说不清楚而罗嗦呢?那答案只有一个:翻译的问题。所以吧,唐奶奶固然不佳,但三岛那些小说译文是有文学感的,译者真不是找个懂日语看过几部日本电影的人就能担当的,因为是在翻译书,不是翻译文献资料。

  • 4 成知默 2013-06-13 10:30:47

    晚年的桥本忍说:“对我而言,黑泽明是总有一天应该会遇到的人……感激能够遇到他。甚至我觉得和他相遇是理所当然,前缘注定。”桥本忍与黑泽明的遇见,是从众人各据其眼(复眼)进行同一场景的写作,完成具有混声合唱质地的剧本,虽屡屡挑战极限却在之后重获自信与霸气的力量感;到对“一枪定稿”的诸多质疑,对黑泽明后期作品的否定,乃至最终的分道扬镳。桥本忍在小国英雄、黑泽明及黑泽组的编剧相继去世后,写“秋风袭人,孤影悄然。忽然发现自己已是孑然一身了”,这恐怕是再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的寂寞之感。

  • 4 锦瑟二十 2013-03-17 22:35:15

    真好看,编剧写的回忆录就是流畅优美,作为黑泽明最盛时期的御用编剧,桥本讲述了当年和黑泽明一块合作编剧《罗生门》、《生之欲》及《七武士》的往事。写得最好的是共同创作《七武士》那段,几位编导大人为了在枯燥的闭关生活中添点乐子,相约一人出一道拿手菜,于是桥本、小国每人贡献了一份家乡美食,轮到黑泽明时,他拿不出可吃的,唯有高歌一曲。那是最自我最本真的黑泽明。p.s.最后,当所有的黑泽组编剧离世,只剩桥本忍一人时,那篇讣告写得真动人,那种被遗留下来再也找不到有人可对话的孤独感,看了让人泪落。

  • 3 达斯佛™ 2013-01-22 16:11:27

    一气读完,太好看了。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止步罗生门,桥本忍旁观《复眼的影像》深入竹林中,抒写乱花迷眼的澎湃人生。结尾,女儿指着《英雄》对桥本说这片导演号称中国的“黑泽明”,恰好《蛤蟆的油》书腰印着国师的崇拜之辞,巧合得有如莫比乌斯带般轮回。

  • 4 闲人 2013-08-08 13:10:44

    当编剧是件痛苦的事情,给有艺术追求的导演当编剧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可是总有人安于这种痛苦。

  • 3 艾弗砷 2014-10-31 21:02:49

    基本上是昨天和今天两天在班车上读完的。桥本忍的《罗生门》剧本也是在上下班的列车上写的哦。

  • 3 jinying 2017-10-07 21:49:47

    重读还是经典

  • 1 本来老六 2013-02-04 08:54:41

    可惜还是谈他自己少了

  • 2 你好吗 2017-10-15 15:45:07

    复眼(客观性)的把握,后三分之二桥本忍基本上全是在批判黑泽的“一枪定稿”了,而最终因《梦》恍然大悟。

  • 1 苦月亮 2019-05-23 22:28:47

    “这世上有那么一些作品,你会不愿去“屠宰”它,而甘愿与它一同殉情。”本着桥本忍师父的话一直前进,那样的较真可以让一部本已成型的剧本因为一日几餐的概念无法证实而枪毙掉,也因为有了这份“我们国家有事件的历史,但没有生活的历史。”的认识,才诞生出了后面如《七武士》般的巨作。一直埋头苦干与世隔绝,一抬头,发现自己把别人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已经变得很牛逼,真是一件很酷的事。

  • 1 ākinī 2013-08-05 15:35:51

    能给六星吗 身临其境观看黑泽组的剧本创作实态

  • 1 布宜諾斯 2013-04-04 00:55:45

    人可以平凡,但也可以优秀,可以伟大,取决于什么态度、多大力气来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梦想,还有更重要的,工作。

  • 1 方悄悄 2016-10-16 19:11:22

    非常好的一本书。都去看吧!!!!!!!

  • 2 paracelsus 2013-06-04 20:57:59

    作为最早读到译稿的读者,深觉此书难以评价。实因其集犀利见解与欠揍观点于一炉。史料方面还算丰富,尤对黑泽组工作方式及若干影片制作背景提供了颇有深度的第一手资料。只可惜或因作者年迈,感喟实多,文风絮絮叨叨,令人不喜。

  • 4 沈念 2013-09-03 12:50:39

    我总觉得桥本忍花那么多篇幅痛批【影武者】和【乱】,盛赞【罗生门】与【七武士】(虽然这两部确实也是我最喜爱的黑泽明作品,但前者也绝对不像桥本忍所言是失败之作,我认为那反而是黑泽明艺术境界提升的分界点)这一举无非是想抬高自己的重要性吧。但【罗生门】也好,【七武士】也好,能让二者真正成为影史经典,电影教科范本的灵光一现都归功于黑泽明无疑。文字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桥本忍字里行间总是忍不住将合作剧本中的成功揽到自己身上,将瑕疵之处归为他人之咎。而黑泽明的自传中虽见自大之处,却甚少责怪他人之过,他这一生牵强之作也并非没有,但有这份担当实为可贵,反观桥本忍,总觉其是个看重名利,自以为是的家伙,虽贵为日本第一编剧,却让人难以尊敬。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