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的书评 (20)

数数 2021-05-15 12:02:36

正当盛年

拿起来有点放不下,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谢谢余华这本随笔。 余华是作家,作家读文学的感受果然与我这样的读者不一样。前两篇的文字让我折服:干净,有力量有节奏;直到多半本书过后,我突然明白,尽管是一篇一篇的随笔,但整本书主要讲的是文学的传承,以余华自己的阅读历...  (展开)
青落雪 2023-11-29 16:13:10

读《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杂言杂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最喜欢《文学和文学史》和《胡安•鲁尔福》这两篇。最后一章《前言和后记》里面的内容与思想绝对不压于前面的文章。 《文学和文学史》,文学构成了文学史。作品和阅读,作品构成了阅读。P107,“博尔赫斯同时认为在文学里欠债是互相的。”影响也是相互的,比如我在莫言...  (展开)
九尾猫 2021-11-23 16:28:08

怎么去阅读?我认为这样去做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一生一样。 对于余华来说阅读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他一...  (展开)
iamblue 2019-06-28 19:52:52

写在读余华作品集之后

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里写下了自己阅读时感受。他写下了他对一些作家或者对一些作品的看法,所以我这篇读后感也不限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一本书,而是这个作品集里的全部内容。 我在微信读书上读了这套作品集,按照微信读书上的排序一本一本、一篇一篇读下来...  (展开)
地鼠Stitch 2018-01-14 14:49:12

读《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有感

坐在这趟名为文学的列车上,周围暖风萦绕,心中百感交集。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旨吧。 当时是因为看着作者是余华先生,便不假思索买下了这本书。本想着书中的内容是轻快的小说或是美美的散文,可以给自己前段时间不断阅读那些记叙性或是说理性强的著作减减压,没想到...  (展开)
Evangeline 2023-05-03 11:25:14

差点被余华这个小老头骗了

余华乐呵呵地对着镜头说他的作品可读性强是因为他认识的字不多,我也跟着乐呵,直到我看了这本《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学评论家。读文学家写的文学评论,会发现他们虽然没有专业评论家那样论证详实理性客观,但带有个人偏爱的感性...  (展开)
jishen 2022-05-22 12:34:21

读完书中的文学经典再来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余华随笔他读过的一些大师经典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受。余华在书中提及的文学经典,除了《孔乙己》,我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于是我读这本书也成了一种认真的囫囵吞枣。 今年的五一,也就是二零二二的五一,带着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去了剑川的沙溪,老天应书名之景,沙溪也...  (展开)
朝花 2022-05-20 14:04:57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语句摘录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  (展开)
丁阳光 2022-02-07 19:51:45

其实,这是一本余华书单

一直很喜欢余华笔下的故事,在我心中,没有人比他更会讲命与运了。 高中的我没有条件读很多书,语文教材,还有语文选修教材,是我忠实的读物。第一次读到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我好震撼,原来,故事还可这样讲。 很多人以为余华是天赋型作家,实际上,他就像采访里说的那样...  (展开)
九尾猫 2021-11-23 16:27:23

阅读对于你来说以为着什么?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一生一样。 对于余华来说阅读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他一...  (展开)
王不知道 2021-10-17 11:04:02

永远的挣扎

叙述的自然流动和立意的一脉相承,一位作家从中斡旋以取得平衡。 目击这些打动过我的文字,仍然在纸上散发着思维的活力,我的思考比以前深入了一层。在旁征博引的论证中,不仅仅是读者,缺乏经验的作者也会被笔下的光华所吸引,从而偏离叙述的方向。如果为了立意的完整能牺牲掉...  (展开)
唐宋 2021-03-29 23:29:47

不一样的视角

我算是比较喜欢余华先生的作品的,虽然看的也不算多,《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先生冷静的叙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就感觉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渲染刻画,但简简单单的句子串成的故事却很有力量,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原来这种风格来源于书中提到的他喜欢的一系列...  (展开)
Shmily 2019-09-13 14:22:35

看法之外的旅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9的第一本,是站在余华先生的肩膀上看巨人。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开篇的标题——“我能否相信自己”?怀着疑惑点进去阅读,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说来惭愧,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里,我的阅读经历几乎是被周围的人耳提面命才发生的。作为阅读的当事人,我却没有感觉阅读的诸...  (展开)
玉髓沉香 2018-06-16 01:05:27

好书,能为读者建立虚拟的精神世界

读书的多少与个人的自我认知是呈反比的,也即读书越多,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小的时候,没有看到过更广阔的水面,所以将一眼小小的池塘视为心目中的海。慢慢长大后,去过更多地方,见过更多湖泊和江河,不胜唏嘘,然而顺流而下,才发现所有的江河最终都流向一个目的地,真正...  (展开)
arrcmis 2017-09-10 18:38:42

余华论小说叙述里的种种可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忘记当初把这本书加入购物车的缘由了,但结果就是阴差阳错的买了回来,因为书小小的便被我放到包里带在了外出的路上,时不时翻出来看看,最终在今天全部看完。10万字的小书,不算长,但读起来有种隔代的错觉,余华在大谈特谈的那些名家,我读过的没几个,都是耳闻多年,但都还...  (展开)
Lady_π 2017-03-11 22:30:05

作家是如何读书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7第二本,读的很快,很粗,因为共鸣很难找。整本书看得出来作者的激情在那里,可是他完全是站在一个作家看一本书的角度去看另一个作家的作品。我的意思是,他好像把名著都当作教科书来看了,很多感触都是那些著作的结构,叙事,等等。可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一部作品,是在...  (展开)
Lady_π 2017-01-10 22:14:28

作家是如何读书的

2017第二本,读的很快,很粗,因为共鸣很难找。整本书看得出来作者的激情在那里,可是他完全是站在一个作家看一本书的角度去看另一个作家的作品。我的意思是,他好像把名著都当作教科书来看了,很多感触都是那些著作的结构,叙事,等等。可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一部作品,是在...  (展开)
平方田 2016-07-12 13:46:21

我打算错过这趟旅程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记录了余华难忘的阅读往事,在别人的经典里遇见自己,或者用自己的经历去阐释经典。一个作家在别人的作品产生触动,并以此确立起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很可喜的事。他把自我和经典相互激荡的过程称为“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是很恰当的。 余华为一...  (展开)

订阅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