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三册)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6 安之 2014-12-12 20:48:52

    看到最后才醒悟过来,原来通鉴是接左传的......

  • 68 如意吉祥 2013-01-31 21:49:59

    说起历史方面的典籍,最受推崇的是二十四史,洋洋洒洒,卷帙浩繁,单说名字就可以让人震惊了。作为编年体史书的《左传》《资治通鉴》委实委屈不少,记得当初找历史典籍看,宁愿看繁多枯燥的二十四史也不愿看井井有序《资治通鉴》;更希望看《国语》和《战国策》而不愿看《左传》,就因为是编年体,觉得没趣味。其实论史料价值,它们不比任何的史书差;而按时间编排事件,更容易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没有列传渲染突出主要人物,不过在事件的发展中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早就体现出来了。《左传》除了是一部史籍外,更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尽管文字有点古奥,不过叙事技巧、语言艺术都非常精彩,诸如“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此类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趣味盎然令人忍俊不禁。

  • 43 桑田 2013-11-19 22:34:29

    后几年无年表陈列。七月暑假在办公室读完前两本,最后一本是这两天精读完成的。如果把左传简单当作“微博”,而不是历史整个事件的写作,那么找到每一条的“点”,无疑是揣摩的精粹。在浩如烟海的记录中,左丘明将每一年的大事,均选择数条段落呈现,那么综合这些,不难找出《左传》的旨意所在。那个隐约闪烁的“礼”字,像人生单条绳索上,独自走钢丝的人心中秉持的珍品,有即顺势,无则坠落。左传中事,春秋格局,不独精英机心稠密,也是所有立世之人,在生命的驰骋中需要面对的瞬息万变。就像国际局势并非与寻常百姓无关,而是每一人,皆存溺于自己的宇宙之中。

  • 37 smile 2017-07-08 20:39:19

    一个人是否会遇到他所忌讳的事,是由于他自己气焰所招致的,妖孽是由于人而兴起。人如果没有毛病,妖孽不会自己发生。人丢弃正道,妖孽就会兴起,所以才有妖孽。 子家恐怕要逃离鲁国了,他留恋于鲁国的宠信了。怀宠必贪婪,贪婪必定算计别人,算计别人,别人也算计自己。一国之人都算计他,他能不逃亡吗? 什么叫做蛊?医和回答说:沉迷惑乱于某事。在文字上,器皿生虫为蛊,谷子生出的飞虫也叫蛊。在《周易》中,女人迷惑男人,大风吹落山木,都叫做蛊。它们是同类事物。 卫定公设享礼招待苦成叔,甯惠子任相礼,苦成叔表现出傲慢的神色。甯惠子说:苦成叔恐怕要被灭亡了吧!古代举行享礼,是用来观察威仪、省察祸福的,所以《诗》说:“弯弯角杯,柔和甜酒,不骄不傲,聚集万福。”现在这个人态度傲慢,是取祸之道啊。

  • 28 2019-01-04 00:25:44

    无敌好看!历史远比小说精彩,无论情节还是叙述,都会让你深陷其中。郑伯克段于鄢,短短六字的微言大义让左公得以如此丰富且生动的诠释,见证了旧贵族亲缘与信义的衰落;寿与公子伋虽非亲兄弟却愿替兄受死的真情又让人无比动容……左传实在丰富,实在难能全然吸收,必定会反复多遍的读

  • 5 最爱周末吃豆芽 2020-11-30 09:24:10

    工作太忙,断断续续花了一年多才看完,好看! 很多典故都出自左传,甚嚣尘上、食指大动、问鼎、三不知、唯食忘忧… 唯一缺点就是里面神算子太多,动不动出来个人分析:这件事这么干不对,不讲“礼”,几年之后这个人不是要跑路就是要挂…然后神准。

  • 5 渣博 2019-06-29 16:44:33

    花了三个月,大致读了一遍。我注意到几个值得关注的点,1.春秋通常被说“无义战”,但按今天的标准,不仅当时的战争“彬彬”,就是君子其言行也要比我想象得更彬彬,所以孔子才会一旦发觉某国国君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就主动离开。2.春秋时期,由于国小,且分封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强的,国人可以驱逐国君、大臣,大臣也可以驱逐国君。只有在如此强的制约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准则才会高强度地依赖“德”,君子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3.“我”和自我的称谓“余”有区别,但有时候似乎又完全相同。“我”主要指我方,与彼方相对,而“余”主要指说话者个体。这似乎可以用来解释《庄子》的“吾丧我”。4.《老子》的辩证因素,人们一般以自然界所谓对立面的转化作为其思想的来源。但《左传》中有很多反而正,正而反的人事的例子,可作参考

  • 7 瑚琏大侠 2018-03-22 22:16:47

    文采不如通鉴,而质朴胜之。

  • 2 Fitzcarraldo 2017-09-03 14:36:45

    过分守法于“译注”了

  • 3 窦府巷 2020-03-01 14:27:09

    乱世的历史确实好看啊,礼崩乐坏,诸侯反天子,卿大夫反诸侯,家臣反卿大夫,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1 FTY 2023-02-11 22:27:27 上海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师直为壮,曲为老;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有礼,有威仪,有信义,有抉择,有勇气,有智慧,左传又何尝不是儒家的完美世界~

  • 1 缓缓 2021-12-01 08:30:19

    春秋笔法,一字一斟酌。看似轻飘飘的叙述,实则每一个字都饱含千年前的褒贬。郑伯“克”段于鄢、遂为母子如“初”……以此认识历史,品读历史,回味无穷。另,《左传》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外交辞令,千百年前的老祖宗如此重视说话的艺术,可见“礼”与“敬”跨越时间,应该一脉相承。

  • 3 風眠 2020-10-26 11:12:44

    注译的错误也太多了

  • 1 橘子小aa 2021-10-10 12:37:22

    ●2018年读 ●考研时要从这里面抽一段翻译,因此认真读过。有诸多篇章极令人动容。

  • 1 金蛇郎君夏雪宜 2019-10-21 16:55:07

    了解春秋历史最好的读物。

  • 2 阿瓜 2020-06-13 01:49:15

    人物关系 地理位置 各国关系 一遍读完 这些基本的都没有掌握 只记得些有趣的零碎

  • 2 翼雪琴 2020-03-31 11:24:07

    叙事丰腴,人物生动,场面恢宏,就是语言古奥,太难懂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