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有点模仿James Clifford那本Routes的味道,但没有学像,本来不复杂的东西,一定要生搬硬套文化研究的东东,就有点画虎不成了。不过最后作者也说了,这只是个尝试- -
美国的中国诗学研究,作者身份是留学不归学者,兼有长期的中美两国生活经验,在纸堆里滚打跌爬了许久,与众多学术圈的大部头相熟,写出的东西犹如它们的影子,主体性问题重重。
黄运特也深谙以导论为主的阅读之道啊:他的很多引用都集中在所引用之书的前小半部分……(偷笑)
按需。“《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跨太平洋位移: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志族志、翻译和文本间旅行》运用人类学民族志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意象派运动、中国当代诗歌在美国的译介、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为例,细致勾勒了各种“文化内涵”(包括语言特征、诗学理论、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在跨太平洋的翻译、重新书写和民族志建构过程所产生的挪用、戏仿、想象等“位移”现象,并分析了这种“文本旅行”背后的各类“民族志编者”们的身份、语境、动因,从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帮助读者理解“文化内涵”在跨太洋位移中获得的重生。”
有意思,拓宽了窝对民族志的理解,但就是有点不耐。“跨太平洋位移首先是一个文本移置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美国作家、民族学者和翻译家对他者的表意实践进行挪移、捕捉、模仿、戏讽和修正的努力,这些努力反过来又导致了美国文学的改变和发展。为了扩展这种民族文学的参量并发掘它的国际维度,必然得考虑民族的殖民历史及其对我们阅读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但同等重要的是考察在实质上构成了文学主体的语言挪移。尤其重要的是理解这类‘据为己有’的挪移如何成为剥夺的动因,如何能创造出一个对挪移者来说类似于存在主义的两难之境;或换言之,文学如何不仅通过被动反映社会现实而且通过积极创造和改变现实来从事文化研究。”
写得很好,收获颇多。翻译也较为流畅。惜审校不精,有大量低级错误。
难道考察翻译、互文性、文本旅行等诸概念就能找出美国现代主义中的民族志成分吗?表示怀疑。 (这本书经常有自作聪明翻译,错译颇多,也是很讽刺
触碰到人类学,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的书。 读时的不满之处在于触碰却不展开的憋屈感,当然与此同时提供的大量资料与综述不可小觑
宇文所安和周蕾对北岛的诗歌的可翻译性观点上的冲突有意思。去解读后文革时代的艺术史何尝不是这样?美国人看星星画会OMG。翻译奇差,连本雅明名字前后都没有一致。
把跨文化实践,翻译和民族志书写结合起来,更加关注其文本性面向,启发颇大
用民族志的说法解读中美之间的翻译和互文,论述比较平平,但很喜欢跨太平洋位移的说法。
美籍华人黄运特的一部论著,不长,但没看懂,始终也没弄明白文本间旅行的具体含义。但关于以下几点还是很新颖有趣:1.中国诗歌和文学反映出的中国特点作为中国民族志的一种表述。2.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将花木兰和岳飞的故事融合,写出了《女勇士》,将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中国典故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国佬》中,使自己进入了伟大美国作家群体中。3. 19世纪末出生的庞德从未踏入过亚洲,却翻译了大量唐诗,虽然错误很多。4.实证主义在语言中,假定词语和世界之间存在同构关系。
> 跨太平洋位移
1 有用 辄馨 2013-02-09 14:44:15
有点模仿James Clifford那本Routes的味道,但没有学像,本来不复杂的东西,一定要生搬硬套文化研究的东东,就有点画虎不成了。不过最后作者也说了,这只是个尝试- -
0 有用 艾吉奥 2016-06-26 16:59:11
美国的中国诗学研究,作者身份是留学不归学者,兼有长期的中美两国生活经验,在纸堆里滚打跌爬了许久,与众多学术圈的大部头相熟,写出的东西犹如它们的影子,主体性问题重重。
3 有用 虾米 2014-09-20 11:15:35
黄运特也深谙以导论为主的阅读之道啊:他的很多引用都集中在所引用之书的前小半部分……(偷笑)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2-09 18:00:04
按需。“《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跨太平洋位移: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志族志、翻译和文本间旅行》运用人类学民族志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意象派运动、中国当代诗歌在美国的译介、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为例,细致勾勒了各种“文化内涵”(包括语言特征、诗学理论、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在跨太平洋的翻译、重新书写和民族志建构过程所产生的挪用、戏仿、想象等“位移”现象,并分析了这种“文本旅行”背后的各类“民族志编者”们的身份、语境、动因,从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帮助读者理解“文化内涵”在跨太洋位移中获得的重生。”
0 有用 xxtmz_saint 2022-06-23 11:44:24
有意思,拓宽了窝对民族志的理解,但就是有点不耐。“跨太平洋位移首先是一个文本移置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美国作家、民族学者和翻译家对他者的表意实践进行挪移、捕捉、模仿、戏讽和修正的努力,这些努力反过来又导致了美国文学的改变和发展。为了扩展这种民族文学的参量并发掘它的国际维度,必然得考虑民族的殖民历史及其对我们阅读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但同等重要的是考察在实质上构成了文学主体的语言挪移。尤其重要的是理解这类‘据为己有’的挪移如何成为剥夺的动因,如何能创造出一个对挪移者来说类似于存在主义的两难之境;或换言之,文学如何不仅通过被动反映社会现实而且通过积极创造和改变现实来从事文化研究。”
0 有用 鄭巨源 2023-01-26 23:06:09 浙江
写得很好,收获颇多。翻译也较为流畅。惜审校不精,有大量低级错误。
0 有用 Hyacinthus 2022-09-18 16:53:59 北京
难道考察翻译、互文性、文本旅行等诸概念就能找出美国现代主义中的民族志成分吗?表示怀疑。 (这本书经常有自作聪明翻译,错译颇多,也是很讽刺
0 有用 明天吃啥 2014-12-07 15:58:43
触碰到人类学,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的书。 读时的不满之处在于触碰却不展开的憋屈感,当然与此同时提供的大量资料与综述不可小觑
0 有用 i-Kuma 2021-06-22 17:33:09
宇文所安和周蕾对北岛的诗歌的可翻译性观点上的冲突有意思。去解读后文革时代的艺术史何尝不是这样?美国人看星星画会OMG。翻译奇差,连本雅明名字前后都没有一致。
0 有用 溪山 2021-04-14 11:33:47
把跨文化实践,翻译和民族志书写结合起来,更加关注其文本性面向,启发颇大
0 有用 Kukki 2024-05-17 09:39:55 北京
用民族志的说法解读中美之间的翻译和互文,论述比较平平,但很喜欢跨太平洋位移的说法。
0 有用 红星闪闪的火星 2022-08-20 11:01:45 北京
美籍华人黄运特的一部论著,不长,但没看懂,始终也没弄明白文本间旅行的具体含义。但关于以下几点还是很新颖有趣:1.中国诗歌和文学反映出的中国特点作为中国民族志的一种表述。2.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将花木兰和岳飞的故事融合,写出了《女勇士》,将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中国典故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国佬》中,使自己进入了伟大美国作家群体中。3. 19世纪末出生的庞德从未踏入过亚洲,却翻译了大量唐诗,虽然错误很多。4.实证主义在语言中,假定词语和世界之间存在同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