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简·史蒂文森(Jane Stevenson)
比拉尔·卡法拉尼(Bilal Kaafarani)
史蒂文森:今天我们到中国来宣传这本新书《大创新》,我们想听听在座各位的意见,大家觉得什么是创新?
现在有很多人都会谈论创新,但是他们通常会指不同的意思,所以请问一下大家,大家觉得什么是创新?
听众1:我们首先要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就是一种创新。
听众2:我们要创新,就是要能够突破思维的局限。
史蒂文森:再来听一位先生或女士的意见,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听众3:创新就是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影响到他人。
史蒂文森:刚才我们听到了大家对创新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我们在为《大创新》这本书做研究的时候,有一些发现。我们做研究的时候,采访了全球150名商界的领袖和高管,一开始就是有51位CEO级别的高管。
我们采访这51位高管的时候,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创新。前50位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直到第51位才出现了重复的答案。所以结论就是对于创新,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当时做的实验是将金属钥匙系在风筝线的顶端,从而发现了电,大家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
有多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其实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正确地说是一种发现,而发现只是第一步,如果我们将创新的顺序比作一棵树的话,我们会发现发现只是树根这一部分,接下来要做的是发明,最后才是创新。
所以简而言之,发现揭示问题,发明是创造事物,而真正的创新则是让更多的事物变得让众人所可及,即我们可以得到的商品。
我们今天想给出一个关于创新的定义,也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和别人分享,更好地理解创新。
创新有三个层次的涵义,首先它必须是一个独特的东西,其次它要有价值,而且它的价值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这样别人才愿意去支付一定的东西,来与创新进行交换。
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东西很独特,但是没有价值,那就没有人愿意进行交换。但如果一个东西很独特,而且有一定的价值,而它的价值并不高,人们就不愿意以一定的价值,或者超过这个事物本身的成本来交换这个事物,这也不构成一个创新。
所以我们现在要把这三个涵义铭记于心,接下来也会向大家来提问,看看大家是否真的理解某样东西是不是创新。
所以,我们提倡创新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创新呢?还是会有多种创新?
有多少人认为只有一种创新?有多少人认为有四种创新?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看了一些过去的案例,我们认为可以将创新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创新是非常大规模的创新,变革性创新,而这种创新一旦形成的话,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这一类的创新一般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创造,比如说电脑、灯泡、电本身,以及汽车、网络还有一些大的数据库,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创新。
这一类创新一般基于发现,而且基于原创的发明。这种创新一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寻找相关的答案,而且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实现这个创新,短的可能是五年,长的比如因特网需要40年到50年。
大家认为在中国这类变革性创新有哪些?在中国或是世界都可以。青霉素?或者有没有别的?手机?iPhone?我们继续说这个变革性创新,就是希望我们可以引入下一类创新。如果我们把创新比作一个瀑布的话,这个瀑布的顶端就变革性创新,但是往下走的话,刚开始是手机,我们现在手机也是发展出了多种的品类,就是我们会有下一类品类创新。
其实品类创新,就是在变革性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应用,开拓了新的市场,刚才这位先生提到的苹果手机,它其实就是手机这种变革性创新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类别。
品类创新是一类非常广泛的创新,而且它能促进一个公司的增长,帮助公司提高销售额,它和变革性创新稍微有些不同,在变革性创新中,大家不知道我们要发明的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它的受众或者用户是谁。但是在品类创新中,我们对这个东西已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而在这个品类的层次上进行创新,就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用户,或者为这个产品提供新的用法。
这个产品或者说服务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再创造,这个再创造就是市场创新。
有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就是巴宝莉。巴宝莉这个品牌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品牌,现在也是要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所以开发了新的销售渠道,比如电子销售渠道。
巴宝莉非常成功地进行了品牌再更新,而且去年荣获了四大电子品牌排名第四,仅次于苹果、谷歌和亚马逊。
所以市场创新主要关注的就是产生新的效益,或者拓宽新的市场渠道。
下一类创新,即最后一类是运营创新,其实中国在这个方面,是全球做得最好的。
运营创新实际上是针对一个以前存在的产品,如何将它的生产变得更快捷,而且更低廉。
现在我们中国也是在这方面面临很多新的机会,因为我们在运营创新方面做得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要进行品类创新以及第一类的变革性创新,这样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市场发展领域。
我们刚才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可能大家就会问,为了实现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创新,我们是不是需要不同类型的领导力来完成。事实上四种创新,我们有四种领导力。
我们接下来就会谈谈这四种不同领导力,我们也可以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首先我们来看变革性创新者,很多人都记得发明家有非常强大的创造力,不断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开拓新的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托马斯•爱迪生,其实我本人也是爱迪生的后裔。爱迪生当时为了发明灯泡,进行了无数尝试,他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变革型创新者。现在在美国又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变革型创新者,我们也和这位创新者进行了交流,他的名字叫做迪安•卡门。卡门自己独立工作,有非常小的团队,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可能性。
卡门做了不同方面的发明创造和尝试,他发明了与心脏搭桥手术相关的技术,他也发明了假肢、义肢,同时他也发明了一种全自动的代步器。他现在在做一个水源净化处理的发明,所有这些发明和创造,都来源于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这么做的话,结果我们是怎么样的。
迪安•卡门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不愿意听从别人对他的谬论,而且他也是靠自己的直觉和好奇心,去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这些都是变革型创新者非常典型的特质。
我们这个世界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变革型创新者,但是一般这样的人,他们在一个大企业里面,可能并没有很好的发展。
在座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是这种变革型创新者?接下来是品类型创新者,这类创新者通常能将不同的想法联系在一起,放到一个组织里面。大家都知道宝洁,宝洁的上一任CEO雷夫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杰出的品类型领导者。他为宝洁定了一个新目标,就是五年之内,要创造出十个价值10亿美元的产品。
这一类品类型创新者,非常具有创造性,而且非常努力,但是他们同样有非常高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将不同的人聚集到一起来,集合创新想法。
市场型领导者,与刚才两类有些不同,他们通常是非常优秀的项目管理者,能够将思考和想法变成一个项目,将那些想法放在一个过程中。大家看过《变形金刚》,它是孩之宝公司的。这一类领导人也非常善于倾听,善于激励员工,也非常注重执行过程,能够将想法变成效益。
运营型领导者,与刚才三类不同,他们更注重的是效益,能够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变得更成本低廉并保证质量;他们非常注重结果,也注重决策的质量,能够不断复制成功的模式,然后不断进行成功创新。
我们现在来谈一谈创新的风险,我们会从卡法拉尼先生这儿听听实战的经验。我们说在西方,人们先有家族的名字,然后取名字,中间还有一个教名。我们经常说创新的教名就是风险。每一种创新面临的风险不一样,大家认为哪一种创新面临的风险最高?哪种风险最低的呢?
我们看到刚才提到四种不同创新模式。对于变革性创新,我们不知道产品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但是品类创新,我们会看到风险和创新应该是并存的。再到市场创新和最后的运营创新,风险也越来越不同。
卡法拉尼先生是Yldiz控股公司、土耳其实力非常强大的集团的首席创新官,他为这个集团建立了一个创新公司,北星创新公司。接下来他会用实战经验跟大家讨论一下怎么进行创新,怎么将创新运用到大家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卡法拉尼:大家有谁养猫的吗?有孩子吗?或者兄弟姐妹。大家应该听说过“好奇害死猫”,但是我们说好奇会带来创新。刚才史蒂文森女士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发现、发明到创新的顺序,在发现之前,我们最重要的是好奇。刚才问家里有没有小孩,或者兄弟姐妹,因为有很多孩子都是非常有好奇心的。
很多时候,特别是小孩,如果他们很好奇,甚至让我们觉得很烦,我们会去阻止他们。但是实际上这样并不是特别好的做法。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展示,其实好奇对创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史蒂文森女士提到了富兰克林的故事,那我们要讲一讲他发现电之前的那个关于好奇的故事。
这是1752年,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起,他当时就尝试把这个拴着铁钥匙的风筝放到一边。他当时理解电和火石会一起出现的,他的这种好奇心,也就是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现,最终使他发现了电。如果当时富兰克林没有好奇心的话,今天肯定就没有电了。
大家能不能举举类似的例子?一个发明家因为好奇,实现了创新?比如说有人睡着了,然后被一个苹果砸到了?这个人是谁呢?牛顿。那牛顿的贡献是什么?牛顿因为苹果砸到头上,所以发现了引力。如果牛顿当时没有这份好奇心的话,我们到今天也不会理解。所以好奇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要保持这份好奇心很难,因为我们都太忙了。
我们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交谈,或者是开车、吃饭,但是好奇是需要我们花时间的。其实在富兰克林之前,就有人说自己已经发现了电,那么富兰克林和这些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富兰克林的这种发现,变成了创新。发现或者发明与创新是不同的,从发现到发明,关注的是证实的科学。但是创新则是将这种科学的道理转变成商业上的成功。
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东西卖不出去,他就不想去发明。爱迪生非常有好奇心。他也听说了富兰克林的故事,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富兰克林也曾经在宝洁工作过,他为宝洁制造蜡烛。他开始讨厌自己的这个工作,因为觉得这个要和石蜡打交道,他觉得非常难以接受。他离开了宝洁,然后为一家铁路公司工作,他听说了富兰克林的故事,知道了如果将两个带电的东西放在一起,就会出现电火花。
他就想我们一定有更好的办法来点亮这个世界,除了用蜡烛以外。所以他和一些科学家聚集到一起,一共尝试了1001次,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泡。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些了。
后来他也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的创新,包括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创新,最终开创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通用电气。
好奇非常重要,之前我们提到了创新的三个步骤,很多人问过,创新之前或者发明发现之前有什么。有很多人会问,对于个人来说,我已经理解了创新,那我要从何开始呢?那么好奇就是这个开始。
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是在美国2011年4月份发行的,在土耳其2012年4月份,上面有伊斯坦布尔大桥,然后现在我们在中国也发行了中文版,我们当时希望这个书的封面能够出现故宫的图像,但是结果我们看到一个非常不同的。
刚才我们看到了这棵树,现在我们从个人的层面来聊一聊这棵树。我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创新大师之一,其实我的学生时代,接受的教育是有高度纪律性和规章性的。我当时也是非常集中注意力去拿到自己的大学文凭。我其实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就在一个五星级酒店当厨师。当时当厨师的经历,也使我能够充分的去发现、发掘和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这也为我今后在这个消费品领域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我在为宝洁公司工作的时候,也学会了怎么思考和人沟通,我需要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包括科技和消费品、消费者这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
此后我到卡夫食品公司就职,当时我学会了跨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共赢就是创新的关键,我此后将协作作为自己的一个座右铭。
后来我到百事公司工作的时候,学到怎么样让所有的企业员工,都能够参与到创新当中来。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的经历,则让我学会了怎么在全球层面来实现共赢。
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是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存在,可口可乐公司肯定无疑是一个跨国企业、一个全球性的公司,甚至如果大家去北极,到北极圈,可能也可以看到可口可乐。
刚才我们提到了创新的三个涵义,第一个就是要独特,第二个是有价值,第三个是能够商业化。另一种看法就是创新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因为创新的前提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毋庸置疑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思维。
它不光是你工作中,也贯穿你整个人生的轨迹。如果大家一直都很忙,或者进行所谓的多任务处理,大家可能会错过很多好的机会,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去观察和思考。刚才我们提到了像互联网等变革性创新,其实变革型创新者和领导者,是右脑主导思维的。很多变革型的领导者,或者是创新者,他们甚至没有完成大学,像乔布斯、爱因斯坦等,他们更多是用右脑来主导思维。
就像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可能很多人家里有小孩,如果特别调皮或者好奇的话,就会制止他,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并不是特别鼓励创新。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更多是左脑型的思维模式,我们会关注一个人的资产,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也会以这种左脑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的孩子。像刚才提到的爱迪生、乔布斯这样右脑型的人士,他们在大学里面,就无法融入以左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之中。
我们现在进行一些所谓智商测试的时候,其实更多衡量的人我们左脑的智商程度。其实我们大家都有用右脑,但是我们的右脑利用率总是比不上左脑。除了变革性创新,剩下三种更多的是左脑主导的创新。所以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成为变革型创新者或者领导者的秘方,第一个就是要好奇,第二个就是要多用右脑。然后大家就很有潜力成为爱迪生、富兰克林这样的人,或许能成为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
我现在供职的Yldiz控股公司,拥有3万多名员工,有超过250个品牌,而且我们除了在消费品、食品之外,也在金融业、银行业有很多的业务。我们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很多大企业并没有变革性创新,所以我们建立了刚才提到的北星创新公司,专门在企业的环境中进行创新。
刚才我们提到了好奇和发明,首先我们就是要回到这个基础的工具。有了好奇心之后,大家就会进行发现,进行相关的研究,然后我们会得到一些规律。所以我们的北星创新公司,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学术界、商界和政界一起共同实现科学上的发明和创新。
一旦有了证实的科学上的发现之后,就可以将它转换为技术。这一类比较好的例子,比如说富兰克林发现了电,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有了互联网之外,我们又出现了搜索,还有智能手机iPhone。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我们有了科学上的发现之后,可以给业界或者创业人士,就可以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
希望刚才的介绍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接下来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的话,欢迎提出。如果大家没有问题的话,给大家进行一个小测试。
观众4:我想问一下,刚才听您的介绍,您为很多消费品公司工作过。我想问一下您为什么跳槽这么多单位?您在每家单位之间的竞争对手,您有没有签敬业协议?您跳槽是不是也为了更多的创新而进行这种跳槽?
卡法拉尼:因为就像出这本书,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更多的人分享。其实这本书不能带来很多利润,只是为了和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很多公司其实已经进行了一些科学试验,然后将成果转化为应用。其实我在工作中也犯了很多的错误,所以也希望这本书,将全球150名高管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结合在一起,和大家一起分享。
听众4:我问一下史蒂文森女士,您作为国际上知名的猎头,对于他这种在很多不同的公司都工作过的人更喜欢,还是更喜欢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的人更喜欢?
史蒂文森:从一个高管的角度来说,我更注重的是到一个公司里面,能否从这个公司学到东西。如果一直在一个公司工作,可能你的价值观和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完全相同;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公司经历过,这不是说在一个公司只工作一年,然后就跳槽。相反,在每个公司都取得一定的成就,能够学到一些东西,这种学习的过程,在高管眼中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两者结合应该是最好的,就是有一些多样性,有一些变化,而且能有一定的积累。
听众5:我们在中国怎么进行更多的变革性创新,将我们现在已有的运营创新结合起来?
史蒂文森:我们之前提到,其实中国过去有很多变革性创新,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发明,但是现在运营创新比较多,需要我们在两者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
卡法拉尼:其实现在中国人不乏右脑思维的能力,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国更多是在和西方发达国家拉大差距,所以中国现在更多的是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吸取进来,然后进行复制,重新输出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再进行变革性创新,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憧憬。
听众6:我很好奇,这本书都是跟大公司和CEO之间说的事,为什么你们愿意花时间和我们这些非CEO们在一起交流?推广你们的书?
卡法拉尼:希望跟大家分享经验,然后我们能够加快创新的步伐。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够从今天的演讲中得到一些启发,也欢迎大家去读《大创新》这本书。谢谢大家。
【20121209时尚廊】《大创新》演讲实录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