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城的骑士 短评

热门
  • 60 顾舜若 2020-03-10 19:17:52

    签版权至今两年有余,做成此书,我心甚悦。

  • 26 Mandelstam 2020-03-16 15:41:45

    雷蒙德·钱德勒从来都不只是一位侦探小说家,他是一位文体大师,是“黑色文学”的缔造者。钱德勒拒绝分类,他曾说:“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重要或有意义的艺术形式,有的只是艺术作品,而且少得可怜。”钱德勒拒绝写作意识的懒惰,他把正常信纸裁成两半,竖着卷入打字机,用三倍行距,每页只能打125到150个单词,并强迫自己每页纸上都写出精彩的内容,最终成就了比利•怀尔德口中的“每一页都有闪电”。希望这部传记作品,能够为读者提供钱德勒超越“侦探小说家”的一面,真正地明白他超越这一题材的价值。

  • 11 好快的刀 2020-04-22 18:23:04

    坦白来说,雷蒙德·钱德勒的私人生活大多是无趣的,甚至在写作上都没有多少天赋。然而作者展示了雷的多样面孔:写作上的怪癖,情感上的老派,以及从不把自己当作侦探小说家,努力写一部真正现实世界作品的追求。把谋杀和犯罪当作严肃艺术,把电影当作纯粹艺术而不是好莱坞式的产业,或许这些生动的侧面让雷值得更高的褒奖。

  • 9 2020-05-05 21:18:23

    传记是什么?是他者的神话吗?观摩和揣测艺术家是在哪里收获核心体验又将它转化自己的作品的?缩短我们与伟人之间距离的共同遭遇的惊喜?可以知道的是,在一百年前试图成为作家并不比现在更容易。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在现在看来或许已是笑谈,打肿脸充胖子式的讲究和那些为面子而撒的谎,都体现出钱德勒局外人的无所适从,但那份过时的坚持在黑色洛城里确有动人之处。本书作为传记来说堪称资料详实。

  • 11 无际荒原 2020-03-30 22:08:36

    这本传记从两个要点出发,一个是钱德勒的创作之路,一个是他的私人生活。前者从英国开始,连文学界的边都还没触到的钱德勒在此小试牛刀。再到远赴洛杉矶,在美国闯出一番天地。马洛的诞生历程。对文学和通俗小说的看法见解。与好莱坞的种种过往,和秘书、出版商、文学代理人的轶事。后者写钱德勒的个人生活:出生在芝加哥,童年辗转爱尔兰与不列颠,青年游历欧洲。爱上比他大18岁的茜茜。酗酒出轨,分分合合。在妻子去世之后彻底崩溃,四处示爱求婚,徘徊美国与英国之间,最终病死医院。既有评价、解读、分析钱德勒作品的文字,又穿插其书信,记述、探讨堪为传奇的一生。作为初出茅庐的作品,写的算是优秀了。

  • 4 韧勉 2020-04-26 23:39:31

    本书作者以为伟大的小说绝不诞生于实际需要。钱德勒跌宕起伏的炫彩人生也映衬了这一特点,他出生在美国,父亲家暴,母亲带他在伦敦舅舅家度过童年,去美国闯荡,在洛杉矶定居,文学作品深受哈米特影响,他们两个都是当年无法成为严肃文学作家,从而转战通俗文学,但是他们在通俗侦探文学中,系列作品的人物塑造毫无类型化,兼具严肃文化的细节描写与立体人物。且钱德勒比哈米特的人物特征更为明显。让钱德勒名声大噪的是他与众多好莱坞导演的合作,是其作品影像化,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声誉,但他在盛名之下却发现自己已被类型化作品所禁锢,无法创新,似乎每个人都无法逃脱个人局限性,他的人设阻碍了他的人生抱负。这本钱德勒的传记在写作层面,大量引用钱德勒作品中的评论与描写内容展现其文学造诣的高水平,及其创作主旨。最后点赞翻译文笔极其流畅。

  • 4 Berlinka 2020-03-28 11:37:58

    意犹未尽却必须写下结局的传记,在我眼前生长起一片茂密错综的“雷的森林”。狮子座的钱德勒是这个星座最文本意义上的诠释者,骑士,磊落,光明,暴烈,孤独,阴郁,脆弱,困惑,明晰,所有矛盾特质都集于一身。他需要不断被人关注,被人肯定,需要被证明自己有魅力能保护弱者,能伸张正义。推理小说的紧箍咒囚禁了他,也成就了他的金刚身。毕其一生,雷在写作技艺的追求上都没有满足过,那些为我们呈现力与美之真正要义的作品,是雷对旧世界(甚至追溯到古希腊)价值观的孤独捍卫,是他所说的,“好小说需要蒸馏”,萃取出纯洁,冷冽,坚硬的质地。杀伤力太强的宝剑必会自伤,所以它也狠狠摧毁了雷的世界。对种族、女性和同性恋的争议,只是因为他是一个饱受孤独之苦的灵魂。在最后一部《重播》中,他终于朦胧知道自己在等待的只有爱。

  • 3 ly的读享生活 2020-03-22 09:48:01

    以初出茅庐的作品而言,这部钱德勒传记水准之高让我惊讶。作者一定也是粉丝,以热爱,以致敬,以孜孜不倦的好奇追索与尊重态度,才能以深情而又克制的文笔,讲述雷的一生,以及马洛诞生的过程。马洛关联了雷的意识,以及心灵的价值。有哪些东西,需要守护?很多时候,我们也在不由自主地虚构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生活是否可以授权给我们,自己把自己写出来呢?

  • 3 emma 2020-03-24 10:45:35

    很棒的传记,尽管有很多一手资料的缺失,但也尽可能去还原了钱德勒的经历,至少能自圆其说。另外还对钱的文本做了相对客观的分析,也像钱一样对他所处的城市有所关注。有种理性迷弟附体的感觉。

  • 2 虾米 2020-03-24 10:33:25

    著译俱佳。关于传主的人生和创作,作者有很好的见解,详略也得当。重点在于表现雷把类型小说写成严肃文学的努力和焦虑,而作者耙梳文本的功夫也甚是了得。从雷的古典文学底子、叙事结构、隐喻明喻,到洛杉矶黑帮“系统”、官僚金融机构、各个年代的流行事物(尤其电影),等等,编缀勾勒出一爿“本质与表象相悖”的迷人的“雷之森”。而雷性格的复杂多面——骑士、浪漫、暴戾和幻灭——也一并跃然于纸上。

  • 2 章昕颖 2020-03-20 09:50:13

    喜欢这种老派克制冷硬的感觉。绅士的品格,对罪恶清醒冷静的认知。读钱德勒传记,就像读一本小说。

  • 2 2020-11-21 19:00:46

    这书太神奇了,除了一解对钱德勒的困惑外,我还迷上了这位传记作者。。。。。

  • 3 夜間航海飛行👒 2021-01-17 01:46:58

    虽然觉得写的还是带了作者主观的感觉比较多,但我读到后半段居然开始讨厌希区柯克…雷的一生都在践行绅士风度骑士精神,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寻求爱,渴望慰藉,讨厌孤独,喜欢被追捧、被人喜欢。现在觉得马洛是雷幻想中的超人,是他想要成为的人。马洛是雷的一部分,也是雷理想中的一部分。从失去茜茜以后,最后的日子里,雷的人生变得糟糕又荒唐,不断的求爱、酗酒…我觉得还真的蛮不堪的。但我终于明白了,最后的那本重播里的马洛为什么改变了,也很开心他最后得到了慰藉。谢谢你雷蒙德钱德勒,我很喜欢菲利普马洛。

  • 2 扭腰客 2020-07-09 11:42:14

    近年来,欧美流行文化对“老派”的追求其实都跑偏了,即便是好莱坞《007:天幕杀机》里拳拳到肉的新一代邦德,也流于形式而忽视内核。只有雷蒙德·钱德勒,才是正统黑魂。

  • 3 守望者eye 2020-03-15 21:25:39

    阅读体验绝佳,就像穿越到了《漫长的告别》里。

  • 2 lee 2021-02-05 16:55:03

    最爱的雷蒙德•钱德勒。因为真实,这本书里的钱德勒没有他笔下的马洛讨人喜欢,真实生活里的钱德勒天真而敏感,经常高估他在朋友心中的地位,或者误以为别人胡一直把他当朋友,比如书里写到的希区柯克。一个害怕独孤、不太会与人相处、也不会自处的人,酒是他最好的朋友,才有酗酒。

  • 1 灯火灯火 2020-12-28 16:21:50

    把这个男人的经历写得非常详细,还从多方面分析了他的性格,包括作品内容,也就是——有!剧!透! 虽然钱德勒的作品就算剧透阅读趣味也不会少太多,但我还是建议先把几本名作读了再读这本。 最喜欢的是对于侦探小说为什么不能迈入严肃文学领域的探讨,全是干货,摘一句最喜欢的——“小说如果不试图创造现实,也就无法创造艺术。”

  • 2 宁微君 2021-03-17 09:10:11

    这是截止到目前,关于雷蒙德•钱德勒生活最有说服力的传记。大量的书信成为现在我们研究他最为真切的证据,诚如作者所言,雷蒙德是矛盾且深陷孤独的。他的书信更多反应的是他当时偏执或者古怪的性格,这一点对我们了解这么一个独特的作家和作品尤为重要。

  • 1 catse 2020-08-20 21:44:19

    作为钱德勒的一个书迷,还是非常期待着这本书,首先书的装帧就非常简约硬朗,贴合钱德勒的硬派侦探风格,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有些恋母情节,敏感,接受英式传统古典教育熏陶,大器晚成,又沉迷于酗酒的作家的人生

  • 1 camus1997 2021-07-08 10:06:45

    这书是围绕主题的,比如亚瑟王的骑士的意象,对于钱德勒和洛杉矶之间的纠缠,讲的也很清楚,酗酒的危害是一个强调要点,总之,我喜欢他的笔调,了解他个人私下的生活过程,也蛮有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