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 短评

热门 最新
  • 717 史密斯先生 2016-06-19 17:08:10

    我还是非常喜欢余华早期这种残忍的风格的,才华横溢,有着很多作家写到死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啊。

  • 432 林林酱 2015-01-13 20:49:10

    作家出版社系列第一本。张颐武说余华这段时间迷上了暴力,他自己也承认。这本书是你捧着读手会发抖的,鲜血和暴力与叙述语言的极度冷静节制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让你更为恐惧。余华效仿罗布格里耶式的人的物化,在人无意识的行走中发现暴力,发现疯狂,发现社会的悖谬,发现人伦的冷酷。他好像在写荒诞,但他是在构造另一种现实。

  • 219 哭泣的耳朵 2015-10-24 16:21:34

    其中现实一种这个短篇,我现实中竟然真到遇到过~~~

  • 287 奥桑姆 2013-07-14 00:06:14

    摔弟弟那段把我惊呆了!虽然这种事我一直想干但真看到有人用文字把整个过程、心理轻描淡写出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慌了一下......皮皮摔弟弟的整个过程像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从抱起弟弟开始他就处于放空状态,以致后来都忘了手里抱着的是个活生生的人,结果直接手一松,弟弟就头着地掉在地上。接着静静地看着血从脑袋开花的地方淌出来,蚂蚁受血腥味驱使钻进开花的脑袋,然后毫无波澜地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走回房间。整个过程平静得可怕,这种“轻率的暴力”令人不寒而栗。

  • 176 ナツミ 2015-02-09 11:11:36

    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感觉线条更缜密一些,现实一种中从婴孩无人照管到老奶奶浑身疼痛不已不理世事再到一切结束俩弟媳继续聚在一起吃饭,实在是诡异的冷漠;第二个故事更具有视觉感,总感觉像是电影历历在目的感觉,不过结局还是较好猜测啊

  • 100 -ninety- 2019-10-26 00:37:23

    余华的书不能几本连着读,容易抑郁。

  • 132 早睡要提醒 2019-09-09 19:08:20

    感觉自己通过一台架在远处的摄影机观看整个故事,太冷静了,太抽离了。就好像余华把你领到太平间里,捞起一只手臂贴在你脸上,对你说,凉的。那些平庸的罪恶,就是这么冷,这么凉。

  • 143 别些子 2020-06-12 12:12:17

    最后山岗的睾丸被移植:仇恨的种子仍旧在发酵,即使灭门也无济于事。

  • 62 拧发条鸟 2019-01-23 22:54:06

    相比余华后期的《活着》,我更喜欢他早期的一些短篇。阴冷、血腥、荒诞、压抑,但有一种多义性,耐人寻味。

  • 78 陈的的 2019-08-17 17:43:29

    少年时不懂。如今再读,依旧被那种失了智的行为,和冷眼旁观的淡漠,震得盛夏如冬。

  • 33 北泅 2016-04-27 15:42:11

    非常喜欢,余华的犀利和荒诞。

  • 46 SH 2020-12-21 03:23:58

    余华早期的文风,荒诞得理所当然,残忍得到了极致。仿佛在描述他构建的另一种现实,可又好像就发生在我家隔壁,令人毛骨悚然,后背发凉,久久没能缓过来。一头扎进荒诞里的感觉真是酣畅淋漓! 「其实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里,而是在太阳下也令人战栗」

  • 27 安东。 2018-04-12 19:31:36

    现实是疯狂的排列组合,回忆是光影的不堪重负。余华赋予现实一种永远是现在时的动感,这流动关乎阳光和骨骼,关乎死亡与血液,却无关生之喜悦。生便不再是生命,而是生成,一切仿佛恰如其分,从前和往后通向永恒。是另一种螺旋,永动机的冷漠。余华笔下的人体有筋肉分明的颜色,坦诚且一丝不苟,像医学课的人体写真。现实一种避问家族情感,只在代偿中进入轮回。河边的错误是对真相的执念,追逐本身即是恶,而真相拒绝被表达。一九八六年的意识流惊艳如泼倒的染料铺,残酷得迷人。2018-026

  • 50 苟日新 2017-06-11 22:45:01

    什么鬼。文学的意义何在?如不能让人从悲凉中生发一种善意,还要文字干嘛?还要文学何用?用来自暴自弃吗?真后悔翻开来

  • 23 彳亍 2013-10-08 13:56:44

    看到了人生的无奈吧。山岗和山峰为了儿子,一个个都死了。但是在那个环境下他们还能有什么选择,比如我现在找工作能有什么选择呢?河边的错误,那个马哲枪杀了疯子,最后很让人啼笑皆非,竟然被迫当成疯子。愿意为别人着想的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九八六年更是让我见识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剧。被打压的教师的妻子女儿应该怎么办,一直守着他自怨自艾,还是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无奈。是这个时代造成了个人的悲剧。在这个悲剧的时代面前,个体显得是那么渺小无力。

  • 37 小隋 2020-05-21 21:03:27

    余华在结尾根本不愿意放过读者啊,一定要点明“是的,大家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受了迫害的丈夫”。所以大家只想无视他。因为他是苦难时代的象征,破坏了新的阳光下的生活。 清醒了的疯子让人想起威廉布莱克的《尼布甲尼撒》

  • 25 松木梯子 2020-04-23 23:46:22

    战栗地读完整本书。余华实现了纯文学中的类型化改造,以荒诞与疯癫讲述着这片土地残忍得可怕的事实——冷漠、报复、无尽循环的恶、腐朽、虚伪。所有人都如同精神患者,依据不连贯的逻辑来来去去。在庞杂的谵妄之中,我们自行体悟到锋利的真实。第三篇的写作更像是一种伪饰的倾泻,用多元但不深奥的指涉与隐喻打捞起十年的暴虐与癫狂,以灿烂的春光托出浪潮中的随波逐流与擦肩而过。我似乎完成了一次自戕。

  • 15 冬之旅 2015-09-19 12:59:56

    对心理异常人物的描写视角独特,文字如此的准确,尖锐,洞穿了人性的隐秘之处。

  • 18 秋沙雨 2017-11-09 22:38:23

    《现实一种》荒诞地讽刺了亲兄弟冤冤相报反目成仇的故事,《河边的错误》讽刺了过去法律(不知道现在如何)对精神不正常者犯罪无能为力的状况,《一九八六年》通过一个受迫害发疯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他妻女的现状描写了文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伤害,读来心酸至极。最后一节的开头堪称绝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