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美國人的创作者
· · · · · ·
-
许烺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许烺光(1909—1999),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1977年—197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许烺光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边缘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才识,使他成为最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人)的神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难惹的,但如果一个神被消灭或者不讨人喜欢,他们就会简单地选择另一个。中国人对神的兴起和衰落的反应,如同对待朝代的强盛或崩溃一样。中国人的哲学是:不管谁当神仙,我们都崇敬他们并提供合适的供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2页 -
一神教的美国人带着摆脱父母获得独立的焦虑。这使每个人都得自行其事;他强调个人和内省的祈祷;他刻板地区分善与恶和生与死;他必须要永久皈依而非心灵短暂变化的概念;他有传教的热情,精深的神学和雄辩的布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中國人與美國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总说中国人重视社会关系而非个人,现在依然是这样吗?
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著名人类学家、文化心理学者许烺光的经典作品《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书评。 这本书的主题很“宏大”——关于中国、美国两国的国民性格。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下,中美两国生成了迥异...
(展开)

站在世界边缘的人,可以看到两个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许烺光(1909——1999) 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 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双方文化双重影... (展开)
照镜子,看你看我看未来?——读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人写中国人,林语堂、柏杨、易中天等各有专论。外国人写中国人,肇于清末,绵延不绝,至今已成显学。学跨中西,把中国人与美国人对比着写,徐烺光先生的《美国人与中国人》当为翘楚。 看这种基于文化分析的人类学著作,总有照镜子的感觉,盯着“镜子”细细对照,优点、缺点... (展开)
评《美国人与中国人》
阅读记录2023.8.22周二下午 我感觉这本书你老板,然后昨晚我也没吃过什么东西,他说了很多历史故事,你说啦现在的东西,但是吧我在这里面找不到我想要的,我之前想去里面找那个美国与中国人的名字起源和家庭起源,家庭起源找到了,就是你自己也没找到。还说了很多文化,历史啊...
(展开)

中国名人一但身败名裂则马上消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许烺光是华裔美国人类学家,我曾在《来去美国》中引用了这本书的台湾译本中的中美对待“成功和英雄人物”的不同态度。 “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对于英雄人物,由于接受上的不同,产生了很奇怪的矛盾现象,那就是中国英雄偶像的名气一般说来比较持久;而美国欢迎英雄的热潮常... (展开)
中国名人一旦身败名裂则马上消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许烺光是华裔美国人类学家,我曾在《来去美国》中引用了这本书的台湾译本中的中美对待“成功和英雄人物”的不同态度。 “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对于英雄人物,由于接受上的不同,产生了很奇怪的矛盾现象,那就是中国英雄偶像的名气一般说来比较持久;而美国欢迎英雄的热潮常...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8.3分 368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1989)7.9分 98人读过
-
南天書局 (2002/10/1)8.9分 2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國人與美國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笃散散 2018-12-06 14:40:08
20181121-20181206有简体版缺失的三章,并为许氏的价值观打五星。缺点是译者为意识形态所限,亦有删补臆断,读起来有精分感。有兴趣的可以买沈彩艺简体版对照,一读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