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荒原狼》(及《彼得卡门青》)是我完成的第一本纯文学译本,倾注了很大心血,弥补了80年代前辈们翻译中诘曲拗口的缺憾,校正了许多由于时代局限性和过多意会而产生的谬误,并尽量在不妨碍阅读及理解的情况下,保留黑塞特色的大长句,突出了那种絮絮叨叨有点神经质的文人口吻(虽然有的时候真的感觉好烦)。本次翻译使用的原文是在Basil Creighton 1929年较为权威的英译本基础上,经过研究黑塞的专家Joseph Mileck与Borst Frenz校订之后的完整收录本,表达更为精准,且相对符合黑塞复杂绮丽的写作文风。怕只怕我的文思浅薄,所以颇费心斟酌,过程真的很累,但结果尚可。比起译文,我更推荐李世隆老师的版本,比现在最为流行的赵登荣老师的版本真心细致流畅很多。
一如既往,黑塞的作品总有几个片段能穿透你的心灵,让你感觉到他就像在为你而写。“它像一种荒谬的夸张,一个闲的无聊的斯文人的故弄玄虚,一种玩笑般的多愁善感。他那孤独,孤僻的脾性引发的病态幻想,但同时我也视为是时代的记录,荒原狼那深入灵魂的病态并不只是单独个体的古怪脾性,而是时代本身的病魇,是荒原狼所属那一代人所具有的集体神经症。这是一种病,是那些在精神方面最为强大而且最具天赋的人才会换上的病——他们都是在水中游泳的人。”
这个版本的荒原狼 翻译的不是一般的烂! 彼得.卡门青 翻译为上品。
最近精神力和意志力都不太够,不能消受黑塞,一不小心就被绊住。如同你正蒙着眼睛由人牵着走平衡木,对底下是木地板还是大峡谷一无所知但觉得安全,而黑塞就是那个把蒙眼布扯下来逼着你往下看的人。所以合上书就要赶快忘掉。
这尼玛是荒原狼还是自恋哈士奇?
翻译水平着实不敢恭维。
荒原狼的开头和过程让我惊艳,结尾实在让我失望。原本希望是个更精彩的游戏。在读彼得卡门青的时候,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就是彼得卡门青。黑塞对于精神世界的描写不但流畅优美,更出神入化。
黑塞对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特别在《荒原狼》这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中更为典型。《荒原狼》描写了哈里性格中的人性与狼性的特点,同时又有一种精神分裂的光怪陆离之感,但文字更为晦涩。而《彼得·卡门青》则更为通俗易懂,刻画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平常人,爱过很多人却一一失去的无力感,最终回归家乡的简简单单的生活。
批量马克。黑塞从没有让我失望
博大。黑塞充满洞察力,荒原狼的存在既荒诞又真实,到剧院后更拍案叫绝,流光四溢的想象力。尤其爱他在《卡门青》中对自然的描绘,深深地被打动以至于想即刻去呼吸田野的气息。
荒原狼--不知道怎样与自己和别人相处的精神分裂者,他无法在自我和自我的生活中找到满足。他的救赎者--赫尔米娜在保持自由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嵌入市民社会。 在遇到赫尔米娜之前,荒原狼是一个无法按自己的想法去活,更没有勇气想死就去死,对任何旁人都没有意义的人。赫尔米娜的死一方面扼杀了荒原狼的希望,另一方面则告诉了荒原狼一条上升的解脱之路。在我心中,赫尔米娜是完美的化身。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傻,我们还可以对它冷嘲热讽。像你这样批判收音机,同样也批判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首先还是学学如何聆听吧!学学什么东西需要严肃认真对待,剩下的一笑了之吧。”
荒原狼俨然又一个痛苦的浮士德,知识饱和但对生活完全无知,借歌德和莫扎特之口嘲弄了自己在精神上的过度严肃和紧绷,让自己学会幽默和生活的游戏。《彼得.卡门青》简直是神品,它是一部狂想曲,一首长歌,一本青春漫游小说。开篇的阿尔卑斯风光的描写先声夺人,主人公卡门青不同于之后作品中忧郁的知识青年,是山民的壮健的儿子,刚健,热情,纯朴,他的游历,爱情,友谊,艺术来得那么激情昂扬,令人怅惘。这本书作为黑塞的长篇处女作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在我看来此书的风采完全压过了后来的长篇,因为这本书乃是经验、热情和天才的纯粹的造物。不过,对于一位长篇小说作家来说,创作的源泉可能来自生活和天赋,但它延续的动力则要依靠文化修养和现实感。黑塞的文学是永远漫游着的浪漫主义,轻盈的文风使他突破了西方,得以汲取世界的精华。
感觉翻译很一般,但还是被黑塞吸引
Johnny 推荐的,实在不好意思没看完。大约是心境不一样吧,中产阶级的闲适并不是我生活的最大障碍,我的分裂并不是狼性与人性的分裂。
“总有一天,我会更加精通这个游戏。总有一天我会学会笑。”我想荒原狼会一直活着这个世上,学会那些他曾厌恶痛觉的东西,学会如何在这个时代喘息。但是他却又是矛盾的,需要帮助的。
封面真是越看越丑,我当时为什么要入这版,坑也。
感觉信息量非常巨大,比字面上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有种信息洪流的既视感。这本又和他的其它作品都不同,前半段像是审判,后半段则充满救赎感。两个故事并没有实际的交集,却的确有某种内在的荒原狼式的关联性。喜欢彼得,喜欢博比~有机会一定要到阿尔卑斯山区域居住一段时间
阅读体验不如《德米安》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可能创作《荒原狼》时黑塞到了人生痛苦体验可忍受的临界点(50岁时),太过苦涩、基调悲凉抑郁,看后对人生好迷茫...
译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读的很艰难。是本好书,或许我会找其他译文版本的来再读一遍。哈里期望超越世俗,追求英雄史诗般的自我牺牲。然而生活只允许他如此无为。不为世俗中人理解的孤独感令哈里认为他体内住着一个人和一匹荒原狼,时常在搏斗。其实,现实早把他撕扯成一个个碎片。我们何尝不是由一堆形象碎片堆砌而成的,也许我心里也住着一匹狼,或一位魔鬼而不自知。
荒原狼和彼得卡门青两个就像是青年和壮年的自己,他们都在努力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命运,何以才能够过得更加美好,但是这样的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而且上天也在不断地破坏这样一种美好。他们活得厚重而艰涩,但是他们给予了我力量。 黑塞的文字,几乎每一句都可以背下来,有的美,有的是警句,有的则是妙语。 谢谢郭小雨老师的推荐,下一本就看《玻璃珠游戏》。
> 荒原狼
41 有用 U 兔 2013-05-15 14:49:52
《荒原狼》(及《彼得卡门青》)是我完成的第一本纯文学译本,倾注了很大心血,弥补了80年代前辈们翻译中诘曲拗口的缺憾,校正了许多由于时代局限性和过多意会而产生的谬误,并尽量在不妨碍阅读及理解的情况下,保留黑塞特色的大长句,突出了那种絮絮叨叨有点神经质的文人口吻(虽然有的时候真的感觉好烦)。本次翻译使用的原文是在Basil Creighton 1929年较为权威的英译本基础上,经过研究黑塞的专家Joseph Mileck与Borst Frenz校订之后的完整收录本,表达更为精准,且相对符合黑塞复杂绮丽的写作文风。怕只怕我的文思浅薄,所以颇费心斟酌,过程真的很累,但结果尚可。比起译文,我更推荐李世隆老师的版本,比现在最为流行的赵登荣老师的版本真心细致流畅很多。
10 有用 春花 2018-01-24 20:08:40
一如既往,黑塞的作品总有几个片段能穿透你的心灵,让你感觉到他就像在为你而写。“它像一种荒谬的夸张,一个闲的无聊的斯文人的故弄玄虚,一种玩笑般的多愁善感。他那孤独,孤僻的脾性引发的病态幻想,但同时我也视为是时代的记录,荒原狼那深入灵魂的病态并不只是单独个体的古怪脾性,而是时代本身的病魇,是荒原狼所属那一代人所具有的集体神经症。这是一种病,是那些在精神方面最为强大而且最具天赋的人才会换上的病——他们都是在水中游泳的人。”
18 有用 南木 2013-02-05 11:59:32
这个版本的荒原狼 翻译的不是一般的烂! 彼得.卡门青 翻译为上品。
4 有用 R·WALKINGDEAD 2015-05-07 11:15:36
最近精神力和意志力都不太够,不能消受黑塞,一不小心就被绊住。如同你正蒙着眼睛由人牵着走平衡木,对底下是木地板还是大峡谷一无所知但觉得安全,而黑塞就是那个把蒙眼布扯下来逼着你往下看的人。所以合上书就要赶快忘掉。
4 有用 RIC 2015-08-02 08:34:11
这尼玛是荒原狼还是自恋哈士奇?
5 有用 M 2015-05-24 03:36:26
翻译水平着实不敢恭维。
1 有用 Major Tom 2013-11-21 16:03:33
荒原狼的开头和过程让我惊艳,结尾实在让我失望。原本希望是个更精彩的游戏。在读彼得卡门青的时候,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就是彼得卡门青。黑塞对于精神世界的描写不但流畅优美,更出神入化。
2 有用 薛定谔的猫 2015-11-24 11:11:28
黑塞对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特别在《荒原狼》这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中更为典型。《荒原狼》描写了哈里性格中的人性与狼性的特点,同时又有一种精神分裂的光怪陆离之感,但文字更为晦涩。而《彼得·卡门青》则更为通俗易懂,刻画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平常人,爱过很多人却一一失去的无力感,最终回归家乡的简简单单的生活。
0 有用 熊脑脑 2018-06-28 13:30:31
批量马克。黑塞从没有让我失望
1 有用 临钰 2021-04-11 20:32:12
博大。黑塞充满洞察力,荒原狼的存在既荒诞又真实,到剧院后更拍案叫绝,流光四溢的想象力。尤其爱他在《卡门青》中对自然的描绘,深深地被打动以至于想即刻去呼吸田野的气息。
1 有用 倾听雨落 2019-12-05 19:33:36
荒原狼--不知道怎样与自己和别人相处的精神分裂者,他无法在自我和自我的生活中找到满足。他的救赎者--赫尔米娜在保持自由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嵌入市民社会。 在遇到赫尔米娜之前,荒原狼是一个无法按自己的想法去活,更没有勇气想死就去死,对任何旁人都没有意义的人。赫尔米娜的死一方面扼杀了荒原狼的希望,另一方面则告诉了荒原狼一条上升的解脱之路。在我心中,赫尔米娜是完美的化身。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傻,我们还可以对它冷嘲热讽。像你这样批判收音机,同样也批判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首先还是学学如何聆听吧!学学什么东西需要严肃认真对待,剩下的一笑了之吧。”
1 有用 苦脸骑士 2017-12-20 21:53:30
荒原狼俨然又一个痛苦的浮士德,知识饱和但对生活完全无知,借歌德和莫扎特之口嘲弄了自己在精神上的过度严肃和紧绷,让自己学会幽默和生活的游戏。《彼得.卡门青》简直是神品,它是一部狂想曲,一首长歌,一本青春漫游小说。开篇的阿尔卑斯风光的描写先声夺人,主人公卡门青不同于之后作品中忧郁的知识青年,是山民的壮健的儿子,刚健,热情,纯朴,他的游历,爱情,友谊,艺术来得那么激情昂扬,令人怅惘。这本书作为黑塞的长篇处女作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在我看来此书的风采完全压过了后来的长篇,因为这本书乃是经验、热情和天才的纯粹的造物。不过,对于一位长篇小说作家来说,创作的源泉可能来自生活和天赋,但它延续的动力则要依靠文化修养和现实感。黑塞的文学是永远漫游着的浪漫主义,轻盈的文风使他突破了西方,得以汲取世界的精华。
5 有用 李玉米 2017-07-22 00:56:15
感觉翻译很一般,但还是被黑塞吸引
0 有用 某某 2015-07-14 00:36:18
Johnny 推荐的,实在不好意思没看完。大约是心境不一样吧,中产阶级的闲适并不是我生活的最大障碍,我的分裂并不是狼性与人性的分裂。
0 有用 蚊子是鸟 2013-08-27 21:38:47
“总有一天,我会更加精通这个游戏。总有一天我会学会笑。”我想荒原狼会一直活着这个世上,学会那些他曾厌恶痛觉的东西,学会如何在这个时代喘息。但是他却又是矛盾的,需要帮助的。
1 有用 童心answer 2017-05-31 22:28:49
封面真是越看越丑,我当时为什么要入这版,坑也。
1 有用 浅初 2018-01-13 20:06:16
感觉信息量非常巨大,比字面上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有种信息洪流的既视感。这本又和他的其它作品都不同,前半段像是审判,后半段则充满救赎感。两个故事并没有实际的交集,却的确有某种内在的荒原狼式的关联性。喜欢彼得,喜欢博比~有机会一定要到阿尔卑斯山区域居住一段时间
0 有用 薯仔达 2016-02-25 16:43:23
阅读体验不如《德米安》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可能创作《荒原狼》时黑塞到了人生痛苦体验可忍受的临界点(50岁时),太过苦涩、基调悲凉抑郁,看后对人生好迷茫...
0 有用 Shine 2015-11-21 14:25:06
译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读的很艰难。是本好书,或许我会找其他译文版本的来再读一遍。哈里期望超越世俗,追求英雄史诗般的自我牺牲。然而生活只允许他如此无为。不为世俗中人理解的孤独感令哈里认为他体内住着一个人和一匹荒原狼,时常在搏斗。其实,现实早把他撕扯成一个个碎片。我们何尝不是由一堆形象碎片堆砌而成的,也许我心里也住着一匹狼,或一位魔鬼而不自知。
0 有用 荒荒 2016-03-25 18:12:57
荒原狼和彼得卡门青两个就像是青年和壮年的自己,他们都在努力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命运,何以才能够过得更加美好,但是这样的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而且上天也在不断地破坏这样一种美好。他们活得厚重而艰涩,但是他们给予了我力量。 黑塞的文字,几乎每一句都可以背下来,有的美,有的是警句,有的则是妙语。 谢谢郭小雨老师的推荐,下一本就看《玻璃珠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