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小诺诺 (不劝你知难就要懂得退)
2012-12-29 00:22 6人喜欢
古寺
2013-02-15 22:04 1人喜欢
遗忘在人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允许我们从个人经验中去概括和抽象。它使得我们能够接受自己,就像所有的生命一样,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遗忘让我们瞄准当下,而不是将我们永久地拴在一个越来越无关的过去里。
ccs424
2013-03-20 20:56
lianghao
2017-08-29 20:36
閻浮琥珀 (凡墻都是門。)
2015-11-29 20:31
有史以來,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遺忘一直是常態,而記憶才是例外。 然而,由於數字技術與全球網絡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被改變了。 今天,在廣泛流行的技術的幫助下,遺忘已經變成了例外,而記憶卻成了常態。
息壤 (田园风味的梦。)
2015-08-17 21:08
孤独东西 (修行)
2015-07-23 15:54
没事看看书 (开卷有益)
2015-03-16 20:23
简单地说,大数据的取舍之道,就是把有意义的留下来,把无意义的去掉。这本书到此就可以算读完了。 对于费尔德玛而言,那是他生命中一段早已远去的时光,一个他认为已被社会遗忘了许久、与现在的他完全不相干的过错。但是,数字技术已经让社会丧失了遗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则是完善的记忆。 抹不掉的致幻剂阴影 遗忘在人类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遗忘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行动,知晓往事,但又不受往事的束缚。完善的数字化记忆,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一项人类重要的能力——坚定地生活在当下的能力。 ——让我们学会遗忘 在我们的神经元加工传入信息时,从简单的刺激到图像模式识别的过程,大量的信息都被有意地舍弃了。这是第一层无意识的生物学遗忘——所以我们很少能够意识到。 “遗忘”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仍在争论。一些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法被擦除的,除非有生理上的损伤。他们提出,当我们遗忘的时候,我们失去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指向信息的链接。 沙克特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人类对记忆的构造与重构,与其说是缺陷还不如说是优点。使用归纳,依靠推测,强调当前时刻,考虑后来经历,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敏捷有效地进行推论,进行抽象与概括,并及时采取行动,而非一直陷在相互矛盾的记忆中。 ——人类的本能记忆 人类对完整记忆的需求一直在持续上升,这让如今的世界已经被设置为记忆模式。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更低。这是一个几乎失去了遗忘动机的时代…… 数字化记忆发展的4大驱动力 很明显,记忆已经成了常态,而遗忘反而成了例外。四种主要的技术驱动力促进了这一转变,它们分别是: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以及全球性覆盖 ——小黑盒子与麦克斯存储扩展器 拥有这么丰富的廉价存储空间,使得连花时间去决定是记住还是遗忘都已经不经济了。遗忘——需要花三秒时间去选择,这对于使用数码相机的人们而言已经变得太昂贵了。 ——驱动力2:廉价的存储器 第一个原因是,一旦一个人已经分享了信息,这个人就基本上失去了对该信息的控制。 ——驱动力4:全球性覆盖 可访问性和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得人类再也不能成功地逃离他们的过去。过往信息将紧随他们,随时都可能被他人通过互联网挖掘出来。 第三个特征是全面性。通过可访问性和持久性,其他人可以到达存储在日积月累的各个不同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然而,信息提供者可以,而且已经开始更进一步来整合这些来源各异的个人信息,以便在几秒之内建立有关他们、他们的活动、朋友、偏好以及信仰信息丰富的档案。 在现实中,强大的生意伙伴(比如大型公司或者政府)可能会利用信息权力差异来获得信息优势。我们可能看到的不是信息互惠,而是信息权力接踵而至地从无权者流向有权者。 如果把这些放到信息隐私的背景下来讲,就是从被监视者转向监视者。然而,这些通常是在未经无权者明确同意(或者无权者未被告知)时就已经发生了。 如果过去是不可能赎回的,那么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对未来更加谨慎。 ——信息富民VS信息贫民:信息控制权的威胁 人类记忆的这种方式的两个特性,让这个图景变得复杂起来。第一个特性与记忆如何消逝有关。我们都知道,我们对近期发生的事情的记忆比对更早发生的事情的记忆更清晰。但是,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经验法则。更接近真相的是,对于那些经常回想的事情,我们记得更牢固。 我们人类记忆方式的第二个特性是,我们的大脑无法处理被提取的所有类型相似的线索。 第四个危险在于,当面临数字化记忆与人类对往事的回忆相矛盾的情况时,我们可能会失去对自己记忆的信任。 因此,随着我们通过数字化记忆拓展我们对外部存储器的使用,我们正以多种方式危害人类的推理。其中的三种危害我已在前文中提到过。 第一,外部记忆可能作为记忆的线索,使得我们回忆起那些我们原以为已经忘记了的事件。第二,广泛的数字化记忆可能会加剧,人类将往事按照适当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困难。第三,数字化记忆可能会使我们面临太多的往事,从而妨碍我们及时决策和及时行事的能力(与AJ和富内斯的经历相似),以及学习的能力。 以这种不加区分的方式使用,数字化记忆不仅使过分拥有它的人判断变得迟缓,而且还否认那些记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人的存在。 在信息权力与时间的交汇处,永久的记忆创造了空间和时间圆形监狱的幽灵,在其中,每个人都可能不停地被诱使去进行自我审查。或许最为重要的是,完整的数字化记忆摧毁了历史,损害了我们的判断和我们及时行事的能力。它拒绝了人类进化、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使得我们无助地徘徊在两个同样让人不安的选择之间:一种选择是永久的过去,而另一种选择则是被忽略的现在。 ——永久的过去VS被忽视的现在:时间的威胁 为了完全理解一个过去做出的决定,我们不得不潜入一片相关数字信息的汪洋大海。即使是完全语境化,可能也无法使我们全面地理解过去。 ——05 来一场“互联网遗忘”运动:应对数字化记忆与信息安全的6大对策 数字化记忆的消极后果现在还很少对我们造成冲击,但它们还会再卷土重来,不断困扰我们。为了防止可能存在的未来危机而说服人们放弃当下的现实利益,这真有些因噎废食了。 ——对策1:数字化节制 这是个深刻的教训:荷兰人出于对政府的信赖而提供个人信息,完全没有预料到纳粹的入侵。我们或许因为生活在民主社会而感到安全,可那时的荷兰人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在等着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政府是否会珍视我们给予的信任,保护我们的信息隐私权。 难以立法,效果可疑,未来没有保障,信息隐私权反制数字化记忆的总体适用性尚不明确。 ——对策2:保护信息隐私权 数字版权管理(DRM)初级DRM系统已经与我们相伴多年。许多商业DVD都被加密并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相关联;人们无法播放这样的光盘,除非拥有密匙或使用一台来自相同区域的播放器。类似地系统也被运用于视频游戏和游戏主机上,例如索尼的PlayStation或微软的Xbox,以及从DAT到MiniDisc等各种数字录音系统。 姑且不论一个技术系统能否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目的这样抽象的概念,任何有能力做出这种判断的系统都不得不观察用户是如何处理受保护信息的。本质上,它需要一种能够时刻监视用户并随时对未授权行为加以制止的技术系统。保护我们免受数字化记忆侵害的DRM系统本身就是通过无处不在的监视所构成的基础设施来实现,这是多么讽刺! 个人可以决定是否与他人分享信息,但对信息的使用场合和日后的用途却控制权有限。 标准的产权并不允许做出这样细致的区分。它们只是粗钝的工具,而它们的任务却似乎太过精细。 ——对策3:建设数字隐私权基础设施 特盖里亚斯和博伊德以及相当一部分学者,并不否认我们正在向一个不再遗忘的世界迅速靠近,但他们相信人类会调整自己的认知过程以应对数字化记忆。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观点: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忽略过去,接受人类是永恒变化、绝非一成不变的事实,那么所有信息的长期存在将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威胁。 我们似乎不大可能在数字化记忆的阴影下迅速地实现进化性适应并发动一场相对仓促的认知革命。 然而,如果我们实际上可以为适应数字化记忆而对大脑做出调整,情况会怎样?这样的认知改变仍然没有解决数字化记忆的另一个根本缺陷:不完整性。 ——对策4:调整人类的现有认知 这些规范带来的影响一目了然:一旦个人信息达到了其使用目的就应当被删除。 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强制性信息生态是目的限制原则的必然结果:如果因某种目的将个人信息委托给某人,那么一旦该目的达成,对方继续使用该信息就是非法的,必须将其删除。 政治性缺陷是指,尽管数字化记忆正迅速崛起,信息生态规范近年来却很难获得立法。相反,在“9·11”过后和随后的“反恐战争”期间,保留信息而非删除信息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法规却层出不穷。 ——对策5: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态 完全透明会夺走我们的匿名权,令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小村庄,事事被人看在眼里,所以不得不谨言慎行。“在这个村子里,你不敢对邻居冷言冷语的根本原因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因为你知道肯定会有人向你母亲告状,从而给家族蒙羞。 只要数字化记忆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完整,它就不仅不比现在的情况好到哪里,比如人类的遗忘行为,甚至还要糟,因为关于存储什么信息,舍弃什么信息的筛选过程不是基于人脑的内部运作,或纯粹随机,而是受到技术工具记忆能力的限制。 ——对策6:完全语境化 我将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信息的存储期限。在数字领域内模仿人类遗忘的可能方法之一是,把我们保存在数字化记忆中的信息和一个存储期限相关联,让数字存储设备可以自动删除那些达到或超过存储期限的信息。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方法,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元素:提醒我们,并让我们面对信息在时间上的有限性。 数量不等于质量,好信息不是滥信息。 ——信息的存储期限 信息存储期限的核心思想,不是通过委以技术手段将数字化记忆的问题推离我们的意识,恰恰相反,让人们觉察到遗忘的价值和重要性。 ——不是用技术删除,而是让遗忘复活 与数字化节制、信息隐私权与DRM系统相比,存储期限的一个优势是,它解决了信息隐私的问题,改变了与数字化记忆相抗争的意图。 ——我们需要“能衰退”的存储系统 过去几千年,记忆和遗忘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清楚。记住很难而且代价高昂,因此人类不得不谨慎地选择哪些值得记住。人类默认的状态是遗忘。在数字时代,或许人类发生的最根本的改变,就是记忆与遗忘原有平衡的反转。将信息提交给数字存储器已经成为默认状态,而遗忘则成了例外。 遗忘在人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允许我们从个人经验中去概括和抽象。它使得我们能够接受自身,就像所有的生命一样,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因此,它让我们瞄准当下,而不是将我们永久地拴在一个与现实越来越无关的过去里。 而且,遗忘能使社会原谅它的成员,并且对改变保持开放的态度。 ——让遗忘回归常态: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的未来
v的进化论
2014-08-11 15:54
要追寻不要躲避 (我不止是太笨)
2014-02-04 00:33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删除
小诺诺 (不劝你知难就要懂得退)
2012-12-29 00:22 6人喜欢
古寺
2013-02-15 22:04 1人喜欢
ccs424
2013-03-20 20:56
lianghao
2017-08-29 20:36
閻浮琥珀 (凡墻都是門。)
2015-11-29 20:31
息壤 (田园风味的梦。)
2015-08-17 21:08
孤独东西 (修行)
2015-07-23 15:54
没事看看书 (开卷有益)
2015-03-16 20:23
v的进化论
2014-08-11 15:54
要追寻不要躲避 (我不止是太笨)
2014-02-04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