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注疏的书评 (18)

这是简体横排版,还是繁体竖排版?
早就想看这本书了。 请教一下读过这本书的朋友。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的《传习录注疏》 这是简体横排版,还是繁体竖排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习录》研究有两部重要著作,因各种原因,今天仍未有超过他们的著作问世,一部是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另一部就...
(展开)

在学问与行动之间:从“录”到“知行合一”
【何谓之“录”】哲学经典中不乏有名为“录”者,如宋儒之《近思录》与奥勒留之《沉思录》,然而所谓“录”为文体,未有过多关注。其实《近思录》与《沉思录》虽都名为“录”,论述却截然不同。《近思录》是在大主题下截取对话论段整理而成,《沉思录》则是个人心灵体验之表达...
(展开)

阳明论为学——读《传习录注疏》札记
《论语》以“学而”为第一章,开篇孔子就循循善诱地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荀子》更是专辟一章“劝学”来讨论为学问题,可见“为学”在儒家的学说中有很重要的位置,虽然他们...
(展开)

从无善无恶到有知有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2年似乎一直在闭合2012年开始的一些轮回,比如Kindle的退出、NRC的暂停、欠下的考试,还有这本在书架上放了有10年之久的《传习录注疏》 知道这本书自然是从知道王阳明开始,相信大部分的人和我一样也是通过那套风靡一时的《明朝那些事儿》中认识了这位明朝一哥的。能配得上... (展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读完本书后,今天又找出陈来写的《有无之境》,就几个关键问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再看看不同流派和史学的看法。 阳明心学,确实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特别是明朝至今,基本可以说最后一个圣人,距今最近的一个圣人,后续有很多学习王阳明的,比如胡宗宪、曾国藩、蒋介...
(展开)

读《传习录注疏》札记(二)
阳明一生于事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明史》评价他“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然“誉满天下,谤亦随之”,阳明也遭受到了常人难以预料、难以忍受的诽谤诬陷。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阳明正是“人要在此等时磨炼”,“即知即行”,最终“因明至诚,以进于圣人...
(展开)

读《传习录注疏》札记(一)
《传习录注疏》是上海古籍出版的邓艾民注解本,早期曾以油印本作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的教材,陈来认为此书“可以说代表了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王阳明研究的水平”。从全书的特色来看,邓先生将《王文成公全书》以及其他与本书相关的材料分别注解在相关段落下,以王解王,从而交相呼...
(展开)

阳明论为学——读《传习录注疏》札记(三)
《论语》以“学而”为第一章,开篇孔子就循循善诱地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荀子》更是专辟一章“劝学”来讨论为学问题,可见“为学”在儒家的学说中有很重要的位置,虽然他们...
(展开)

读《传习录注疏》札记(二)
阳明一生于事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明史》评价他“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然“誉满天下,谤亦随之”,阳明也遭受到了常人难以预料、难以忍受的诽谤诬陷。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阳明正是“人要在此等时磨炼”,“即知即行”,最终“因明至诚,以进于圣人...
(展开)

读《传习录注疏》札记(一)
《传习录注疏》是上海古籍出版的邓艾民注解本,早期曾以油印本作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的教材,陈来认为此书“可以说代表了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王阳明研究的水平”。从全书的特色来看,邓先生将《王文成公全书》以及其他与本书相关的材料分别注解在相关段落下,以王解王,从而交相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