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如意吉祥 2013-12-11 20:40:57

    胡适写了一篇《红楼梦》考证的文章,在与顾颉刚、俞平伯等朋友互相谈论研究中不断修正,此书就收录了胡适研究与讨论《红楼梦》的全部文章。当时研究《红楼梦》的有几派,有说是影射顺治帝与董鄂妃的;也有说是写纳兰性德的;也有说是政治小说,影射一些官员的,这一派以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为代表,胡适就痛批蔡先生附会、猜笨谜,蔡元培当然不服气啦,也写了一篇长文逐条批驳了胡适。胡适指出以上三派不足取之后,亮出了自己考证的要点:那就是要依据可靠的版本和可靠的材料,考证出作者是谁,作者所在的时代,《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以及来历。胡适传承了清朝的考据精神,自称有“历史癖和考据癖”,加上受过西方实验主义的影响,以证据说话,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开辟出研究红学的新方向。

  • 2 aaadka 2018-02-21 00:57:07

    胡适认为红楼梦非仅不如儒林外史,甚至不如老残游记和海上花列传;又说曹雪芹思想平平无奇;红楼梦文学技巧不足,属于“自然主义”一派云云,都很离谱。 然而胡适毕竟只是小说考证家而非小说理论家,故无足怪;新红学的光荣与局限,都非他莫属。胡适为文为学为人,都属于阔老爷一路。 又据Haun Saussy文,胡适与索引派毕竟貌异心同,新红学只不过是缩小了考证或附会范围的旧索隐。以方法论则诚然,以结果论则未必:对曹雪芹的发现与对后四十回的发现,意义毕竟绝然不同。前者是有心之失,后者是无心之得。

  • 0 如来 2016-03-23 12:05:47

    还是早期几篇考证写得好,基本固定了胡适的红学观点,二十年代初和顾颉刚的通信可读性也很强,可看出那时学人的治学精神与路径。

  • 2 不是我 2014-04-13 20:33:09

    胡对《红楼梦》水准的评价:思想见地比不上《儒林外史》,文学技术比不上《海上花》(韩子云),也比不上《儒林外史》——也可以说,还比不上《老残游记》。说它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都过誉了。 哼。

  • 1 某某 2014-01-17 09:56:51

    好吧 我只是在kindle上讀了紅樓夢考證一文,不得不給胡適先生五星! 一人駁倒各派牽強附會的"紅學". 想今日中國可有哪個北大校長可以寫出一本再版六次時人追捧的學術書籍?可有哪個北大教授敢作文反駁?哪個校長竟能不夾帶私仇再文字回應?不過汪汪說脂評本是蔡元培拱手轉贈胡適的,胡適書中自稱是書商留與他的?

  • 1 Nemo 2017-08-05 17:35:45

    新红学开山之作,考证方法的教科书。

  • 0 齐州九烟 2018-08-05 17:10:09

    写得挺好的,有理有据,反驳也是有理有据,能确定下来的,就用证据证明,不能确定的,就用不完全的证据做为猜想。很多地方写得很有趣。刚开始看下去的时候,很多结论让我很震惊,始料未及的。胡适确实开启了新一代红学的路径,其他人都是在他构建的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研究,还是有点佩服的。关注研究了四五十年,也算他比较钟爱的一个领域。只不过从1949年之后就去台湾了,拿不到很多后来陆续出来的材料,是一个可惜,不然应该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结论。就《红楼梦》他更看重史学的价值,其实对比来讲,确实如胡适所说,还是《水浒传》好看点,经过一流文人的修改。但愿以后有时间,有心情,有精力再看完他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吧。或者精力充足的话,再把他的《水浒传考证》看一遍。

  • 0 Maomao 2022-12-04 18:31:49 北京

    对于作者以及底本的探究,胡适确实开一代先河。但私心还是站蔡老。

  • 1 提灯看浮云 2022-05-23 22:14:06

    认同与否不敢评价。其中各种底本的来源、所涉回目、研究价值是值得爱好者们了解的。甲戌本十六回真是贡献极大。

  • 0 田季琰 2023-01-01 22:53:25 江苏

    很方便

  • 0 月明荞麦花如雪 2022-09-17 10:17:08 湖北

    在一本讲红楼的集子中看了《红楼梦考证》这一篇,按理说没有看完不应该来标记,但想想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没有时间看全本,故而先记下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补齐。 胡适先生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三派附会红楼研究,提出正经的考据在于研究红楼的作者、年代、版本。深深赞成。

  • 0 Ikera 2018-04-04 23:56:05

    吐槽赵冈那段真是红果果啊

  • 1 联彬 2014-12-24 23:41:15

    胡适对于红楼梦新学,可谓开山,并提携了诸多后辈,令人感动。他的看法确实独到。总结自己一生的红学研究,只为两个问题,一是作者,二是本子。

  • 3 青壁齋 2016-10-24 21:06:37

    所谓传世,不是经久不衰,而是始终绕不过。

  • 1 Gunter 2020-03-23 03:05:50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 诲人不倦,身体力行,胡适先生治学精神令人景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厚德之风更令人钦慕; 比起之前读过的北京出版社《红楼梦考证》一书,本书以著作时间为序排列文章,更方便考查胡适先生观点的演变,但编辑校勘实在差劲,仅在书信部分,就能检出十余处文字标点错误,上海古籍?牌子不要了?

  • 0 滕藤 2020-11-15 08:18:35

    居然缺了二十多页!

  • 1 悼玉轩主人 2021-08-14 16:12:52

    其实算是胡适《红楼梦考证》扩展板,里面收录的相关书信、日记基本上再现了《红楼梦考证》的成文过程,从中可以窥见胡适筚路蓝缕开启新红学倡导新方法、搜集新材料的甘苦,这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 0 風箏 2024-05-29 19:49:08 上海

    開創之功,功不可沒。不過讀完胡適先生的考證後,更相信曹雪芹並非(他們認為的)作者,而是寫定者,原始記下此書中非親歷不可得(如借省親事寫南巡)的「風月繁華之盛」的應為其父輩;《紅樓夢》不是自傳,而是曹雪芹成年後結合自身記憶的改定和創作。這可以解釋視角等方面的細節問題。(暫定結論,存疑。比如未能親歷的事是父輩講的,所以是「夢」?)不過,由於曹雪芹修改過多次——特別是在核心構思方面,也有大量增刪,所以說他是實際上的創作者/著者也無大礙。

  • 0 Burundi 2021-04-15 18:38:11

    胡适之的考证比周汝昌要靠谱细致多了。我一向认为,探寻作者的身份并非无意义的工作。透过作者本人因其真实经历而绘于书中的景象,我们才能看到属于当年的真实。

  • 1 象象儿 2016-06-07 16:52:46

    阅读此书,不是为了,也不能帮助读者多么深刻的理解《红楼梦》,而是能够学到胡适和那一代人对于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