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夺路 短评

热门 最新
  • 267 不穷即安 2013-12-18 20:32:45

    读完就明白:写《关山夺路》使用了他等待了一辈子的自由。

  • 112 漆園 2014-07-04 22:39:15

    規模之波瀾壯闊,細節之精彩密集,情感之冷靜悲憫,難怪丹青先生說:“《關山奪路》確是史詩,比龍應台的大江大河好太多。......這是一部私人版的《戰爭與和平》,不少人性關節的描述,不在托翁之下。”

  • 88 想做小孩子 2013-07-31 17:42:33

    如对许多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影响一样,四年内战,全面改变了王鼎钧的人生走向。家庭失散又重聚,师友交会又分离。告别学校,进入国家机器,摆脱少年,投身险恶世界。在国统区和解放区间穿梭,被双方挟持又被两者抛弃,最后挣扎逃往台湾,多少经历可怀,多少心事堪诉。王氏写此书,视野宏大,用力深巨,结合自身境遇,搜罗各色材料,探究事件沟壑,刔发历史机理,细细描摹勾画出特殊年代的波谲景象,和党国军政的苍茫投影,为后世留下堪称信史又有血有肉的独特记录,实在功德无量。

  • 76 唐晓枫 2016-09-19 10:55:26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离人。

  • 13 成知默 2018-02-28 14:15:28

    2018年已读025:国共内战,离乱辗转,滚滚的时代风雷与不休的人事纠葛缠绕,家国的沧桑兴亡与个人的生死祸福交织。鼎公虽自称跳脱出国共两方口径与样板,超乎于政治、阶级与个人立场之上,但言语之间仍不免多有臧否。然不管立场如何,那种千千万万小人物的命运系于大人物一念之间、被时代裹挟的悲剧却有着共通的沉郁悲痛。关山万里,流亡奔徙,每个人的生命都仿佛在一场大雾之中,在张皇失措中四顾茫然,鼎公这一册《关山夺路》写尽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炎凉之憾。

  • 23 神威 2017-09-24 14:21:12

    休憩255th,此卷是目前所读鼎公三本回忆录中落得最实的一本,诗意哲思尽去,白描日本投降到蒋公逃台过程中身处国军之中的所见所闻。我长期以来的想法得到认证,别说当时国军很多美式军械共军小米步枪了,看国军当时操行和共军历史级别的精神等级,国军有高达都能被共军徒手而拆,老蒋不败实无天理

  • 19 酱油郎独占花魁 2015-03-22 10:23:57

    此书去年甚火,去年回国顺手买了,但是没时间看。上周在回国的飞机上看了,掩卷一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一言以蔽之,此书是黄仁宇《黄河青山》的气格、脉络加上龙应台氏的抒情写法。气乃沮丧之气,格乃局于一隅不能反思自己之格,唯王鼎钧对于党国之腐败和必败的前途认识深刻,超过黄仁宇氏,对共党共军之认识,则二人相似,浮光掠影,搔不到痒处。语言尚可,但也不到被吹捧的大师水平。此套书有四卷,看完这本,毫无欲望想买其他三本。

  • 11 ありちゃん 2018-01-21 12:56:53

    王鼎钧每次写“以后的事我提前写在这里”我就心一沉——若故事中的人都能提前知道以后的事。前两本是两年多前读的,稀薄的记忆里这本不像前作字字见血,但正如作者所说,“要把愤怒、伤心、悔恨蒸馏了,升华了,人生的精彩才呈现出来”。这本书里记述的人生在我读过的相似题材的作品里真是独一份,没有高层子弟的何不食肉糜,又因为经历的复杂而精彩纷呈,加上作者后半生沉淀的思考,真是我们民族的宝藏。不能忘!

  • 10 Hata 2013-01-15 00:30:40

    数次放下,不忍卒读

  • 8 欢乐分裂 2016-04-30 21:07:52

    4.5;力拔山兮然举重若轻,视野恢宏然处处绵密针脚,在是是非非的内战历史里沉浮一遭,恍如隔世;奔波数千里的仓皇,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沉痛然并不颓丧,即使在「撤退」无比惊惶的场景里,他仍保住了一些基本的底线;“拥抱我们的人/最后 都成为/看不见的背影”,生逢乱世,人情世故依旧,流亡少年渐有风骨,政局大开大合的表象之下,个体遭遇的细节和彼时心态更让人回味无穷;鼎公以严肃考据为本,尽量保持中正理智的态度,为我们呈现无数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的「真相」。

  • 7 大甜甜~~ 2013-04-06 15:07:06

    酣畅淋漓的回忆录。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了一个时代。王鼎钧写的就是他那个时代的生死流转。

  • 8 明月一何朗 2015-03-12 17:13:54

    很奇妙,读到这本时我的人生也到了一个跟鼎公一样关键的路口,下一步路在哪里?我不知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虽远不能比鼎公经历的曲折,但平凡的命运有时候也暗含了这样不动声色的奇妙,在这样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书,让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同乡来启发我,指引我,我暗自感激。

  • 11 乡愁 2013-11-12 20:36:03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

  • 11 夕月木 2015-11-12 10:47:10

    作者在此卷书中,已然确定他一生的志向:职业上需是个“爬格子”的,政治上是自由主义的个体。对国共之争,多有臧否;冷眼看中共的兴起,痛心于党国的倾覆。中共革命激烈,代价不小,这卷书记录了当时反对它的人的思想。大家从此分道扬镳。

  • 23 eagle 2019-05-09 11:44:57

    较尔雅删减约38处,3400余字。

  • 9 伊夏 2015-02-07 10:56:27

    信息量巨大…结尾举重若轻。

  • 8 穿风衣的猫 2013-05-12 13:52:26

    文字清浅,史料留存。他的意思大概是说,国民党败在道德沦丧、脱离群众,共产党胜在泯灭道德、制造群氓。群众和乡绅是一回事吗?

  • 5 海扬尘 2017-06-21 14:43:38

    首先是风格上的节制,其次是主观上的诚实和不偏不倚的态度,然后是悲天悯人的情怀。透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展现了一个大破大立的时代。里面的很多小故事让我感叹“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文学就是在一直描写那些并不新的新事,带给你并不新的新感受。

  • 10 邝海炎 2014-08-22 10:41:24

    国民党军队吃空响有点意思,某排长战死或逃逸后,上司不愿意上报以免上面派个陌生人来碍手碍脚,于是允许熟人冒这排长的名顶替,薪酬只发一半,自己克扣一半,既壮人脉又赚钱。王鼎钧写自己冒名顶替别人,后来遇到这人的老婆,真我与假我的交错,很有点卡夫卡小说的荒诞美感和梦幻诗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