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味道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Adiósardour 2014-12-29 17:27:40

    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分析民国美食,不怎么热衷于以历史细节浇今日之块垒。作者谈到,民国热,多是因为大家发现传统重要,却已断裂缺失了,不得不溯流而上,首先追寻的第一站便是民国。饮食虽是小道,不过,饮食成为一项事业,开辟与守成均有赖于文化的积淀和开创,亦可以小见大。作者饶有兴致地开挖出民国做鱼生、鱼翅、乳猪、海参、烧腊、各式粥食茶点小品的滋味,探轶“食在广州”与上海的种种渊源,又分析广式菜如何声名鹊起,茶楼为何遍地开花……只是,在作者一本正经地为饮食之道正本清源的同时,也不免透露一点冷峻与幽默。比如,1934年曾发表过易鹰的文章谈到“豆腐解放”,里面写道:“富贵人吃人参,贫贱人吃豆腐。”并拿溥仪爱吃豆腐的事来开涮:“浙西人俗语:丧事人家吃饭,名为‘吃豆腐饭’。

  • 0 李松石Linden 2015-11-18 01:45:27

    广州的饮食部分是被妖魔化了,其实粤菜并不猎奇,以清淡为主。

  • 0 川儿。 2017-05-25 00:50:13

    有些渊源讲的过多了,少了几分地气。但依然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岭南食味也的确心向往之。

  • 0 心有猛虎 2018-01-20 08:24:06

    作者对家乡的美食之爱溢于言表,也多处做了延伸阅读。

  • 0 山川月见 2022-09-19 19:51:54 河北

    里面的文献比较有价值。

  • 0 CelanPaper 2023-12-21 17:06:20 广东

    又反反复复找一些旧资料拼凑,甚至与自己的书雷同,观点乏善可陈,沽名钓誉。

  • 0 红朝杜少卿 2023-06-26 16:09:56 湖北

    周松芳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几篇旧文改头换面到处倒腾

  • 0 stevencheung 2021-01-25 23:22:07

    其實飲食文章並不需要高頭講章,作者這樣寫就對了,奈何前有「文抄公」積習,後以萌出「立功立言」的企圖心,本書也就泯然眾書了

  • 0 mKid 2014-10-08 23:42:57

    對於"食在廣州"的說法,未免有太大篇幅的論證,而且說的都是在滬粵菜、高檔餐廳。而平民小吃與家常菜式的介紹較少,欠了些許親切感。其對當時雜誌食評的引述還是很有用的。

  • 0 端木 2020-10-13 20:58:03

    一部很有研究范儿的美食文化书,更多的讲述了岭南美食的历史文化支撑,现代中西交流和名人名家论述。作者是真博士,于是用博士论文的手法搞创作,连《潮州杂咏》等引文对比都写在后面了,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对菜式的描写范儿降到一个次要的地位。老饕们可以用来升华一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