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陆女性/性别研究 (Sun)
- 我的电子书3 (菲娅)
- 文学研究 (安珀)
- 女性主义/性学(百度云无pdf资源) (—)
- 女性文学 (菊子皮儿)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女性与阅读期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输入昵称 2023-06-21 13:46:13 北京
读了1998年再版。比较杂糅。用“阅读期待”这样的词可能是受到当时读者反应理论的影响,实际上更像一种主体论基础上的性心理学阐释。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女性眼光与中性眼光,肯定妇女解放运动但又批评政治第一。王安忆部分,性爱力、主体与母道(大量对性心理学的引用,蔼理士,尼采,弗洛伊德,波伏娃)。航鹰部分讲伦理道德。张洁部分,风格转型(内外二分未必适用),“虔诚的宗教膜拜情绪”,少女时代、成年时代、更年... 读了1998年再版。比较杂糅。用“阅读期待”这样的词可能是受到当时读者反应理论的影响,实际上更像一种主体论基础上的性心理学阐释。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女性眼光与中性眼光,肯定妇女解放运动但又批评政治第一。王安忆部分,性爱力、主体与母道(大量对性心理学的引用,蔼理士,尼采,弗洛伊德,波伏娃)。航鹰部分讲伦理道德。张洁部分,风格转型(内外二分未必适用),“虔诚的宗教膜拜情绪”,少女时代、成年时代、更年期、老年期(过于有概括力的框架是否太自然化?)。残雪部分,梦的妊娠,女子直觉领悟(被建构的“现代派”女性气质)。“女性意识的拘执”。纪实性文学«中国女性系列»可作为报告文学分支。男女对比,张贤亮、莫言、张承志。高度评价冯骥才。看再版后记,才知道王绯老师、孟悦老师都在«文学评论»工作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