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的原文摘录

  • 洪仁玕与卜鲁斯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自认对于对方文明里良好且可认识的事物有他人所没有的深入了解,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即他们都错得离谱。 (查看原文)
    豆友68428277 2019-10-28 23:48:34
    —— 引自第425页
  • 英、法两国于一八五○年代晚期为了通商权与派驻大使的问题向他们开战。这场战争与尚在进行的太平叛乱同时扑来,把大清帝国推到完全瓦解的边缘。 (查看原文)
    佩奇乔治桑 2020-01-27 17:52:48
    —— 引自章节:英文版自序
  • 韩山文这辈子所做的事,就只有一件会得到他小小传教士圈以外的人注意,那就是将洪仁玕所陈述的事译成英文出版。他这么做是因为那份陈述使他相信了一件事,这场叛乱在他眼中最神奇、最不可思议、最令人惊讶的地方:从中国内陆起事欲推翻满人的叛军是基督徒。他的书先在香港和上海以《洪秀全的异梦》为名出版,然后在伦敦以《中国叛军首领》为名出版。 (查看原文)
    佩奇乔治桑 2020-01-27 22:31:57
    —— 引自章节:一、传教士助理
  • 他主张,新中国的第一个要务,将是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健全法律体系。必须有专利权,以使“他人仿造,罪而罚之”,然后中国实业家将得到他们所需的鼓励,发明足以和西方匹敌的器械。他呼吁展开运输革命:建造当时只有洋人拥有的汽船;铺设铁路(华人或许在一八六○年代就在美铺铁路,但洪仁玕写《资政新篇》时,中国国内连一英里铁轨都没有);公路网分级,宽广大道连接各省省会,较窄的道路则从干道叉出,通往城镇跟乡村。如果政府疏浚主要河川,汽船便能将人与货运往帝国最内陆,从最内陆运出人货。“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琉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准其招民开采,获利依比例分给探勘者、政府及开采者(因为地底下的宝藏虽全是上帝公平赐给人类,但个人需要诱因的鼓励才会去勘探那些宝藏)。民间商人可申请设立银行、发行纸币,纸币比清朝的银锭及铜钱更便于携带,将进一步促成经济发展。他甚至主张设立西式保险公司,向人民出售保单保障其身家、财产与生计。 (查看原文)
    佩奇乔治桑 2020-01-31 12:05:04
    —— 引自章节:三、干王
  • 卜鲁斯极为内向,四十五岁仍单身,而且容易脸红,这让他很苦恼。他留了长髯遮脸,但难为情时他的秃头仍会变红。 (查看原文)
    jet 2020-02-10 14:08:25
    —— 引自章节:二、中立
  • 事实上,从中国更长远的历史角度看,闭关自守通常是王朝衰弱的表征,而非强大的迹象。 (查看原文)
    jet 2020-02-10 14:11:57
    —— 引自章节:二、中立
  • 他们都戴尖竹帽,帽前饰有CCC三个字,意为 Canton Coolie Corps(广州苦力团)。 (查看原文)
    佩奇乔治桑 2020-02-12 14:34:47
    —— 引自章节:五、北方之约
  • 时间平静地流逝,船上的人既未看到清廷的官兵,从那些在岸上追踪他们的农民群众身上也看不到任何明显的敌意。舰队喷着白烟,奋力逆流而上,那些农民在岸边跟着往上游走。这些人不是那些因攻击传教士而出名的咆哮中国人,他们也不像是国家遭入侵的愤怒国民。在他们身上,船上的人看不到一丝在意皇帝死活的迹象(事实上,对广大中国农民来说,皇帝的存在抽象而遥远,皇帝是由上天选定,而他们对此无权闻问)。随着舰队平安无事往上游驶去,民众的害怕消失,转为有所提防的好奇,乃至有时令人觉得突兀的合作。船搁浅在烂泥地时,船员会把绳子抛向民众,岸上的人会帮忙将船拉离泥地。这样的事一再发生。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5 21:33:14
    —— 引自章节:二、中立
  • 最后我还要说,这本书旨在为十九世纪世界一隅的骚乱开扇窗,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这本书也可单纯当作以衰落帝国为背景,讲述良心和命运的一则道德故事来读。故事中的主要中国人物,无缘像外国人那样可以一走了之。这是他们的世界,供他们打造或推毁的世界。这是少数几个人的故事,这些人被扯离安稳的家庭生活,身不由已地扮演起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而影响历史深远的角色。这本书在谈人所无法回头的慎重选择,在谈一旦做下,其影响就无法打消的作为,在谈危机时代可走的路愈来愈少,终至除了挺身冲进天翻地覆的巨变,冀望巨变过后能找到平和安稳的人生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5 17:50:46
    —— 引自章节:英文版自序
  • 反清叛乱会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壮大,就因为这普遍的贫穷和忧惧在推波助澜。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6 20:07:06
    —— 引自章节:三、干王
  • 这支太平军所经之处,居民面临的是跟数百万已卷入这场战争的人民一样的选择:如果特别不怕死,可以和邻居一起加入民兵,迎击太平军,保护自己的村镇,尽管面对太平军大军压境必定毫无胜算;也或者可以改发式,向叛军表态效忠。清朝要所有男子薙发留辫,太平天国叛军则披头散发,不薙发,不垂辫,且往往编以有色丝带,以示反清之意。许多农民两边都不想得罪,于是太平军入主时留起长发,但把长辫盘起藏在长发中,一旦官军赶走叛军,仍可放下长辫,剃掉顶上头发以免遭官军视为“长毛”而被处死。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6 20:43:37
    —— 引自章节:四、试探
  • 这些传教土好久以前就乐见这场内战的破坏,因为他们认为太平军是在替上帝行道。前往苏州的几个月前,艾约瑟写道:“先知说过,‘我必震动万国’,而在中国,改变的时代已然开始,无数人正为了全国人最终的利益,承受现在的苦难。”但从较安全的上海思索这类苦难是一回事,真正见识到那些苦难是另一回事。随着船行更深入战区,传教士陶陶然的乐观遭到骇人情景的迎头冲击。第四晚,他们终于接近太平军占领的苏州城,而当晚的情景他们肯定不想留在脑海。因为那一晚他们的小船缓缓前进时,腐臭味愈来愈浓,最后他们将船停了下来。借着柔和的灯笼火光,他们仔细往外瞧,天还未全暗,在漆黑平静的河面上,他们能看到的就只有前方数百米像无数原木般塞住运河的尸体——冰冷、不知名姓、不可胜数。但已不能回头。传教士奋力划,将船划进阴森恐怖的浮尸群中,漆黑中船桨一再打到东西,发出“嘭嘭”声响。最后他们耗尽气カ,不得不停下睡觉,就睡在无数尸体的冰冷环抱中。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6 21:23:44
    —— 引自章节:四、试探
  • 清军集中于大沽,但僧格林沁推测洋人可能会在北塘登陆,其实已在该地有所防备。他的手下在要塞里设了几个大陷阱:他们挖了坑洞。再虚以掩覆,使人看不出动过手脚,坑洞里有类似捕鼠夹而与火药桶相连的大型机关,只要有人落在机关上,火药桶就会爆炸。他没有增强北塘的守备,因为他认为联军若攻入要塞便会炸死。但当地一位居民想讨好洋人,把陷阱的位置泄漏给他们,于是法军坑道工兵拆掉机关,无人中计。那名通风报信者还告诉他们南边大沽要塞的防守兵力——他认为,僧格林沁统率了至少有一万五千名清军,其中包括六千名蒙古骑兵。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7 19:38:13
    —— 引自章节:五、北方之约
  • 但他回通州时,咸丰帝已下密旨给僧格林沁,要他在额尔金一行人前来签约时予以击杀。通州的清军赶着构筑隐蔽的炮阵地,将部队隐藏在道路旁的小米田里,准备在额尔金一行人抵达五里处时突袭。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7 20:43:36
    —— 引自章节:五、北方之约
  • 咸丰帝的同父异母弟恭亲王奕䜣,受命留在北京,等联军来时与之谈和,而他最初的作为之一,便是在十月八日释放巴夏礼和罗亨利。接下来几天,又有几名被扣者获释。他们个个有段骇人的牢中遭遇可说。最有价值的两个囚犯,主谈者巴夏礼和额尔金秘书罗亨利,一开始遭连串毒打后,受到的待遇还算不错,尽管一再被威胁要将他们处死。其他人受到严刑拷打和羞辱,不给食物和水,手腕被绳子束紧,导致双手发黑肿胀,有些人的手甚至因此胀裂。九月十九日扣押的二十六人,有十五人死于短短的关押期间:一名法国人、四名英国人、十名锡克人。尸体遭严重毁损,填上生石灰,因而遗体送回联军处时,只能靠身上的衣物辨识身份。来自伦敦《泰晤士报》的主战记者鲍尔比也命丧于斯。据和他关在一块儿的一名锡克人所述:“鲍尔比先生在我们来的隔天就死了,死于手腕处长出的蛆;有人替他穿上灰色格子布。他的尸体摆在那里将近三天,然后隔天它被绑在一根横梁上,丢到墙外喂狗和猪。” 人质遭折磨与丧命的消息传遍联军,恶毒的怒火滋生壮大,群情激愤。士兵要求报仇。有位将领提议洗劫京城。另一位将领说:“如果放手让我们干,北京每个官员都会被吊死。”诚如后来额尔金说明的,他觉得要让清廷为劫持巴夏礼一行人、为杀害鲍尔比等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他的军队只有一个办法。也就是说,那个办法将使英国的惩罚完全由满清皇帝本人承担,而不会波及已在受苦的京城居民。于是,不顾葛罗男爵的反对,违背先前他本人对官兵劫掠破坏的遗憾,额尔金指示英军放火烧掉圆明园。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7 21:06:36
    —— 引自章节:五、北方之约
  • 巴夏礼的回应对后来局势的影响之大,非他当时所能预见。巴夏礼在报告中说:“我称赞他在这点上的谨慎,劝他勿有进兵汉口的想法。”他向英王解释道,英国人这时在汉口有重大利益,太平军若占领该城,不可能“不会严重干扰我们的通商”。这些话背后隐隐带有威胁之意,巴夏礼在报告中没有明说此点,也没有向英王直接告知此意,但英王大概心知肚明。陈玉成并未与闻巴夏礼与天王的商谈,也不知道英国人有关中立政策的辩论,甚至不知道巴夏礼只是个通译,权力有限。由于这些认知上的局限,他显然将巴夏礼的话理解为如果他敢进兵汉口,英国人将和前一年夏天在上海对待李秀成那样,以炮火迎接他们。“必须如此安排他们的行动,以免和我军起冲突”,巴夏礼如此报告卜鲁斯,说明他为何警告英王勿靠近汉口。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8 21:52:01
    —— 引自章节:九、看谁撑得久
  • 城里的惨状,再怎么身经百战、见惯不幸的人都想象不到。初夏外国船不再停靠、菱湖边的营垒于七月上旬遭攻破后,就再没有粮食运进城里。到了夏末,每日配给白米之事早已是明日黄花。菜园里的蔬菜和野草都已吃完。所有动物,甚至老鼠,都吃光了,没有东西可以喂饱城里饿着肚子的数千人。或者应该说几乎没有东西。九月五日进城的湘军骇然发现,安庆的市场从未关闭。人肉价格最后涨到每斤半两钱。 夏季时曾国藩就已写信给弟弟,谈到安庆投降时该如何处置。他写信告诉曾国荃:“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弟意如何?”爱民不表示爱那些与叛军站在同一边的人民。有人认为攻破安庆时,城里总共幸存约一万六千人,其中即使不是全为平民,至少也大部分是平民。有关他们后来遭遇的种种记述,差异主要在曾国藩麾下军官是否先将女人挑出,再杀光剩下的人。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8 22:45:51
    —— 引自章节:九、看谁撑得久
  • 大部分传教士远不如杨格非与艾约瑟那样有手腕或老练。赴中国传教虽是去解救众生,却也是危险工作,投入这份工作的洋人中,狂热分子和品性可虑者占的比例特别大。在上海租界,有许多人(即使不是大部分人)瞧不起生活在他们周遭的传教士;有位年轻美国人在家书中写道,传教士“到处可见,但很抱歉,我得说他们的名声不如在国内那么好”。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09 19:06:01
    —— 引自章节:十、天与地
  •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认为跨越文化与距离的联结——我们对人的德行根本上同一的希望,我们认为在同一德行下所有人没有差别的信念——有时其实只是我们虚构的东西。当我们庆幸终于看透将我们与另一个文明隔开的那扇阴暗的窗户,心喜于在另一边的阴影之间发现隐藏其中的类似形体时,有时我们不晓得自己只是在凝视我们自己的倒影。 (查看原文)
    hilda 2020-03-11 23:43:41
    —— 引自章节:结语
  • 我们认为跨越文化与距离的联结--我们对人的德行根本上同一的希望,我们认为在同一德行下所有人没有差别的信念--有时其实只是我们虚构的东西。” (查看原文)
    嚼舌头儿 2020-04-05 19:47:36
    —— 引自章节: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