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被誉为“国民作家”。《我是猫》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简介 · · · · · ·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巨匠。他原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至“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凡是人类学,都是为了研究自我。什么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都不过是自我的别名罢了。任何人也找不到舍我而他的研究项目。假如人们能够超越自我,那么,当他超越的刹那间,便失去了自我。而且,研究自我,除非自身,是不会有人代为付出心血的。再怎么想研究别人或盼着别人研究自己,都是无稽之谈。因此,自古英雄无不靠自己。假如靠别人就可以了解自我,那就等于求别人代替自己吃牛肉,却能像自己吃了一样能够辨别牛肉是嫩还是硬,所以“朝知法,夕闻道”,“案前灯下,手不释卷”,都不过是认识真正自我的便利手段而已。他人所述之法,他人所论之道,以及汗牛充栋的虫蛀书堆里,是不可能存在着自我的。如有,也是自我的幽灵。是的,有些时候,幽灵也许胜于五灵。逐影,未必就遇不上实体。多数影子,大抵离不开实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7页 -
镜子是自鸣得意的酿造机,同时又是自我吹嘘的消毒器。假如怀着浮华与虚荣的念头对此明镜,再没有比镜子更对蠢物具有煽动力的器具了。 再没有比承认自己愚蠢更加高尚的了。在自知之明面前,一切自命不凡的人都要低下头来,甘拜下风的。 承认自己的容颜丑陋,也许会成为认识自己灵魂卑鄙的阶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是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我是猫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是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4 条 )
-
青青禾囷囷 (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
《我是猫》书摘 这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生活在明治时代,主人是一个迂腐不堪的男教师,一家五口。时而有三两友人来做客,周边有一两只同胞,生活无聊枯燥,观察主人无聊的生活似乎成了每天的乐趣。 此书以一只猫的上帝视角描写了主人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多是讽刺嘲弄,文字幽默,时常被一些地方逗乐,相当有趣,而又常常惊叹于文字的深邃。 书中有很多句子耐人寻味,值得深思,遂记录下来。 如若绘画,皆须摹写自然本身。天上... (1回应)2016-12-28 22:15 12人喜欢
《我是猫》书摘 这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生活在明治时代,主人是一个迂腐不堪的男教师,一家五口。时而有三两友人来做客,周边有一两只同胞,生活无聊枯燥,观察主人无聊的生活似乎成了每天的乐趣。 此书以一只猫的上帝视角描写了主人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多是讽刺嘲弄,文字幽默,时常被一些地方逗乐,相当有趣,而又常常惊叹于文字的深邃。 书中有很多句子耐人寻味,值得深思,遂记录下来。 如若绘画,皆须摹写自然本身。天上有星辰,地上有露华,空中有飞禽,地面有走兽,池里有金鱼,枯木有寒鸦。大自然乃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 骗人没有关系,只是被人揭穿的话,可就太难堪了。 人类认定人类的粪便生出了牛马,从牛马粪便里造出了猫之类的动物,乃是对自己的愚昧浑然不觉,而他们却摆出一副傲慢的面孔。 充分了解彼此是爱的第一要义 说到底,爱情本是宇宙间的活力源头。上自天神丘比特、宙斯,下至土里鸣叫的蚯蚓、蝼蛄,一旦陷入此道,无不心神憔悴,此乃万物之习。 世上有一种人,一面干着坏事,一面却自以为是正人君子。 人类是不具备完全不走样的模仿力的。 人,不论变得狡猾,变得卑鄙,还是会披上表里不一的伪装,无不是见识多的恶果。 正因为穷困潦倒,很可能对于金钱比一般人更加渴求呢。 既然是社会动物,不论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 于己有利时,则须爱人。 若问天下什么最有趣儿?莫过于吃到没吃过的东西,看到没看过的光景更开心的了。 人类的历史,既不是肉的历史,也不是骨的历史,更不是血的历史,仅仅是服装的历史。 人们脱掉短外褂,脱掉裤衩,力求平等而变得赤裸裸的。可是,在赤裸裸的人群中,又跳出来一个赤裸裸的豪杰制服了其他人。可见,不管怎么脱得赤裸裸的,也是不可能获得平等的。 不稍稍加害于人,就不能证明自己了不起。 圆滑的人,无论转到哪里都吃得开;而有棱有角的话,不但转的时候费力,而且每转动一次,楞角都要被磨得很疼。毕竟这世上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不可能人人都让你满意呀! 人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希望别人都变成你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的。 除了与世人格格不入,离群索居,或是忍耐到适应于社会的时候为止之外,没有其他路可走。 即便是“积极”,也是没有止境的事呀!任凭你积极地干到什么时候,也达不到满足之时或完美之境。 应该培养自己不翻越高山也感到满足的心境。 要以消极的修养求得心安。 所谓天地、山川、日月、星辰,无非是自我的别名。 一照镜子,美丑立见分明。他一定会发觉这么一副尊容,居然能够扬扬自得地活到今天!当一个人注意到这一点时,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可宝贵的时期。再也没有比承认自己愚蠢更加高尚的了。在自知自己愚蠢者面前,一切自命不凡的人都应该低下头来,自惭形秽的。 亲友也会出卖你,父母对你也有私心,爱人也会抛弃你。富贵从来不可指望,利禄也会一朝失去。你头脑中秘藏的学识会发霉。试问,汝将何所恃?天地之间,将何所依?神佛乎?神佛者,不过是人类不堪苦痛而捏造的泥偶,不过是人类粪便所凝结的臭屎棍而已。正所谓相信不可信之事,妄自心安而已。 对于不明白的东西装得明白了,而加以尊敬,乃是自古以来的快事。 置心于何处乎?若置心于敌人之身体,则把敌人之身体所制;置心于敌人之刀剑,则被敌人之刀剑所取;置心于杀敌之欲念,则被杀敌之欲念所辖;置心于己之刀剑,则被己之刀剑所控;置心于决不可被敌杀死之念头,则被不可被敌杀死之念头所缚;置心于他人之姿态,则为他人之姿态所摄。总之,心者无处置。 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集合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谩骂,互相争夺。这些疯子构成的社会整体,或许犹如细胞一样不断死亡又再生,如此反复无穷地生活下去的。说不定其中一些略辨是非、明白道理的人,反而碍事,于是创建了疯人院,把这些人关了进去,让他们不能出来捣乱。于是,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是正常人,而在疯人院外面发疯的才是真疯子呢。当疯子势单力孤时,总是被人们看作是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势力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吧。大疯子滥用金钱与势力,役使众多的小疯子干坏事,却被人们赞誉为‘杰出的人 遍观人世间,往往越是无德无能的庸人,越是肆意妄为,削尖脑袋想要爬上不胜任其职的官位,而这种性格,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萌芽了。既然根深蒂固,绝非靠教育和熏陶便可以治愈的,因此趁早断掉此念为好。 下决心不死,也难免一死啊。拿我来说吧,虽然下决心考试合格,可还是落榜了。 妇人有个毛病,遇事往往不从正面走捷径,反而采取舍近求远的方式。 自知之明乃是平生大事。 冷漠乃是人类本性,不去掩饰才是正直的人。 人要想进入纯而又纯之境,只有两条路可走,即:艺术和恋爱。由于夫妻之爱乃为其中恋爱之代表,所以我想,人若不结婚,而要实现那种幸福,便是违背了天意。 等人心焦急,此情人不知。 现代人的密探倾向,全都起因于自我意识太强。 不改变自己的看法,正是你头脑愚笨的铁证。 所谓现代人的自我意识,指的是对于自我与他人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利害鸿沟知之甚多。并且,这种自我意识伴随着文明的进步,一天比一天敏锐,最终连一举手一投足都变得不自然了。 古人是教人忘掉自我,而今人,是教育人们不要忘掉自我,完全相反,结果一天二十四小时,人们的心全被‘我’字占据了。 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死,是痛苦的,然而,死不成,更痛苦。神经衰弱的国民活着比死亡更加痛苦万分。因此,才以死为苦。并非怕死而以死为苦,而是忧虑怎样死最好。 人只要受习俗所惑,就会忘却了根本原理。 夫妻之间就像水和油一般,形成了一道格格不入的隔断,假如渐渐磨合,那隔断保持着一定的平衡还要不要紧,但是,这水和油互相侵犯的话,家庭里就会像大地震一般震动起来。 越是宽容个性自由,人与人之间必然会越是紧张。 我等渴望自由,并得到了自由;得到了自由,却又感到不自由,因而烦恼不已。 亚里士多德曰:‘既然女子乃祸害,则娶大女不如娶小女,因小祸害总比大祸害少难也…… 下一个是第欧根尼。有人问他:‘何时娶妻为宜?’他回答说:‘青年尚早,老年已迟 毕达哥拉斯说:‘天下可畏者有三:火、水、女人。 “苏格拉底说:‘驾驭女人,是人间最大难事。’狄摩西尼曰:‘如欲困其敌,其策莫过于将小女赠予敌人,可使其日日夜夜因家庭风波而疲惫不堪,无力再战。 塞内加将妇女与无知看成世界的两大灾难;马卡斯·奥里欧斯曰:‘女子之难以驾驭,有如行船。’普路托斯说:‘女人生来喜穿绫罗绸缎,乃因以此饰其秉性之丑之陋策。’瓦勒里乌斯曾致函其友,告之曰:‘天下绝无女人干不出之事。但愿皇天垂怜,勿使君堕入女人算计之中。’又曰:‘何谓女子?岂非友爱之敌乎?岂非无可避免之苦乎?岂非必然之灾害乎?岂非自然之诱惑乎?岂非似蜜之毒乎?如弃女人为无德,则不能不说不弃女人尤可谴责。 顺理成章的生活,久而久之也会感到无聊吧! 明明知道逃不出去,却想要逃出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因为勉为其难,才这般痛苦的。无聊!自求受罪,自寻折磨,愚蠢透顶!
1回应 2016-12-28 22:15 -
虽然我是个猫儿,可在这一刹那间悟出了一条真理:“难得的机会,会驱使所有的动物甘冒风险去做它们本来不想做的事。” 当此烦闷之际,我又悟出了第二条真理:“一切动物会直觉地预感到对事物的适应与不适应。”真理已经发现了两个之多,可年糕仍然粘在嘴巴上,所以一点也不觉得高兴。 这时第三条真理蓦地浮现出来:“一旦面临危难,则能为平素所不能为之事,此谓之天佑。” 至此我又亲自体会出第四个真理:“举凡安乐,皆须通过...
2012-04-26 10:12 5人喜欢
-
那张脸,就像十九世纪没卖出去,二十世纪又砸在手里的赔钱货。即使潮流总是多变,宽脸都无法迎来春天吧。我每次看到主人的脸都会陷入沉思。哎,他上辈子究竟造了什么孽,才长了这么一张脸?还厚颜无耻地顶着它,大摇大摆地呼吸二十世纪的空气呢。如果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淡无奇的脸,想来那春风也会觉得很无聊吧。
2020-10-15 17:29 2人喜欢
-
哎哟喂 (沐)
西洋人最近十分流行这么一句话:“积极”,但是,这有很大的缺点。首先,说什么“积极”,可那是没边儿的事呀!任凭你积极地干得多久,也达不到如意之境或完美之时。对面有一棵扁柏树吧?它太妨碍视线,就砍掉它。可这一来,前边的旅店又碍腿了。将旅店也推倒,可是再前边的那户人家又碍眼。任你推倒多少,也是没有止境的呀!西洋人的干法,全是这一套。拿破仑也好,亚历山大也好,没有一个人胜了一次便心满意足。瞅着别人不顺...2012-09-13 21:01
西洋人最近十分流行这么一句话:“积极”,但是,这有很大的缺点。首先,说什么“积极”,可那是没边儿的事呀!任凭你积极地干得多久,也达不到如意之境或完美之时。对面有一棵扁柏树吧?它太妨碍视线,就砍掉它。可这一来,前边的旅店又碍腿了。将旅店也推倒,可是再前边的那户人家又碍眼。任你推倒多少,也是没有止境的呀!西洋人的干法,全是这一套。拿破仑也好,亚历山大也好,没有一个人胜了一次便心满意足。瞅着别人不顺眼。吵架;对方不沉默,到法院去告状。官司打赢了,若以为这下子他会满足,那就错了。任凭你至死苦苦追求“心满意足”,可曾如愿以偿吗?寡头政治不好,就改为代议制。代议制也不好,就想再换个什么制度。河水逞狂,就架起桥来;山峰挡路,就挖个涵洞;交通不便,就修起铁路。然而,人类是不可能就此永远满足的。话又说回来,人啊,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积极地使自己的主观意图变成现实呢?西方文明也许是积极的,进取的,但那毕竟是终生失意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至于日本文明并不在于改变外界事物以求满足。日本和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日本文明是在“不许根本改变周围环境”这一假设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老子和子女处不来,却不能像西洋人那样改善关系,以求安康。亲子关系必须保持固有状态,不可改变;只能在维护这种关系的前提下谋求安神之策。夫妻君臣之间的关系,武士与商人的界限以及自然观,也莫不如此……假如有座高山挡路,去不成邻国,这时想到的,不是推倒这座大山,而是磨练自己不去邻国也混得下去的功夫,培养自己不跨过大山也于愿足矣的心境。所以呀,君不见佛家也好,儒家也好,都肯定抓住这个根本问题不放的。”
回应 2012-09-13 21:01
论坛 · · · · · ·
我看了20%,第一感觉就是这是本吐槽书。。。 | 来自Biu~Biu~Biu~ | 2 回应 | 2020-08-31 |
比译林的颇有不如。 | 来自左琴科 | 1 回应 | 2019-03-21 |
中国华侨出版社和上海的有什么不同 | 来自怡宝 | 2017-10-18 | |
终于有点意思了 | 来自挖煤的 | 2016-12-27 | |
译文这一系列的书字太小 | 来自未完 | 5 回应 | 2014-08-1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7 )
-
译林出版社 (1994)7.9分 29344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
-
Tuttle Publishing (2001)9.0分 23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7.8分 886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译林出版社 (2011)7.8分 290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是猫的评论:
feed: rss 2.0
164 有用 U京 2012-05-27
口水作。猫兄你也太能扯了,天南地北念叨出那么厚那么酸的一本书。感觉全作在第一章完结反而会更好。
7 有用 今天怎么这么困 2020-08-25
刚开始还觉得有趣,久了就觉得好啰嗦,真的不是记流水账?
248 有用 安静的熊 2010-08-09
这货不是猫。。。读的我好累。。。
18 有用 三岛有姐夫 2015-09-06
这只啰嗦的猫实在太能扯了……喜欢迷亭呀
23 有用 琴 酒 2016-06-12
读的时候一直在想,倘若用猫眼打量自己的几年生活,想必也尽是些虚伪的部分吧——说着“人生欲为一事太短”,可总熬着不知名的夜睡到日上三更,说话必拐着弯为了让别人听不懂假借康德德里达,比起主人还不如的大概是对自我难以压抑的轻蔑。纯粹的部分大概是那些被爱豆和书感动到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的时候。竹内说他不喜欢这个夏目,太过消遣和没有内在悖论的少年气,但这可能是最适合时时读的夏目了,一只猫在看着你,别太可笑。
0 有用 松果松果你别躲 2021-03-08
刚开始几章还可以,读到后面昏昏欲睡,因为没有清淡干净的感受,只觉得作者在发大水…!
0 有用 stone 2021-03-08
看了一半,看不太下去,感觉太唠叨了,不太适合我。以后再看吧。
0 有用 theresa 2021-03-07
我都没读完,好无聊啊
0 有用 幸运鹅 2021-03-07
还剩几十来页,提前看了结局。猫猫心思多了也烦闷啊。
0 有用 Mediterranean 2021-03-06
书名强过内容。大段篇幅是作者自己对东亚文化的自吹自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