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JUNWK1334
2013-11-06 11:47 7人喜欢
在卓越上看到的读者评论……2333
AlphaDiao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2013-06-05 14:37 2人喜欢
羊仔 (大智若愚)
2013-03-30 02:29
不能说作者有点阴谋论,不过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谁都没资格去评判什么。 当作一本野记来看,反而显得有趣,也可以当当饭后糊料,不亦乐乎。 不过我倒是欣赏作者会从这个角度去写,其用心良苦,是我给四星的重要原因。
归鸿逸士 (时光,有时,令人爱恨交织。)
2014-04-13 13:00
【之三十六】 孔明隐于草庐,先主枉驾顾之。一顾不在,曰云游未归;二顾不在,曰访友未回。先主颇怅然,乃留书云:“仆有重耳志,君是介子推。”三顾乃见,相谈甚欢。 三国志尝曰:“……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刘备与诸葛亮本是古来君臣之典范,孔明感於刘玄德三顾茅庐而驱驰效命。马亲王之新语,令人解颐之余,深思良久,方知这是讽喻天朝古今通例,己所不欲,偏施於人;良禽如不择木而栖,宁愿焚之以作秀(介子推携母隐於介山,不出,重耳纵火焚之,后世乃有寒食节以祭介子推。)如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开门揖盗、馈於敌国……机心诡谲以至於斯,令人怅然若失……
笑·月·饮
2013-08-08 09:07 1人喜欢
——不出来就烧死你
真一 (As is a tale, so is life)
2013-05-23 16:31 1人喜欢
易中天曾经说过,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两个字就可以说明:微妙。 刘备去世的时候,已经称王。也就是说,他的身份已经成为了蜀地的贵族领主。但放眼看三国所处的大背景,正是在帝国时代取代邦国时代、世族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时期。对于刘备这样一个出身没落贵族,靠打着“皇叔”、“兴复汉室”的贵族旗号招兵买马,依靠世族人才对权利的渴望,打击各种身份的竞争者,最后偏安一方的贵族旧势力领主而言:一方面,天下尚未平定,他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贵族与世族势力之间的斗争,不仅了解并利用了世族阶级的蠢蠢欲动,而且亲身证实着贵族阶级的挣扎与不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备不仅了解,并且身体力行了陈胜的这句名言。他太知道了,知道森严而脆弱的等级制度无法收复一个人血管里流淌的热情,心胸中充斥的情怀和头脑中蕴含的才能,而热情与欲望,情怀和野心,才能与手段之间,真的只有一墙之隔。 你说刘备应该怎么放心?把自己的儿子,自己的成就和自己一生的追求交给身旁这个一袭白衣,经天纬地的人?更何况他的身后,还站着这黑压压的一片人:他们出身贵族、世族、寒族,他们出身荆州、东州、益州。他们跪在地上,把脸隐藏在黑色的阴影中,看不透心思,却闻得到欲望。
技安
2019-11-13 00:14
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永远只是一些不完全的片段与表象,而在这些片段的背后和间隙究竟存在着什么,却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的志向未能实现,再高的官位和爵禄又有什么意义呢?
史实的事件是固定的,但是事件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存在着诸多的可能。
极端小心之人,意味着极端注重安全。
有时候,整个历史就取决于一个人在短短一瞬间的举动,这可是董狐、司马迁和班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有的时候会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甚至他们自己都不会觉察到这种暗示的存在,把它当成是自己独立做出的决定,并确信无疑。
夺嗣,本来就是历史中最为丑恶的事情之一。在权力面前,亲情道德什么的全都要退居二线。即使用最大的恶意去猜测,有时候都无法触及它的极限。
于是,在揭开政治阴谋的盖头时,我们发现里面另外裹着一层宫闱斗争的面纱。如此绵密细腻的谋划,大概只有天生对感情敏锐的女性才能有如此手笔吧。
普罗戈泰拉 (无)
2018-05-21 12:15
于是,通过对《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两首诗结合历史上若干疑点与矛盾的分析,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真相。 建安年前,孙策攻破庐江,太守陆康因此病死。忠心耿耿的府吏焦仲卿决意为陆康报仇,却一直有心无力,只得隐忍不发。在这期间,他娶到了新婚妻子刘兰芝,两人相敬如宾。只是焦仲卿偶尔会向妻子透露自己的心愿,感叹不能酬志。 建安四年,孙策二度攻破庐江,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这时候,孙策或者周瑜见到了桥家的两位女儿,大张旗鼓地娶走了她们,然后又偷偷送回到庐江,以“秦罗敷”的身份隐居下来,两人共饰一角,以便可以随时外出联络。 在许都,曹操的势力和汉献帝的势力都为江东突然崛起的孙策而感到惊讶。汉献帝阵营认为这是制衡曹操的好机会,而曹操以郭嘉为首的幕僚们则认为孙策将会是个潜在的巨大威胁。在这两方面的努力下,扬州太守严象前往庐江,而为两家结亲的报聘使者也络绎不绝。 很快严象来到庐江,他表面属曹党,却忠心汉室。他与“秦罗敷”建立了联系,并商定出了袭许刺曹的计划雏形。很快李术发现严象的真实企图,心怀野心的他将严象杀掉,而“秦罗敷”则幸运地逃脱了,并与长水校尉种辑重新设立了管道。 与此同时,曹操派来江东报聘的使者团也路过庐江。其中一个人是郭嘉暗藏的密使,他成功地联络上了一心想为陆康报仇的焦仲卿。 “秦罗教”应种辑的要求,以采桑为名,与李术做了第一次接触。李术身份敏感,没有亲自前往,而是派出了焦仲卿与之联络。“秦罗敷”向焦仲卿和盘托出了董承、种辑的计划,希望他能联系孙策,与董承配合反曹。可她(们)没想到的是,焦仲卿一听到孙策这个名字,复仇的火焰熊熊地燃烧起来。 在李术的默许下,焦仲卿一面与“秦罗敷”虚与委蛇,为孙策和董承的配合穿针引线,一面与许都联系,向郭嘉汇报了这件事。郭嘉将计就计,委托焦仲卿联络江东豪族,准备刺杀孙策。焦仲卿还从“秦罗敷”那里得到许都密谋的详细情报,他把这些都传给了郭嘉。 到了建安五年初,曹操根据郭嘉的情报,先发制人,董承等人被杀,刺曹计划天折。这个消息传到江东,让太守李术有些惊慌,他唯恐孙策知道自己暗中的勾当,就故意唆使焦仲卿的母亲挑拨焦仲卿和爱妻刘兰芝的关系。不明真相的焦母这时还想为“秦罗敷”和焦仲卿说亲,反被焦仲卿一口拒绝。“秦罗敷”意识到,形势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程度。可她们还没意识到焦仲卿的异心已经对孙策产生了威胁。 李术故意为自己的第五个儿子求亲,并定了婚礼的日期,三月三十日。李术通过这种方式,暗示焦仲卿要尽快杀掉孙策,否则妻子难保。李术并不了解,即使他不胁迫刘兰芝,焦仲卿要为故主报仇,也会全力以赴。 到了三月三十日,焦仲卿获得了孙策前往丹徒的确切情报,他让许贡门客埋伏在指定地点,然后心急如焚地赶回庐江,希望能赶上婚礼,向李术讨回爱妻刘兰芝。 李术见暗杀计划已经发动,焦仲卿再无用处,便先伪造了刘兰芝自杀现场,然后让焦仲卿“自挂东南枝”,以此掩盖自己在这起谋杀中的作用。他甚至有意识地在皖城开始传播焦、刘二人坚贞地爱情故事。 皖城百姓,听到这故事无不潸然泪下。而深悉内情的“秦罗敷”听到这个故事时,立刻意识到大局已败。此时无论她们做什么,都无法挽回孙策的危机了。 建安五年四月初,孙策在丹徒遇刺身亡,至此江东威胁曹操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李术则借孙策之死举兵自立,“秦罗敷”或凭借自己的才智,或出于周瑜的接应,顺利地逃出了皖城。 皖城旋即为孙权所攻破,城内军民或屠或徙,星流云散,再没有人注意到“秦罗敷”的消失,也没有人能够回想起焦仲卿这几年的异常举动。 “秦罗敷”回到江东,恢复了大桥、小桥的身份。可她们的经历实在太过敏感,孙权湮灭了几乎全部的证据,大桥被安置在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不见于任何史书,而随周瑜的小桥也被警告要三缄其口。 等到周瑜病死之后,小桥携遗孤回到庐江这个伤心地,并安静地死在了故乡。至今庐江县城西郊尚有小乔墓,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而《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未尝不是这两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在被人遗忘前所创作的诗篇,试图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向后世之人传达着自己曾经存在的证据。 谁能想到这一个伪造的爱情故事背后,还隐藏着如此波谲诡诈的政治纷争呢? 认真你就输了。
2018-05-20 11:05
我朝历代皇帝之中,比他聪明的人俯首皆是,比他处境凄惨的也大有人在,但恐怕没人如他一样,混得如此凄惨而又如此清醒。
2018-05-19 23:16
“杨从事,您觉得我该入宫吗?”在杨洪转身要走之前,刘永忽然问。 杨洪道:“以臣之见,还是暂时不要的好。”他现在不清楚宫城内会发生什么,刘永还是个孩子,保险起见还是先不要去比较好。 “嗯,明白了,替我向家人问好。”刘永道,眼神闪闪,没有坚持。他自始至终都很淡定,稳重得不像是个小孩子。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三国配角演义
JUNWK1334
2013-11-06 11:47 7人喜欢
AlphaDiao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2013-06-05 14:37 2人喜欢
羊仔 (大智若愚)
2013-03-30 02:29
归鸿逸士 (时光,有时,令人爱恨交织。)
2014-04-13 13:00
笑·月·饮
2013-08-08 09:07 1人喜欢
真一 (As is a tale, so is life)
2013-05-23 16:31 1人喜欢
技安
2019-11-13 00:14
普罗戈泰拉 (无)
2018-05-21 12:15
普罗戈泰拉 (无)
2018-05-20 11:05
普罗戈泰拉 (无)
2018-05-19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