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自然 (举钟人)
- 历史旅行者 (四月绿衣)
- 西南边疆 历史与现在 (战斗时代)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凉山夷区考察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selah 2016-10-12 00:55:28
解放前写的,很写真
0 有用 高乐高 2021-03-31 14:08:03
挺有意思的
1 有用 羽 2019-03-24 02:21:15
精彩
1 有用 参同契philippe 2020-11-24 09:46:11
2009年2月份去过大凉山,早上8点从成都出发,进入大凉山地区时走了一条几乎废弃的县道,跌跌撞撞,坑坑洼洼,提心吊胆中凌晨一点才到美姑县。后来去过布拖,昭觉有没去过忘记了,最大的印象是很多光秃秃的山,破烂的房子,途中参加过当地人的火葬,蹲地上吃过坨坨肉。记不得大凉山主峰黄茅埂在哪了?看了不少毕摩。当时是陪两个法国人类学爱好者去考察,我充当半吊子翻译。09年的大凉山腹地,汉化已经很深入了,即便如此,... 2009年2月份去过大凉山,早上8点从成都出发,进入大凉山地区时走了一条几乎废弃的县道,跌跌撞撞,坑坑洼洼,提心吊胆中凌晨一点才到美姑县。后来去过布拖,昭觉有没去过忘记了,最大的印象是很多光秃秃的山,破烂的房子,途中参加过当地人的火葬,蹲地上吃过坨坨肉。记不得大凉山主峰黄茅埂在哪了?看了不少毕摩。当时是陪两个法国人类学爱好者去考察,我充当半吊子翻译。09年的大凉山腹地,汉化已经很深入了,即便如此,跟外面还是如图隔世。1941年曾昭抡时代的大凉山腹地,整个就是中世纪的化外之邦,这位留美归来的工科博士,巨细靡遗的记录一切,遗传了20世纪初西方博物学家和探险家的严谨,勇往直前,热血的献身精神。这种魅力,不是毫发无损地待在书斋和校园里侃侃而谈的学究所能媲美的。 (展开)
1 有用 黄西蒙 2021-05-08 19:29:44
很难得的记录,即便在今天,大凉山地区也是边地与神秘的象征,作者在民国时期对凉山考察,留下了难得的记录,当时此地的野蛮荒芜是今人难以现象的。这本书能出版并流传至今,也是个奇迹了。
0 有用 apache 2022-11-20 10:49:04 广东
有勇气的经历,有意思的内容。里面关于路线写得非常细致,要是有地图就好了。
0 有用 潇湘公子 2022-09-12 11:47:49 云南
值得一看 @2019-09-13 17:52:34
0 有用 蕾 2022-09-02 22:21:15 内蒙古
应该是通过《重走》知道曾昭抡先生的。啊不是,应该是《上学记》。
0 有用 JaredL 2022-06-12 16:15:58
好看极了,真的很喜欢民国时的文风,简洁考究不做作,读起来也很舒服。曾昭抡先生在书里大篇幅记载了路程,沿途地貌等细节信息,显得很冗余,但是考虑到本书是为了记录并展示当时的考察信息,为外人入凉山提供参考,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凉山真的是一个很闭塞的地方,20年年底去凉山,回来后读这本书,很多感受竟然都和当年类似!
0 有用 蘅芷清芬 2022-03-29 17:10:17
言简意赅的记录了走过夷区的所见所闻,非常喜欢作者对于里面夷人汉人之间的各种故事。